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前言1、总论1.1 规划修编必要性1.2 编制依据1.3 指导思想 1.4 规划原则 1.5 规划范围、年限和任务 1.6 规划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1.7 指标 2、调查对象2.1 自然环境2.2 森林资源2.3 自然地理资源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环境预测4.1 社会发展趋势4.2 经济发展趋势4.3 环境发展的趋势5、容量的计算5.1 环境容量5.2 区域容量6、区域的主要分析7、问题与措施7.1 主要问题7.2 主要规划措施8、环境容量的分配9、规划的组织的实施保障前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临沧地区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属国家二类边境口岸,境内有享誉国内外的三千年古崖画,国家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保存完整的原始生态群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古朴的佤族民风民俗,多姿多彩的佤族歌舞,是中国佤族文化的主要荟萃之地,被誉为“崖画之乡”、“动植物王国”、“佤族歌舞之乡”。佤族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历史,20 世纪 30 年代曾发生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南部,地处东经98529943,北纬 23042340之间,东北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东部和东南部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相连,北邻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部和南部与缅甸国接壤,国境线长 147.083 公里,南北宽 47 公里,东西长 86 公里,总面积 2445.24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 99.2%,坝区仅占 0.8%,县城勐董镇海拔为 1270 米,距省会昆明市 886 公里,距临沧行政公署所在地 222 公里。沧源,古时俗称佧佤山区或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 。三国,东晋时期属衰牢县地归永昌群辖区,南朝时属宁州,南诏时属银生节度地,大理国时归属永昌府地。元朝,南部及东北部属木连路军民总管府,西部及中部属孟定路军民总管府,明朝,分属孟连长官司,耿马安抚司,清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 年) ,属镇边直隶厅。民国初年在勐角董土司地设沧源行政委员会,归迤南道管辖。1934 年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 ,同年设置沧源设治局。1949 年 4 月,佤族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推翻国民党设治局,成立了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归普洱专区辖。1951 年成立县人民政府,驻地在现岩帅镇。1952 年,划归缅宁(临沧)专区辖,同年 12 月县政府机关迁驻勐董。1958 年 9 月 24 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沧源佧佤族自治县” ;1963 年 9 月定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 ,于 1964 年 2 月 28 日正式宣布成立。12 月 10 日,沧源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对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修改方案进行了审查。在评审后认为:沧源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工作资料详实,内容齐全,分析透彻,规划目标明确,符合云南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要求,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准实施。沧源县城市总体规划首次编制于 1986 年,2000 年进行了第一轮的修编,2003 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城市职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城市的科学合理布局等方面,于 2009 年提出修改沧源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 20102015 年,中期 20162020 年,远期 20212030 年。城市性质定位:云南边境上的城市明珠,临边型旅游魅力城市,佤文化主题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15 年)5.0 万人、中期(2020 年)6.2 万元、远期(2030 年)8.43 万人;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面积 9.77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9.14 平方公里。修改方案的实施,将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沧源县建设成为中国西南边境线上生态环境优良、区域特色显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富有文化特色、优美人居环境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并为下一步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总论1.1 规划修编必要性沧源县城古时俗称佧佤山区或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三国,东晋时期属衰牢县地归永昌群辖区,南朝时属宁州,南诏时属银生节度地,大理国时归属永昌府地。元朝,南部及东北部属木连路军民总管府,西部及中部属孟定路军民总管府,明朝,分属孟连长官司,耿马安抚司,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 年),属镇边直隶厅。民国初年在勐角董土司地设沧源行政委员会,归迤南道管辖。1934 年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同年设置沧源设治局。古朴的佤族民风民俗,多姿多彩的佤族歌舞,是中国佤族文化的主要荟萃之地,被誉为“崖画之乡”、“动植物王国”、“佤族歌舞之乡”。沧源县城市总体规划首次编制于 1986 年,2000 年进行了第一轮的修编,2003 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城市职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城市的科学合理布局等方面,于 2009 年提出修改沧源县城市总体规划。近期 20102015 年,中期 20162020 年,远期 20212030年。