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1页
金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2页
金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3页
金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4页
金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1 总论 4 4 6 8 12 13 2 选矿 14 14 14 26 29 30 30 31 32 3 尾矿设施 33 33 33 33 34 2 34 35 4 辅助设施 36 36 38 40 43 45 5环境保护 50 50 50 51 53 53 54 55 6职业安全卫生 55 55 程、标准 55 56 58 7 节能 60 60 3 60 8 投资估算 62 62 资分析 63 9 财务评价 71 合技术经济指标 71 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2 资 73 本费用 73 济效果 74 4 1 总论 概 述 企业概况 1、地理位置与交通 X 市 X 金矿位 于 X 市三道河子 乡 境内 , 南西与河北省宽城 县接壤。 地理坐标 为 :东经 118 54 00” 118 57 10” , 北纬: 4043 00” 40 43 50” 矿区北距 X 市 80魏塔线铁路南房火车站 15二 李 线乡级公路从矿区门口通过, 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 2、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本区自然地理属辽西低山丘陵地带,多以丘陵为主,地形低缓,海拔高度 480 570m,相对高差 90 表植被发育,覆盖较厚,以灌木针松为主。 该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 1月份平均气温 7月份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冰冻期在当年的 10 月末至次年的 3 月末 ,冬季冻土层 在 右,年降水量在 450 500 。集中在 7 8 月份。蒸发 量 在 2080 左右。属干旱 半干旱地区。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均是雨季时呈暴涨急消得季节河流。 3、企业性质 金矿 为 地方国营企业 。 4、企业现状 矿山始建于 1976 年, 1980年开始投产。目前矿山采选综合生产能力为 5 150t d,年处理矿石量为 吨。 矿山现矿区面积 。 职工人有 210 人,年产黄金 余两,企业固定资产净值 3000 余万元。 矿山为 地 下开采,主要开拓方式为 斜井 开拓,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和削壁充填法,回采率近 90。 选矿为混汞 +浮选工艺。混汞回收率 65左右,浮选原矿品位 2g t,相对回收率 80 85。选冶总回收率为 93。 破碎采用两段 开 路流程。磨矿采用 二 段闭路。浮选为一次粗选, 二次扫选,三次精选。 浮选金精矿销售到沈 冶、 大冶和朝阳冶炼厂。 5、选矿工艺改造的必要性 (1)矿山现有选矿工艺为混汞 +浮选。 其中混汞提金工艺不符合我国有关环节保护的规定。 (2)现有工艺改造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有选矿工艺为混汞提敢大粒金后采用浮选工艺,浮选最终产 品 为金精矿。金精矿在销售 过 程中,存在着运输成本、运输途中的损失及品位差异和计量差异等一系列差异,与销售成品金相比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选矿工艺改造后 产 品全部为 成品 金,降低了销售成本,减少了损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现有破碎系统设备配置不合理 , 有必要对现有破碎系统进行改造。 矿山现有破碎系统采用两段 开 路流程,破碎最终产品粒 度偏大,不利用实现多碎少磨的目的。再加之经过历年改扩建,设备布置不合理,增加了选矿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6 (4)矿山尚有一定的资源储量,选矿工艺改造后可达 10 余年服务年限。 设计依据 1、 X 市 X 金矿 对我院下达的设计委托。 2、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安全规程等。 3、 X 市 X 金矿 选冶课题组提供的 X 市 X 金矿 浮选原矿氰化浸出试验报告 。 