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倔强的小红军课后读写练习题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 姓名:老师的话:描写外貌要抓特点按顺序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人教版第八册第课 语文版第七册第课 鄂教版第八册第课),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那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小红军战士,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课文成功地对小红军的外貌进行了描写。请看第三自然段的这个片断:“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阅读这个片断,小红军的样子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抓住了小红军外貌的特点:“十一二岁”是年龄特点, “黄黄” 、“小”是脸的特点, “大”是眼睛的特点, “薄”是嘴唇的特点, “翘”是鼻子的特点, “破”是草鞋的特点, “又青又红”是脚的特点。这样抓住小红军外貌方面有特点的地方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小长期经受寒冷饥饿折磨身体虚弱但十分顽强的小红军的形象。至于不具备特点的譬如头发、耳朵、手、帽子、上衣下衣一概不写。二是因为这个片断是按一定顺序写的,先写了年龄,后写了长相(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 ,再写了衣着(鞋子) ,最后写了脚。我们读来感到条理清楚,印象自然会深刻些。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片断: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作者:孙超节选自爱养花的姥爷 见作文评点报XX 年第 9 期)这是爱养花的姥爷的开头。 “六十五岁”是说姥爷年龄的特点;“长满了皱纹”是说姥爷的脸的特点;“又黑又亮”是说姥爷头发的特点。这一段话按照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抓住姥爷的特点进行描写,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大,但精神健旺的老人的形象,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对姥爷会养花的事例的描述。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另一个片断: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作者:陈虹发表于作文评点报XX 年 11月 5 日版第 31 期)这是“马屁精”表弟的开头。这个开头描写了表弟的外貌,是按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写的,“六岁”抓住年龄的特点, “大”抓住了脑门的特点, “高”抓住了鼻梁的特点, “漂亮”和“大”抓住了眼睛的特点。文字不多,但因为能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一个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记事、写人文章常常需要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外貌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只写这个人有特点的地方,不写没特点的地方;描写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做一做,练一练1.回答问题。(1)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红军外貌的?2.请同学仔细观察一个同学或老师,看看他的身材怎样,长相怎样,神态常有什么变化,爱穿什么样的衣服抓住其独特之处,用一段话写下来,但不说名字。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你写的人是谁。附学生作文爱养花的姥爷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 孙超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开头描写姥爷年龄大却精神健旺的外貌特点)。姥爷有很多爱好:看戏、下象棋、看书等。对这些姥爷样样在行。尤其是养花,是姥爷再喜欢不过的了(过渡句引起下文具体记叙) 。有一次,姥爷家里有两棵吊兰花的叶子几乎都黄了。姥姥说:“这两棵花快死了,扔了吧!”姥爷说“不要急,我看看是什么原因,说不定还能救过来呢。 ”“你哪会救花,我可不知道你会救花。 ”姥姥不服气地说(“不服气”用得好,写出了姥姥的神态,也起到了衬托了姥爷的作用)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左看右看,接着,他又把花从土里拔了出来。一看,根上有几只白色的小虫子。姥爷找到了花枯的原因,说:“原来是虫子搞的鬼,它们爬进花的根里,把花的营养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去了,所以,花才变成这般模样。 ”姥爷把虫子拿了出来,又换了土。后来,花终于慢慢茂盛起来(用姥爷救花的事例说明姥爷养花技术高超,还用姥姥来衬托姥爷会养花) 。姥爷家有两棵大的月季花,其中,那棵高点儿的有一米五,枝头上十二朵红色的花就像十二个大绣球。