当前语文写作“浓色彩淡生活”的现象与对策_第1页
当前语文写作“浓色彩淡生活”的现象与对策_第2页
当前语文写作“浓色彩淡生活”的现象与对策_第3页
当前语文写作“浓色彩淡生活”的现象与对策_第4页
当前语文写作“浓色彩淡生活”的现象与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论文唯有真实最动人当前语文写作“浓色彩淡生活”的现象与对策【摘要】 透视当前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很多老师每天都布置学生看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追求所谓的精彩语段和点睛之词。而对作文写作的源泉生活则显得苍白无力,并且从间接的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书写虚构的“景”和“事” ,使文章缺乏了真实性。本人从分析“淡生活”的现状,并探究其深层原因,反思“具体事实” 、 “真情实感”的价值,再具体从“小练笔” 、 “作文”来探讨真实的生活是一眼不容忽视的习作源泉。【关键词】 真实生活 现状 价值 对策叶圣陶先生讲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内容是什么呢?是学生对客观存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一般来说,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习作内容就越充实;反之,就越贫乏。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活动看作是人的生命活动。当代小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真可谓是丰富多彩。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信手拈来,都是习作的好内容。学生对此却熟视无睹,言之无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感悟生活。因此,指导习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一、失重:透视当前习作内容,分析“浓色彩淡生活”现状作文不只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认识水平、感悟生活能力的体现。对于语言能力的提升, “积累”则成了关键,问题就在于对它的一种误解,只是盲目地停留在优美的文句、精彩的语段、新颖别致的开头和结尾上,忽视了生活观察中的积累。发现身边不少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每天都无奈地在各种书籍中摘抄所谓的“好词好句” ,完成之后却抛掷一边,难以把这些材料真正的用到实处。更可怕的是只要学生在文章中所描绘的景物越是生动,越是与众不同,成绩就越高,因此,学生便开始盲目地运用好词、好句、甚至是好段进行填充文章,不管这些词语是否运用的恰当,是否贴合所描绘景物的本身特点。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积累”的定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积累提升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作文在纸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娇艳花朵。【镜头 1】为了迎接“三八”妇女节的到来,学校开展了为妈妈尽孝心活动,并且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写一篇随感小记。最后经统计机乎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有一个学生他是这样写的: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豪华的雕饰,留下清新自然的风景;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曲,宛转悠扬,低声歌唱;母爱更是山涧的溪流,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溪流,一点一滴2的关怀汇成母爱。孟郊也曾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确,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报答不完的。每次,我想为做完一天活的妈妈捶捶背,可等待的结果就是我在睡眼朦胧中听到妈妈的呼喊:“宝贝,我回来了。 ”每次,我想趁她出门时帮她扫扫地,可是她早已在我睡觉时打扫得干干净净。终于等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我要为在家陪我的妈妈捧上一杯热热的奶茶,不知为什么,虽然我只是做了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感觉心里暖暖的,真希望每天都能这样。母亲啊!你的爱真是无私。【分析】 我为妈妈做这样一篇看似简单而有容易直抒情感的习作,他却怎么也写不出来,只说能为妈妈做的就是这样“泡上一杯奶茶” 。而这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又觉得无话可写,我就问他,难道你在家里没帮妈妈刷过碗或拖过地什么的吗?他说:“我家从来不做饭,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做生意,什么事情都不需要我去做。 ”这可见实践,亲身动手是多么重要,它不但能让孩子积累素材,还能让孩子感受生活,认识生活。从侧面也可以说是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让孩子和父母之间有更好的空间去沟通。【镜头 2】教完课文将心比心 ,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就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或是身边有类似的一些经历,写一篇有关诚信方面的小练笔。对于这篇文章,学生思量很久,可写出来的内来大多是虚构的,这使我感到很无奈。记得在七八岁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我正巧从后门经过,那里周围到处栽满了枇杷树。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起来:“枇杷、枇杷,黄澄澄的枇杷!”我转过头一看,一大群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正围在枇杷树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走近一听,原来是在议论怎么把枇杷摘下。一个稍大的孩子就先动手了,我便大叫了一声:“别摘,不能摘别人家的东西。 ”看他还是不听,我就叫他下来,耐心地对他说:“你怎么能摘别人家的水果呢?人家的果子少了,心里肯定很难过,如果是你呢,你会怎么想?你知不知道诚实 ,诚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说谎,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就要说老实话,为人老实,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只有为人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你懂吗?”当时,他红着脸赶紧逃了,其他的孩子也只好跟着走了。【分析】 “小练笔”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和积累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的魅力。而这一篇明显能感觉到学生在说“假话”,写“虚文”,在字里行间渗透着“虚情假意”。从这则习作反映出学生对于生活的忽视,淡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盲目地进行自篇自演,导出一篇故事情节恰似合理的“剧本”来。其实这种真诚待人的生活事件在身边到处存在,在社会生活中、家庭环境中、校园里,甚至是教室里,唯一缺乏的就是用自己的眼和心去感受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二、思索:探究“浓色彩淡生活”的深层原因但是在现实中为什么出现“浓色彩淡生活”的现象呢?为什么会出现无内容可写的尴尬情况呢?为什么作文中大面积出现“空话” 、 “假话”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31曲解课文“小练笔”的真正意义对于一册的语文教学,一般都会相对应地布置 5 篇左右的小练笔,而现实的问题是敬业的教师们已经把这种原本“有效”的作文练笔变质了,几乎能从每一篇课文中都能挖掘出空白点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文本练笔。