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森林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3 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 3 目概况 . 3 办单位: . 5 告编制单位 .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6 目建设背景 . 6 目建设的必要性 . 8 目建设的可行性 . 9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 11 目所在地概况 . 11 目现状评价 . 13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 16 指导思想 . 16 设计原则 . 17 规划目标 . 17 规划方案 . 17 设计特点 . 23 辅助工程规划 . 24 第五章 建设实施计划 . 29 一期工程 . 29 二期工程 . 29 三期工程 . 29 四期工程 . 29 五期工程 . 30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31 2 投资估算 . 31 资金筹措 . 32 第七章 项目管理 . 33 建设施工管理 . 33 建成后公园运作管理 . 33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34 公园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 34 预防和减轻措施 . 34 第九章 消防与安全保卫 . 37 景区防火 . 37 景区重力灾害防治 . 37 景区治安保卫 . 37 景区医疗救护设施设置 . 38 第十章 社会和经济效益分 析 . 39 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 . 43 3 第一章 总论 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风景名胜区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公园设计规范( 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绿化条例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建设项 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目概况 4 城郊 程项目 。 根据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 林公园 的 定位 为:生态旅游、 森林 景观、城市形象、市民休闲公园。 林公园 位于 北中部的 的 地 75 万平米 。 位于 东北 侧 ,气候 寒冷 。 林公园 是 构建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 时也是广大居民休闲、健身、游乐的重要活动场所。 林公园的建成不仅 提高城市品位 ,而且 填补 了 有史以来城市生态、运动、休闲娱乐等一体化 公园 的空白, 体现城市面貌, 展示 象 ,加快 态城市”建设步伐, 利用原有森林地貌, 筹建以健身、运动、休闲游览观光为主要内容,以山水相映, 怡人 环境为基调, 以花草、林木、广场、 水系 为景观的特色,具有 域文化特点的公园,以满足城乡广大市民健身、运动、休闲、观光等需求,使其形成环境怡人,功能完善,设施 齐 全 的 城市生态公园。 根据公园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城 镇景观,改善整个城镇的环境质量,丰富公园休闲内容等方面出发, 建设有色的园林生态公园。 林公园紧邻城区,对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为市民提供优越的游憩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 公园将以多样性的植物景观为特色 ,集 休 憩、娱乐、健身、儿童游戏等功能为一体, 建设成为一处 具有浓郁休闲公园特征的城镇综合性质公园。 5 点 : 元。 政府财 政出资 、 林业专项资金及 融资。 设起止时间: 2011 年 3 月至 2015 年 12 月。 办单位 : 林公园建设工程由 人民政府牵头, 林业局负责,环境绿化办公室组织规划,实施工作,各工程专业承包施工的组织管理程序。县委、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在取得有关部 门 支持的前提下,相应组织建 立 工程设计组、协调组、实施组,督导查组。 告编制单位 : 6 第二章 项目 建设 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分析 目建设背景 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沿,地理坐标在东经 111 50 120 40、北纬 38 31 8之间。县境北以内长城为边,西北以黄花岭为界,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东南以云中山为限。 自古就以 “楼烦故地 ”、 “古楼烦国 ”、 “楼烦重镇 ”驰名华夏 , 总面积 方公里 , 设 4 镇 10 乡,辖 483 个行政村,居住人口 15万。 