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五”时期上海经济增长预测与发展分析上海金融学院 廖珂、王悦、许金炜目 录摘 要 3一、问题的提出 4(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意义 .5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一)国外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分析 .6(二)国内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分析 .7三、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7(一)经济发展现状. 7(二)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8四、模型建立前的准备 11(一)若干假设 .11(二)指标的选取 .11(三) 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12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2(一)ARMA 模型 121、GDP 预测值的确定. 122、GDP 及 GDP 增长率的滤波分析 17(二)投入产出模型模型 .18六、主要结论 19(一)ARMA 模型结论 19(二)投入产出模型结论 .19七、政策建议21注释. .24参考文献25附表262摘 要被喻为“东方之珠 ”的上海对于 “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至今,无论是经济增长模式还是经济增长速度,上海的发展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历史数据来看,除个别年份波幅较大外,上海经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势头。 “十一五” 期间,在“世博引擎”的带动下,上海市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适逢“ 十二五 ”开局之年,上海面临着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机遇与考验。本文从上海市现有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入手,通过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运用上海市1978年至2008年间实际GDP、07年编制的投入产出表、三次产业与三大需求的相关数据,使用ARMA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周期分析的方法、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的方法,多角度地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与发展进行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论文首先在国内外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比较国内外有关经济增长预测与分析的主要理论。接着系统阐述上海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说明“十二五” 时期研究上海区域经济增长的意义所在。然后结合国内外有关对ARMA模型的理论研究,系统介绍了及它的构造和分析过程。接着,作为文章的重心,通过运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模型的构建和检验,再分别对ARMA模型下的上海市经济增长预测值,投入产出模型下的主要部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未来五年期内经济增长的宏观走势以及产业结构、三大需求带来的影响。发现“十二五 ”期间上海市经济仍将平稳增长,但速度有所放缓,三大需求中,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贡献作用,而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将继续大力发展。最后,在理论及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将实证分析的结果与上海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就“十二五”时期上海市经济增长的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十二五 ”规划 经济增长 AMRA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经济增长贡献率 3一、 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经济紧密相连;中国自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了对外贸易的枢纽及本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此背景下,以市场配置为先导的全球经济,具有区域间、地域间的相关协动性、规律性。1、世界经济发展协动性的背景当前世界经济具有“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特点。其一是由于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诸如、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等众多实体或虚拟经济活动成为经济波动传导的桥梁,其二是随着经济协动性的逐步深化,经济危机、金融风险也呈现出全球化态势。同时经济体外部的冲击通过国际经济纽带传导并引起世界各国经济大致同步波动,作用机制可大体概括为“ 外部冲击部门传导国际传导”(宋玉华 ,吴聃, 2006)。在有关学者对世界经济周期影响的研究中,陈昆亭等(2004)的 B-P 滤波结果显示,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 GDP 具有协动关系, 1978 年以后这种协动关系趋于增强,而且与法国和韩国 GDP 的协动关系也在增强。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性在逐步显著,根据郭永建(2006)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美国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欧盟和日本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为负效应。由于世界经济存在一定的协动性,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趋于同步化。首先,2008 年,受世界经济危机显著影响。我国经济进入第三次下降时期。外需市场萎靡,大批出口企业停工减产,倒闭裁员。同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由 07 年的 5%一路降至 3%,低于过去三十年 3.6%的平均增速。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由 07 年 11.4%骤降为 9.0%。全球4经济复苏的艰难使上海 09 年全年的出口总额降至改革开放以来最低位,出现16.2%的负增长。其次,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然缓慢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速将放缓。