4、吉林省冶金研究所提供的 金矿 矿石选矿试验 。 5、矿山提供的 辽宁省 X 市 量核实报 告 及 X 市 有选厂生产情况。 6、现场调查收集及矿山提供的相关技术基础资料。 设计基本原则 根据建设单位对选矿工艺改造原则和意见,结合矿山生产的实际,确定基本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对矿产资源 、环境、土地和水资源等有关政策法令,执行矿山安全、卫生等各项法 规。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结合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 3、在经济 合 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减小对矿山生产的影响。 4、设计要切合实际 、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选矿工艺改造建设条件 地质资源 根据矿山提供有关的地质资料, X 金矿截止 2003 年 8 月末保有资源储 7 量 122b+333矿石量为 吨,金属量 克,品位 10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122属量 克,推测的资源量 333矿石量 吨,金属量 克。见下表 。 2003年 8 月末保有储量资源表 矿体编号 资源量 /储量 矿石量 ( t) 金属量 ( ) 平均品 位 10 别 编 码 1 C (122b) 5394 (333) 4090 +D (122b)+(333) 9484 D (333) 7441 2 D (333) 45504 4 C (122b) 10184 (333) 59359 +D (122b)+(333) 69543 2 D (333) 10761 4 C (122b) 2250 (333) 1119 +D (122b)+(333) 3369 计 C (122b) 17828 (333) 128274 +D (122b)+(333) 146102 选矿工艺改造外部建设条件 1、供水 矿山现有 150t d 浮选厂,已有完善的供水设施。工艺改造后选矿生产用水仍然利用现有供水系统。 2、供电 矿山 现 有 双电源供电线路二条,一条 1 万伏工业专线来自刀尔 登 开闭所 ,另一条 1 万伏备用线路为农业线。选矿车间设配电室一座,变压器容量为 500能够满足选矿工艺改造后的用电要求。 3、交通运输 矿区北距 X 市 80魏塔线铁路南房火车站 15 李 线乡级公路 8 从矿区门口通过, 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 选矿 工艺改造方案 设计规模及产品方案 根据矿山委托,工艺改造后选矿厂生产能力 t a, 日 处理矿石量 150t d。 选矿工作制度 330d a。 产品为 成品 金。 厂址 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经方案论证,改造后,选矿厂厂址仍设在原选矿厂附近。 主要设计方案 选矿 1、设计工艺流程 设计采用氰化炭浆工艺。 2、设计主要工艺及设备 氰化炭浆工艺 碎矿 一段破碎 设备采用 400颚式破碎机,二段破碎设 备采用 1000反击锤式 破碎 机。 磨矿分级 一段磨矿采用 子型球磨机,分级采用 10 单螺旋分级机。二段磨矿采用 流型球磨机,分级采用 300 6 旋流器组。 浸吸 9 浸前浓密采用 密机 1 台,浸出槽采用 2台,规格 4 5 5 0m,浸吸槽采用 6 台,规格 5m。 解吸电解 解析电解采用 1 套,能力为 500d (3)选矿主要技术指标 原矿品位 ( 4g t 浸出率: 90 浸渣品位: t 尾液品位: 附 率 : 99 解吸电解回收率: 冶炼回收率: 总回收率: 尾矿设施 (1)尾矿库库址方案 尾矿库在头道沟 。 (2)尾矿排放方式 选矿工艺改造后,设计尾矿采用干式排放方式。 (3)库区排水 设计尾矿库防洪标准 为 100 年 200 年 。排水构筑物防洪标准设计保证率 周边设排水沟。 坝下设排渗回水池。池 内设回水泵 , 少量渗透水经 水泵抽水 后返回选厂 。 10 (4)库区防渗 尾矿库堆积的尾砂存有少量的氰。 设 计库区采用土工膜全面防渗,达到零排放。 总图布置 l、选矿工业区 工艺改造 后,选矿工业区包括原 矿 仓、 粉矿仓、 破碎车间、磨矿车间、氰化车间。选矿厂址设在原选厂附近。 2、辅助设施 主要辅助设施均利用厂区原有设施。 3、尾矿库 利用 头道沟 尾矿库。尾矿经压滤后由汽车运输。 4、行政办公区 选矿工艺改造后 ,选矿行政生活设施,利用厂区原有设施。 电力 矿山建有 双电源供电线路二条,一条 1 万伏工业专线来自刀尔 登 开闭所 ,另一条 1 万伏备用线路为农业线。选矿车间设 配电室一座,变压器容量为 500 改造后用电负荷为: 安装容量 500作容量 491算有功 395在容量 400率因数 11 年耗电量 240 104给排水 矿山 为已有矿山,生产多年,生产附属设施齐全。