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随笔:一节笔算课前口算方法运用反思一节笔算课前口算方法运用反思贾茹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时,很多孩子可以根据数字特点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当口算 44 + 25 时,大多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算法:个位上 4 加 5 等于 9,十位上 4 加 2 等于 6,合起来是 69。我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后继练习中推广了这种方法,以至于课堂小结时,不少学生概括出“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其他思路的孩子给予肯定与赞赏却未予以重视与推广,课后反思颇有感触。细细想来, “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相同数位相加” ,这岂不是典型的笔算思路?这样的方法该不该作为口算的核心方法?我想:长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口算,势必会造成口算方法的缺失。口算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策略。小学阶段对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些口算通常采用的是“分解”与“凑整” 。在口算 44 + 25 时,学生中出现像 40 + 20 = 60,4 + 5 = 9,60 + 9 = 69 的方法时,正是 “分解”这一基本数学思想的清晰呈现;再如,在口算 44 + 38 时,课上都出现了 44 + 40 = 84,84 - 2 = 82 的算法,其承载的正是“凑整”思想。如果教师在大力赞赏之余,并没有把这种方法推荐给学生来理解内化,因此,就连那个原先创造这一方法的学生也会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专利” 。这种“厚此薄彼”的方法取向,必将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后天发育不良,造成学生在学习口算时思想与方法上的缺陷。对后继学习来说,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众所周知,口算建立在意义基础上,而笔算则建立在规则基础上;口算要记忆的参与,而笔算则不受限制;大数目的计算,笔算有优势,而简单的计算则口算有优势。教学中,口算和笔算是相互促进的。可以说,学生用笔算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是很自然的,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我们不应在大加赞赏之余积极地去推广,用这一笔算方法主导学生的口算算法。因为像 44 + 25 这种不进位的口算,可能用笔算的思路算起来比较快,但对于进位的加法口算,其优势并不比用“分解”这种方法来得明显,况且“分解”的方法和思想对于以后学习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推广这种“笔算式口算”将很可能导致口算作用的弱化,使口算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如果感受不到口算的优势和作用,那么也将失去学习和应用口算的兴趣与动力,口算也就自然蜕变成笔算的附属品。由此可见,口算教学不能只关注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还应充分关注学生口算时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关注学生口算思想的内化,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口算方法,彰显口算灵活、迅速和准确等优势。一节笔算课前口算方法运用反思贾茹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时,很多孩子可以根据数字特点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当口算 44 + 25 时,大多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算法:个位上 4 加 5 等于 9,十位上 4 加 2 等于 6,合起来是 69。我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后继练习中推广了这种方法,以至于课堂小结时,不少学生概括出“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其他思路的孩子给予肯定与赞赏却未予以重视与推广,课后反思颇有感触。细细想来, “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相同数位相加” ,这岂不是典型的笔算思路?这样的方法该不该作为口算的核心方法?我想:长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口算,势必会造成口算方法的缺失。口算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策略。小学阶段对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些口算通常采用的是“分解”与“凑整” 。在口算 44 + 25 时,学生中出现像 40 + 20 = 60,4 + 5 = 9,60 + 9 = 69 的方法时,正是 “分解”这一基本数学思想的清晰呈现;再如,在口算 44 + 38 时,课上都出现了 44 + 40 = 84,84 - 2 = 82 的算法,其承载的正是“凑整”思想。如果教师在大力赞赏之余,并没有把这种方法推荐给学生来理解内化,因此,就连那个原先创造这一方法的学生也会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专利” 。这种“厚此薄彼”的方法取向,必将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后天发育不良,造成学生在学习口算时思想与方法上的缺陷。对后继学习来说,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众所周知,口算建立在意义基础上,而笔算则建立在规则基础上;口算要记忆的参与,而笔算则不受限制;大数目的计算,笔算有优势,而简单的计算则口算有优势。教学中,口算和笔算是相互促进的。可以说,学生用笔算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是很自然的,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我们不应在大加赞赏之余积极地去推广,用这一笔算方法主导学生的口算算法。因为像 44 + 25 这种不进位的口算,可能用笔算的思路算起来比较快,但对于进位的加法口算,其优势并不比用“分解”这种方法来得明显,况且“分解”的方法和思想对于以后学习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推广这种“笔算式口算”将很可能导致口算作用的弱化,使口算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如果感受不到口算的优势和作用,那么也将失去学习和应用口算的兴趣与动力,口算也就自然蜕变成笔算的附属品。由此可见,口算教学不能只关注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还应充分关注学生口算时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关注学生口算思想的内化,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口算方法,彰显口算灵活、迅速和准确等优势。一节笔算课前口算方法运用反思贾茹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时,很多孩子可以根据数字特点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当口算 44 + 25 时,大多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算法:个位上 4 加 5 等于 9,十位上 4 加 2 等于 6,合起来是 69。我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后继练习中推广了这种方法,以至于课堂小结时,不少学生概括出“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其他思路的孩子给予肯定与赞赏却未予以重视与推广,课后反思颇有感触。细细想来, “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相同数位相加” ,这岂不是典型的笔算思路?这样的方法该不该作为口算的核心方法?我想:长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口算,势必会造成口算方法的缺失。口算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策略。小学阶段对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些口算通常采用的是“分解”与“凑整” 。在口算 44 + 25 时,学生中出现像 40 + 20 = 60,4 + 5 = 9,60 + 9 = 69 的方法时,正是 “分解”这一基本数学思想的清晰呈现;再如,在口算 44 + 38 时,课上都出现了 44 + 40 = 84,84 - 2 = 82 的算法,其承载的正是“凑整”思想。如果教师在大力赞赏之余,并没有把这种方法推荐给学生来理解内化,因此,就连那个原先创造这一方法的学生也会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专利” 。这种“厚此薄彼”的方法取向,必将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后天发育不良,造成学生在学习口算时思想与方法上的缺陷。对后继学习来说,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众所周知,口算建立在意义基础上,而笔算则建立在规则基础上;口算要记忆的参与,而笔算则不受限制;大数目的计算,笔算有优势,而简单的计算则口算有优势。教学中,口算和笔算是相互促进的。可以说,学生用笔算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是很自然的,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我们不应在大加赞赏之余积极地去推广,用这一笔算方法主导学生的口算算法。因为像 44 + 25 这种不进位的口算,可能用笔算的思路算起来比较快,但对于进位的加法口算,其优势并不比用“分解”这种方法来得明显,况且“分解”的方法和思想对于以后学习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推广这种“笔算式口算”将很可能导致口算作用的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库堵漏施工方案教案(2025-2026学年)
- 微笑的三分钟演讲稿
- 防护绿地规划设计教案(2025-2026学年)
- 高中语文孔孟大纲人教版第五册教案(2025-2026学年)
- 五年级作文训练题目试卷教案(2025-2026学年)
- 2026年中国药物溶出仪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2025年宪法总则相关试题及答案
- 无忧艺人签约协议书
- 技术架构师系统架构升级计划方案
- 主持人大赛的演讲稿
- 2024年广东省政工师理论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预防校园欺凌:我们与恶的距离
- 蜜雪冰城是如何实现成本领先的
- 电子商务公司薪资体系
- 幼儿教资(综合素质)及答案
- 列车电子防滑器-电子防滑器原理
- 钣金加工过程作业指导书
- 电子元器件标示及实物对照
- 耕地合法永久转让协议书
- 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汽车零部件及通讯设备压轴件生产线项目(承诺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