老而文明,人文底蕴一脉三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系分布,成就了 文化根脉,孕育了 “ 军事关隘、帝王游猎、边塞佛教 ” 三大别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其得名源于二:一因北魏广宁、神武二郡治而取其名,二因饱受战乱之苦、企盼安 宁 息武而寓其意,故冠名 “ 千余年。 改革开放以来, 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各项事业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颗镶嵌 在 黄土高原上的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物产丰饶,煤炭资源储量大,森林资源广阔, 田属全国几大煤田之一,管涔山森林林象名贯天下。 近年来 , 经济 发展很快,在 诸县、市中,经济排名名列前茅 , 但是, 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为主的资源型产业。为了改变过度依赖煤炭工业这一单一性传统产业,发展7 多元化经济,进而使全县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互协调,逐步实现县域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委、政府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 委、政府在对全县旅游资源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对以凤凰城为中心,芦芽山为核心的地区做进一步旅游开发并使其成为 的著名旅游区推出,进而带动全县旅游业大发展的共识。为了适应旅游区的发展需要,快速进入大景区、大旅游、大建设的发展轨道, 人民政府决 定建立 林公园。同时 人民政府向 林业厅提出“ 关于申报 林公园 的请示 ” ,把 林公园的建设列为 旅游产业开发的重点工程,也成为 以芦芽山为核心,凤凰城为中心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公园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落实 “十 二 五”旅游规划,带动对外开放,促进结构协调,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支柱产业,列入重点发展和扶持对象。林公园 功能完善,设施较全,是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林公园 被确定为该县发展生态旅游业,推动全县旅游业 、区域经济发展及商业、服务业的中心,并以绿色旅游业为突破口,开展“蓝天碧水”恢复工程,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态环境 , 全力打造形象鲜明的城市品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凤凰城,以绿色生态地区建设为基础,以绿色走廊建设为保障,以园林城市建设为亮点,以绿色产业为重点 , 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形成 明的城市形象与产业 特 色。这些都无疑是 为 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带来前8 所未有的意识契机。 目前, 城 内供市民健身、运动、休闲的公园只有 林公园 , 且 现实情况园区道路、设施不健全 ,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生存需求,大量市民在 公园现有局促空地、草坪自发 进行健身、休闲活动,为提高 县城 品位,填补 史以来城市生态、 运动、休闲等一体化公园的空白,体现城市面 貌,展示城市形象,加快 “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利用 原有森林地貌 , 结合河道水体以及 两岸堤坝,筹建以健身、运动、休闲 娱乐 观光为主要内容,以山水相映 为环境基调,以花草、林木、 广场 为景观的特色,具有 域文化特点的公园,以满足城乡广大市民健身、运动、休闲、观光等需求,使其形成环境怡人,功能完善,设施 齐 全 的 城市生态公园。 工程建成后,将 园区内连绵起伏的山脉打造成一条富有生机且郁郁葱葱的森林休闲景观带 ,以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美化城市形象,对进一步带动 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 破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 林公园 是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 当前,随着社会对精神文 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 时 尚、健康、优雅舒适,多层次多内涵的 日常 休闲 健身 正 逐渐 成为一种 具有 时代气息的生活方式,回 归大自然、瞻仰革命 先 辈风采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 追求 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林公园景区项9 目的开发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体现,是提高居民日常文化生活质量的需求。 