据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世界经济将在 2011 年以较缓慢的速度增长,2011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为 3.1%,2012 年将为 3.5%。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人民币汇率变动等问题将使我国以劳动密集为主的经济体制发生变革,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上海势必会极为敏感地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从而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发展。2、我国经济趋于稳步发展的背景虽然 08 年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出现一定波动,部分指数有所回落。但中央政府随即而来的 4 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使国民经济从 2009 年二季度开始展开 V 型反弹.中国经济增速由 09 年的 8.7%回升到 10 年的 10.3%,依然保持较为稳步增长的趋势。 由于产能的余缺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工业产能过剩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面临着产能利用率与“去产能化 ”的双重考验。而作为拥有全国最大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 4%的上海,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在“十一五” 期间由 2007 年的 15.7%降至2009 年的 3.2%,未来工业发展的走向与趋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鉴于国民经济在 2010 年一季度有过热苗头,中央在 2010 年 4 月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上海率先出台了执行住房限售限购政策的一系列操作细则,并与重庆同时成为首批试点开征房产税的地区。面临调整的房地产业,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最主要的构成成分,将影响投资总水平,而由高投资率带动的经济持续增长将逐步回落。(二)研究意义作为全国第一大经济都市,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领先地位。在“ 十一五 ”期间,上海市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有关统计,以 2010 年世博会的召开为契机,上海市全年直接旅游收入达 800 亿元,对上海市 GDP 贡献值更是达到了 5%。除此之外,上海市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融资总额比重在“十一五” 末期已达到 25左右,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上海关区5进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均超过四分之一。由此看来,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其集聚辐射功能有了明显提升,研究上海的经济形势对于全国经济形势的研究有很大参考价值。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步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即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脚步,这将大力带动长三角地带的经济发展,并引导长三角其他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协同高效地发展。我们通过对上海未来 GDP 的预测,即可大致反映出上海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走势,结合对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有利于上海在“十二五” 期间制定更科学、有效地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对于整个长三角地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外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研究经济增长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最早形成于西方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把经济增长定义为GDP 的增加,与之类似,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多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衡量经济的增长。但实际核算中需考虑价格变动、人口的影响。因此,他们通常选择按可比价计量的实际GDP作为研究分析的依据。弗朗西斯.X.迪博尔德在其著作经济预测中提出利用诸如ARMA 、向量回归等方法对经济进行预测, Cambell.J.Y和Mankiw.N.G(1987)通过对产出、出口、交易等多角度比较,也指出经济计量模型对于经济增长预测的价值。而在有关经济增长的分析中,丹尼森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和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在具体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JENSEN R. C., WEST G. R. and HEWINGS G. J. D. (1988)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可预见的区域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二)国内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我国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6在对经济增长进行预测方面,石柱鲜、王威(2005)以我国 1989-2004 年 GDP数据为样本,利用 AR(4)模型对 05 年 GDP 进行预测,分析经济景气程度,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李潇、梁欣(2009)以成都市 19492008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 ARMA 模型,研究了成都市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在针对上海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杨红利(2007)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上海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上海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同时,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经济增长同产业结构变动关系密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区域的经济增长。