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养护楼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1页
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养护楼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2页
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养护楼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3页
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养护楼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4页
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养护楼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老年养护楼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一、项目概况 .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2 三、项目编制单位 . 2 四、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 2 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 六、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 4 七、结论及建议 .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6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 6 二、项目所在地经济背景 . 15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3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 26 一、项目选址 . 26 二、项目区域概况及地理位置 . 26 三、项目自然条件 . 28 四、交通运输 . 29 五、生产、生活物资供应条件 . 30 第四章 老年养护楼建筑标准 . 31 一、建设功能 . 31 二、各功能用途 . 31 三、建设规模 . 32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 34 一、建筑方案 . 34 二、 总平面布置 . 37 三、功能设置与平面布置 . 38 四、立面设计 . 40 五、工程主要装饰标准 . 40 六、 结构设计 . 41 七 、消防设计 . 42 八、建筑给排水系统 . 42 九、电气设计 . 43 十、空调及集中供热 . 44 第六章 项目节能 . 45 一、项目节能原则 . 45 二、编制依据 . 45 三、建筑节能目标 . 46 四、建筑节能要求 . 47 五、总体节能分析 . 48 六、项目能源指标、消耗种类及数量分析 . 48 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 . 55 一、设计依据 . 55 二、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措施 . 55 第八章 环境保护 . 57 一、 环境保护依据与影响分析 . 57 二、环境保护措施 . 59 第九章 组织机构、培训及实施进度 . 67 一、组织机构 . 67 二、项目人员配置 . 67 三、发展义工 . 68 四、人员素质及培训 . 68 五、实施进度安排 . 69 第十章 项目招标 . 71 一、招标原则 . 71 二、招标范围 . 71 三、招投标程序 . 71 四 、招标基本情况表 . 74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75 一、投资估算 . 75 二、资金筹措 . 76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评价 . 79 一、社会效益分析 . 79 二、项目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 80 三、经济分析 . 80 第十三章 项目建设风险 . 81 一、建设风险 . 81 二、政策财务 方面影响 . 82 三、非正常因素 . 82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 84 一、结论 . 84 二、建议 . 84 附件: 1、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福利中心平面图 5、老年养护楼平面图 6、设备用房平面图1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 3、项目法人 4、建设地点 5、项目建设性质及结构 本项目为新建,框架结构 6、建设内容及规 模 总规划用地面积 17200),项目占地面积 1982.4 建筑面积 12182.4 中 :老年养护楼 2栋 ,每栋七层 ,建筑面积 12000 备用房 1 栋,一层,建筑面积 182.4 路及广场、绿化等附属建筑。项目建成后,床位达 240 张,能按排 240个老年人入住养护院。 7、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 3200 万元, 资金来源为:中央支持资金 1500万元,占总投资 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700万元,占总投资 单位自筹资金 1000万元 ,占总投资 8、建设总工期 2 项 目工期为 18个月,即从 2014年 3月份开始建设到 2015年 8月完工 。 9、服务对象 主要服务对象为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X 民政局是 X 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主管全县的基层政权建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事务等工作。 X 民政局为正科级部门,内设 19 个职能股室。全局现有干部职工 85人。 长期以来, X 民政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以保稳定、促发展为根本任务,在开展以社会保障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社会福利事业为主的 各项民政工作中,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民政部门、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尤其是近年来,局党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从做大做强民政基础设施入手,不断加强民政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保障社会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东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项目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邵阳纺织建筑设计院 证书编号:工咨乙 12220070034 资格等级:乙级 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是根据 X 民政局的委托和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进行。 其编制主要依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06 6 号 );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2000 年 8月 19日)中发200013 号;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 2006 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 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2、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原则 根据 会福利中心老年养护楼建设项目的发展需要,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是: 1)本项目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城镇化建设规 划、人口增长和密度、地理环境及水电等基础条件是否满足老年养护楼长远发展需要等因素,确定项目规划布局。 2)老年养护楼建设应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适用。 3、可行性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 1)通过对可研项目拟建区域环境、背景和社会情况等现状条件的调查与开发前景预测,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 通过调查与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范围、社会需求和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论证,提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4 ( 3) 估 算项目总投资拟定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 环境保护、节能措施方案,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组织机构及项目招标事项 。 ( 4)进行项目评价,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项目效益分析,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内容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7200 2 建筑占地面积 3 总建筑面积 其中 老年养护楼 2000 2栋 设备用房 4 容积率 5 建筑密度 % 6 绿化率 % 7 停车位 个 83 8 床位 个 240 9 总投资 万元 3200 六、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本项目建设老年养护楼,主要为 X 的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不至流落异乡和流落街头,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让老年朋友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目标。 七、结论及建议 1、建设老年养护楼,院内分设老年养护区及康复、娱乐等内设机构和场所,项目 建成运行后可收容县境内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 240 名。可解决他们吃、穿、行、住等日常生活问题。 2、本项目的实施可满足 X 部分高龄、独居等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5 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3、老年人养护楼设施建设是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效益明显,把养护楼机构建成环境适宜、功能完善、管理到位、服务优质的“孤残老年之家”,促进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老年人养护楼是个较为特殊的场所,主要生活的是一些丧失劳动能力及体 弱病衰的老年人,因此,项目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内置配件、设备设 施等都必须周全考虑,特别强调安全问题,使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生活在院内安全舒适,万无一失,也使老年养护楼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 5、鉴于老年养护楼的独特殊性,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的是一些烦琐又繁重的体力劳动,且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调配工作人员时,配备一些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个人素质高、思想品德好、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老年养护楼的作用,更加体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设单 位应严格控制好工程的发包与材料采购,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取的招投标形式选择合格的施工单位和材料厂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涉面广,建设资金到位后,建议设立专户专帐,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确保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尘、环境的影响,以维护建设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在尽量保持项目所在地原貌的基础上,实现人工与自然风景的天然融合。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成本与质量 控制工作,加强项目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以确保项目社会效益的实现。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呈现出发展迅速、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的判断, 2001 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 596万,到 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龄化水平达到 2021 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增加 620万人, 2050年,老年 人口总量将超过 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 30%以上,人口预期寿命也将提高到 2050年后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 31%左右。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加剧,势必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老年人和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缺损的半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日常专业照料的需求量大且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湖南省 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千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预计到2015年,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1250万, 2020年达到 1500万。 老年养护楼的服务对象主要是 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等困难 老年人 ,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等服务的专业照料机构。老年养护楼应能够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老年人是家庭、社会、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做出过重要贡献。关心老年人,支持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让每7 个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既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 1、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2012年,全省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高龄化日益明显,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 进一步提高,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老年人优待进一步加强,老年维权工作成效明显,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 1)老年人口基本信息 止 2012年底,全省 60 常住人口的 较上年度上升 中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常住人口的 较上年度上升 80岁以上高龄老人 别占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 省共有百岁及以上老人 1848人,较上年同期增加 233人。其中:男性 356人,占 女性 1492人,占 年龄最长者为女性, 119岁。 ( 2)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调整完善了企业特殊工种和因病提前退休“一费一金”及基本养老金发放政策,保障了提前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权益的落实。出台了困难国有企业欠费清缴政策,保障了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权益的落实。 2012年底,全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职工参保人数达到 24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 本养老金从 2005年的 571元提高到了 2012年的 1490元,待遇水平实现了翻番。 