城市性质定位:云南边境上的城市明珠,临边型旅游魅力城市,佤文化主题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15 年)5.0 万人、中期(2020 年)6.2 万元、远期(2030 年)8.43 万人;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面积 9.77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 9.14 平方公里。1.2 编制依据沧源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对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修改方案进行了审查。在评审后认为:沧源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工作资料详实,内容齐全,分析透彻,规划目标明确,符合云南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要求,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准实施。沧源县城市总体规划首次编制于 1986 年,2000 年进行了第一轮的修编,2003 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城市职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城市的科学合理布局等方面,于 2009 年提出修改沧源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 20102015 年,中期 20162020 年,远期 20212030 年。城市性质定位:云南边境上的城市明珠,临边型旅游魅力城市,佤文化主题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15 年)5.0 万人、中期(2020 年)6.2 万元、远期(2030 年)8.43 万人;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面积 9.77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9.14 平方公里。修改方案的实施,将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沧源县建设成为中国西南边境线上生态环境优良、区域特色显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富有文化特色、优美人居环境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并为下一步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临沧市环保局组织编制了临沧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1.3 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沧源生态环境的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探索如何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 。2.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沧源县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3.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沧源县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发展。1.4 规划原则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历史,量力而行。3.坚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4.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5.坚持沧源县环境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规划。6.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7.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8.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1.5 规划范围、年限和任务规划范围:,全县辖 6 乡 4 镇,93 个村民委员会,近期 20102015 年,中期 20162020 年,远期 20212030 年。1.6 规划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1.如何为沧源城镇乡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它相关专业规划的充实、完善、深化提供科学依据,细化临沧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在沧源县的环境保护指标,确定沧源县经济发展功能定位。2.如何根据沧源县特有的环境实际情况和建设目标,合理构建沧源县整体的及各乡镇的生态结构,使之既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又能从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基础的角度出发, 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保护城镇乡村发展特色,创建并达到与社会文明昌盛、经济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良好、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的环境友好型城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3.如何根据沧源县的环境容量,在利用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点,合理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布局, 正确引导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实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政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4.如何合理调整沧源县内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活动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并将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和措施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作为政府行政职能加以实施,把解决环境问题从被动的事后治理转向满足预定社会经济-环境目标的主动调控。5.如何在合理的利用好环境的情况下,发展好旅游业,保护好名胜古迹,保护好环境,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发展,保护好环境。指标:由于多数评价指标是点状和线状的数据,不能用于网格评价单元,因此需要对点状、线状数据源进行面状处理,以便赋值到各评价单元中。