老爷对这两棵月季格外关照,该浇水了,姥爷就浇水,该拔草了,姥爷就拔草,该剪枝了,姥爷就剪枝(排比句写出了姥爷对月季花的关照) 。那天,来了一位客人,刚好姥爷不在家(这样交待很有必要) 。客人见了这棵又漂亮又高大的花,便赞扬起来:“这棵花真漂亮呀!我最喜欢这样的花了。 ”姥姥看出了他的意图(客人已经说出“意图” ,就不需要姥姥“看出”了;另外“意图”含贬义,所以可改成“姥姥见他真是喜欢” )说:“我把这棵花送给你了。 ”客人十分高兴,带着花,骑着车子就走了(客人的表现和姥爷爱养花关系不大,不需要这么具体描写) 。姥爷回来觉得少了什么东西(点明姥爷回家的具体时间才好, “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不够真实,因为是姥爷最喜欢的月季花没有了,他应该马上发现) ,找了一会儿,问姥姥:“那棵花呢?”姥姥说:“送人了。 ”听了这话,姥爷的眼皮顿时耷拉下来,一点精神也没有了(写神态表明姥爷爱花的程度) 。过了几天,那位客人又把花带回来了。姥爷一见那花又回来了(删去“又回来了”句子更简洁) ,就高兴地迎上去说:“哎呦,我的花呀!你可回来了!” (写动作语言把姥爷此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人说:“我不太会养花,不知不觉,这棵花的叶子就慢慢黄了,我见这样,就赶紧给您送回来了。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先观察了一下,姥爷知道了花枯的原因,原来是浇水浇得太多了,都快把花给淹死了。最后,姥爷给花换了一些比较干燥的土。几天后,花才慢慢地茂盛起来(这个事例既说明姥爷爱花,又说明他会养花) 。姥爷会养花已经众所周知。姥爷家里的花草数不过来,院里、屋里、窗台上,都是花草,家里一年四季不缺花(把“不缺花”改为“花开不败”更好) 。邻居们称姥爷为“养花大王” (略写、侧面写,概括姥爷爱养花,收束全文) 。简评:作者围绕题目选材,所写的两个事例都表现了姥爷爱养花会养花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描写人物的肖像及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但个别地方需推敲。(指导、点评教师:朱维山发表于作文评点报XX 年第 9 期)“马屁精“表弟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陈虹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抓住特点写外貌) 。小表弟整天跟在我爷爷身边转,给我爷爷传话,取东西,送东西。别人说他是我爷爷的“警卫员” ,我却对他不怎么喜欢,因为他总在我背后打我小报告,比如:我吃零食啦,玩的时候把裤子磕破啦,他马上回家告诉爷爷。只要他一给我打小报告,爷爷就会批评我(此处先写他讨厌,是“抑” ,这为后面的“扬”作铺垫) 。有一次,他把报纸送到爷爷家的时候,恰巧我的一位同学正在爷爷家给我讲“马屁精”的故事。我说:“我表弟就是个马屁精。 ”被他听见了,他马上跑到爷爷的房间告诉爷爷说我说他坏话。爷爷让他把我叫来。爷爷对我说:“你说他坏话啦?”我说:“我没有,我就说他给爷爷您拍马屁!”“这还不算说我坏话?哼!”弟弟冲着我红着脸说。我一想:“唉,还是哄一哄他吧!”我说:别生气了,姐姐再也不说你坏话了,好不好?”弟弟高声说:“不好。 ”“那你想怎么样?” “以后不准叫我马屁精。 ”“好”我说。他这才罢休(马屁精名字是这样来的,此处照应了题目) 。表弟过生日的那一天,我带他去华联商场买玩具。我们正在买玩具,突然他看见一个男青年在偷东西。那人衣着时髦,戴墨镜,大约 20 来岁。他顺手拿起一条毛巾就放到了袖子里。表弟揪揪我的袖子低声对我说:“姐姐,你看哪个人偷东西,我要告诉警察叔叔。 ”他就跑去告诉警察叔叔。警察叔叔马上跑过去抓住了哪个小偷。我们回到了家,我告诉了爷爷事情的经过,爷爷还表扬了他呢(弟弟能发现有人做坏事,及时检举,这和他平时检举你如出一辙,可见他是一个是非分明聪明机智的人。此处是“扬” ,先抑后扬,既使文章有波澜曲折,使人爱读又突出了表弟的特点)!瞧瞧,这就是我们家那位又可爱又聪明的小表弟(在前面记述的基础上概括表弟的特点,令人信服,这样结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简评作者先贬表弟,说他怎么告状便自己不喜欢他,后褒表弟,说他怎么检举坏人。一贬一褒,一仰一扬,突出小表弟是非分明机智灵活的特点。(朱维山指导并点评)发表于作文评点报XX 年 11 月 5 日版 第31 期总第 275 期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 姓名:老师的话:描写外貌要抓特点按顺序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人教版第八册第课 语文版第七册第课 鄂教版第八册第课),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那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小红军战士,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课文成功地对小红军的外貌进行了描写。请看第三自然段的这个片断:“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阅读这个片断,小红军的样子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抓住了小红军外貌的特点:“十一二岁”是年龄特点, “黄黄” 、“小”是脸的特点, “大”是眼睛的特点, “薄”是嘴唇的特点, “翘”是鼻子的特点, “破”是草鞋的特点, “又青又红”是脚的特点。这样抓住小红军外貌方面有特点的地方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小长期经受寒冷饥饿折磨身体虚弱但十分顽强的小红军的形象。至于不具备特点的譬如头发、耳朵、手、帽子、上衣下衣一概不写。