8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12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居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全省 122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城居保”和“新农保”试点范围。“城居保”中, 60周岁及以上发放待遇人数 年发放养老金 新农保”中, 60周岁及以上发放待遇人数 816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012年,全省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奖励扶助金的老年人达到 准不低于 960元 /年,全年共计发放奖励扶助金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中退休人员 2011年增加 括老年人口在内的职工医保平均报销比例达到 80%以上。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2011年增加 城乡统筹的农村居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医保平均报销比例达到 70%左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省参加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 113个,合率达 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为 医疗卫生服务。 2012年底,全省医疗机构总数 58598个,其中医院798个,乡镇卫生院 2291个,村卫生室 4437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604个,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颐养院等) 21个,全省二、三级综合医院开设了老年病门诊或老年特色门诊。为 案,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 为 占全省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12年,全省有 中城市低保老年人 人均救助标准 上年提高 农村低保老年人 人均救助标准 上年提高 大部分地区低保老人还享受廉租房补助、水电、收视费减免等政策扶持。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2012年,全省有农村五保老人 52万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 4312元年和 2115元年。比上年分 别提高 632元和 356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 25%。 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 2012年底,全省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城乡医疗救助达 412万人次,救助资金达 10亿元。全省大部分县市区已经建立起“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五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模式,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老人、城市三无老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全年救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困难群众 30 余万人次。帮助包括老年受灾倒房户在内重建住房 机 构养老服务。 2012年,全省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 208所、县级社会福利院(福利中心) 20个。全省有敬老院 2079所,床位 13万张;五保之家 1523所,床位 合性社会福利院 134所,老年床位 0 登记注册的各类民办养老机构 99所,床位 省老年人养老床位占有率约为 城市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 1315个,投入资金 5500多万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达 20多项。 2012年,启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省市县共投入建设资金 1500多万元,建成 69个省级、 74个市级、 250个县级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另外,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 城镇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受益老年群体达 动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虚拟“养老院”),长沙市雨花区、郴州市苏仙区列入国家项目试点区。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 2012年,省市县共投入建设资金近 2200万元,资助建设 139所省级、 90所市级和 381所县级示范性老年人福利服务中心(站),为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日托等 10多项养老服务。截至年底,全省建有各级农村综 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站) 2110个,省市县三级共投入福彩公益金 7200万元。 老年人法律援助。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依托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开展,目前全省市州、县市区共有法律援助中心 139个,法律援助站 3831个(其中依托老龄委设立法律援助站 785个)。法律援助机构对涉老案件遵循“三优先”原则,即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法律援助。涉老案件信访总数明显下 降,老年人诉求得到较好解决。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 7597件(次),来信答复率 95%以上;共办理涉老法律 援助案件 3175起,同比增长 4%,占全省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11%,为老年人优惠减免法律服务费用 1600余万元。 11 老年优待。全年发放老年人优待证 省 13个市州出台了省委、省政府两个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湘办 2009 67号)的实施意见。 122个县市区落实了 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的规定,部分县市区进一步增加优待内容,扩大优待范围。常德市将老年人免费乘车年龄降至 60岁,并办理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全年有 8万多老年人入保,保费 30多万元,保额达 州嘉禾县将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优待政策由城市延伸到乡村,全县农村老人出门就能免费乘坐公交车。 117个县市区落实了城乡贫困老人、五保老人、三无老人和百岁老人丧葬费用减免规定。 上的县市区免费为特困老人办理公安系统证件、减免特殊老人的电话和宽带安装费。上的公益性文化设施、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景点为老年人提供减免优待, 上的文化体育场馆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 老年文化。 2012 年,全省有各类老年合唱团、艺术团 2395 个,常年参加活动的老年团员 人。在文化部等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老年合唱节上,我省两个老年合唱团体分获银奖、铜奖。举办第四届湖南艺术节和第二届湖南省大众广场舞大赛 ,参加大众广场舞大赛的中老年队伍 400多支、 2万多人 ;开展全国第五届和湖南省第二届“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评选表彰活动, 3名同志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 120名同志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5个单位荣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荣誉称号,365名同志和 40 个单位分获“湖南省孝亲敬老之星”、“湖南省敬老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老年教育。 2012年,全省新建、改建老年大学 19所,乡镇 (街道)、12 村(社区)新增基层老年学校 855所,新增学员 止年底,全省共有老年(老干部)大学 277 所,在校学员 人;老年学校 1468所,在校学员 年(干部)活动中心 8838个。老年远程教育开始起步,目前有老年教育网站和网页 23个,老年教育电视栏目 12个。 老年体育。举办湖南省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共设立 11个比赛项目,老年参赛选手 6000多人。目前,全省有县级及以上老年体育协会 141个,乡镇级及以下老年体育协会 1358个。