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牡丹  花开盛世_第1页
江南牡丹  花开盛世_第2页
江南牡丹  花开盛世_第3页
江南牡丹  花开盛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牡丹 花开盛世宁国中学 高一(16)黄静指导老师 方礼华2牡丹有“国色天香”之誉,它的美丽展现在姿、色、香、韵四个方面,牡丹花大叶阔,花姿雍容多态、花色艳丽丰富,花香宜人、气韵高雅。牡丹姿态优雅,仪态万方,花朵和叶子的配合非常和谐。花色极为丰富,通常分为红色、黄色、紫色、白色、粉色、绿色、黑色、蓝色和复色九大类别。各类之间更有深浅浓淡之不同,例如红色类中又有水红、粉红、银红、桃红、脂红、大红、火红、石榴红之分。牡丹有集各种花朵之美于一身的花王之美。 牡丹花冠硕大,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落落大方,是国家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象征。1959 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安徽宁国和河南洛阳、山东荷泽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产地,是驰名中外的牡丹之乡。我们宁国的江南牡丹栽培历史久远,始于晋。据民国 29 年纂修的宁西葛氏宗谱记载,东晋葛洪自勾漏令解职归家时,途径宁国西部,见罗陵湾(今青龙乡港口湾)风景优美,遂定居焉。第五子善五随父葛洪居宁国。葛洪、善五卒后葬宁国县万福。到明代葛氏家族繁衍昌盛,分迁宁国双河、葛村、万福等二十余个村庄。 葛洪喜爱牡丹,将它引种于庭院中。牡丹既能观赏,又能药用(中药名为丹皮)。由于花美,邻近村庄青龙、蟠龙等地士绅乡民争相引种之,自此宁国有载种牡丹的习俗。宁国县志3(明嘉靖版)卷一花属中记载:“牡丹,有大红、浅红、紫、白四种。宁国士大夫家颇有,予近于儒学西斋(今西津小学一带)盛赏之。”唐、宋、明、清时期,宁国种植牡丹、品赏牡丹蔚然成风,呈现一片繁荣之势。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1127 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人。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号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在宁国留下多首诗歌,他在过宁国县中写道: 薄日烘云未作霞,好峰怯冷著轻纱。绝怜山色能随我,政用花时不在家。 骑吏那愁千里远,牡丹各插一枝斜。细看文脊空多肉, 不似青阳看九华。” 他过宁国县蟠龙时,又咏紫牡丹二首: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洗千层玉雪肌。 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紫牡丹,俗称黑牡丹,为宁国牡丹名贵品种之一。从诗中可以看出,宁国的山美,牡丹花更美。 民国宁国县志记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黄、白为贵。曩土人运往广东,价重洛阳。洪杨乱后(指太平天国运动)所产甚稀。近陈氏莳艺,尚保存遗种云。”清末时期,宁国牡丹惨遭灭顶之灾。4牡丹具备福祥、坚忍、孤傲、包容、谦让、典雅、自信等文化品格。有道是:“国运昌则花事兴”,历史上牡丹的繁盛多在盛世,牡丹被视为太平盛世的表征和符号。今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牡丹文化的勃兴既是历史的预言,也是时代的呼唤。2012 年,宁国市正式把“江南牡丹”确定为该市市花,借助这一契机,宁国市开始从保护地方特色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和弘扬牡丹文化的战略高度,把发展牡丹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力发展牡丹产业。宁国的牡丹人正借盛世春风,全力发展牡丹产业,新型的牡丹无土栽培、组织培养、反季节人工摧花、杂交育种等现代生产技术也没有运用到牡丹实践生产中去。宁国的江南牡丹除销往苏州的狮子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