二是因为这个片断是按一定顺序写的,先写了年龄,后写了长相(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 ,再写了衣着(鞋子) ,最后写了脚。我们读来感到条理清楚,印象自然会深刻些。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片断: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作者:孙超节选自爱养花的姥爷 见作文评点报XX 年第 9 期)这是爱养花的姥爷的开头。 “六十五岁”是说姥爷年龄的特点;“长满了皱纹”是说姥爷的脸的特点;“又黑又亮”是说姥爷头发的特点。这一段话按照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抓住姥爷的特点进行描写,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大,但精神健旺的老人的形象,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对姥爷会养花的事例的描述。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另一个片断: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作者:陈虹发表于作文评点报XX 年 11月 5 日版第 31 期)这是“马屁精”表弟的开头。这个开头描写了表弟的外貌,是按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写的,“六岁”抓住年龄的特点, “大”抓住了脑门的特点, “高”抓住了鼻梁的特点, “漂亮”和“大”抓住了眼睛的特点。文字不多,但因为能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一个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记事、写人文章常常需要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外貌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只写这个人有特点的地方,不写没特点的地方;描写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做一做,练一练1.回答问题。(1)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红军外貌的?2.请同学仔细观察一个同学或老师,看看他的身材怎样,长相怎样,神态常有什么变化,爱穿什么样的衣服抓住其独特之处,用一段话写下来,但不说名字。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你写的人是谁。附学生作文爱养花的姥爷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 孙超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开头描写姥爷年龄大却精神健旺的外貌特点)。姥爷有很多爱好:看戏、下象棋、看书等。对这些姥爷样样在行。尤其是养花,是姥爷再喜欢不过的了(过渡句引起下文具体记叙) 。有一次,姥爷家里有两棵吊兰花的叶子几乎都黄了。姥姥说:“这两棵花快死了,扔了吧!”姥爷说“不要急,我看看是什么原因,说不定还能救过来呢。 ”“你哪会救花,我可不知道你会救花。 ”姥姥不服气地说(“不服气”用得好,写出了姥姥的神态,也起到了衬托了姥爷的作用)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左看右看,接着,他又把花从土里拔了出来。一看,根上有几只白色的小虫子。姥爷找到了花枯的原因,说:“原来是虫子搞的鬼,它们爬进花的根里,把花的营养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去了,所以,花才变成这般模样。 ”姥爷把虫子拿了出来,又换了土。后来,花终于慢慢茂盛起来(用姥爷救花的事例说明姥爷养花技术高超,还用姥姥来衬托姥爷会养花) 。姥爷家有两棵大的月季花,其中,那棵高点儿的有一米五,枝头上十二朵红色的花就像十二个大绣球。老爷对这两棵月季格外关照,该浇水了,姥爷就浇水,该拔草了,姥爷就拔草,该剪枝了,姥爷就剪枝(排比句写出了姥爷对月季花的关照) 。那天,来了一位客人,刚好姥爷不在家(这样交待很有必要) 。客人见了这棵又漂亮又高大的花,便赞扬起来:“这棵花真漂亮呀!我最喜欢这样的花了。 ”姥姥看出了他的意图(客人已经说出“意图” ,就不需要姥姥“看出”了;另外“意图”含贬义,所以可改成“姥姥见他真是喜欢” )说:“我把这棵花送给你了。 ”客人十分高兴,带着花,骑着车子就走了(客人的表现和姥爷爱养花关系不大,不需要这么具体描写) 。姥爷回来觉得少了什么东西(点明姥爷回家的具体时间才好, “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不够真实,因为是姥爷最喜欢的月季花没有了,他应该马上发现) ,找了一会儿,问姥姥:“那棵花呢?”姥姥说:“送人了。 ”听了这话,姥爷的眼皮顿时耷拉下来,一点精神也没有了(写神态表明姥爷爱花的程度) 。过了几天,那位客人又把花带回来了。姥爷一见那花又回来了(删去“又回来了”句子更简洁) ,就高兴地迎上去说:“哎呦,我的花呀!你可回来了!” (写动作语言把姥爷此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人说:“我不太会养花,不知不觉,这棵花的叶子就慢慢黄了,我见这样,就赶紧给您送回来了。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先观察了一下,姥爷知道了花枯的原因,原来是浇水浇得太多了,都快把花给淹死了。最后,姥爷给花换了一些比较干燥的土。几天后,花才慢慢地茂盛起来(这个事例既说明姥爷爱花,又说明他会养花) 。姥爷会养花已经众所周知。