5 大类评价指标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具体方法如下:A. 自然环境条件指标的处理 对于反映植被覆盖程度的植被指数 (NDVI)、反映土地利用状况的建筑物覆盖和城市水面覆盖等可利用资源卫星 Landsat 5 遥感数据提取信息。建筑物覆盖利用 TM 第 3 通道的高反射率反演,城市水面覆盖利用 TM 第 4 通道的低反射率反演,植被指数主要利用植物对红光、近红外光吸收差异反演。B. 环境质量指标的处理 利用龙岗区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经矢量化后,来反映环境空气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对于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根据交通噪声衰减监测,采用主要街道、公路交通流量(线状属性)的噪声衰减与距离的关系,再利用 GIS 空间分析功能 buffering,正演生成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区域(面状属性)。C. 城市化影响指标的处理 以各街道常住人口统计、经济产出和行政面积,获取人口密度、经济产出,并赋值给 GIS 数据库中的街道几何对象,用GIS 空间计算函数 Area Overlap 计算各网格人口密度值,以同化到与其它网格相同的尺度。D. 评价单元指标值的计算 每个评价单元在 GIS 系统中可作为一个对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作为一条记录进行处理分析。GIS 将每一个对象中的各种属性数据与数据库每一条记录中的字段有机地统一。因此,生态环境质量空间特征网格化分析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每一个评价单元指标值的计算。评价单元数值化的计算量大小取决于图形的复杂程度和网格数。E. 指标权重系数确定 生态环境状况受多要素综合影响,在进行综合评价时,需将多个指标整合为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如何确定各评价指标对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度” ,即因子权重问题,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及量化方法见 附表 7-1。附表 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 生态环境现状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实现方法地形地貌海拔地形地貌坡度地形地貌坡向利用 dem 数据,借助 GIS 空间分析工具气候生产潜力 运用气候生产潜力模型进行分析地质灾害 针对山体滑坡、塌陷等问题,运用地质灾害模型进行分析水土流失 运用水土流失模型进行分析自然环境状况湿度指数 运用遥感数据和遥感软件进行分析斑块生态类型(Ecotype)斑块面积大小(Area)根据生态类型和相应斑块面积的大小具有不同的权重,利用 GIS 进行分析生态组分斑块生态活力( ACTI) 根据遥感数据,利用 Erdas 和 GIS 进行分析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聚集度(PC)生态格局面积加权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AM)Fragstats 进行分析PM10 浓度分布NO2 浓度分布SO2 浓度分布根据各种污染物等值线进行空间插值或者选择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作为参考(有害)固废排放强度/固废污染负荷(有害)废水排放强度/水污染负荷污染源与受纳体之间的污染负荷分配,或者对于水环境可以采用水环境功能区划土壤环境质量分布 主要根据各区域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进行折算环境质量城市噪声影响分布 根据道路级别做缓冲分析,其它区域根据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级别划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实现方法城市化影响 城市化土地生产力 (非农业生产总值 ) 根据统计年鉴,利用 GIS 将非农产值分布到各街道建设用地工业总产值 根据统计年鉴,利用 GIS 将工业区总产值分布到各街道工业用地人口密度分布 根据统计年鉴,利用 GIS 将人口数分布到各街道建设用地城市化扩展速率 根据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用城市化扩展速率=城市化用地增加面积/网格面积表示水域面积增减 根据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用水面动态结构=水面积减少+ 水面植物覆盖面积表示调查对象2.1 自然环境优越的边境区位条件。沧源县位处云南省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中段,介于东径 9852至 9943和北纬 2304至2430之间,北临耿马县,东北接双江县,东部和南部与思茅地区的澜沧县相连,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 147.083 公里,县城勐董至边境直线距离仅 6 公里,距缅甸佤邦首府邦康仅 210 公里,距缅北重镇腊戌 213 公里,距神秘的金三角( 大其力) 仅 200 多公里,沧源县全境都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有 32 条大小出入境通道,是南方古丝绸古道的重要支道、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通往缅甸及东南亚各国的陆上捷径,到沧源投资创业是走向东南亚市场首选的一步。地貌、地质地势高峻,地表峙岖;地壳活动频繁,多地质灾害,有巧夺天工的天然水墨丹青大峡谷,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孕育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云南“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 、 “金属王国”、 “水电富矿 ”、 “药物宝库” 、 “天然花园”的缩影。特别是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热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区土地总的三分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粮食生产条件优越,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发展蔗糖得天独厚,林业、畜牧、橡胶、紫胶、烤烟、烟料、热带水果、药物等均具有显著优势。区内河流众多,水位落差大,蕴藏有极为丰富的水能。气象、气候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临沧地区西南部。跨东经 98529943,北纬 23042330之间。北邻耿马县、东接双江县,东南与澜沧县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县城勐董镇北距临沧行署驻地临沧县城 222 公里,距云南省会昆明市 876 公里。县境南北宽 47 公里,东西长 86 公里。国境线长 147.08 公里。总面积 2437.82 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 99.2%。地势呈北高南低,境内群山连绵,山谷相间,河流纵横。山地海拔大都在10002000 米之间。