林公园在对原有植被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增补、完善,构成完整的生态森林系统。新建设的 林公园将发挥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植被保育、调节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等功能,使生态、运动、休闲三者有机联系、密不可分,形成一个和谐整体,这既是城市、人与自然的亲近,又是自然与人的和谐,为此打造出和谐的 林公园。 林公园为城市空间创造出一份动感的快乐田地,增添了一片城市乐土,为周边人们创造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亲近 自然、放松身心的运动天地。 林公园的建设将改善周边人群的生活方式,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林公园为这片土地增加人文气息,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自然、生态的生活新方式,人们的生活内容得以丰富,生活更为和谐。 目建设的可行性 1、 优越的 地理位置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 公园 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项目基础牢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风险系数小。由于林公园 地理位置距居民区 不远,所以客源充足,用以作为 休闲娱乐 、 民族文化 教育、 健身 的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其电力、水资源和通讯生活设施为项目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3、 与现 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追求更文明、向10 往更高 品 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发展趋势,这样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 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资源,该项目 将成为投资见效快、风险系数小、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项目建设是必要且可行的。 11 第三章 项目 建设条件 分析 目 所在地概况 林公园 位于 的 块沃土上集 “ 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 ” 于一身,神奇而美丽,表里山河,自然一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风光独秀 、惠泽天下的人间仙境。荟萃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 10 大系列 100 多处 美轮美奂 各具特色的景观。全县自然资源丰富,素有 “地下黑色宝库,地上绿色银行 ”之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 济腾飞撑起一片艳阳天。 地势高峻,山岭纵横,一般海拔在 2000 米左右。 县 境东部有云中山,以土石山为主,主要山峰有大石人梁、 鸡关山和老龙庵等。以大石人梁为最高,海拔 2428 米。县境西部由管涔山、芦芽山组成,诸山层峦叠嶂,峻峭壁立、密林丛生。主要山峰有卧羊场、黄草梁、荷叶坪等,海拔均在 2600 米以上,荷叶坪山海拔 2783 米为最高。西南部为吕梁山,北部为洪涛山,东北部为禅房山,海拔 2014米。境内河流分属汾河、桑干河两大水系。汾河主流发源于县境东寨附近;桑干河上游恢河发源于管涔山之天池,向北流经大同盆地。 均气温 一月零下 七月 年降雨量 470 至 770 毫米。无霜期 120 至 130 天。县内共有耕地 亩,农作物以莜麦、山药、小麦、 胡麻、豆类等为主。森林面积 亩,林木蓄量 350 万立方米,年伐量 1500 立方米。树种以华北落叶12 松为主。西部管涔山,是以褐马鸡为主的动植物综合自然保护区。土特产有地毯、黄芪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矾土、石英石、水晶石、硫磺等,尤以煤储量大, 分面面积达 1000 多平方公里,为大宁煤田的主要组成部分,煤田已探明可采煤层地质储量约 220 亿吨,且质良品全、 覆盖 浅,是全省重要产煤县之一。工业主要 有采煤、机械加工、农机修造、五金修配、印刷、地毯、建筑、电力、编织、榨油、酱醋加工等行业。 座 关城 ,历史悠久,古迹名胜甚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 黄土高原 上绿色明珠之称,境内山、水、关、林、洞、谷、石、瀑、寺、甸、草、湖、泉、谷、庙等自 然、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折射出灿烂的汾河文明,旅游资源品种之多、 密集度之高都是全国少有的。早在隋、唐时, 是驰名远近的风景名胜 地。著名的 景有:汾源灵沼、天池锦鳞、芦芽滴翠、支锅奇石、旁桥烟虹、梁峪流虾、禅房夕照、恢河伏流。此外还有 古楼、 凤凰古城 、冰窖、宁化 万佛洞 、涔山仙人洞、青 花洞 、 晓祖宝塔、昌宁公祠、 万佛寺 等名胜古迹。境内山川秀美, 峰峦叠嶂 ,关城巍峨,寺庙林立,既有险峻奇特、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又有历史悠久、珍宝荟萃的人文景观。 