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时代下的府州县镇_第1页
方志时代下的府州县镇_第2页
方志时代下的府州县镇_第3页
方志时代下的府州县镇_第4页
方志时代下的府州县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志时代的府州县镇广东新会县的城市营建史一、 开篇阅读城市,是一件极为艰辛的事情,然爱之深,读之切,久而久之,你就会喜欢上它。一个国家的历史,可能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难以穷尽;一个城市的历史,阅读的时间可否变短?很难说,因为历史不是用疆域来丈量的,哪怕是片巴掌大的古村落,恐怕也蕴含着千年的文化积淀,耐人寻味。从小我们学的就是正史,围绕着春秋战国,秦皇汉武,唐宋元明,首都在哪儿历史就在哪,于是印象中的历史名城,就只存在于北京、西安、南京一带。对于我的家乡广东,一向就是迁客骚人贬谪之地,史称南蛮,并不为过。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从改革开放开始才真正跃上大舞台的配角,曾经有过多少辉煌的历史,他的地位并不低于任何古都,也正因为如此,我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去追寻一些南国的前世记忆,还原一个充满交融文化和独特风韵的小城,这就是我研究广东新会县这个五邑之首的原因。二、 新会县的基本概况新会,古称冈州,平夷,新夷。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隶属广东江门,新会地处中国大陆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三角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 1387 平方公里,人口 75 万。 1新会的外文名称为 Sunwui 或 Sanwui。母语为粤语以及新会话。新会是中国著名侨乡、南粤历史文化名城、珠江三角洲新兴的工业城市。新会县人口 75 万,但有港澳侨胞近 70 万分布于世界 57 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说新会是一个背山面水的地方,而且临近港澳,出海方便,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许多人可以出海到海外打工,这也就是为什么侨乡文化盛行的缘故。越靠海,越开放,越开放,越兴旺。新会区辖 1 个街道(会城) 、 10 个镇(大泽、司前、沙堆、古井、三江、崖门、双水、罗坑、大鳌、睦洲) ,这些镇大多沿河分布,交通便利。新会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相连,内河外海相通,公路成网。 新会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区境西北、西南部,面积882525 亩,占全区总面积的 35.84%,有大雁山地、圭峰山地、古兜山地、牛牯岭山地。其中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 982 米,是全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东南、中南、中西部,显示海湾沉积特征,面积 107.19 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 43.53%,有海湾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山谷冲积平原。全区水域面积 507930 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0.63%。 2 值得说明的是,因为新会处于入海口,江河下流段,然而近来上流总发生污染事件,多多少少会危害及新会的水源。气候:新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年均气温为 21.8,最高年为 22.6,最低年为21.2。 6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是高温期,日均温度 27以上;12 月下旬至次年 2 月上旬是低温期,日均温度 15以下。常见灾害性天气有早春低温阴雨、龙舟水、暴雨、台风和寒露风。新会不是广东省的发达区域,因为它不像广州是省会,也不像深圳和香港仅一步之遥,更没有东莞那样的魄力去重新规划和设计一个未来发展的蓝图。