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南京资料三初二 7、12 班收集整理2014 年 11 月 1 日烧火煮饭的土台“灶”的本字是“竈”,从穴,鼀(c) 声,是一种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多用土、砖等砌成。“竈”的金文字形是 ,上面是(穴),就是洞窟,因为灶有烧火的穴;下面是 ,像多足的蟋蟀,因为一日三餐烧火煮饭,台子内部保持一定的温度,秋冬季节的蟋蟀等昆虫喜欢寄居其中。楷书字形简化,另造会义字“灶”,从“火”,从“土”,清楚地表明灶是“烧火煮饭的土台”。灶台画寓意吉祥顾名思义,“灶台画”是在灶台上绘制的彩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灶为先”,灶台是中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灶台画则是灶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灶台上作画源于民间供奉灶神的传统,灶台画的风格朴实、粗拙,较似农民画、年画,而内容则根据绘制部位不同,表达出各种吉祥的内涵。如灶筒画水浪,以示水可克火;灶山画财神,以示招财进宝;灶亭画灶君,以示事成平安灶台画历史悠久,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他们砌灶、画灶,传承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并在灶头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与才智,把富有想象力的生活感悟和传统色彩铭刻在灶画里。 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徐海燕 编写葛塘灶台画四十多年前,南京江北的葛塘农村,临近饭点,袅袅的炊烟就从茅檐覆顶的老房子上头蹿了出来。随意走进一户农家,一眼就能看到用青砖砌成的半月形灶台,灶台烟熏火燎,无一亮色,而能让灶台“蓬荜生辉”的,便是灶壁上描有喜鹊登梅或八仙过海图案的灶台画。据当地一些老泥匠说,葛塘灶台画大约起源于唐宋时期,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然而,随着柴灶被逐渐淘汰,葛塘灶台画这一民间艺术也面临着消失。11 月 3 日去皮的灯心草 芯,小篆写作“ ”,是去了皮的灯心草,是古代点油灯用的引子。儒林外史里令严监生死难瞑目的,就是两根灯芯,因为“家有千金,不添双芯,俭之积也”(黄岩县志)是富贵之家尊信的法宝,“芯”由此也有了物体中心部分的意思,如岩芯等。芯片则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磁条卡换芯片卡 近日,南京各大银行都推出了磁条卡换芯片卡的业务,有的在换“芯”过程中还可以保持原号。为什么要将磁条卡换成芯片卡呢?原来,磁条卡(即磁卡)是利用磁性载体记录英文与数字信息,用来标识身份或其他用途的卡片。不足之处在于,如果长时间与磁性物质(如包扣等)接触,会使其无法正常使用,而且安全性能也不高。芯片卡(即 IC 卡)是以芯片作为交易介质的卡,容量大,安全性能高,作为银行卡,明年将在全国广泛使用。南京银行南京银行成立于 1996 年 2 月 8 日,是一家由国有股份、中资法人股份、外资股份及众多个人股份共同组成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南京地区唯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行注册资本 18.37 亿,现分设 58 家支行和泰州分行,总部位于南京市淮海路 50号。2005 年,法国巴黎银行与南京银行签署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并参股南京银行。2007 年 7月,南京银行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 601009,成为全国第一家登陆上交所的城商行。2009 年,南京银行在总资产 400 亿美元以下的“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荣获中国第一、亚洲第二。南京市教研室 袁源 编写11 月 4 日竖起耳朵听 耸:形声字,从耳,从声。小篆写作。“耸”的本义和“耳”有关,即耳聋。古代陈、楚、江、淮之间把天生聋的人称为“耸”;荆阳之间及山之东西把双耳都聋的人,称作耸。西汉杨雄在方言里提到:“耸,聋也。”晋代郭璞注解:“言无所闻常耸耳也。”这个解释非常形象,听不到话,就把耳朵竖起来,想努力听到。所以“耸”从“耳聋”引申为“高起、矗立”,作动词用,如耸立。危言耸听 话词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这个成语出自宋吕祖谦的吕东莱文集,其中说:“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这个成语在今天含贬义,指夸大事实,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吓唬人。