王晓辉(2010)在参照钱纳里提出的标准产业结构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设计了我国期望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利果,王铮(2008)利用上海市 2002 年投入产出表,检验上海市宏观经济运行中各产业的相互联系, ,对上海市各产业部门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得出应重点发展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仓储业及邮电软件业、金属产品制造业以及商业、贸易、住宿餐饮业等主导产业的结论由以上所介绍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可以看出,经济计量模型对于研究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预测、发展分析具有显著意义。并且大部分学者都只是选择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或产业结构变化之一进行研究,也并未考虑宏观经济运行中诸如周期等的趋势性变化。在经济计量模型的选择上,基本上采用 ARMA 模型与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根据我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实际情况的变动,采用科学合理的数据,综合运用 ARMA 模型与投入产出模型,按照预测、趋势分析、实际分析的流程从现状描述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全面分析上海市经济增长与发展情况。三、上海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经济发展现状1、工业化水平所处阶段根据霍夫曼定理及其对工业化水平的判断标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净产值之比(即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反之,这一比值越高,工业化进程越慢。综合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的数据,可以看出,早在 1992 年,上海市工业的霍夫曼比例已小于 1,步入工业化第四阶段;而 09 年的霍夫曼比例更是达到 0.2946,远远低于 1,数据的变动表明表7明上海工业化进程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表 1 上海市部分年度工业总产值年份 合计(亿元) 轻工业总产值(亿元) 重工业总产值(亿元)1992 2 429.96 1 132.75 1 297.212008 25 968.38 5 839.41 20 128.962009 24 888.08 5 663.34 19 224.742007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我国首部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遵循代表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中国社科院的学者们综合国内外多种工业化阶段划分的理论观点,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综合评价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我们按照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包括人均 GDP、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产值占总商品比重、人口城市化率和三次产业就业比例等五项指标)来考察上海所处工业化阶段。以 09 年为例。09 年上海市生产总值构成中,工业占比 35.947%,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最主要构成。同时,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为 4.559%,而工业劳动力占比 39.74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88.25%,同比上涨 0.79 个百分点。就人均 GDP 来看,在 2009 年,按当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来计算,上海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1563 美元,突破万元大关,已步入中等发达经济体行列。综合判断上海已经完全进入后工业化时期。2、上海经济在全国所处地位世界银行将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列为中等富裕国家和地区。从 08 年起,步入世界发达经济体的上海便处在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军地位。不仅08 年以 10815 美元破万元大关,09 年更以 11563 美元位居全国首列。依据中国经济周刊对全国各省区市的单位 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以及先后顺序排列,上海的 GDP“含金量”或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依然位居全国第一。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上海作为国内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08 年8GDP 实现 13698.15 亿元,增长率为 9.7%,为 92 年以来首次低于 10%。虽然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与同期其他地区增长率的降低幅度相比,仍旧反映出上海经济具有一定的抗波动能力。(二)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1、 “世博后经济发展减速”世博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具有双刃性。一方面,世博会有助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产业升级的势能。另一方面,世博也可以同时产生低谷效应和溢出效应。以日本大阪世博会为例,1970 年大阪世博的顺利开展使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并于 1968 年超过前西德,成为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然而在失去了世博这个经济引领力量后,美日贸易摩擦、日元升值、出口骤减、泡沫经济破裂等一系列经济事件发生后,日本进入了长达20 余年的经济低迷期。受世界经济协动性影响,上海外贸往来中出口量也在逐步减少。09 年上海市贸易出口总额为 2 777.31 亿美元,出口总额相当于生产总值的 64.4%,比 08年回落了 19.2 个百分点;同时,世博结束后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将有所缩水,旅游效应也将退潮;面临国内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的压力,消费效应将有所放缓。未来,消费、投资、进出口三方面形势严峻。上海经济也同样面临“后世博经济低潮”的考验。2、战略资源逐步稀缺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经济拓展的加快,本地区内所获得重大资源日益贫瘠,面临资源匮乏的瓶颈。首先是土地资源的制约。据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09 年上海市耕地面积已由改革开放初的 36.01 万公顷降到 20.23 万公顷。