它有着不可推1 摘自百度百科:/view/22826.htm2 摘自江门市地图网:/a_jiangmen_xinhui_map掉的历史底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随着海外侨胞的迁徙,还有其不同于其他海外移民群体的文化观念差异,新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闻名,人们更多的是知道开平碉楼,知道小鸟天堂这样的景点,但是对于整个新会城的建设发展过程,一无所知。要知道,新会城能有今天,和他千百年来在不断的城市更新变革中追随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因为新会人在起起伏伏的历史浪潮中懂得何时开放前进,何时保卫自己的文化,方能立足和成长。于是,整篇报告的核心,便在于从历史和城市营建的两个维度上解读新会县是如何抓住每次的历史时机改变和发展的。三、 新会县的历史变迁远古时代(约公元前 2000 年)新会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 4000 年)的贝丘遗址,经发现的分布在都会村的罗山咀、环城的牛头山、茶坑、外海的青澜(现属江门市) 、潮连的富岗(现属江门市)等 5 处。这些遗址的实物遗存,以蚝壳为最多,此外有蚶、蚌、螺壳,还有鱼骨、龟骨;外海、潮连的遗址还有牛骨。1957 年间发现都会罗山咀 “贝丘遗址”中,不但有大量堆积的蚝壳,以及蛤蜊、海螺等贝壳,而且还发现有石奔、蛎石、骨针、陶片和牡砺网坠等捕鱼工具和陶罐等生活用具。这些实物遗存,证明了 4000 年前新会地方就有人类活动。他们不仅以捕鱼为生,而且还开始进行手工艺制作,骨针的使用、网坠的制作,说明了手工业开始萌芽。更有趣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一个用陶罐装载有半石化的女姓骸骨及用兽骨制成的胸饰,可见,过着原始生活的人也有了对墓葬纪念的要求了。 3正由于早期在新会生活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蚝壳,使得现在新会的古村落里的建造材料依然会有蚝壳螺壳之类,保留了曾经的传统,而且原始人不仅在岛屿生活,在如今市中心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沙堆下的许多陶制器皿,这也就证明了新会是个很适宜居住的地方,并不像人们口中认为的是南蛮荒芜之地。新会前身时代(秦始皇 33 年南朝元永初元年,即公元 420 年)新会在秦、汉以前还没有建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平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新会地属南海郡。至于当时新会地隶属南海郡的四会县还是属番禺县,古来史籍志书没有统一定论。到了三国,吴黄武元年(222 年)孙权置平夷县,即新会县地,也就是新地县的前身。后来,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改平夷为新夷。夷,古作彝,是对未开化的少数民族的通称。可见当时新会地方尚未开化。那时新夷县的疆域包括那些地方?县治设在那里?古图籍均不可查考。明朝后期和清初的两部新会县志 ,都载平夷(新夷)在临允、新兴县交界,似不可信。谭镳著的新会乡土志引录顾氏读史方舆纪要说:新夷废县在西 45 里。按今县城位置计算,那时的县治当在今司前的河村,此说仍需查证。经过 140 年,到东晋元熙二年(420 年) ,在新夷县西置封平县,属新兴那边的新宁郡;在新夷县东置盆允县,同新夷县一样隶属南海郡。那么,盆允县在今新会那里泥?明后期和清初的新会县志记“在今四会县北二十里” ,实近于谬。因为以后很多时间,盆允县都是隶属新会郡,与四会另属他郡沾不上边。谭镳的新会乡土志根据大清一统志的说法,认为盆允县,在今县北 20 里,适为今之杜阮。这个测断,也有疑问。因为盆允建县的同时,也建立新会郡,以盆允县为新会郡治。如果杜阮成为郡太守所在地,为什么历来的典籍都没有一点纪录呢?为什么至今也未发现一些出土文物佐证呢?归纳起来,新会县在还不叫新会以前的地域边界划分很不清晰,它的政治区域归3 摘自新会史话新会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1999 年2012 秋季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史论文 方志时代的府州县镇属也模棱两可,不过来来去去都是属于南海郡,毕竟地理上入海口就在新会(现在地图上的划分也是如此) ,而从新夷县到新会县,可以看出其领域的扩张和合并,更何况后来还有新会郡了呢,更加可以看出新会地位的提高,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新会割地时代(元熙二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雍正十年(1732年) )元熙二年东晋覆亡,这年南朝宋武帝刘裕建政,改元永初元年(也是 420 年) ,下令分南海、新宁 2 郡地域设立新会郡。 