生产及生活用水接自矿山原有供水系统。矿山原有供水系统日供水量能够满足新建一 选 矿厂生产用水要求。工艺改造后,选矿生产总用水量 300 d,其中新水量 90 d,回水量 210 d。 采暖通风 (1)采暖 选矿生产车间及辅助生产建筑物均设集中采暖。供暖设备利用矿山现有 设备 。 (2)通风除尘 在给矿机卸料点、胶带机受料点及给料点设水力除尘。 粗碎间、中细碎间、筛上排料等处,均采用局部密闭机械除尘。 磨矿间、浮选间、石灰乳制备间、粗碎车间、中细碎车间均采用轴流通风机进行整体通风。 土建 矿区地震烈度为 7 度,主要建构筑物按 7度设防。 厂房采用彩板做为维护结构,塑钢窗,钢木大门或钢门,钢梯,屋面采用坡屋面及平屋面。 工程主要厂房采用钢结构,钢屋架,厂方跨度柱距采用标准模数。 采用天然地基,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毛石基础。 设备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平台采用钢平台或混凝土 平台。 矿仓、水池及大型设备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 12 工业 建筑面积: 820 总建筑面积: 820 材: 73t 水泥: 95t 木材: 25选矿工艺改造后企业经济效果 建设投资估算 总投资估算 1498 万元 其中: 建筑工程 元 占投资额为 设备购置 元 占投资额为 安装工程 占投资额为 工器具费 元 占投资额为 其他费用 元 占投资额为 年经济效果 产成品金: 斤 成品金价格: 150克 销售收入: 元 成本及费用: 1980 万元 利润总额: 元 所得税: 税后利润: 投资利润率: 13 综合评价 本项目技术可行、主要设备先进、经济合理;设计采用的主要技 术方案成熟可靠,且易操作无公害。该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 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问题及建议 建议建设单位采取有代表性的矿样 ,进行选矿试验,为下一步设 计提供更可靠的基础资料。 2 选矿 14 概述 设计依据及基础材料 本次设计主要依据 X 市 X 金矿设计委托; X 市 X 金矿选冶课题组; X 市 X 金矿矿石选矿试验 吉林省冶金研究院; X 市 X 现有选厂生产情况。 设计矿山规模及服务年限 ( 1)矿山规模: 150 t d ( 2)服务年限: 10年 ( 3)工作制度: 330 d/a 选矿厂的设计原则、装备水平 本次氰化厂设计,依据矿石性质,结合两次选矿试验情况,参照类似矿山生产实践,工艺流程采用国内非常成熟的氰化炭浆工艺。设备装备水平上,选用国内先进可靠 的 标准设备。 原矿性质 矿石物质组成及特征 X 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高 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工业类型为低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矿床。矿石类型以浸染状矿石为主,细脉浸染状和角砾状矿石次之。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自 然金、自然银、辉铜银矿、碲金银 矿 , 针 碲金银 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 自然金的赋存状态 ( 1)自然金的粒径分析 自然金粒级测量结果 15 表 2 1 粒度() 计 含量( %) 00 自然金粒度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大者 ,量较少, 为多, 下者较少。 ( 2)单矿物金定量分析 表 2 2 编 号 矿物名称 第一次分析 第二次分析 平 均 单 1 石英 0.5 g/T 0.5 g/T 单 2 黄铁矿 195 g/T 187.5 g/T 191.3 g/T 单 3 方铅矿 57.5 g/T 70 g/T 63.8 g/T 从单矿物分析结果表明,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铜矿中。 ( 3)自然金赋存特点 表 2 3 呈现形状 赋存矿物 1、呈粒状自形晶体 出现在石英脉阶段的黄铁矿中 2、呈脉状 穿插黄铁矿 3、呈它形晶 包裹黄铁矿角砾 4、呈它形粒状 分布于方铅矿和黄铜矿中 5、呈它形晶 石英脉内角锌矿、黄铜矿中 上述情况表明 ,自然金生成时多阶段的,富集于含金黄铁矿石英脉阶段和金银铜铅硫化物阶段。自然金在矿床中与金属硫化物紧密相关,其贫富随其金属硫化物的多少而变化。 