与此同时,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上海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已经减少到 5 万亩,在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以及上海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建设发展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而通过扩大新增建设用地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也难以为继。其次是区域内天然气短缺的制约。作为“西气东输” 工程下游最大的用气城市,“ 十一五“ 期间,上海市基本形成由东海天然气、西气一线、洋山、川气东送和西气二线五大气源和五号沟站构成的“ 供应格局。未9来在重大能源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上海市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上海的天然气使用领域遍布城市燃气、发电、交通、工业用气等各个方面,2010 年上海市全市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60 亿立方米,占全市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达到 7% 左右,而煤炭所占比重下降到 50% 以下。天然气作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对于上海经济尤为重要,而本地燃气的稀缺及天然气合理的利用率将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第三是水资源的污染以及严重不足。目前上海已被联合国列为未来六大缺水城市之一,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只剩 1%,而上海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 40%,世界人均拥有量的 10%。近三年来由于上游地区化工生产的污染,洪涝、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上海水资源的现状更为严峻。严重影响以此为基石的第一、二产业的发展。3、 “城市病 ”城市病,即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具体有四大表现: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而上海作为一线城市,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集聚于此,难免呈现出诸多城市病的特征。首先是人口过度膨胀。据统计,上海市 2005 年常住人口数为 1778 万,截止 2010 年末,上海常住人口数预计达到 2300 万,五年间涨幅近 29.36%。与此同时,相应的管理与基础设施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从而导致一系列人口问题,诸如就业难、住房难、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而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如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上海人口过分膨胀无疑会成为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第二是交通拥堵。这是“ 城市病 ”最具代表的特征之一。交通拥堵会带来城市功能的紊乱,不仅会影响市民的幸福感,更会阻碍城市发展的进程。上海虽然借世博会的契机修建了一批轨道交通,但与激增的人口数相比还是无法满足城市需要,并且市民普遍反映交通拥堵且成本过高。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交通运输超负荷运转,从而降低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这是上海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也是上海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会遇到的现实问题。上海10正处于后工业化时代,高科技产业成为工业发展中的支撑产业,而环境的过度污染与资源的短缺不仅不利于工业化进程,还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上海作为全国经济领跑地区,更应做到资源集约,环境友好。所以,如何在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集约中实现平衡也是上海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挑战。四、模型建立前的准备(一)若干假设1、经济增长发展水平主要是从一个地区的整体水平来考量,因此本文通过上海市生产总值来度量上海市的经济增长水平。2、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不考虑经济波动以及宏观政策变化等特殊因素的影响。3、因选取的年份较长,名义 GDP 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本文用 GDP 平减指数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二)指标的选取1、上海市生产总值(实际 GDP)上海市生产总值,即上海市 GDP,是反 映 上 海 市 所 有 常 住 单 位 在 一 定 时 期内 ( 通 常 为 1 年 ) 全 部 生 产 活 动 最 终 成 果 的 重 要 指 标 , 是 上 海 市 领 土 范 围 内 ,包 括 上 海 市 居 民 、 其 他 地 区 居 民 在 内 的 常 住 单 位 在 报 告 期 内 所 生 产 的 可 供 最终 使 用 的 产 品 和 服 务 的 价 值 。 上海市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上海市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实际 GDP 计算公式:实质 GDP=名义 GDP本地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2、上海市 GDP 增长率上海市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是指 GDP 的年度增长率,需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上海市生产总值来计算。 GDP 增长率是 宏观经济的四个重要观测指标之一。实际 GDP 增长率(又称:实质 GDP 增长率)是指 实际 GDP 的年度增长率。实际 GDP 增长率计算公式:11-=10%GDPGDP本 期 实 际 上 期 实 际实 际 增 长 率 上 期 实 际3、投入产出表的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反应的是当区域内某一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经济各产品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要及波及程度。4、投入产出表的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各供给部门最终产品变动对其产出的影响的差异程度。(三)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1、上海市实际 GDP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上海统计年鉴(2010) 获取 1978 年-2009 年上海市名义 GDP,然后根据实际 GDP 计算公式,换算成上海市实际 GDP。