全县最高点为窝坎大山主峰,海拔 2605米;最低点为南腊区芒卡坝 146 号界桩处,海拔 460 米。县城海拔为 1270 米,年平均气温 16.8-17.7 摄氏度。沧源佤族自治县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7.2 度,年极端最高气温 34.6 度,最低气温-1.3 度,无霜期 290 天,年平均降雨量 1425 至 1595 毫米,年日照时数 2115 小时,月日照时数在200 小时以上的月份有 5 个月。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特征云南沧源县土壤理化性质 土属 花岗岩 黄棕壤 砂岩黄 棕壤 千枚岩 黄棕壤 花岗岩 黄壤 砂岩黄 壤 砂页岩 黄壤 千枚岩 黄壤 紫色砂 岩黄壤 砂岩红 壤 砂页岩 红壤 千枚岩 红壤 紫色砂 岩红壤 花岗岩 红壤 石灰岩 红壤 老冲积 红壤 砂岩赤 红壤 千枚岩 赤红壤 紫色砂 岩赤红 壤 老冲积 赤红壤 质地。沧源佤族自治县完成竹子种植 20.4 万亩,累计种植总面积达61 万亩,实现产值 6130 万元,被授予 “中国特色竹乡”称号。完成核桃补植补造 5.7 万亩,种植面积达 51 万亩,实现产值1336 万元。完成烤烟种植 1.4 万亩,收购烟叶 3.02 万担,实现产值 2730 万元。完成老茶园改造 1.06 万亩,建成一条 CTC茶叶生产线,全县毛茶总产量达 4686 吨,实现农业产值 7403万元,比 2010 年增 23.7%。完成甘蔗新植、更新面积 2.9 万亩,完成计划的 138%,2010/2011 榨季农业总产量达 56.7 万吨,实现农业产值 2.27 亿元,比 2010 年增 57.8%。种植木薯3.5 万亩,实现农业产值 2720 万元,比 2010 年增 1447 万元。橡胶种植面积达 14.6 万亩,开割 2.6 万亩,产量 912 吨,实现农业产值 2370 万元。全县生猪存栏 17.1 万头,出栏 14.4 万头,大牲畜存栏 6.4 万头,出栏 1.3 万头,水产养殖 6760 亩。以实施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 6.5 万亩,水稻、玉米高产创建 4.42 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30 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 35.5 万亩,粮食总产量 7 万吨,比 2010 年增 21.6%,农民人均纯有粮 428 公斤。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11 亿元,同比增 19.7%。 竹子、核桃、甘蔗、茶叶等各项产业可支撑农民人均纯收入 2308 元,乡村干部工资性收入 628.6 万元,外出务工收入 8305.7 万元。水系及水文、水环境特征沧源佤族自治县主要河流有小黑河、南滚河、拉勐河、勐董河、永安河。全县市云南省多雨区,年降水量 1763.5mm,达 42.6亿 m3,地表年径流量 21.9 亿 m3,人均占有水量 17661m3,地下水年径流量为 7.1 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资源总量 2.9 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 0,95 亿立方米。全县主要有两个大水系,即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澜沧江水系主要主要有勐董河、挡坝河,怒江水系河流较多,主要有南滚河。总的来看,我县水资源是丰富的,但由于时空分布布均匀,加之地形深度切割,谷深、水底、田高,开发利用困难,大部分地区农业用水和人畜饮水仍较紧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提高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根据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 云南省城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 ,结合沧源县环卫工作的实际,制定此方案环境预测。该县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全面加大排污申报审批制度的落实力度。2013 年以来,全县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了 2678.42 吨、203.36 吨以内,同比减少 1.6%、0.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 75%;化学需氧量削减量 43 吨,氨氮削减量 0.02 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围绕县域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努力做好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先后完成佤山民用机场、县城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工程、芒页岩砖厂等项目环评评审工作,同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努力从源头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型建设项目。2013 年,全县共完成 45 个项目环评审批,项目总投资 56424.72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2318.97 万元;加强环境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启动实施森林沧源“十百千万”工程、 “保护母亲河建设美丽沧源”行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从 69.96%提高到 72.32%,高于全国 51.9 个百分点;人均林地从 10 亩提高到 13.4 亩,高于全国 11.2 亩;负氧离子含量年平均最高值达 12000 个/立方厘米,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12 倍、2.5 倍;水资源人均 9274.9 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环境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在沧源县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提高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根据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云南省城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 ,结合沧源县环卫工作的实际,制定此方案以后,环境方面会得以提升,再加上近几年要发展第三产业,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鼓励,提高了居民的积极性,现在都在努力的保护现有的环境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大力种植植被。因此我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沧源县将会是旅游胜地,环境优美,无污染,空气质量指数将会是优,各方面都将会是最好的。社会发展趋势一、农村经济持续增长。