自然银 ( 1)自然银的粒径分析 16 自然银粒度含量表 表 2 4 粒度() 计 含量( %) 00 自然银呈细小点滴状,粒度 之间。以 主体。 ( 2)单矿物银的分布分析 银在不同矿物中的含量表 表 2 5 矿物名称 黄铁矿 方铅矿 黄铜矿 石英 钾长石 银含量( g/T) 625 1670 97 1 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定 单矿物光谱半容量 单矿物分析结果说明, 银主要分布于硫化 物 中,以方铅矿为最高,黄铁矿次之,石英和钾长石为最少。 金银在矿产中的比值问题 金银比值变化统计表 u 1/3 1/3 1/2 1/2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总比值 品数量 6 4 13 18 57 54 24 8 16 200 百分数 % 3 2 7 12 4 8 100 从材料来看,金银比值呈正比例关系,金高,银相应增高,银的比值是金的 2 4 倍。 金属矿物 ( 1)黄铁矿 :是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与金关系密切。黄铁矿最大晶形有 1 2 ,一般在 1 以上。在金、银、铜、铅石英脉阶段黄铁矿与黄 17 铜矿、方铅矿、自然金、自然银共生。 ( 2)黄铜矿:在矿体中含量仅次于黄铁矿、方铅矿。呈它形晶存在,或呈网脉状穿插黄铁矿。 ( 3)方铅矿:多呈它形晶,局部有呈自然晶体者,粒度由 1 10左右,呈脉状穿插在石英脉和黄铁矿集合体中。 ( 4)辉钼矿:呈叶片状晶体,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在黄铁矿中呈自形晶存在,粒度 伴随的脉石矿物有正长石、石英。 石矿物 脉石矿 物主要为石英、 钾 长石 等。而且蚀变严重,有硅化、 钾 化。 矿石化学分析 多元素分析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下表。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表 2 6 元素 g/T) g/T) b 含量( %) 素 r i e 含量( %) 素 量( %) 素 失量 含量( %) 物相分析 铜物相分析结果 表 2 7 相别 化 化 合 计 原生 次生 18 品位( %) 布率( %) 原矿物理性质 矿石硬度:中等硬度 矿石体重: 选矿试验 (1)X 市 X 金矿为生产矿山,采用混汞一浮选工艺流程,选厂处理能力150t d。该矿于一九八六年由吉林省冶金研究所进行了氰化试验,试验采用了混汞 +氰化 +浮选试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见表 2 8、 2 9。 a 综合试验条件: 磨矿细度: 60 浸出浓度: 45 T 量: T 浸出时间: 24小时 对氰化浸出贵液中金的提取进行了锌粉置换、锌丝置换和炭浆法试验,因试验磨矿细度较粗 (量占 60 ),使矿浆中的碳磨损过大 (炭损失率为 ),而使浸渣含金由 t,置换效果好于炭吸附。见表 2 10, 2 11, 2 12。但炭浆法能取消氰化后矿浆固液分离、浓密、置换等作业,解决因矿石中含泥不易澄清而造成的贵液、洗涤液过混的问题, 如果将磨矿细度提高到 量占 90以上,不仅提高浸出率,同时也克服对炭的磨损,降低浸渣中金的品位。解决了上述出 19 现的问题。 b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 2 8、 2 9、 2 10、 2 11、 2 12。 20 21 22 锌粉置换试验结果 表 2 10 贵液品位( g/ 贫液品位( g/ 置换率( %) g g g 丝置换试验结果 表 2 11 贵液品位( g/ 贫液品位( g/ 置换率( %) g g g 吸附试验结果 表 2 12 氰化浸渣 g/T) 氰化贵液( g/ 吸附时间( h) 吸附尾渣 g/T) 贫液 g/ 吸附率 %) 2 推荐流程 推荐的工艺流程见图一,条件见表 2 13 d 试验结论 X 金矿 矿石为 低 硫化物多金属含金矿石类型。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自然金在矿石中嵌布粒度较大,形态复杂,以 粒间金为主,并与黄铁矿共生关系密切。现在采用的混汞一浮选流程是适宜的,只是混汞工艺有害环保,浮选金精矿品位较低,经济效益较差,故改用混汞一氰化一浮选联合流程。生产 成品 金出售较为合理。 23 24 (2)X 市 X 金矿选冶课题组,针对金精矿的销售存在着运输成本、路途损失、计量差异、品位误差、计价的一系列问题。及与直接出售成品金相比存在很大利润差情况,对本矿浮选原矿进行氰化浸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a 氰化浸出试验条件: 磨矿细度:一 200 目占 92、 95、 98 磨矿浓度: 50 4T( 10 11) 量: T 浸出浓度: 40 b 试验流程 原矿 磨矿 浸出 贵液 贫液 浸渣 氰化浸出试验流程 25 26 d 试验结论 通过对 X 市 X 金矿混汞后的浮选原矿进行氰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浮选原矿品位 在 2g/T 左右,还是在 2g/T 左右。