新会之名自此开始。 新会郡治盆允,初领盆允、新夷、封平 3 县;后又增置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封乐、义宁、始康、初宾等县,共领 12 县。当时,新会郡所管辖的地方很广,包括现在的江门、新会、台山、鹤山、开平的全境和新兴东南部、恩平东部、高明东南部、顺德、中山的西北部和西部。明初邑人黎秫坡在送韩明府人觐序中说:“邑居郡东南,周境逾千里,徭僮杂处,户五万有奇。 ”此说,尢可徵信。 4新会郡的建立,经过整个南北朝至隋朝初共 178 年,中间领县虽有少数变动,但基本上各朝相沿不衰。到隋开皇十年(590 年)废郡为县,又并盆允、永昌等 6 县为封州。次年改允州,十三年(593 年)改允州为冈州。谭镳说冈州治新会城,而近年出版的地理沿革书载,认为隋之冈州治应在义宁,即现在的新兴东南、开平县西。后一说有其理由。隋大业元年(605 年)废冈州,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复置冈州,治新会。这时候冈州治新会。以后唐贞观至玄宗约 100 年间,冈州屡废屡置,变动较频,到最后废冈州,将州辖地分置新会、义宁两县,同属广州,县境的体制才基本定下来。到宋太祖开宝五年(972 年)新会县的辖地仍相当宽广,并以冈州治为新会县治。即使隋末唐初冈州治设在义宁,但义宁过去曾并入新会,也是新会郡的属县。因此,把冈州同新会划等号,从历史的实际和习惯,都是恰当的。 5为了海防和经济开发,社会治安的需求,新会县境自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割地置香山县,明景泰三年(1452 年)割地置顺德县,成化十四年( 1478 年)割地置恩平县,明弘治十一年(1498 年)割地置新宁县,清顺治六年( 1649 年)割地置开平县,雍正十年(1732 年)割地置鹤山县。此后疆域才固定下来,直到清末、民国都没有大变动。其实新会县的领域变化顺应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起初是个不起眼的地方,因为地理条件不错,背山面水,气候宜人,吸引了人来居住,从一个原始社会开始变成封建社会下的县制,慢慢领域扩大,在最繁荣昌盛的唐宋时期达到巅峰,随后国家处于统治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地方藩国的造反,逐渐割地,分散地方的势力,当然也就产生了后来的岭南五邑。这种行政区划分虽然和民众的心理认同区划和乡土文化区划存有差异,但是趋同的趋势却是不可阻挡的,这个自然是后话。后新会侨民时代(雍正十年(1732 年)1992 年 10 月新会撤县设市)纵观我国华侨出国的轨迹, 无非是几方面:1、唐代前后,与海外贸易往来而出国的( 新会有崖山碗窑称水上贸易之路 ) ;2、唐代以后有多次战乱而出国的 (新会有南宋崖门之战、元初复宋之兵、清代有太平天国、红巾军起义) ;3、明清苛政丛生,人民因穷困而被迫出国的( 新会有南明战祸、清初迁海移界之祸) ;4、有外国侵略和海盗劫掠的(新会有嘉靖崖门被劫良家子女等);4 摘自新会志书浏览 /books/dtree/showbook.jsp?stype=v&paths=13331&siteid=xhq&sitename=新会区地情网5摘自新会志书浏览 /books/dtree/showbook.jsp?stype=v&paths=13331&siteid=xhq&sitename=新会区地情网5、有被贩卖猪仔出国的(新会为数不少) 。而在清代中叶,通过表面合法、实则非法的“契约”招工、卖猪仔而出国的,人数更多,成为华侨出国的高潮。现在叙述的就是“卖猪仔”出国的故事:“猪仔馆”又称“卖人馆” ,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掠夺中国劳动力的诈骗手段。最早的是英国人于 1846 年( 清道光二十六年)在厦门开设的 “德记洋行” 。后来与澳门、香港的 “猪仔馆”串通联系,大量劫掠中国劳力。而他们美其名曰“契约华工” 。这时期,正值美国发现金矿和修筑铁路,美国就大量通过“契约”来利用“猪仔馆”骗华人去做苦工。因而形成华侨出国的高潮。这时期,新会亦有不少人“卖猪仔”出洋的。总的来说,留洋的华侨的日子充满坎坷和心酸,那些签了不平等契约的人,在完工之后,已然没有办法逃回中国,只能留在美加,自力更生,从头开始。