15 月份,完成大小春粮食种植153632 亩、高优蔗园 32912 亩、高优茶园 0.67 万亩、木薯 2.7万亩、烤烟 1200 亩、亚麻 497 亩、小区域经济作物 10492 亩;实现甘蔗农业产量 34.5 万吨、春茶产量 961.9 吨、橡胶产量650 吨;完成大牲畜存栏 62230 头,出栏 2365 头。投资 726 万元,完成及修缮冬春大小水利工程 2030 件。完成新农村建设投资 4513 万元,完成民居建设 1180 户,进村硬板路 17 条 24.95公里,沼气池 1620 口,人畜饮水工程 3 件。二、工业产值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发展后劲增强。15 月份,完成工业产值 29880 万元,同比增 40.4,实现销售产值23505 万元,同比增长 61.3%。完成白糖产量 36992 吨、酒精产量 2748 千升、锌锭产量 4601 吨、硫酸产量 8212 吨、水泥产量72100 吨、原煤产量 30324 吨、发电量 2368 万度。成功举办了2007 年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开创了沧源县市场化运作的办节路子。节庆盛况在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中播出,极大提高了沧源佤山的知名度,共接待国内外旅客 51083 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241 万元,同比增 3.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874 万元,同比增 15.9%。三、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成功引进了沧源南华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和香港碧丽源茶厂在沧源县投资发展,竹炭、竹制品加工厂等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正在谈判。15 月份,实现招商引资项目 2个,实际到位资金 6800 万元。四、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5 月份,全县实现财政收入4401 万元,同比增 5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2027 万元,同比增 39.8%;中央财政收入 2220 万元,同比增 79%;省级财政收入 154 万元,同比增 42.6%;完成财政支出 7438 万元,同比增 18.8%。银行存款余额 50874 万元,比上年末增 437 万元,贷款余额 42754 万元,比上年末增 537 万元。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启动。县委两次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领导机构,组建了 5 个工作机构,制定了林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试点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并安排林改工作经费120 万元,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建立了“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经济发展趋势沧源县工业经济经受了来自金融危机和市场波动等前所未有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逐步回暖,有效遏制了工业经济下滑势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七大亮点,经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有利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亮点一:工业经济下滑势头明显减弱。2009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 48546 万元,同比减 17.1%;其中:规模以上完成 28408万元,同比减 35.5%;规模以下完成 20138 万元;同比增38.7%;工业增加值完成 17816 万元,同比减 7.4%;全县工业上交税金 3365 万元,同比减 13.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所增长。2009 年,白糖完成 55514.62 吨,同比增 2.1%;酒精4347.18 千升,同比增 4.8%;原煤 74287.11 吨,同比减 5%;发电量 6038 万度,同比减 11.8%;水泥 185185 吨,同比减10%;精制茶 2033.9 吨,同比减 3.9;砖 1500 万块,同比增 17%;由于沧源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已停产,主要工业产品锌锭和硫酸产量为零。 亮点二:非公经济持续增长 。2009 年全县非公经济户数达2993 户,其中:个体工商户 2862 户,私营企业 131 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 40700 万元,从业人员达 10850 人,完成考核指标 10800 人的 100.5%;上交税金 3900 万元,完成考核指标3200 万元的 121.2%。亮点三:乡镇企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县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8883 万元,完成市考核目标 8845 万元的 100.4%;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 6084 万元,完成市考核目标 6008 万元的 101.3%;上交税金 1050 万元,完成市考核目标 1043 万元的 100.7%;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完成 38625 万元,完成市考核目标 37786万元的 102.2%;企村结对完成 1 户,完成市考核任务数 1 户的100%;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完成 40 人,完成市考核任务数 40 人的 100%。亮点四:“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沧源县 2009 年的节能目标为:单位 GDP 能耗下降 4%;单位产品能耗:县金腊云矿下降 5.09%,县建材水泥有限公司下降 0.6%。围绕这一目标,沧源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节能降耗政策,积极节约能源,并在全社会积极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推广使用节能灯。全县共推广使用节能灯达 13180 只;完成计划 1.5 万只的 87.9%;全县工业 GDP 能耗下降 4%,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两户重点能耗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全面完成上级考核目标任务,其中:沧源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单位产品能耗下降 5.09%(目标),该企业自 2008 年 10 月停产至今尚未恢复生产;沧源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单位产品能耗预计下降9.2%,全面完成下降 0.6%的目标任务。亮点五:工业投资项目不断增长。