不远的将来,神奇美丽的 会成为一处集游乐、观光、避暑、休闲、度假、狩猎、探险、自然保护、区域研究于一体的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新型自然风光与浓郁文化交融的旅游区。 于 中 偏西部,是 政府驻地。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近年来经过开放引进、扶贫开发和三产带动等政策的实施,全 县 经济发展一步步走向繁荣。 本公园 占地 75万平米,地址坐标为东经: 110 50 40,北纬: 38 31 8之间。位于 峪、迷查咀、马家湾、大河堡、下河南、上河南、张家窑、李家庄、前凤凰、后凤凰、朱家岩、西关、北关 、东关 14 个村。公园自北向东 西,四届范围:石湖河公路以南 朱家岩村北,杜庄村沟以北 目 现状评价 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 三角 形, 边长约 里。大部分为 山林 地形, 部分为空地, 局部地势比较陡。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林地、山地、道路以及未利用地等类型,以山林地及未利用地为主。基地内地貌比较单一,基本可以分为缓坡地、台地及山地三种情况。根据国家建设用地竖向标准,坡度大于 25%的地区不适宜进行开发,而通常作为森林保育用地或景观用地。整体来说,生态基础比较好,条件完备,地块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土壤地质适中,保肥力强,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地块植被覆盖率较高。 文地质条件 林公园位于 东北部土石山区,这里是黄土丘陵和石质山地中间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黄土丘陵和石质山区间杂并生,14 桑干河纵贯其中,河道两侧是黄土丘陵地间土石山坡地 。 林公园土壤主要是山地褐土和栗钙土, 地层岩性及厚度相对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 林公园范围内主要是桑干河,属于海 河一级支流的涧河水系,其长度 5 公里,面积 30 公顷,桑干河除雨季外,每年长时间处于贫水期。 候 条件 属 温带大陆性气候 ,按 1959 年 气象局 气候区划 ,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特别是:气候寒冷,多大风,冬季漫长, 无霜期 短,山区雨多,其它地区雨量偏少,温度差别大,雨量高度集中于 7 月和 8 月。气温、降水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光照时间在各地,以及一地的向阳坡和背阴坡有很大差异。 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 7 月平均 , 1 ,年较差为 。无霜期 120 至 130 天。 日照 总时数平均为2835 时, 日照百分率 67%,年平均太阳总 辐射 卡 /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 2。 平均降水量 470区降水较多,在 600上。各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为:春季 13%,夏季 65%,秋季 20%,冬季 2%。在历年记录中,降水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最多年 1959 年),最少为 1965 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00 林资源 条件 15 林公园属吕梁山管涔山自然区系,园区内主要有人工造林,天然灌木及草本植物,乔木林为人工造林,灌木有天然和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公园共有林地面积达 940 公顷,大部分为松杂混交林,针叶带绿林,主要树种有油松、云杉、杜松、杨树、桧柏、灌木沙棘、柠条、丁香等。 场地内植被以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高大乔木以点状的形式出现,具备难得的台地式景观地形,具有良好的景观视线点,为景观的规划营造打下了基础, 但 公园周边环境缺乏治理,垃圾任意扔放,导致公园整体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综合总体情况,园区山林整体林相过于单一,不仅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景观效果过于单薄。如果要达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丰富景观效果,必须在园内补植园林树种和其他造林树种,从生态和景观两方面都进行改善。 通条件 林公园 位于 城区边 缘 ,有 一条 省级道路“崞五线”环绕而行,且园区内 宽的 混凝土 路可进入 , 部分路面情况较差,遇到阴雨天很难行走,但总体情况较好,已准备改建为景观公路。 共设施条件 拟建地点已纳入 区规划,道路、供电等外部条件已具备,只需在原有基础上稍加完善, 供水、排水需根据需要,建设给排水系统。 合评价 结合 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和 “十 二 五 ”发展规划, 该项目 有几方面 的 有 利因素: 16 一是近年来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存在着良好的 发展 基础条件; 二是目前 整个 范围 内 缺乏 具有现代气息,融民族文化体育的休闲娱乐 旅游设施,存在着投资建设的契机; 三是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这一项目的建设。 