全省有各类体育活动场地 10942个,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 500多万人次。 全省市、县(市、区)老龄工作机构 136个,工作人员 387人。机构设置中,行政编制单位 107 个,参公事业单位 6 个,事业单位 23 个。老龄工作机构单列(独立)的 14个,由民政部门代管的 67个,为民政内设部门的 55 个。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的乡镇(街道) 2177 个,占乡镇(街道)总数 2、政策背景 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保障老年人权益、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 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 体系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社会背景 社会福利事业是慈善事业关注的重要领域,在动员社会慈善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可支配资金也13 得到了大幅提高, 2012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 1149536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增加 长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长 全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农民人均纯收入 9117元,同比增加 长 其中,工资性收入 2791元,增长 ;家庭经营收入 5259元,增长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长 扣除价格因素,增长 人民生活富足了,有了扶弱济贫的能力。扶弱济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下、在慈善文化的熏陶下、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下,人们慈善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扶弱济贫愿望也得到了高涨。因此,建设一所高标准的老年养护楼,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鼓励和发动社会各种力量,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奉献其力所能及的爱心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已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4、失独家庭现状 所谓“失独家庭” ,从字面意义上讲 ,指的是父母在失去唯一子女后再无生育的家庭。在当前我国 ,“失独家庭”有其特殊的含义 ,指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因故失去子女后再无生育或收养孩子 ,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的家庭。由于独生子女在我国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失去唯一子女给家庭特别是给父母带来的困难处境 ,“失独家庭”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 ,是一个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庞大群体。在传统的家 庭养老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背景下 ,“失独父母”不仅完全失去了子女养老的经济基础 ,而且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更多、更严重的困难。据调查 ,50%14 的“失独家庭”经济困难 ,20%的“失独家庭”靠低保生活;在“失独父母”中 ,有 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 ,15%的人患有重大疾病 ,60%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我国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经有 30多年,30年前很多家庭响应号召,只生了一个孩子,目前我国 15 岁 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至少有将近 2 亿,这一年龄阶段的死亡率每 10 万人中至少为 40 人, 近些年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率还在持续上升。这些失去他们唯一孩子的人大多已经 50 开外,进入老年,尽管现在有养老院等社会救助制度,但是在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不足。 2012年,全国总人口约为 134735 万人,此前抽样调查则显示, 2009年我国 15 19 岁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 20 24 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 25 岁 29 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 15 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至少也有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 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 15岁至30 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 40 人 /10 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 30 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 此带来的是每年约 个家庭的分崩离析,难以补救。 全国的养老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养老,但是 4:2:1 的结构已经让养老问题举步维艰,更何况是 4:2:0 的失独者家庭。尽管现在政府提倡为居家养老提供社会化服务,但是调查显示,能够提供上门养老服务所覆盖的老年人比例,城市为 农村仅为 因此,如何让情感和物质等多层面确保这些老人安度晚年,做好帮扶“第一责任人”,是各级政府要面对的挑战,也是 应尽的义务。建设好本项目是为失独老人安度晚年提供一把温暖的“手杖”,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5 5、 X 总面积 2219 平方公里,辖 13镇 4 乡 2 个国有林场,总人口 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低收入人口达 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 人,占非农业人口的 农业人口的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农业人口的 全县辖 13 镇 4 乡 2 个国有林场,已建敬老院 18 所、村级五保之家39 所,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850 人, 全县 4207 个五保供养对象全部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全县 18 所乡镇敬老院都进行了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人员按 10:1 的比例全部配备到位。五保供养经费、敬老院运转经费列入县本级财政预算, 2012年县本级配套预算五保供养金 700万元、敬老院运转经费 100 万元。 目前,全县有老年人口 108000 人 ,其中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达 20000 人,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入住老年养护楼的需求, X 民政局根据 X 的实际情况,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社会稳定的需求及广大各族群众迫 切愿望,于 2013 年初以书面形式将有关建设老年养护楼的思路和方案上报县人民政府。据此,最近 X 人民政府在规划民政福利事业发展时,决定抓住这一契机,申报本项目。并决心争取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关心和支持,以争取扶持资金与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好本项目。 二、项目所在地经济背景 2012 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围绕五县思路、实施五16 主方略、强化五重举措、打造五个东安”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全县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 得新的进步,“五个东安”建设全面推进。 