在磨矿细度为 占 95%,矿浆浓度。浸出时间为 32 小时, 氰化钠用量 T,氧化钙用量 4 0 T 的条件下,较为理想的浸出率。 (3)对选矿试验的评价 从先后两个试验中,可以看出该矿石采用氰化浸出工艺,能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贵液中金的提取在磨矿细度 0 目占 90以上,可以采用炭浆法提金工艺,以便减少固液分离的困难及克服对炭的磨损,降低浸渣的品位。 设计工艺流程及指标 设计的工艺流程 本次设计,结合 两次试验的情况,和矿山生产实践,以及业主的要求,拟采用重选 +氰化炭浆工艺。工艺原则流程图见图三。 设计流程的特点 a 重选采用国外先进重选设备尼尔森垂选机组,代替混汞工艺。 b 解吸电解工艺采用高温高压无氰解吸电解工艺。 27 28 设计的工艺条件及指标 (1)设计工艺条件 a 碎矿 原矿最大块度: O 200段破碎排矿: 30 段破碎排矿: 6mm b 磨矿: 一段磨矿浓度: 75 一段磨矿细度: 55 二段磨矿浓度: 70 二段磨矿细度: 90 C 浸吸: 浸出矿浆浓度: 40 浸出 : 出时间: 16 小时 浸吸时间: 24 小时 平均底炭密度: 115克升 串炭速度: 2 次班, 时次 d 解吸电解 解吸电解温度: 120 140 解吸电解时间: 16 20h 解吸液成份: 3 电解电流密度: 15 20A 29 电解电压: 4 6V (2)设计工艺指标 原矿品位 ( t 重选回收率: 55 浸出率: 90 浸渣品位: t 尾液品位: g/ 附率: 99 解吸电解回收率: 冶炼回收率: 总回收率: (3)主要材料消耗 钢球: /t 衬板: /t 氰化钠: /t 石灰: /t 活性炭: /t 絮凝剂: 15 /t 氢氧化钠: : 2 /t 盐酸: 5 生产能力和工作制度 生产能力 30 选厂生产能力: 150吨天 工作制度 年工作日: 330天 a 碎矿: 2班天 6小时班 b 磨矿、氰化、解吸电解、试化验: 3班天 8 小时班 冶炼: 3 次月 主要设备的选择 设备选择原则 设备的选择力求设备先进可靠,节省动力,操作方便,选择国家标准设备。 主要设备的选择 (1)槽式给矿机: 980 1240 1 台 (2)颚式破碎机: 400 1 台 (3)反击锤式 破碎机: 000 1 台 (4) 格子球磨机: 3500 1 台 (5) 单螺旋分级机: 0 1 台 (6)溢流球磨机: 2800 1 台 (7)水力旋流器: 300 2 台 (8)高效浓密机: 90 3 1 台 (9)浸出槽: 2 台 (10)浸吸槽: 6 台 (11)解吸电解成套设备: 500d 1 套 厂房布置和设备配 置 31 车间组成 选矿厂由粗细碎车间、磨矿车间、白灰制备间、氰化车间、解吸电解车间组成。冶炼间和试化验间利用原有设施。 配置特点 根据矿山的地形特点,碎矿、磨矿、 浸出车间 T 字型 平行和 垂直等高 线布置于大约 20坡度土也形上。而解吸电解车间并列布置于原来选 矿 厂内。 辅助设施 矿仓的容量和 贮矿时间 原矿仓: 有效容积 78存约 矿仓: 有效容积 81 贮存约 13h。 药剂设施 (1)石灰乳制备 用白石灰制作 ,制好的石灰乳用 2泵扬送到氰化车间的高位的 石 灰乳添加搅拌槽和磨矿车间。 (2)氰化钠用液体氰化钠,在车间 上 有一较大的氰化钠储 罐 ,用 管路通过高差自流 到高位给药槽。 (3)解吸液在解吸电解车间由搅拌槽制备成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解吸液储槽稀释后使用。 试、化验室及冶炼 试 、化验室承担选厂每 日 的生产样品以及炼金室成品样、地质勘 探样品、坑口出矿样品等的试、化验工作,冶炼车间完成对电解金泥 进行冶炼,制造出 合格的成品 金出售。 检修设施 32 各生产车间都设有不同型号的检修起重设备,详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技术性能 单位 数量 重量 t 功率 电动单梁起重机 =3t 1 2 2 电动单梁起重机 =10t 1 附电动葫芦 台 1 15 4 电动单梁起重机 =3t 1 2 5 附电动葫芦 1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该矿有着 30 多年生产历史,先后进行了几次技改,矿里对矿石性质及生产工艺了解较深,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决定本次技改,是合理的。但矿里对有关矿石性质等基础资料收集的不够,选冶课 题组所作的试验亦不充分,原有的吉林冶金研究所做的试验与现在时间相距较长,矿石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无法确定,对本次设计造成了很大困难,建议下一步设计前完善相关资料,和试验数据。 