它和“骇人听闻”都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但“骇人听闻”指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注意:“危”不能写作“微”。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钱春红 编写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栾娟 审核玄武湖畔郭公墩郭璞(p) (276324),字景纯,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是风水学鼻祖。西晋末年动乱,20 岁的郭璞远离故乡避难。他来到建康(今南京),寄寓在后湖(今玄武湖)畔的一个朋友家里。公元 324 年,敦欲谋反,命郭璞占卜,郭璞占了一卜,借题发挥,讲了一番篡位乃大逆不道的道理。王敦便起了杀意,没多久就找了个借口,把郭璞押到玄武湖畔杀害了,时年 49 岁。晋明帝得知郭璞被害的经过,很敬佩,想为郭璞建坟立碑,但尸首已找不到。于是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冢,老百姓称作“郭公墩”。11 月 5 日不明的“暧昧” 暧,小篆写作 ,一般不单用。离骚中有“时暧暧其将罢兮”句,注中解释为昏昧的样子。“昧”也是昏暗不明的意思。说文解字注中说:“昧者,未明也。”现在“暧”“昧”连用,常指(态度、用意)不明朗,(行动)不光明正大。“暧”常常与“暖”混淆,只要记住“暧”是形声字,爱是声旁,就不容易写错了。东田胜地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南齐谢朓)东田,是齐梁时期南京东郊的一处风景胜地。北临虎踞龙盘的紫金山,南面繁华的十里秦淮,风景秀丽。齐武帝的文惠太子率先在此设立东田小苑,令此地声名鹊起。与谢朓齐名的诗人沈约也曾在此立宅,还写了郊居赋。谢朓在此地也有庄园,本诗就是他夏日游览东田所写。“远树”句描绘的是东田夏日树林图。暧就是昏昏不明的意思,阡阡是树木茂盛的样子,漠漠则是紧密分布的样子。遥远的天际,树木葱茏,似乎遮住了天光,云气升腾,似乎让丛丛绿树也飘飘欲舞。以云气袅袅令芊芊绿树富有动态,以淡淡云色令森森树色具有了朦胧美,这正是谢朓善写“活景”(王夫之古诗评选)的魅力所在。“鱼戏”句则由远及近,池塘里游鱼往来翕忽,溅起阵阵涟漪,晃动着新荷;枝头鸟儿喧闹而去,只留下落英缤纷,缓缓落下。前一句生机勃勃,后一句空寂宁静,一幅画面之中动静相宜,留给人丰富的审美体验。 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 翁靖琳 编写“中间小谢又清发”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的望族,位列南朝四大盛门“王谢袁萧”第二位,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突出贡献。族中两位大诗人“大谢”谢灵运、“小谢”谢朓,更是名垂青史。“诗仙”李白更是经常提到谢朓,“令人长忆谢玄晖”“三山怀谢朓”“我吟谢朓诗上语”等无不是致敬之句。最能体现谢朓在李白心中地位的便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所写:“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俊逸的风格。由此也不难看出谢朓对唐代诗风的影响。11 月 6 日叠 说字无竹使人俗zh竹, ,是象形字,其造字来源于竹叶的排列形状。按说文解字说:“竹,冬生草也。”竹子的叶片下垂,形成若干“个”字。东汉刘照著释名也称“竹曰个”。中国古人用竹制作乐器、容器和记载文字的工具。“竹”在中国是风骨的象征,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植物之一,它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苏东坡曾经这样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苦竹 胡兰成、张爱玲和石婆婆巷石婆婆巷是南京玄武区的一条小巷子,位于东南大学西大门对面,紧挨着东南大学幼儿园的围墙,巷子很窄。1944 年 10 月,胡兰成在石婆婆巷 20 号创办苦竹。同年秋天,他与张爱玲成婚,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胡兰成、张爱玲签定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张爱玲写的,后两句是胡兰成所撰,旁边写炎樱为媒证。苦竹杂志主要是胡兰成撰稿,其中第一期有张爱玲的谈音乐,第二期有张爱玲的自己的文章和桂花蒸阿小悲秋。苦竹杂志是胡兰成于 1944 年创办的一份杂志。现代诗人、学者沈启无在他的南来随笔中回忆到这本杂志。南来随笔是沈启无从北京到南京暂住写下的一篇随笔,其中回忆了自己对于南京城秋天的感受和对苦竹这本杂志的印象。