具体数据见附表一。2、GDP 增长率GDP 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 2010) 。以 1978年可比价格计算。见附表二。3、投入产出数据投入产出模型数据来源于上海市 2007 年投入产出表。见附表三。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模型一:ARMA 模型(一)GDP 预测值的确定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基本思想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预测一个现象的未来变化时,该现象的过去行为来预测未来,通过时间序列的历史数据揭示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这种规律延伸到未来,从而对该现象的未来作出预测。现实中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其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起着长期的、决定性的作用,时间序列的变化呈现某种趋势和一定的规律性有些则起着短期的、非决定性的作用,使时间序列的变化呈现出某种不规则性。时间序列的变化大体可分解为以下几种:趋势变化,指现象随时间变化朝着一定方向呈现出持续稳定的上升、12下降或平稳的趋势;周期变化(季节变化),指现象受季节影响,按固定周期呈现出的周期波动变化;循环变动,指现象受不固定的周期呈现出的波动变化;随机变动,指现象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的不规则波动。时间序列一般是以上几种变化形式的叠加或组合。ARMA 模型是一种常用的随机时序模型,由Box、 Jenkins 创立,亦称 BJ 方法。ARMA 模型有三种基本类型:自回归(AR:Autoregressive)模型、移动平均模型(MA:Moving Average)模型;以及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模型。2、建模过程通过分析 1978-2008 年的数据预测 2009 年的数据,并与 2009 年的实际值进行比较,在确保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进行 2010-2015 年的实际 GDP 进行预测,从而结合投入产出模型为上海市的“十二五” 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议。(1) 1978-2008 上海市总产值(实际 GDP)变化趋势如图 1 所示:图 1 1978-2008 上海市总产值趋势图表 2 单位根检验结果由图 1 显示了上海市总产值(实际 GDP)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初步识别为一13个非平稳序列。进一步由表 2 所示,ADF 检验统计量为 4.43876,大于 5%检验水平的临界值-2.9665,可以判定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BoxJenkins 时间序列建模方法是基于平稳时间序列的分析。因此,在对上海市总产值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平稳化处理。(2)序列平稳化对序列 进行一阶差分:1tX1tttGDP 197208t(1)1979-2009 的变化趋势如图 2 所示:t图 2 1979-2008 上海市总产值一阶差分后趋势图对 进行平稳性检验。ADF 检验结果如表 3 所示:tGDP表 3 单位根检验结果由表3显示,ADF检验统计量为1.517825,大于5% 检验水平的临界值-2.9705, 所以经一阶差分后, 时间序列数据仍为非平稳序列。tGDP为此,对 再进行一次差分:tP142 1tttGDPP9802t(2)1980-2008 的变化趋势如图 3 所示:2t图 3 1980-2008 上海市总产值二阶差分后趋势图对 进行平稳性检验。ADF 检验结果如表 4 所示:2tGDP表 4 单位根检验结果由表4显示,ADF检验统计量为4.939166,小于5% 检验水平的临界-2.9750。在这里需注意的是要防止过度差分。一般来说平稳序列差分得到的仍然是平稳序列,但当差分次数过多时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序列的样本容量减小;二是方差变大;所以可认为 时间序列数据为平稳序列。2tGDP(3)模型识别及参数估计模型识别方法:对于 ARMA(p,q) 模型,可以利用其样本的自相关函数和样本的偏自相关函数的截尾性判定模型的阶数。判断规则如下:若平稳时间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拖尾的,则可断定此序列适合 AR 模型;若平稳时间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拖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截尾的,则可15断定此序列适合 MA 模型;若平稳时间序列的偏相关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均是拖尾的了,则此序列适合 ARMA 模型。序列 的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图如图4所示:2tGDP图4 上海市总产值二阶差分后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图根据Box Jenkins 模型识别方法,用ARMA(p, q) 模型进行拟合。然后通过不断地调整阶数,最后得到较为理想的MA(2)结果如表5所示:16模型具体形式如下:2 221 118.0437.8690.8490.94356t t t tGDPGDPGDP通过预测我们得到 2009 年的实际 GDP 预测值为 5668.792354,又 2009 年的实际 GDP 实际值为 5587.96723,相对误差为 0.014464137,在可接受范围内,于是我们得到 2010-2015 的预测值如下表 6:表 6 “十二五”时期上海市实际 GDP 预测值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6314.708380 6829.187845 7408.558703 8084.336603 8659.765857 9306.786100 (二)GDP 及 GDP 增长率的滤波分析为了进一步对上海市经济增长进行预测,我们采用 HP 滤波对经济增长率进行周期性分析。HP 滤波方法是 Hodrick 和 Prescott 提出的一种滤波方法,即认为经济变量变动趋势是缓慢的,不是永远不变也不是随机波动而变,它把经济运行看作是长期内在的或者潜在的增长趋势和短期波动的结合,把实际产出分解为趋势和周期性两种成分。按照其定义,我们从序列中剔除趋势性成分,得到周期性成17分。图5 1978-2015上海市总产值滤波分析图图6 1978-2015上海市总产值增长率滤波分析图由图示可知,上海市自 1978 年以来,经济波动较大,共有 5 个谷、5 个峰,其中,峰值时点包括 1985 年、1988 年、1992 年和 2004 年、2006 年;谷值时点包括 1981 年、1986 年、1990 年、1998 年和 2008 年。而在未来五年,12 年可能再达经济周期峰值。同时可以看出,整个周期波动的波长并不具有严格的规则性,呈现波动幅度逐渐变小、周期波动明显收敛、周期长度逐渐拉长的态势。模型二:投入产出模型181、竞争型影响力系数 的计算公式:jF(1)11/nnjijijjFbb1,23,jn在(1)式中, 表示的是完全需求系数矩阵的第 列之和;1nijj j表示的是完全需求系数矩阵的各列之和的平均值。1nijjb2、感应度系数 的计算公式:iE(2)11/nniijijjjbb1,23,in在(2)式中, 表示的是完全需求系数矩阵的第 行之和;1nij i表示的是完全需求系数矩阵的各行之和的平均值。1nijjb注:(3) 、 (4)中具体算法如下:ijijxaX11nnaA 1BIAI11nnbB 11111nnnnnbb 六 主要结论(一)ARMA 模型通过把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差分转化为平稳时间序列,建立拟合实际 GDP序列的 ARMA 模型,得到表 3 的 GDP 预测值。