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 要 IV
Abstract V
第1章 绪论 6
1.1 论文概述 6
1.2 立体车库国内外发展现状 6
1.3 本文研究内容 8
1.4 本文研究意义 8
第2章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方案设计 9
2.1 立体车库分类 9
2.2 研究目标 9
2.3立体车库传动方案 10
2.4本章小结 11
第3章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设计 12
3.1 链轮链条设计计算 12
3.2 联轴器的选型原则 18
3.3连接螺栓设计校核 21
3.4 轴承的设计及校核 24
3.5 电机选型计算 25
3.6 本章小结 28
第4章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三维建模 29
4.1 Solidworks三维建模技术 29
4.2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三维建模 29
4.3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装配 36
4.4 本章小结 39
参考文献 40
致谢 41
摘 要
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非常高,占地面积约为平面停车场的1/15~1/25,大大地节省了土地资源和土建开发成本。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使用方便。建设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停车场。配备自动检测系统、各种安全机构、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系统及其他防范设施,安全可靠。并且可以因地制宜,利用零星空地,配以美观的外形,美化城市环境。
本文从分析各种立体车库的具体特点出发,结合城市住宅小区具体环境情况,选择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为研究开发对象。提出并确定了车库的总体方案;确立了车库的整体体系结构由机械结构和自动控制结构组成;设计了车库的整体尺寸;选择了车库的建材设计立体车库的构型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对轴承、电动机、减速机、轴承座选型计算,并进行应力校核;最后根据设计方案,采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软件对立体车库进行三维建模。
关键词: 停车、链传动、电机、减速机
Abstract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space utilization rate is very high,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1/15 ~ 1/25 for plane parking lot, greatly saves land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costs. Can realize automatic operation, easy to use. Construction cost is much lower than the traditional parking lot. Equipped with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all kinds of security mechanism, automatic alarm system, fire fighting system and other facilit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afe and reliable. And it can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using the scattered field, with beautiful shape, beautify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combines the condi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area the concrete environment, choose vertical circulation parking equipment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posed and determine the overall scheme of the garage; Established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the garage is composed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automatic control structure; Design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garage; Choose the configuration scheme of stereo garage garage building material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cheme of bearing, motor, reducer, bearing type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the stress checking;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scheme of using 3 d software solidworks software 3 d modeling for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Keywords: Parking, chain, motor,reducer
第1章 绪论
1.1论文概述
目前,我国城市内大部分都采用平面式停车场。该种停车场占地面积大,设备复杂,有效停车位置少,对人员车辆安全的保障性差。平面停车场需要进出车道、通行车道,并且对宽度、转弯半径、坡度都有规定,因此真正用于停车的面积只占建筑面积的一部分,平均下来一辆小型车要占用40平方米的面积。平面式停车场由于上述这些占地面积大、造价高、存车效率低、人员与车辆安全保障差等弊病,对于开发商的效益和业主的使用都非常不利。故建造立体车库已是迫在眉睫,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城市静态交通的必由之路。立体车库凭借其在许多方面的优越性,从其诞生以来就广泛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对城市住宅小区的停车问题做一些研究与探讨。
1.2 立体车库国内外发展现状
立体车库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汽车工业发展繁荣的历史。世界第一辆汽油汽车出现在欧洲,它是欧洲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晶。随后,汽车工业经历三次大的变革,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第一次变革出现在1914年,当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第二次变革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内部关税壁垒逐渐拆除,使欧洲市场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
第三次变革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末,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使得世界汽车工业发生第三次变革。
立体车库的出现是在第二次汽车工业变革之后。随着欧洲汽车工业的空前繁荣和发展,欧洲出现了最早的立体车库。欧洲立体车库的出现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对照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之后立体车库在日本开始发展。至今立体车库在日本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同一时期,韩国和台湾也出现了立体车库。韩国和台湾立体车库出现晚于日本,亦有近40年历史。仓储式立体车库技术最早出现于欧洲。日本立体车库的技术来源于欧洲。日本上一个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国家成功经验的民族。由于日本地域狭小,塔式立体车库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国内从事立体车库研发的企业已有100余家,其中主机生产的企业有50多家,首批获得国家颁发的立体停车设备制造企业资质的有22家。为适应立体车库行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以规范立体车库的生产和建设,国家己出台了《机械式停车设备类别、型式与基本参数》等6个标准,对推动我国立体车库事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虽然立体车库在我国的发展势头非常的迅猛,但是目前立体车库在住宅小区内的应用,却还是少的可怜。其主要原因还是人们的思维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而技术上的问题已经退居其次。可以说,当前的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小区内建造立体车库的主要要求,急需解决的是人们的思想问题。伴随着我国住房业的迅速发展,小区式居住方式已经成为市民住房方式的主流。并且,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拥有自己的私家车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所以,正是由于小区与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一旦人们的思想方式转变过来,那么应用于小区内的立体车库必将会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地生长起来。而且,立体车库的技术也必然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有大幅度的发展。所以,无论是立体车库技术的研究,还是立体车库工程的建造,发展前景都是非常乐观的,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丰厚的回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21世纪进入飞速发展时代。我国立体车库行业相对于欧洲、日本、韩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从第一台设备诞生到现在,只有近20年历史。在这20年中,前期发展缓慢,直到1996年,全国机械式立体车库停车设备每年的销售、安装量不足1000个泊位。
1.3本文研究内容
(1)调研国内外立体车库工作原理以及发展现状,找出其设计的不足。
(2)根据调研结果,针对当前比较流行的立体车库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各个结构的特点,设计立体车库的构型方案。
(3)根据设计方案,对轴承、电动机、减速机、轴承座、连接轴、进行选型计算,并进行应力校核。
正文部分若干省去 要全套请充值下载
参考文献
[1]J. Y. Tang†. SNS VACUUM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SYSTEM*,In: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celerator & Large Experimental Physics Control Systems, San Jose, California, 2001.
[2]MSC. Softw are1MSC. ADAM SU sers 'Guide
[3]陈文华,贺青,张旦闻. ADAMS2007 机构设计与分析范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盂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5] 陈道南,盛汉中.起重机课程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6] 杨臻,冲击载荷物理仿真理论 [D] 1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 2002, 11
[7]张质文.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1998.
[8] . K. L. Johnson1 接触力学[M ] 1 徐秉业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 卢志翀,王国华,日期:2006 会议名称: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4.
[11] 东北工学院<<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三版),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12] 《机械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 《现代工程制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14] 《通用机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15] 张金平,石世宏,冲击载荷在机械设计中的定量分析[ J]1 机械制造与研究, 2005, 34( 4) : 63 - 651
[16]孔祥安, 固体接触力学[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1371
[17] 李金春著. 论个性化办公空间[J]. 室内设计, 2007, 50-51.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渊博的知识、对研究严谨的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都是学生的楷模,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恩师表示真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在开题阶段,()指导我如何选题、如何提取论文中的中心点,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仔细审阅,指出我论文中的错误和不足,给出正确的理论指导。()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工作兢兢业业,在不知不觉中给予我深远的影响,并将受益终生。
感谢()等的帮助和指导,是他们不辞辛劳,给我们培训,多次带领我们参加世界的大型机械展览会,使我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专业理论水平大幅度提高,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感谢同学()等同学的协助和支持。
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的大力支持,使我能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中,顺利的完成论文。
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和支持的亲人和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