苦竹之名来自于日本诗人西行法师的一首俳句:“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细节密,须刻之间,随即天明。”苦竹杂志的封面上即配上了这首诗。沈启无对苦竹的封面称赞有加:“封面画真画得好主要是典雅,不奇不怪,自然的完全总之,这封面是可爱的,有东方纯正的美,和夏夜苦竹的诗意不一定投合然而却是健康的、成熟的、明丽而宁静的,这是属于秋天的气象的吧,夏天已经过去了。”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杨赢 编写南京市华电中学 蔡巍 审核11 月 7 日大山上面有小山 巘是一个生僻字,右半部分可以写成“献”,意思是山峰,山顶。诗经大雅中有“陟则在巘,复降在原”的句子,说的是好心的公刘一会儿登高上山,一会儿又下山到平原,勘察地形,为百姓奔忙。可见。这里的“巘”是小山的意思。也有认为“巘”是连接大山的小山。广韵里说,“巘”是一种形如甑(zng,古代蒸饭的瓦器)的山,但人们还是多认为这是山峰。如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句子,柳永望海潮里也有“重湖叠巘清嘉”的名句。“山高水长”严子陵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会稽余姚人。年轻时与光武帝刘秀同在太学学习,才学卓著。到了光武帝即位,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刘秀一直查访他的踪迹,听闻他在富春江畔钓鱼,多次厚礼聘请,严子陵却不为所动。建武十七年,皇帝又一次征召他,他也没有去,一直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堂记,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东庐叠巘有名山 东庐,即东庐山,位于溧水城东二十里,高六十八丈,方圆二十里。相传,东汉严子陵曾结庐于此。东庐山岗峦重叠,众山环立如屏。旧时,山上有寿国寺、观音庵,殿宇参差,规模宏大。山间有清泉流出,为秦淮河之源头。东庐山由狮子山等十几座山峰组成。至今,每逢春节,登山烧香、游览者仍络绎不绝,是溧水境内一座名山。11 月 8 日黑、土为墨 墨,篆字写作 ,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由黑和土会意,表示墨是黑土,黑还表示读音。墨的本义是指一种书写时用的黑色颜料,引申为黑色或近似黑色的。墨是颜料,引申指所有的颜料。因古时写字画画时要用墨,引申指代书法绘画及人。珍贵的字画称墨宝,舞文弄墨之人称墨客。因墨色黑有不洁净的感觉,引申为不廉洁,如墨吏。墨又有凝重不变的感觉,引申为固执己见,墨守成规。墨还指古代的一种刑法,黥刑。布衣丹青公元九三七年,镇守金陵的吴国大将徐知诰即皇帝位,把都城从江都(今扬州)迁至江宁(今南京),史称南唐。南唐皇帝爱好文艺,他们在首都金陵设立了画院,很多丹青妙手便会聚金陵,从而书写了中国画历史上灿烂的一笔。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徐熙。 徐熙出身江南名族,南京人(一说南昌人),一生以高雅为追求,不肯出仕做官,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当时和他齐名的还有一个人叫黄筌,但两人画风迥然不同,一个工整,一个粗放,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工笔画和写意画的雏形。米芾对徐熙推崇备至:“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南唐画派之“落墨花” 落墨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技法,和它并称的还有没骨、破墨、泼墨、积墨等。落墨是南唐徐熙所创,以水墨为主,着色为辅,两相糅合成新形式,也就是说把花的枝、叶、蕊、萼的正反凹凸,先用粗笔浓墨以草草几笔连勾带染地全部描绘出来,然后在某些部分略略地加一些色彩,以此达到形神皆备、气韵生动、跃然纸上的效果。在徐熙的影响下,南唐画坛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他们的作品也就有了“落墨花”之称。11 月 10 日偶是崇拜对象 偶,篆文“”。偶是形声字,“从人,禺声”。标准写法十二画,右边中间竖笔上下相通。偶,指有鼻子有眼的像人的俑,即从葬的偶人。最初特指木制偶人。偶像,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崇拜的对象。“偶”还有“双数、成对”的意思。这个义项来源于古代的一种叫做“耦”的耕作方式,这种方式是两个人各执一耜,中间相隔一尺的宽度耕挖土地,称作“耦耕”。后来,“成双成对”这个意义就写作木偶的“偶”。让道德高尚者成为“全民偶像”每年 11 月 12 日是全市“见义勇为宣传日 “。11 月 3 日,南京表彰了一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见义勇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南京是见义勇为英雄辈出的热土。