根据历史数值、预测值通过 HP19滤波后所得图 8 所示的周期性特征图,可以看出在“十二五” 期间,上海市总体经济增长将趋于平缓,但速度可能有所放缓,GDP 平均增长速度将在 8%左右。(二)投入产出模型本文利用上海十八个涵盖了三大产业的重点产业部门的 2007 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F)与感应度系数(E),得到十八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排名情况如表 6 所示:表 6 上海 “十二五”规划重点提及部门的影响系数与感应度系数排名情况20基于以上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从影响力系数(F)的角度看首先,上海市辐射力最广泛的产业依旧为第二产业,但是其中依赖科学技术的产业总体排名较前,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第三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均相对靠后,说明上海市还需加快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最后,第一产业排名于末端,这与上海农耕地面积极少有直接关系,上海并非农业城市,但建设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实有必要。2、从感应度系数(E)的角度看首先,第三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排名总体较前。加大对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投入可得高效回报。其次,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总体排名靠后,说明第一、二产业对于投入的追加总体上反应不如第三产业灵敏,其回报效率固然较低。七 政策建议部门(行业) 影响力系数 F 排名 感应度系数 E 排名农林牧渔业 0.665928435 18 0.693125167 1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70410922 17 0.94645803 8化学工业 1.181990299 4 1.561503344 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846978922 14 1.934321803 1金属制品业 1.299007491 1 0.763358727 1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33444651 9 0.768135938 1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31472165 10 0.790313279 11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1.089147188 7 0.874221132 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97283222 3 1.316732357 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266549051 2 0.79042596 10建筑业 1.071674305 8 0.786966055 12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1.13433933 6 1.129097923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810520664 16 1.246641991 4金融业 0.897747431 11 1.225984665 5房地产业 0.88607785 13 0.75759931 15批发和零售业 0.828016497 15 1.138235113 6住宿和餐饮业 0.890024595 12 0.664824518 1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65688683 5 0.612054689 1821面对新一轮五年计划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展开,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相关部署,可以预见,上海未来发展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致力构建“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实现经济长足有效的发展。通过上述模型结果的分析以及上海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启示,要实现“十二五 ”规划的总体目标,上海市需要实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两方面的转变:1、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表 7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 年份上海市GDP 增长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上海市GDP 增长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2005 12.7 1.0 7.0 4.7 100.0 7.7 55.1 37.22006 15.2 -0.3 8.0 7.5 100.0 -1.9 52.5 49.42007 9.7 0.4 5.0 4.3 100.0 4.2 51.8 442008 8.2 0.8 5.2 2.2 100.0 9.5 63.6 26.92009 6.9 -2.4 4.9 4.4 100.0 -35 71.3 63.7根据“十二五 ”时期上海市经济增长的相关预测,未来,上海仍将以平稳的增速实现经济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是实现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如图,根据三大需求在“十一五” 期间对上海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本依赖度很高的外需明显锐减,不仅未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于 09 年出现抑制增长的情况。作为“十二五 ”规划的核心之一,经济结构急需从外需依赖性逐步转向消费内需依赖性。如图 7 所示,在“十一五” 期间,通过消费、投资、出口逐年对比的变化可以看出,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上涨,而出口总额却在 09 年有所下降。按照支出法的计算, 09 年上海市资本形成总额 6766.01 亿元,占 GDP 的比重 44.967%,最终消费支出总额为 7868.64亿元,占 GDP 的比重 52.296%。可见,目前上海市的经济主要是由消费与投资拉动。220.001 000.002 000.003 000.004 000.005 000.006 000.007 000.008 000.002006 2007 2008 2009 年 份货 物 服 务 净 流 出最 终 消 费 支 出资 本 形 成 总 额图 7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投资、出口、消费变化 首先,在消费方面,需要扩大消费人群,提升消费者信心。近年来上海市消费增长一直呈上升趋势,消费增长曲线走势平缓,没有太大波动。上海市的平均消费水平是我国内地平均消费水平的三倍,而较高的消费水平主要是由高消费人群拉动。