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文《植树问题》_第1页
数学作文《植树问题》_第2页
数学作文《植树问题》_第3页
数学作文《植树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作文教学案例及评析我们去植树 作文和数学整合编写案例【学习内容】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学习目标】学科目标: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目标:能认真记录自己在植树问题上的发现、思考、疑惑,或真实再现课堂情景,理清学习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情景】一、问题情景: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 20 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 5 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二、发现规律:讨论交流,大家怎么说的,课堂气氛如何,最后达成什么结论。三、应用规律1基础练习:如果在我校操场的一侧种树,如果每隔 8 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2联系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像植树问题的现象有很多,你能举例吗?3分层练习A 组:一根 10 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 5 段,每锯下一段需要 8 分钟,锯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钟?B 组:同学们布置教室,挂了 6 只红灯笼,再在每两只红灯笼中间挂了 2只黄灯笼,一共挂了几只黄灯笼?(1)选择一题,独立解题。(2)找好朋友或者选择同样题目的小伙伴交流。(3)集体交流。【习作指导】这是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也是一节很实用的数学课。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今天的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学数学不是玩数字游戏,一会儿加一会儿减,把数字倒来倒去,其实每一个数字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这节课解决的是植树问题,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为真实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么我们怎么来写这次的数学作文呢?首先,我们要确定写作的内容。每一个同学在这节数学课上关注点不同,收获也不一样,感兴趣的内容也不可能相同,有的关注老师的讲解,老师怎么引出问题,怎么教同学解决问题,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动作及对同学的指导帮助;有的心思不在课堂,只想着自己到公园,看见一棵棵翠绿的树,用自己幼小的手抚摸它们,并亲自种了一棵树;还有的一直记住和同桌讨论的情景,围绕植树棵数加一减一,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少的同学对设计植树方案情有独钟,植什么树,要植多少,怎么植,怎么开展植树活动,当家作主,热情高涨;还有的由植树问题想到楼梯问题、排队问题等,兴趣盎然;或者我们还可以就一个植树问题的具体解答过程,一一再现我们的思考,理清我们的解题思路,这也是不错的作文内容。第二,理清写作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心中要清楚。比如我们写植树的解题过程。先交代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植树问题,老师怎么讲解的,这类问题的解题要点是什么。老师出了一个什么题?我们先读了一遍题,知道了题目的已知条件,要解决的问题,这时,你是怎么思考的?开始动手做了吗?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这是重点。最后问题解决了,和同学对了答案,对了,有什么感受,错了,错在哪?为什么错?自己又是怎么处理的。最后就可以动笔写文章了,注意一动笔就一口气写完,不要写一句看一句,改一句,这样影响我们的思路,文章磕磕巴巴,大家就觉得写文章很难受。你一口气先写完了,一看写了不少,很有成就感,这时,我们好好读读修改,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范例评析】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我们去植树”就是生活中学数学的最好案例。学生植树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些观察、体验、实践、交流、活动完全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写成数学作文。数学作文就是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内容,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疑惑、感受、理解、评价、意见,记载数学课堂发生的趣闻轶事以及和数学学习相关的背景、故事,数学作文不仅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数学情况,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国内外关于数学作文的研究有很多,尤其在美国,1991 年,美国数学全国委员会在制定教师规范中倡议利用“数学日记”作为加强数学教学的手段,并在全美范围推广,(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日记”孙旭花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年第 2 期)可见数学作文意义重大,数学和作文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与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去植物,既是我们作文经常使用的标题,每年的植树节,我们的同学都会参加类似的活动,植树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植树中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个数学作文的案例,我们可以好好理一理数学和作文的关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觉地写好数学作文。1、数学学习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传统的作文往往局限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写同桌,写老师,写我敬佩的人,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等,和数学的学习丝毫没有联系。写数学作文,把作文和数学的学习联系起来,大大拓宽了作文内容。在数学作文文中,学生可以描述数学现象、发表对数学问题的看法、表明对数学内涵的认识和探索,可以写一堂课的学习历程,一个知识点的探究过程,课堂活动的情景,学习中的趣闻,解题的过程,合作交流的经历,知识点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用童话的形式表现知识的生发、运用的故事等,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各种作文形式,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学了百分数,可以写老师教我百分数、生活中的百分数、百分数游戏、百分数的故事、百分号的来历,我设计的百分号,百分号奇遇记,百分数给我的烦恼,我教同学百分数等,可写的题目很多,可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写成知识性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童话式的科普文章。“我们去植树”,围绕植物问题,可写的内容也是非常多。老师在习作指导时,首先指导学生选材,可以是课堂学习情景,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学习;可以是植树的方案、植物的活动;还可以是植物问题的生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过程等。2作文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对接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连,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就没有作文,数学也是来源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数学的学习最后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中。“植树”问题来自生活,一条路植多少棵树,种多少花,树多少路灯,插多少面红旗等等,把一条路分成一段一段,段数和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问题来自生活,要从生活中找出规律,抽象为数学的解答,然后要利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包括楼梯问题,排队问题,钟面分割问题等,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观察、体验、分析、思考、求证,最后获得答案,这些经历对学习本身非常有价值,这些经历的写成文字,更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学会在生活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3作文让数学思维更条理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数学作文是学生通过对自己数学学习过程的回忆、梳理、反思,对已学数学知识进行理解、领悟、内化,进而再发现、再加工、在创造。当我们的数学学习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你是不可能写出数学作文来的,当我们的学习思路杂乱,你的数学作文也只能条理混乱。反过来,我们要把数学作文写通畅,写得条理清楚,我们必须把学习的内容理清楚,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怎么学的,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些知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我们该选择什么内容来写,怎么组织材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要重点写什么。学生写植树的解题过程,先交代学习内容:植树问题,老师怎么教的,这类问题的解题要点是什么。老师出了什么题?我们读题,理解题意是什么?你怎么思考的,怎么动手解决的,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想办法解决,这是重点。最后对了吗,错,错在哪里,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处理的,一一写出来,完整经历巩固知识、转化知识、运用知识的全过程,促进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和深刻性。4. 作文让数学学习更有效平时的数学学习,不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内在方式和情感体验,学生对为什么学、怎样学、学了有什么用等问题无意识涉及,数学作文则要求学生从元认知的角度认识自己的数学智能活动过程。显然,数学作文能够促使人反省,而反省能够开启新的思维或经验。“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回过头审视自己时,我们将会获得新的生活力量。我们会对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我们将不再感觉自己是别人决策的牺牲品。我们将不会再固守一些习惯性的、机械性的行为模式。”( 学习之路:教给学生和家长多元智能美 戴维拉齐尔著 张晓峰主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7 月)数学的学习成为了一种自在自觉的行为,既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又有对学习的深层领悟和把握。学生学习观察物体(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了解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面不相同,进而联系日常生活,学会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