全县共实施续建、新建工业项目 26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116722 万元,其中:续建项目 13个,新建项目 13 个;累计完成投资 25458 万元。2009 年实际投资项目 18 个,其中:续建项目 8 个;新建项目 10 个,实际完成投资 11066 万元(续建项目完成投资额 2901 万元;新建项目完成投资额 8165 万元)。亮点六:煤炭资源整合和安全生产工作再创佳绩。一是在煤炭资源整合方面,相继成立了煤炭整合领导小组,对煤炭资源进行全面调研,提出了莲花塘煤矿的调研整合方案,完成了莲花塘煤矿的整体资产评估工作。经多方协调,促成了莲花塘煤矿与临沧市南华纸业有限公司签订股权整体转让协议,出让金达 5180 万元。同时县人民政府与临沧市南华纸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莲花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协议,为全县的煤炭资源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积极做好安全监管工作,严格按照制定方案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开展 “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和“节日”安全生产等活动;加强各煤矿的常规安全生产检查和培训工作,从而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沧源县 2009 年三户煤矿企业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为零,为营造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沧源作出了积极贡献。亮点七:橡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按照市经委和县委、政府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要求,沧源县成立了橡胶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协调资金、教材、师资力量等各方资源,认真组织及配合三个植胶乡(镇)开展新型农民橡胶科技培训,同时做好技术指导和发证工作。通过培训全面完成了 1000 人的橡胶技术骨干培训任务,其中:有400 人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2009 年,全县橡胶总面积达 12.4 万亩,其中:开割面积 9156 亩,生产干胶 689 吨,销售收入达 1051 万元。二、主要经验和做法(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意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班子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并实行工业项目领导挂钩责任制,工作人员挂钩联系责任制,负责协调、服务项目建设的各方关系,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开工、按期竣工投产。(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是抓好工业倍增计划的落实,在全面完成首轮工业倍增计划的基础上,为加速推进“工业兴县”战略,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启动实施第二轮工业倍增计划,做好对企业的协调、指导、服务,形成上下联动,逐级推进的工作格局,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按照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糖、茶、胶、等传统产业的指导,着力电力、有色金属、生物能源竹木加工等新型产业的培育,引导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高科技型发展。(三)加强监测,完善服务。一是加强建立、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调节、信息服务和应急保障机制,强化运行调节的基础工作,加强重大问题的调研分析,提高经济运行预警预测、分析和调节能力。二是完善工业发展协调机制,落实规模以上企业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和重大项目跟踪督查服务机制,定期追踪督查、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三是以电力供应和平衡煤炭资源供求为重点,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应急预案。按照 “一张网”的布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严格实施差别电价政策; 加快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煤炭供给能力,保障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四)落实政策,改善环境。狠抓政策落实,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进一步壮大非公经济规模,充分发挥其在沧源小康社会建设中主力军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化服务,营造环境,保障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持续发展。通过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支持、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配套措施,狠抓治乱减负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加快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壮大非公经济规模。三是研究措施、制定办法,推进优势企业上市运作。同时,选择了沧源金腊云矿有限责任公司和碧丽源(云南)有限责任公司 2 户优势企业作为培育上市的重点,为今后完成上市工作打好基础。(五)健全制度,兑现承诺。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事项,全力认真履行承诺。一是坚持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月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适时对年内重点工作跟踪问效,督促办理,增强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的执行力。二是紧扣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坚持讲实话、办事实、求实效。三是结合本部门实际,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承诺问效制为载体,认真落实承诺事项。(六)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工作。按照节能降耗工作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节能督导,对企业开展节能专项督导。