在诸如韩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消费一般占 GDP 比重三分之二以上。相比之下,上海市在消费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在当下面临全国性的通胀压力,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路下跌的情况下,不仅要稳定消费者心理,防通胀;同时也要有效刺激消费,更应该提高中低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其次,在投资方面,需投资渠道多元化,提高资本利用率,扩大经济开放程度,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吸引更多外资。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是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最主要的项目。以 09 年为例,基本建设投放额占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64.18%,房地产开发占 27.77%,实体经济的投资占去绝大部分。在资金来源上,09 年外资比例占全部资金来源的 2.32%,比 08 年下降了约 1.7 个百分点。可见,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十分必要。总体来讲,由于出口额受国际市场波动较大,全球经济格局正处于转变之中。上海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内部的消费与投资为主,而世博结束后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将有所缩水,实体经济投资规模的制约,十二五期间,上海应努力实现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2、优化产业结构23表 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年份上海市GDP 增长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上海市GDP 增长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5 12.7 0.1 5.3 7.3 100.0 0.6 41.6 57.82006 15.2 0.0 6.7 8.4 100.0 0.3 44.4 55.32007 9.7 0.0 3.0 6.6 100.0 0.4 31.3 68.32008 8.2 0.0 2.7 5.5 100.0 0.6 32.7 66.72009 6.9 0.0 -0.6 7.5 100.0 0.2 -8.6 108.4要实现有效扩大内需,逐步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仅需要协调发展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者间的关系,更需要调整上海市现有的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现目前上海正处于工业化后期,步入中等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关键阶段。以“ 拉美陷阱 ”为鉴,当国民收入提升至一定水平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产业结构全方位的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从劳动、能源、资源密集型转向以知识、科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也需要向服务经济转型。通过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变化幅度不大,第二产业贡献率的比重逐年下降,而被喻为“朝阳” 的第三产业不仅持续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09 年由于世博的促进,更是达到了 108.4%的贡献率高位。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统筹兼顾,在有所侧重的前提下,促使三大产业的平衡。首先,继续坚持科技兴农的主张,大力发展现代型农业。正如投入产出模型结果所示,上海并非农业城市,农业的投入及影响并不大。但是,在现有的农耕地有限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不仅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上海市农产品供给上的外需依赖程度,还能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基于上海市的科研优势和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上海推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来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根据上海市“十二五” 规划中有关“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 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上海可借鉴留民营村的成功经验,发展种植、养殖、观光一体化的农业线,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强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流通、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24其次,基于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的压力,在发展第二产业时,要以科技、知识为力量,改造升级现有的落后产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来增加现时的内部需求。虽然目前上海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其作为昔日经济增长的源泉,依然保留着广泛的辐射力。综合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上世纪上海曾以轻纺业、钢铁、石化业等劳动、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为支柱产业。随着经济不断发展,2000 年以来,上海已逐步形成以金融业、信息产业、商贸流通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为支柱的六大产业体系。其中除金融业属于第三产业外,其他均是第二产业。以创新、科技为指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上海市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变具有显著意义。第三,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金融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投入。根据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果,也应看到,虽然第三产业感应度系数名列前茅,对于投入的追加总体比较灵敏,回报效率比较高,但同时其影响力系数均相对靠后。其中,金融业作为高端服务业,09 年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的 11.99%,基本逼近发达国家 12%的水平。