姥爷家里的花草数不过来,院里、屋里、窗台上,都是花草,家里一年四季不缺花(把“不缺花”改为“花开不败”更好) 。邻居们称姥爷为“养花大王” (略写、侧面写,概括姥爷爱养花,收束全文) 。简评:作者围绕题目选材,所写的两个事例都表现了姥爷爱养花会养花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描写人物的肖像及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但个别地方需推敲。(指导、点评教师:朱维山发表于作文评点报XX 年第 9 期)“马屁精“表弟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陈虹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抓住特点写外貌) 。小表弟整天跟在我爷爷身边转,给我爷爷传话,取东西,送东西。别人说他是我爷爷的“警卫员” ,我却对他不怎么喜欢,因为他总在我背后打我小报告,比如:我吃零食啦,玩的时候把裤子磕破啦,他马上回家告诉爷爷。只要他一给我打小报告,爷爷就会批评我(此处先写他讨厌,是“抑” ,这为后面的“扬”作铺垫) 。有一次,他把报纸送到爷爷家的时候,恰巧我的一位同学正在爷爷家给我讲“马屁精”的故事。我说:“我表弟就是个马屁精。 ”被他听见了,他马上跑到爷爷的房间告诉爷爷说我说他坏话。爷爷让他把我叫来。爷爷对我说:“你说他坏话啦?”我说:“我没有,我就说他给爷爷您拍马屁!”“这还不算说我坏话?哼!”弟弟冲着我红着脸说。我一想:“唉,还是哄一哄他吧!”我说:别生气了,姐姐再也不说你坏话了,好不好?”弟弟高声说:“不好。 ”“那你想怎么样?” “以后不准叫我马屁精。 ”“好”我说。他这才罢休(马屁精名字是这样来的,此处照应了题目) 。表弟过生日的那一天,我带他去华联商场买玩具。我们正在买玩具,突然他看见一个男青年在偷东西。那人衣着时髦,戴墨镜,大约 20 来岁。他顺手拿起一条毛巾就放到了袖子里。表弟揪揪我的袖子低声对我说:“姐姐,你看哪个人偷东西,我要告诉警察叔叔。 ”他就跑去告诉警察叔叔。警察叔叔马上跑过去抓住了哪个小偷。我们回到了家,我告诉了爷爷事情的经过,爷爷还表扬了他呢(弟弟能发现有人做坏事,及时检举,这和他平时检举你如出一辙,可见他是一个是非分明聪明机智的人。此处是“扬” ,先抑后扬,既使文章有波澜曲折,使人爱读又突出了表弟的特点)!瞧瞧,这就是我们家那位又可爱又聪明的小表弟(在前面记述的基础上概括表弟的特点,令人信服,这样结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简评作者先贬表弟,说他怎么告状便自己不喜欢他,后褒表弟,说他怎么检举坏人。一贬一褒,一仰一扬,突出小表弟是非分明机智灵活的特点。(朱维山指导并点评)发表于作文评点报XX 年 11 月 5 日版 第31 期总第 275 期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 姓名:老师的话:描写外貌要抓特点按顺序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人教版第八册第课 语文版第七册第课 鄂教版第八册第课),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那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小红军战士,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课文成功地对小红军的外貌进行了描写。请看第三自然段的这个片断:“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阅读这个片断,小红军的样子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抓住了小红军外貌的特点:“十一二岁”是年龄特点, “黄黄” 、“小”是脸的特点, “大”是眼睛的特点, “薄”是嘴唇的特点, “翘”是鼻子的特点, “破”是草鞋的特点, “又青又红”是脚的特点。这样抓住小红军外貌方面有特点的地方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小长期经受寒冷饥饿折磨身体虚弱但十分顽强的小红军的形象。至于不具备特点的譬如头发、耳朵、手、帽子、上衣下衣一概不写。二是因为这个片断是按一定顺序写的,先写了年龄,后写了长相(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 ,再写了衣着(鞋子) ,最后写了脚。我们读来感到条理清楚,印象自然会深刻些。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片断: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作者:孙超节选自爱养花的姥爷 见作文评点报XX 年第 9 期)这是爱养花的姥爷的开头。 “六十五岁”是说姥爷年龄的特点;“长满了皱纹”是说姥爷的脸的特点;“又黑又亮”是说姥爷头发的特点。这一段话按照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抓住姥爷的特点进行描写,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大,但精神健旺的老人的形象,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对姥爷会养花的事例的描述。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另一个片断: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作者:陈虹发表于作文评点报XX 年 11月 5 日版第 31 期)这是“马屁精”表弟的开头。这个开头描写了表弟的外貌,是按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写的,“六岁”抓住年龄的特点, “大”抓住了脑门的特点, “高”抓住了鼻梁的特点, “漂亮”和“大”抓住了眼睛的特点。