33 3 尾矿设施 设计依据 矿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采选工艺基础资料 矿山生产规模 150t d 生产服务年限 10年 工作制度 330 日年 矿石比重 t 量浓度 40 尾矿堆积干容重 尾矿容 量 当生产规模 150t d,年所需库容量 次设计生产年限 内所需库容量 36 万 尾矿过滤排放 方案 本设计侧重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选矿排出的尾矿浆经 60 的陶瓷过滤机,经过滤机过滤后固液分离,固体尾砂由汽车送往 头道沟 尾矿库堆存。滤液返回选厂生产高位水池重复利用。节省新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此方案建库工程量小,占地少,在环境保护方面过滤排放尾矿是目前国内较佳环保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节省较高的污水处理费用回收氰化物节 省 新水尾矿库土石方工 程量下降尾矿污水可以做到零排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较为明显。 库区排水 34 根据选矿厂尾矿设计规范规定,该尾矿库为四级库上限,三级库下限,防洪标准为 100 年 200 年。设计排水构筑物防洪标准设计保证率0 5。周边设排水沟,为梯形上宽 3 6m,底宽 设坡度 1 5,安全泄量 s,由于两侧同时排水,故泄量为 s 大于 200 年一遇洪峰所需泄量 s。 为使库内尾砂快速固结,排放库内孔隙水设排渗盲沟和盲井及坝下排渗回水池。池内设 回水泵,将少量渗透水 由水泵抽 回选厂 水池 。 防渗 选矿为氰化炭浆工艺。排出的尾矿浆经过滤后, 70尾矿库区工程地质资料,无法证明库区本身渗透情况 ,故设计库区采用土工膜全面防渗,达到零排放。 尾矿库防尘和复垦 防尘 每当春秋风季,库区 沙 尘飞扬,建议应加强管理, 种草植被 设专人喷淋洒水降尘。把影响降到最低。 复垦 (1)当尾砂堆积达设计标高,边排土边复垦将剥离表土分运分排;覆土厚度一般在 50业耕种要覆盖 10 15壤,容根层 3 5 倍,有些废石场的表土适宜农作物生长,可不必另覆盖一层壤土, 依靠生长的植物逐步形成腐殖层,达到逐步改良土壤复垦条件的目的。 (2)尾矿场要平整表面,要有一定的缓坡 (不小于 ),修沟渠,避免水土流失。 (3)尾矿场边坡复垦,在可能条件下可采取削缓边坡至 28 35 在 35 边坡喷覆泥浆,喷种草籽或植被,或挖鱼鳞坑植树等,防止水土流失。 (4)尾矿场在场外客土土壤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挖坑栽树 (坑直径 1m,坑深 刺槐、 棉槐、 杨树、柳树等,起到固沙圃氯、绿化。环境、加速熟化、减少污染的 作用。 需要说明的问题 由于地形图精度有限,以上所及土石方工程量待下设核准。 36 4 辅助设施 工业建筑 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改造工程,本次设计对现有 150t d 浮选厂改造。 主要厂房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建筑设 计 中实施设计标准化、施工安装机械化、在材料选用及结构处理化上遵循坚固、耐久、经济合理的原则并注意美观。 设计依据 规范及标准 (1)国家及地区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2)国家有关劳动保护与安全,工业卫生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3)各相关专业提供的文字资料及附图 。 设计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 风:基本风压: 0 55:基本雪压: 0 45 度: 年最高气温: 年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 雨: 年平均降 水量: 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地区地震烈度为 7 度。 (2)施工条件: 37 本工程需要具有一定实力的 施 工单位进行施工, 其施工机具、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预制吊装能力以及钢结构构件的制作 等 方面需要满足工程要求。 主要建 (构 )筑物结构形式的选择安装能力等 建筑设计 (1)主要厂房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辅助 设施 采用混合结构。 (2)屋面型式:采用坡屋面:钢梁彩色压型钢板、钢筋混 凝 土平 屋面。 (3)工业辅助设施及民用建筑采用混合结构,屋面为 平屋面。 (4)门窗:窗采用防腐塑钢窗,门采用 钢大 门 、 钢木大门。 (5)装饰工程:混合结构内墙面刮大白,外墙刷外墙涂料。构筑物内外侧为水泥砂浆抹面。 (6)标准图:采用国家标准图和地方标准图。 结构设计 (1)结构:根据工艺要求主要厂房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辅助设施采用混合结构。 (2)基础: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及毛石条型基础。具体形式要根据详细工程地质报告确定。 (3)设备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结构及毛石。 (4)操作平台:采用钢平台及钢筋混凝土平台。 (5)屋面结构:平屋面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坡屋面钢梁钢檩条。 (6)构筑物,如矿仓、水池采用 框架结构和现 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总建筑面积及三大材料估算 量 38 工业建筑面积: 1220 总建筑面积: 1200 钢 材: 103t 水 泥: 125t 木 材: 35主要建 (构 )筑物一览表 X 市 X 金矿选厂工艺改造 (构 )筑物一览表 序 号 项目名称 长宽高 ( m) 建筑面积 () 结构形式 备注 1 氰化厂房 40 4 9 原矿仓 6 5 5 16 钢筋混凝土 破碎间 6 6 20 30 钢结构 粉矿仓 20 5 2 36 钢结构 皮带通廊 25 15 9 100 钢筋混凝土 磨矿间 28 15 9 375 钢结构 浮选间 28 15 9 420 钢结构 2 看坝房 9 6 3 54 混合结构 炼金房 16 8 5 128 配电室 12 5 3 60 给排水 设计依据及范围 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有关专业提供技术条件; 国家有关现行规程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86(1997 年版 ) 3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87(1997 年版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7(2001 年版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96 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矿区新建选矿厂生产用水给水管道,选矿厂消防管道及设施等。 给水 矿区水源现状概述 X 市 X 金矿位于 X 市三道河子乡 境内 ,矿山为已有 老 矿山,生产多年,生产附属设施齐全。生产及生活用水接自矿山原有供水系统。矿山原有供水系统日供水量能够满足新建选矿厂生产用水要求。 给水 水量 及给 水 系统 (1)总用水量: 300 d 其中新水量: 90 d 回水量: 210 d 各生产工段详细用水量见 用水量表 用水量表 单位: d 序号 用水户名称 总用水量 用水量 薪水 回水 循环水 1 选矿厂 300 90 210 2 试化验室 5 5 3 设备冷却 30 30 4 冲洗用水 15 15 5 总计 350 140 210 40 (2)生产用水要求 常温水,水压 0 2 0 35 回水 选矿厂工艺改造后回水 210 d,返回原矿区 回水池供生产使用。 消防 选矿厂 改建后位于原选厂附近,其消防系统利用原矿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选矿厂内设 )型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若干。 排水 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经陶瓷过滤机过滤后,滤液送至原矿区回水池返回工艺使用;滤渣送入尾渣库,滤渣孔隙水经自然净化后返回原矿区回水池以供选矿厂使用。 选矿厂生活污水排入原矿区排水管网经处理后就近排放;试化验室的废水经中和池处理后排入原矿区排水管网再经处理后就近排放。 设计存在问题及建议 建议落实好原有 给排水设施的详细情况 采暖通风及热力 设计基础资料 为下阶段设计做好准备。 设计依据 。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钢铁企业采暖通风设计手册。 (3)重有色冶金企业采暖通风设计参考资料。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