从平民英雄周光裕到勇斗持刀歹徒的张定宝、刘永春,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南京人民的精神面貌,他们是时代的英雄、城市的骄傲、南京人的榜样。要让道德高尚者成为南京市民的“全民偶像“ ,凝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拥戴,为南京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木偶戏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世界最著名的木偶莫过于意大利著名童话作家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了,他天真无邪、纯洁朴实、正直勇敢,但他又任性、淘气、捣乱、不守规矩,有时候还喜欢撒点谎,他一说谎话鼻子就变长。南航初中 薛城 编写11 月 11 日国土的尽头 说字 “境”是形声兼会意字,土是形旁,竟既是形旁也是声旁。甲骨文“竟”字是“人”上有“辛”(刑刀),就是用刑刀在奴隶头上做记号,做完了叫“竟”。但说文解字认为“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也就是说,“竟”字上部不是“辛”而是“音”,表示奏乐结束。不管是哪一种说法,“竟”都有完毕、终了的意思。这里重点介绍“竟”的原因是古代经典中没有“境”,如礼曲礼“入竟而问禁”。后来人们将“土”和“竟”结合起来,造了一个“境”字,表示国土的尽头。所以说“境”的本义指边界,引申为地方,又引申为某一范围的情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东晋时代,建康城里人才辈出,名噪一时,其中便有备受谢安喜爱的诗人、书法家、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一扫古拙呆滞的画法,用自己的画笔开拓了周瞻完美、生动活泼的一代新风。他的笔下不仅有当时流行的政治明星的肖像、飞鸟禽兽、神仙菩萨,还增加了若干仕女、名士的画像。唐代张怀瓘评价说:“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顾恺之趣事谈 话词渐入佳境的意思是逐渐进入美好的境界,比喻情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变浓。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顾恺之传。一般人吃甘蔗总喜欢找最甜的吃,可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时,总喜欢从最不甜的梢部吃起,一直吃到根部。人们觉得很奇怪,他说:“这种吃法好,越来越甜,叫做渐入佳境。”顾恺之是东晋名士,行事很有味道,经常让人忍俊不禁。一天晚上,明月当空,顾恺之诗兴大发,诵读不停。邻居谢瞻远远听到就远远地称赞他。这下了不得了,顾恺之越发得意,吟诵不休。谢瞻受不了,就找了一个人代替自己喊好,自己去睡觉了。顾恺之居然没有发现,依然陶醉其中,一首接着一首,一直折腾到天亮。还有一次,顾恺之要外出,他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锁在柜子里,交给大司马桓玄保管。哪知道桓玄监守自盗,把画取走,把柜子锁好,等顾恺之回来还给他。顾恺之回家后打开柜子发现画没了,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惊叹连连。原来他以为自己的画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已经变化飞走了,就像人羽化成仙一样。11 月 12 日斜靠为“倚”“倚”是形声字,从“人”,“奇”声。说文解字解释为“依也”,“依”就是靠,现代汉语就有“依靠”一词。再从“倚”的字形来看,“奇”也可以看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的“奇”表示骑马,与“人”组合,比喻半立半靠的姿势(像骑马时的姿势)。所以“倚”就是斜靠。“倚”要与“椅”区分,两者音同形近,根据形旁即可辨别。南朝四百八十寺关于江南佛寺之盛,杜牧有另两句广为传诵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寺内译经、造像和绘制壁画等活动不绝,首都建康(今南京)也成了当时南方的佛教中心之一。南朝寺院林立,在梁代,佛寺就已达 700 余所,其中绝大部分佛寺皆在建康,其中尤以同泰寺、瓦官寺、栖霞寺著名。后虽经历代毁损,至清末有名可考的江南佛寺仍有220 余所。“倚”楼独惆怅“倚遍江南寺寺楼”出自杜牧的念昔游三首(其一):“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往年仕途失意、漂泊南方时的抒情诗。诗的前两句,描写他十年浪迹江南,不受拘束的生活。