哪怕学生对于这种作业呈现出无奈,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教师们还是会不遗余力地把大量的工夫放在所谓的课堂延伸处,其实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虽说学生能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练笔,可是收获却是少得可怜,原因在于一来时间不够,二来难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新课标对语文的性质做了科学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虽明知语文是姓“语”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疏忽了阅读教学的真正含义,盲目而一味地追求挖掘空白点,然后进行小练笔。殊不知这些所谓“应景抒情”的语段适不适合学生去补白,去续写。繁琐的作业,再加上难以应付的练笔,以至于学生的厌写心理日逐加深。如此的语言积累,如此的语言训练,难道真的是有效吗?对于这种“有效”中的“无效”含义,怎样才能扭转乾坤呢?本人认为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贴切学生的生活,此类相关的话题延伸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走进学生的心里,才可以让他们尽情地抒发属于自己的那一种想法,那一份激情:选取合理的题材达到师生的共鸣记得虞大明上的公开课祖父的园子 ,这篇文章选自于萧红的呼兰河传 ,全文洋溢着作者童年时在园子里的自由、快乐。虞老师在结尾的时候插入了歌曲罗大佑的“童年” ,并附件了他自己写作的一些有关自己的童年趣事,就这样学生们在音乐的渲染下,在诵读老师的趣事时,慢慢地融入了文本,引发了对童年的回忆,一个个显得异常兴奋,当老师一声令下时,便马上奋笔疾书,写得可谓是激情澎湃,虽说当时时间已经不够,但是我想学生的这次小练笔应该是刻骨铭心的,应该是应景生情的。选取明显的句段进行强化训练都说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而不是创作。在白杨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把练笔辐射在仿写课文句式上,通过固定的格式“ ,不管 ,不管 ,总是 ”语言强化训练。在课文的典型处进行仿写,在可变处进行改写:交通警察总是那么恪守职责。不管烈日当空,不管寒风萧瑟,总是沉稳地站在路口指挥着交通秩序。经过了固定句式的强化训练,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于以后在作文联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应的品质描写时,这种写作方法自然而然便会活学活用。2追求“华丽唯美”的作文内容新课标下的作文课堂显得 “苍白无力” ,习作课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解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何运用什么手段具体阐述所描写的对象。只要班级里出现那些优夸夸其谈,积累的好词、好句,便会赢得了老师的阵阵“ 啧啧”称赞声。这种具有“暗示性”的举动会间接让学生认为多去运用这些辞藻让自己的文章显得华丽。我们老师俨然把作文当成了色彩斑斓的花蝴蝶,早已忽略了作文的真实性。结果导致学生在长篇概论的文章中尽出现“华丽唯美”的泡沫,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当我们仰望这横贯天际之彩4虹一般美丽的习作教学理想境界时,也极须我们低头看路:积跬步方能致千里。现在我们真正的尴尬是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用美丽的语言正确地去修饰我们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身边的情,真正让这件披着的“华丽外衣”变成能凸显自我生活和个性的 “合身靓装” ,本人认为这可以在美丽的文字中品鉴生发,积累语言,来提升写作水平:在独特的结构中品鉴生发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主导作用就学生已有的能力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阅读教学循此为之,学生写作能力之提高亦非甚难为矣。 ”记得在教学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时,被其独特的结尾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便在教学祖父的园子这节课中进行了演变和仿写,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独特结构。学生仿写之后,感觉是既轻松又惊奇,觉得小练笔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对于这种形式的仿写,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在轻松中练笔,在愉悦中获取新知。在独具音律的语言中品鉴生发叶圣陶说课文是“例子”和“凭借” ,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凭借” “例子”去点亮学生的眼眸,燃烧学生的心灵,锻炼出学生的语言素养,最终形成语感。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其语言都是千锤百炼,镌刻永远的。特别是一、二学段的课文都是言语简短,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也富有童趣。 乡下人家一课中的“或种南瓜” 、 “或种丝瓜” ;“攀上藤架” 、 “爬上屋檐” ;“长长的藤” 、 “绿绿的叶” ,都无不体现在语言对仗的美。这时就应抓住契机把这些富有音律的短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运用,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便设计了以下仿写句段:坐在这样可爱的房门前,农家妇女们或( ) ,或( ) ,欢乐的笑声在那( )的( ) , ( )的( )下回荡着。经过在课堂中及时训练和运用,这些独具音律的语言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自如,这也就把课堂仿写达到了真正的有效性。三、反思:重温生活情景在习作中的价值卸下浓妆,归本溯源。审视当前小学生习作生活的弱化倾向,我们很有必要强调观察和记录真实的生活对写作的尴尬有着重要的价值。1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感悟生活内容 生活就好像是给习作“打桩” , “桩”打扎实了,就给习作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空间。如果学生连取材都不会,连真情实感都难以体会,又如何去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习作的根本,本固才能枝壮。只有仔细去观察生活、体会真情,才能写出一篇能感染人的美文。习作的质量才有根本的保证。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所有感觉器官对特定事物的感知体验。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去观察;围绕目的进行重点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开动所有感觉器官去观察。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要特别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观察兴趣,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和进步,促使他们近早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一旦发现学生习作有内容不具体,说空话、假话,表虚情假意的现象,教师要切入到学生所体验的生活场景中去,透过现象看到5本质,对症下药。引导学生通过表象活动,再次观察事物,感悟内容。切莫用粗暴简单的手段去挫伤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观察和习作失去信心。只要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中总结经验,在感受中心灵得以启迪。从这一层面看,观察生活也是功莫大焉。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合理利用资料 狗熊掰棒子的悲哀就在于没有成功的积累。因为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也是从写好习作的成功起步。这是一种弥散于习作教学全过程中的持久积极的思维倾向。如果人人能将积累行之有效,就必然会在习作教学的全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