他们当中能够成为日后的大富翁的实属少数,就是因为新会出去的人大多不是主动出去的而是被骗的,因此本身带有强烈的不情愿,自然也就对祖国产生很深的眷恋之情。当地方的歧视性政策演变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家意志时,环境的恶化使华侨难以做长期居留的打算,落叶归根,故乡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回乡买地、建房、娶媳妇成为不少新会华侨的三大心愿并为之终身奋斗。新会的后侨民时代,也就在华侨的大批流走和逐批回归的过程中度过,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回流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海内外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华侨资助的大学、企业和相关的公共设施逐渐变多。新会在这种多元而独特的侨乡文化中发展,成为了众多县镇里的一个标杆。四、 新会县光绪年间和现代城市地图对比元末黄斌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新会城,其实,不是坭土砖石的城墙,而是木栅,即以栅为墙。原来,自从晋元熙二年、即刘宋永初元年设新会郡,郡治盆允县,领 6 个县,其中有新夷县,就是新会县的前身。到隋开皇十年(590 年) ,废新夷,置新会,县治则随州治而设。至唐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县治始迁移到现在的新会城。但直至元朝初,县治没有城廓。元末,主簿徐闻可筑木栅城。不久,就给黄斌的农民起义军烧毁了。江武十七年(1384 年) ,邑人岑得才倡议建城池。都指挥王臻乃立栅为墙。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始建筑土城。洪武三十年(1397 年)千户宋斌改建为砖石墙。城周约 5 里余,计 660 丈,为旧城。城墙西北跨西山;东跨马山,成为北门之两翼。南门两则,一为南宁街,一为南安街。南门外有鱼生栏(今民生路) 、菱角*(土步)(今菱东路) 。护城濠则从旧城池扩展,长 1680 丈、阔 3 丈、深 7 尺,略具城堡规模。天顺六年(1462 年) ,广西少数民族起义军曾攻打新会。知县陶鲁,于成化十年(1474 年)奉准以蚝壳做料,添筑子城。九十九年后(万历元年)由兵备佥事何子明改用砖石为墙。子城也称新城。新城西跨象山,北接西山旧城,西南至诗书街建大西门;南边延伸至今河滨路,建大南门和知政门;东绕骑虎关、平安街建大东门。在西南东三门拱卫下,增广 960 丈,扩大城区近两倍,时称为二重城。后又增高旧城至 1丈 9 尺、新城高 1 丈 8 尺,厚 1 丈。至万历元年(1573 年) ,新旧两城周围共 1370 丈,计 10 里零 157 丈。规模仅次于广州城和潮州城,居全省的第三位。以后历经修葺,直到 1929 年开始拆城筑马路为止。会城城坦的创建和扩建成为二重城,是和明初朱洪武政权加强军政措施分不开的。2012 秋季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史论文 方志时代的府州县镇在军事设施方面,新会县按规恢复元朝所设的溽州、沙村、牛肚湾、潮连、大瓦、药迳等据点,改机构名称为巡检司,辖若干都,为县派出署理当地军事民政的机关。后在溽州附近设广海卫;县城则设立“守御千户所” ,各地设“屯田百户所”共 7 处,在水陆交通要道的良村、冷水、蚬冈、赤水、濠坪、五坑迳、鬼子窟、长沙塘、松柏堡、白坟、白石水、临江召、汾水江设立 13 个营。之后,又在江门、飞鹅岭设 3 处兵营;在水口、崖门设“把截所” 。同时,还在全县各要地设报警的“烽堠” ,有汾水江、江门、大泽、牛湾、仙洞、黄冲、三江、月岭、联基、赤眼冲、企人石等 11 处。在行政组织方面,又健全都、图、甲(后改为保甲)以及乡约、乡社等,严密户籍管理和对人民的统治。五、 新会县的侨民文化新会县的城市意象带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外多元文化的广泛交融,乡村比较“洋气” ,比较城镇化。不同文化的融汇,波及范围之广,涉及的社会阶层之多,留下的痕迹之明显,实属罕见。行走在新会县广大的乡村,随处可见中西结合的乡土建筑,成村成排成组的西式别墅坐落在田野之间,被茂密的竹林蕉叶所掩映。融合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建筑风格的碉楼更比比皆是,西方建筑文化甚至渗透进顽固的家族宗祠之中;外来语广泛运用,上年纪的老人都会几句隐喻,地方化的英语成了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