以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的上海,需要在未来经济中需加强金融业的发展,包括完善宏观金融风险监测、管理体系,加大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扩大金融业的对内、对外开放等,为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的金融支持。除此之外,还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中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2008 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上海经济的比重为 53.7%; 2009 年,在世博会的效应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了 59%。以世博为引擎 ,上海已基本具备快速发展服务经济的条件。然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服务业占比平均水平为 70%,上海发展服务经济尚存很大空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十一五” 期间,服务业的预期指标没有完成,实际比预期少了 0.3 个百分点。在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预期将提高 6-7 个百分点。拥有一定服务业经济基础的上海更应在十二五期间,抓住迪士尼乐园入沪的机遇,以此为契机,扩大旅游业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延续世博经济效应,深化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注释:25“GDP 含金量 ”:由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出,即用 “单位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各省 GDP 的含金量。先计算出“ 人均 GDP”,用“当地 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除以“人均 GDP”,得出的“ 单位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 相当于人均 GDP 的含金量投入产出模型所需数据的选取来自 2007 年编制的以四十二部门划分上海市投入产出表(修订后的) 。因研究与分析的需要,未列入所有部门,依照上海市产业结构特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十八个部门,即表六所示的十八个部门。参考文献:【1】 NANDAN U,BHAVIK R B. Industrial and ecological cumula-tive exergy consump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via the 1997 input-output benchmark modelJ .Energy, 2007, 32 (9) :1560-1592 .【2】 Michael P.Niemira,Philip A.Klein.金融与经济周期预测 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3】 Brockwell Peter J,Davis Richard A. Introduction to Time Series and ForecastingM .Beijing: Posts and Telecom Press, 2009, :83-108 .【4】 弗朗西斯X迪博尔德.经济预测M.中信出版社,2004【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 徐大丰,陈振.新经济周期的特征与上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发展J.上海统计,2003(10)【7】 宋玉华,吴聃.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到世界经济周期理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3)【8】 彭斯达,陈继勇.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基于多宏观经济指标的综合考察 J.世界经济,2009(2)【9】 石柱鲜,王威,王立勇.对我国 20052006 年经济增长态势的分析与预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26【10】 汪会宝. ARMA 模型在我国 GDP 增长分析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2008(4)【11】 利果,王铮.基于投入产出表对上海市宏观经济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12】 韩蓓. HP 滤波法及其在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中的应用J. 经济师, 2009(01)附表一 上海市实际 GDP(19782009)年份上海市名义GDP(亿元)现价 GDP 定基指数( 1978=1)平减指数( 1978=1)上海市实际GDP(亿元)1978 272.81 1 1 272.811979 286.43 1.049924856 0.977583665 292.997941980 311.89 1.143249881 0.982173437 317.550841981 3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创新2025年市场趋势与服务安全报告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2025年对医药行业药品研发合作模式的影响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与绿色生产实践
-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挑战及2025年创新解决方案深度分析
- 基于AI技术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光伏农业大棚在渔业养殖中的应用与效益研究报告
- 口腔咨询师线上知识培训课件
- 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课时)说课稿-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2025年智能投顾平台风险控制与合规运营市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策略报告
- Unit 2 What do I like best about school教学设计初中英语外研版2012九年级下册-外研版2012
- 养好小金鱼教学课件
- 2025年度社区工作者真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9月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
- 2025年中国硅灰石超细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幼儿园班级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
- 2025年物联网领域射频识别(RFID)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报告
- 2025年工会财务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军队伤病员管理暂行办法
- 上海婚恋婚介培训课件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