文字不多,但因为能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一个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记事、写人文章常常需要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外貌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只写这个人有特点的地方,不写没特点的地方;描写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做一做,练一练1.回答问题。(1)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红军外貌的?2.请同学仔细观察一个同学或老师,看看他的身材怎样,长相怎样,神态常有什么变化,爱穿什么样的衣服抓住其独特之处,用一段话写下来,但不说名字。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你写的人是谁。附学生作文爱养花的姥爷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 孙超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开头描写姥爷年龄大却精神健旺的外貌特点)。姥爷有很多爱好:看戏、下象棋、看书等。对这些姥爷样样在行。尤其是养花,是姥爷再喜欢不过的了(过渡句引起下文具体记叙) 。有一次,姥爷家里有两棵吊兰花的叶子几乎都黄了。姥姥说:“这两棵花快死了,扔了吧!”姥爷说“不要急,我看看是什么原因,说不定还能救过来呢。 ”“你哪会救花,我可不知道你会救花。 ”姥姥不服气地说(“不服气”用得好,写出了姥姥的神态,也起到了衬托了姥爷的作用)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左看右看,接着,他又把花从土里拔了出来。一看,根上有几只白色的小虫子。姥爷找到了花枯的原因,说:“原来是虫子搞的鬼,它们爬进花的根里,把花的营养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去了,所以,花才变成这般模样。 ”姥爷把虫子拿了出来,又换了土。后来,花终于慢慢茂盛起来(用姥爷救花的事例说明姥爷养花技术高超,还用姥姥来衬托姥爷会养花) 。姥爷家有两棵大的月季花,其中,那棵高点儿的有一米五,枝头上十二朵红色的花就像十二个大绣球。老爷对这两棵月季格外关照,该浇水了,姥爷就浇水,该拔草了,姥爷就拔草,该剪枝了,姥爷就剪枝(排比句写出了姥爷对月季花的关照) 。那天,来了一位客人,刚好姥爷不在家(这样交待很有必要) 。客人见了这棵又漂亮又高大的花,便赞扬起来:“这棵花真漂亮呀!我最喜欢这样的花了。 ”姥姥看出了他的意图(客人已经说出“意图” ,就不需要姥姥“看出”了;另外“意图”含贬义,所以可改成“姥姥见他真是喜欢” )说:“我把这棵花送给你了。 ”客人十分高兴,带着花,骑着车子就走了(客人的表现和姥爷爱养花关系不大,不需要这么具体描写) 。姥爷回来觉得少了什么东西(点明姥爷回家的具体时间才好, “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不够真实,因为是姥爷最喜欢的月季花没有了,他应该马上发现) ,找了一会儿,问姥姥:“那棵花呢?”姥姥说:“送人了。 ”听了这话,姥爷的眼皮顿时耷拉下来,一点精神也没有了(写神态表明姥爷爱花的程度) 。过了几天,那位客人又把花带回来了。姥爷一见那花又回来了(删去“又回来了”句子更简洁) ,就高兴地迎上去说:“哎呦,我的花呀!你可回来了!” (写动作语言把姥爷此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人说:“我不太会养花,不知不觉,这棵花的叶子就慢慢黄了,我见这样,就赶紧给您送回来了。 ”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先观察了一下,姥爷知道了花枯的原因,原来是浇水浇得太多了,都快把花给淹死了。最后,姥爷给花换了一些比较干燥的土。几天后,花才慢慢地茂盛起来(这个事例既说明姥爷爱花,又说明他会养花) 。姥爷会养花已经众所周知。姥爷家里的花草数不过来,院里、屋里、窗台上,都是花草,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融创秋招面试题及答案
- 药性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风险管控试题及答案
- 戏曲化妆试题及答案
- 认识电阻试题及答案
- 黑农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针灸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统计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铁路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朗读听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纪检监察新入职人员岗前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0-3岁儿童发展指南
- (2025年标准)政府基金协议书
- 个人与公司合作合同协议
- 2025数字量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 2025年台球裁判测试题库及答案
- 保障农民工工资课件
- 2025小红书情绪营销白皮书
- 三升四数学综合练习(60天)暑假每日一练
- 宁德新能源verify测试题库
- (正式版)JBT 3300-2024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