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开展能源审计,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工业循环工作,突出抓好制糖、建材、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工作。加强协调,建立健全能耗数据评估机制,加强能源统计分析,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节能行动。三是稳步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加大技术改造与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和利用社会科技资源能力。(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镇企业会议精神,加大乡镇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乡镇企业申报项目。二是积极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核桃、茶叶和竹子等产业,增强乡镇企业发展后劲。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考核制度,深入开展“企村结对”活动,抓好乡镇企业培训工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八)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监督检查”四项工作职能,狠抓落实,明确责任,认真抓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一是分别与三户煤矿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紧和抓好,层层分解,层层签定责任状;第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培训工作。第三是推进煤矿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全面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第四是完成煤矿机电设备仪器检测、煤矿安全评价和瓦斯等级鉴定工作。通过艰苦努力,今年以来沧源县煤矿生产行业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为营造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沧源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工业经济量小质弱,管理粗放,缺乏市场竞争力。沧源县的企业主要是矿、电、茶、糖、胶等初加工企业,企业管理方式粗放,产品结构单一,工业企业多数是资源型企业,“拼资源”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一旦受到市场价格的波动,就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二)中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融资渠道不畅。工作中服务平台的拓展、服务质量的提升上仍有差距,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长期以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三)生产成本高,企业效益差。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和市场风险集中凸显。原材辅料、燃料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急剧下降。2009 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于受市场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的影响,严重受创,运行质量不高,九户规模以上企业,全年累计处于盈利状态的有三户,亏损的六户。其中形势最严重的是沧源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股份有限公司沧源金腊铅锌矿两户企业,全年均处于停产状态。2009 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 17816 万元,同比减 7.4%,完成工业倍增计划目标24000 万元的 74.23%,差额达 6184 万元;全县工业共上交税金3365 万元,同比减 13.3%,完成市考核目标 6600 万元的 50.98%,差额达 3235 万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10767 万元,同比减 21.1%,完成年考核目标 19800 万元的 54.4%,差额达9033 万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33212 万元,同比减 22.1%,完成考核目标 45000 万元的 73.8%,差额达 11788 万元;完成利税总额-2804 万元,与完成考核目标 6000 万元差额高达 8804万元;完成利润总额-5418 万元,与完成考核目标 1800 万元差额高达 7218 万元。(四)工业经济增长缺乏重点项目支撑,企业规模小,上级扶持的项目少。全县企业多数以资源开发、初级产品加工为主,项目投资少、企业规模小、且科技含量不高,在项目的申报、立项等方面很难得到上级的扶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难度大。(五)工业经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沧源县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矿电、茶、糖等主导性产业,增长方式粗放,产品单一,一旦受到市场价格的波动,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从矿产业来看,锌锭生产最突出,由于受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涉及锌锭产业的两户企业已于 2008 年 10 月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Z世代消费偏好下新消费品牌品牌传播效果分析报告
-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试题地理
- 焊工模拟考试判断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附答案)
- 有机合成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休克病人抢救流程及护理
- 2025年医疗器械采购合同范本
- 教育学知识竞赛试题
- 高处作业安全平台搭建考试题
- 钨绞丝加热子制造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演出冠名赞助合同协议
- 《技术分析核心精要》课件
- 化工安装验收报告
- 爆破钻孔合同协议
- 2024年宁波市北仑区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笔试真题
- 移动专线故障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完全同态加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二三)
- 代采代销合同范本
- DB3715-T 19-2022 桑黄栽培技术规程
- 叉车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