1、综合 经初步核算, 2012 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 1149536 万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元,增长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省、市政府交办的 21 项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其中 8 项指标超额完成。完成农村公路建设 里。完成农村病险水库加固 4座,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 2万人。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用户收视问题 4147户。新增廉租住房 43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1600 户、国有林场危房改造 245户。扩改建乡镇敬老院 1 所。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 2100 元 /年。城市低保对象与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提高到 242 元、 101 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 4358 人。城乡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完成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工程 39 个。新增 通电话自然村 6 个。建设农家书屋 163 个。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 5 所。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1 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807 口。完成蔬菜基地建设 亩。建设“网上供销社”服务中心、站点 9 个。 2、农业 17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 上年增长 其中农业产值 长 林业产值 32791万元,增长 牧业产值 长 渔业产值 长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元,增长 粮食总产量保 持稳定,达到 吨,增长 其中,稻谷产量 长 出栏生猪 头,比上年增长 出栏牛 头,比上年下降 出栏羊 头,比上年下降 出笼家禽 上年下降 水产品产量达到 16789吨,比上年增长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 327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2 家,市级龙头企业 10家,共实现加工产值 15 亿元,同比增长 37%。 全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9700 万元,整治各类水利工程 6150 处,其中治理重 点病险库 44 座。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全年落实农机补贴资金680 万元,累计推广各种农业机械 5025 台。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02891台 /千瓦,同比增长 大力推进芦洪市镇和永东公路新农村示范区(片)建设,新创办农村清洁工程重点示范村 5 个,完成省定扶贫开发项目村建设 34 个。 3、工业和建筑业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5 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 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1169481 万元,同比增长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393739 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实现增加值343222 万元,同比增长 全年发电量 8518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7 %;水泥 吨,下降 铁合金 271158 吨,增长 锌 16703 吨,增长 大18 米加工 96263 吨,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42247 万元,实现利税 71517 万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利润总额 19997万元,比上年增长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308%,比上年提高 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 总资产贡献率 资产保值增值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187984 元 /人。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76252 万元,增长 26%。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企业 4 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现利税总额 元。资质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平方米,竣工面积 平方米。 4、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15795 万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00104 万元,增长 房地产开发 完成投资 68484 万元,下降 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 147207 万元,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26534 万元,比上年下降 第二产业投资 310502 万元,增长 第三产业投资 578759 万元,增长 5、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元,同比增长 其中:城镇完成零售额 长 乡村完成零售额 长 按行业分,批发业 23172 万元,增长 长 住宿业 3007万元,增长 餐饮业 长 19 全年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 210个,其中内资项目 202个,新批外资项目 4 个、增资 4个。实际到位资金 比 33%。其中实际到位内资 元,同比增长 31%;实际到位外资 6500 万美元,同比增长 54%。 6、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货运量 吨,客运量 人。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含乡村公路) 里,其中:国道 里,道 里,乡道 里,村道 里。 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 18377 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2166 万元,同比增长 电信业务总量 16211 万元,同比增长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 37272户,其中市内电话用户 16263户,农村电话用户 20095户,公用电话 914 户;移动电话用户 236200 户,小灵通用户 1202 户,宽带网用户 24530 户。 全年接待入境游客 人次,比上年增长 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比上年增长 9%。 7、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56869万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公共财政收入完成 43407 万元,增长 全年财政总支出 184459 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完成 172065万元,增长 2012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811561 万元,比年初增长 其中,个人存款余额 654930 万元,比年初增长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332055 万元,比年初增长 20 8、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普通中小学校 73 所,其中,小 学 33 所,普通中学 34所,中等职业学校 6所。全县在校学生 61175 人,其中普通中学 20661人(其中初中 14780 人,高中 5881 人),职业学校 1095人,小学 39419人。幼儿园 120所,在园幼儿数 15086 人。普通中小学校共有教职工 5263人,其中专任教师 4574人。在专任教师中,普通中学 2257 人,职业学校 146人,小学 2171 人。幼儿园共有教职工 1076 人。 全县共有科技所(站) 16 个,农村科技推广小组 486 个,培养科技示范户 200 户,全年举办科普培训班 320 期,培训人员 人,引进推广新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