总之,该项目是一项能较快占领市场,获取良好 社会效益 的较佳的投资行为 。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导思想 1、 以提高人民 精神文化 生活质量为导向, 把环境效益和 社会 效益结合起来,首先要保护好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成为全人类子孙万代永续利用的财富。 2、 要保护自然资源的特色,贯彻“保护、利用、保护”的原则,严禁破坏生态平衡,人工设施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公园规划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景观资源。将生态文化、养生文化、 色文化融入整个公园的规划当中, 将 林公园 打造成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品位、环境优美、兼具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的城市山地休闲公园。 3、 要具有高质量的环境,采取高标准的建设,满足高层次的游17 览,适应高效益的旅游,达到高觉悟的利 用,实行高水平的管理,建设一流的 休闲娱乐 胜地 城郊 计原则 1、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原则:把项目置于 人民休闲娱乐生态场地 的全局考虑,打造以 休闲、观光、 健身 、 娱乐 、 参与 全民健身 活动、领略 情 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2、整体协调原则:规划设计自然化、文脉化、人性化、可持续性。 3、建设规范原则: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法 则管理项目;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发改局相关强制性规范、规定。 4、经济促进原则:项目开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建设、 市 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腾飞。 5、环境保护原则:在项目规划过程中,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确保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划目标 根据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 林公园 的 规划目标 为:生态旅游、 森林 景观、城市形象、市民休闲公园。 划方案 林公园 的设计突出一个“龙”字,纵观全园,公园的道路犹如龙的脊梁,位于全园中心、处于最高山顶的塔寓意龙头,入口牌18 坊寓意龙口,四个山头的四座古亭寓意龙爪,功能区寓意龙身,一条腾飞的巨龙油然而生。 林公园 是 建设山水林园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以环境建设和保护为重点,合理利用山、地、林资源,把 成一处以运动休闲度假观光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山林野趣为环境基调,山花、林木、鸟禽为景观特色, 通过我们对现场的勘察,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我们把 林公园 的规划设计主题定义为生态、运动、休闲,她是生态城市的典范,是城市里的一片森林,是市民的和谐户外空间。 公园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利用森林环境,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使山水田林路,亭石木草花综合治理,达到山清水秀,道阔路畅,亭、奇、石 、特,四级之时,春有花、夏有清、秋有果、冬有绿。 合理安排游览空间序列 ,统筹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综合安排配套服务设施,使景观和功能相互统一,强化景观空间的整体性,使 林公园真正成为流芳百世的风景游览区,创造出文化特色鲜明,满足休闲功能要求的公园。 体布局与规划特色 根据我们的主题和空间布局,我们把 目设置将归为“生态、运动、休闲”三个类型,并归纳五个主体分区和两个景观带。五区:即入口区、 疏林草地活动区、森林培育及保护区、森林休闲区、 绿化协调过渡区。两带:森林 自然景观带,生态体验景 观带的总体布局。以五区为重点区域共设 18处景点遍布在 19 道路连接沟通。 保护和完善 目前 风景林和地形骨架。进一步增设一些花草树木,形成山花烂漫、层林尽染四时变化的植物景观。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地形,营造出不同景观感受或开阔疏朗或幽静闭密的环境空间。 结合周边的自然风貌,利用当地居民在此运动休闲的良好基础,合理规划布局不同片区,既满足了当地居民放松身心的休闲娱乐功能要求,远离了城市热闹,亲近了负离子环境,在清新的富氧空气中,调节和改善人体机能,寻求健康绿色生活,又为 一处良好靠近城区的生态地和景观背景与观景点。 依据资 源属性、景观特征及存在环境,并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人文单元的完整性,也考虑到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将 带五区”。 五区:即入口区、 疏林草地活动区、森林培育及保护区、森林休闲区、 绿化协调过渡区。两带:森林自然自然景观带,生态体验景观带。 以五区为重点区域共设 18处景点遍布在 道路连接沟通。 (一) 入口区 入口区设有 主入口牌坊、台地景观、 入口广场、次入口和停车场。 入口广场 靠近城市一侧(西北)设计牌坊台地景观区,牌坊台地景观区是公园入口的起点。在公园的西南侧设置另一入口。 入口广场是依照地势设计,整体构图由一圆一方组成,象征天圆地方。占地面20 积 9800 平米 。 入口台阶全长 119 米,共 299 级,高 50 米,每步台阶高 169 毫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以 9 来表示级数的最高境界,有至高无上、经久不衰的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 由于入口台阶紧邻城市主干道,且车流量较大,处于安全考虑,在入口台阶处设置缓冲平台。 次入口作为进入公园的第二入口,设置行车道作为消防通道,在非特殊情况下不允许 社会 车辆 进入 停车场设置在入口广场附近,一条小路通向入口牌楼处,利于游人停车后步行到入口广场与同伴会合 。 (二) 疏林草地活动区 疏林草地活动区 设置的内容和项目有:儿童游乐场、水景广场、服务区、特色植物种植区 。 儿童乐园:为儿童提供一处娱乐以及认知自然,感受森林的场所 。 水景广场:为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在公园较平坦处设置水景广场,占地约 8500 平米,地块呈长条形,紧靠园区两条道路, 内有八曲桥等景点 。 特色植物种植区: 在林下空地种植枸杞 、萱草 等经 济作物,既有观赏效果,又有 经济效益 且 能充分利用空间 。 服务区:在地势较低处设置服务区,服务区靠近水广场,便于设备检修和维护。 (三) 森林培育及保护区 21 森林培育及保护区 设有森林培育林、专类植物种植带、植树纪念林 。 森林培育林:以人工培育的方式引进针叶树种、常绿、落叶树种来增加森林覆盖率,形成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枫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 。 专类植物种植带:在较平坦的坡地开辟专类植物种植园,以种植乡土植被波斯菊为主。波斯菊盛夏开放,花色丰富,为园区增添不少野趣。 植树纪念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园区增添一抹绿色,还可以结合园区自身特点打造企业文化林 。 (四) 森林休闲区 森林休闲区的内设有中心塔、四大古亭、中心广场、吊桥 中心塔位于公园至高点, 砖石结构,七级八角。塔高 39 米,每层四向开设拱门,外表装饰古朴典型,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外廓平面八角形,每面长 5 米,周长 40 米,首层高 5 米,其它六层层高均为 , 一层设有 城沙盘及相关历史介绍使游人充分了解 受 每层塔门匾上分别刻有 “禅世雕龙”、“龙跃凤鸣”、“龙章凤彩”、“龙盘凤舞”、 “龙腾凤集”、“龙凤呈祥” 等四言句示塔之气势雄伟及某种祝愿。 四大古亭: 望风亭、凤凰阁、龙凤亭、倚龙亭四座古亭 外形粗犷、具有代表性和标识性,提升了 林公园 的文化底蕴。 在园区的集散中心设置中心广场, 约占地 2600 平米, 中心广场22 由纪念碑广场、石碑广场、休闲广场三部分组成,休闲广场里布置亭子、座椅、健身设施, 以满足 游人休闲、健身的需求。 纪念碑广场主体为英雄纪念碑,石碑轮廓线条感强、材质为灰色石材,碑高 15 米,底 座 7m*7m,象征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七七事变,纪念碑正面 、背面 刻有 “大屠杀 纪念碑 ”八 个大字, 底座一侧 记载有 屠杀的过程记录, 另一侧 刻有八路军奋起反击的浮雕,意在让后人时刻铭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先人用生命换来的,沉痛的历史不应忘记 ,要将这份悲痛化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 石碑广场由 城遗留石碑组成, 配有雕刻成相应人像的底座,用以铭记逝去的人。在石碑的正前方设有钟形雕塑钟是 屠杀的导火索,石碑围绕钟散布在草地上,周围植物一改以往庄严肃穆的松树,而是配以落叶植物,为的是让逝去的人的爱国精神能像这植物一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公园内较陡的地势设置木质吊桥, 吊桥位于园区峡谷处,全长11 米,为钢木结构,扶手由铁索构成。 除为游人连通道路 外,自身也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 (五) 绿化协调过渡区 绿化协调过渡区 设置的内容和项目有:斜坡处理和特色植物种植 。与森林公园衔接的部分有些是斜坡,需要绿化过渡处理; 在过渡区的林下空间种植乡土植被绣线菊,绣线菊碎小的花朵为园区的 夏 季更添一份自 然。 23 设计特点 多点渗透 整个设计强调公园内部的多点渗透,通过借景、引入、对景等的设计 手法,使景观绿地纵深发展 ,让空间呈现出起伏变化,均衡对称的效果,从而达到整个 公园的和谐统一。公园 里 每个街口节点处做有景观标志,如 停车场 有 介绍 光的景墙 景观等。 充分利用原有资源 在设计中用可持续发展 的思路 充分利用原有资源 ,使 公园成为美好故事的公园,通过以下 两 个方面体现。 一 是保持原有树木的本色,配植相呼应的新树,美化树根部,必要时以文字记载,使曾经在此生活过的人们,若干年后到此游览时,能见景生情,想起过去的可圈可点之故事 , 使曾在此工作的人们有一种精神的回忆 ,二是收集散落在民间的 历史石碑,并配备文字记载,展现 久历史文化 。 吸纳社会资金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吸纳社会资金,在阁楼、广告灯箱、指示牌、站台、雕塑、 亭子、花坛、奇石、垃圾筒、电话亭等的设计中考虑援建单位,主题完成后,刻字以铭记 ,并开展“绿地认养”活动。 绿地认养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通过一定程序,自愿负责一定面积绿地的建设、管护、养护的行为。开展公共绿地认养活动,旨在依靠社会力量,搞好绿化美化建设,发展、巩固绿化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社会公德,促 进精神文明建设。 24 多功能 森林 公园 林 公园除了能提供宜人的环境外,也成为城市生活舞台,提供文化体验场所,体现 森林 公园的特色和多功能。如露天画廊、咖啡座, 篝火晚会,风俗 展示,奇石市场等。把广大市民吸引到 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整个公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1) 修建 水景广场 ,通过铺地、栏杆、座椅、行动路线、景观点等的精心设计,开展居民 不常见 的 湖边 散步、观景活动。 2)设置 八曲桥 步行道 、 儿童乐园, 将市民及游人直接引向水面。增加观水戏水的机会。 3)安装设计夜间照明设施,扩展夜间 休闲健身 活动。 4)设长廊、亭子等蔽护设施, 创造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人们休息观景活动的条件。 5)设必要设施组织、开展有地区特色的 游园 活动及历史传统活动。 方便的通道和道路 林 公园在道路布局上每隔 150 米有一处无障碍通道,使老年人、残疾人都能平等游园。 园区道路环绕山体而行,道路两端设置不同景观,让游人在行走的同时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景。 辅助工程规划 辅助工程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公厕等工程。 给水工程 25 园内用水均 引自市政供水体统 , 园区已 有 蓄水池、泵站,今后稍加改造,就可以满足园区用水。 由于 林公园内地形复杂,且地势较高,各个景区、景点的用水状况均不相 同,用水量差异较大,不能按常规方式接城市供水系统供水,且亦不能花 巨资去统一供水系统。结合各景区的实际情况,本规划采用分区供水。在地势较高的 用水景区 等采用水池 高位水箱供水, 在停车场设置 10T 贮水池,用泵提升至 服务区 附近 18T 生活水箱和 108T 消防水箱;其余地势较低的入口景观处采用市政管网供水。 排水工程 一、排水现状: 现状景区内排水设施不完善,雨污水无组织的沿山沟或者水体就近排放,规划区内设有 污 水处理设施。 二、排水规划: 污水规划 园园区内地形复杂,地势较高且多为山地,敷设排污管道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各景区的实际情况,污水以排入城市管网为主,对于收集难度较大的景区采用相应的就地净化处理方式。部分景区污水(公厕污水为主)采用设置化粪池、沉淀池处理,或设置埋地式污水处理器,就地处理。有条件的区域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但现状没有市政污水管网经过的区域,需要结合市政管网建设排入崞五线污水管道;其余景区公厕污水量较少,而且景点布置分散,如果将这些26 污水 收集 后集中处理,费用较高,但是分散处理亦不经济,因此这部分污水可以根据各区域特点考虑收集后堆肥处 理,用于景区的植物种植。 雨水规划: 林公园多为林地和草地绿化,渗透性较好,雨量较小时可以就地渗透,暴雨期,雨水 可 通过截洪沟直接排入山下已有洪渠内;有条件的地段,可设置积水池收集雨水,简单处理后回用作为绿地灌溉水、厕所冲洗水等,充分利用水资源。另在地势较低处埋设600 雨水管排入市政道路雨水管道。 电力 、电信 工程规划 为便于管理景区内供电,统一采用埋地电缆,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从入口管理处接入各景点和用电设施, 由于 目前通讯的飞速发展,程控 电话已经普及,在各景区、景点按要求设国际、国内长话通讯业务点。在公园内穿越的电讯线路,原则上应穿管地下埋设。电讯电缆与电力电缆同时地下埋设时,其水平距离要求不小于 ,垂直交叉距离不小于 设深度不小于 ,特殊地段则应根据实际要求,确定埋设深度。 1、电力规划: ( 1) 电源:由公园 附近 的 10压干线引接。 ( 2) 本规划依据公园用电负荷总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根据测算,在公园内设置四座 10/电站,具体设置如下: 电站位于服务中心,容量为 125 27 电站位于 入口 广场,容量为 100 电站位于 中心广场 ,容量为 100 电站位于 中心塔 ,容量为 100 ( 3) 线路敷设 0源干线采用 10缆沿园路埋地敷设; 电线路采用埋地电缆; ( 4) 变电站均采用箱式变电站型式,采用箱式变电站是,周围以植物遮挡,以不碍景观;电能计量均采用高供低计,变电站内集中计量;无功功率由变电站低压侧集中补偿,功率补偿至 上。 ( 5) 公园内道路采用庭院灯沿路布置,局部地方采用草坪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