后两句写“游”:上句“秋山春雨”是对江南特有景致的概括性勾勒,同前面的“十载”相呼应,暗示漂泊江南时日之久;下句写游踪,南朝时佛教兴盛,江南广建寺院,“倚遍江南寺寺楼”,可见诗人游历的地域之广,一个“倚”字,更可以想象诗人依楼沉思时神情的凝重,感到作者有一种无法排遣的苦闷、孤独和惆怅,意蕴无穷。11.13 昨日题解 mu 绸缪缱缪是许多束麻从汉字的角度解读南京 以南京的文化诠释汉字“缪”是形声字,从糸翏声。小篆写为,糸表意,篆书形体像一束纤维;“翏”表声,指高飞,有轻而高之意,麻质轻,众多束麻相叠则见其高。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缪,枲之十絜也”,段玉裁注解为:枲即麻也,十絜犹十束也。可见,“缪”的本义是许多束麻,后引申为缠绕。与“缪”同声旁的字有很多,如:戮、寥它们因形旁的不同有不同的含义。“戮”从戈,“戈 ”是古代一种长柄兵器,“戮”的本义是杀; “寥”隶书从广,像高大的房子,“寥”的本义是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形旁来推断形声字的意义范围,也可以据此避免写别字。说字绸缪缱绻柳如是致钱谦益书在中写道“每当花晨月夕,侑酒征歌之时,亦不鲜少年郎君、风流学士绸缪缱绻,无尽无休”,她慨叹自己不幸沦落青楼,每当华晨月夜,劝酒歌唱之时,不少风流少年和文人学士,情意缠绵,无休无止。时过境迁,想来味同嚼蜡。这里的“绸”、“ 缪”、“缱” 、“ 绻”四字都从“糸”,“ 糸”表意,篆书形体像一束纤维,缠绕的意思,借指情意殷切。同样的,在元稹的莺莺传里亦有“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之句,形容缠绵不解的男女恋情。高淳区漆桥中学 周颖 编写南京武家嘴实验学校 曹刚 审核柳如是之风骨柳如是是“秦淮八艳” 之一,她独立超脱,智慧正直,魄力奇伟。柳如是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夫君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时,柳如是曾劝钱谦益殉国, 钱谦益 “面有难色”, 柳如是奋身欲投水。后钱谦益降清北上, 柳如是不肯以降官夫人的身份同去,留居南京直至钱谦益回来。最终夫妇两人一道投身于抗清事业, 与抗清义士联络, 为反清大业暗中奔走相助。11.14天生桥下胭脂河上接太湖、固城湖、石臼湖,下连秦淮河,河道中天生峡、胭脂峡、隐秀峡被称为“江南小三峡” 。清乾隆皇帝游览后,抚掌赞叹:“短短数十里之行,大有阅尽长江三峡奇、险、秀风光之妙趣,谓之江南小三峡,实非虚誉”。江南小三峡鬼斧神工天生桥在胭脂河上,有一巨石凌空而架,横跨在两岸峭壁上,这是当年开掘时巧妙设计的“天生桥”。胭脂河开凿时,工匠们巧妙地将两处石质最硬、地势最高的地方留下来作为桥,将巨石下方凿开石孔以通舟楫,著名的天生桥由此而来。据 溧水县志记载:“在河上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天生桥长 34 米,宽 9 米,厚 8.9 米,桥高 35 米。运河上留石为桥,为中外罕见,现天生桥已成为溧水境内的一大奇景。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初中部 张璇 编写一颗种子的生长中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们的汉字中一定有很多跟农业有关的字。农民把种子种到田地里,种子在土壤里生根发芽,但还没有长出地面,就叫“不” ;慢慢的一株幼苗破土而出,才长出地面,这就是“才” 的形象了;幼苗渐渐长大,从一片叶子到两片叶子,就叫“苗” ;叶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就是“生”。所以生的本义就是生长。这些文字是先民在劳作的生活中不断观察、总结、记录的结果,而我们的祖先们也像这粒种子一样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长大,繁衍生息,最终形成一个强盛的民族。有人说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 ,而大都市的急剧发展和不断膨胀的今天,我们却离母亲越来越远。11.15凤,繁体作“鳳” ,由“ 凡”字加上“鸟”字构成,所以“ 凤”不是一般的鸟,形声字,从鸟,凡声。甲骨文为 ,就像是一只凤凰,特别是它美丽的尾部羽毛。因此,说文解字鸟部称“凤,神鸟也。 ”许慎在接下来的解释里引述了黄帝的臣子天老的一段话来看,凤鸟是杂糅了许多动物特点想象出来的一种禽鸟。尤其是提到“凤” 鸟出现时,是天下安宁的吉兆,将“凤”塑造为一种瑞鸟。“ 凤”的本义即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 凰”。雌雄凤凰展翅齐飞,相和而鸣,其声音十分动听,因而也以此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中华虎凤蝶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由于其独特性、珍稀性,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2011 年 4 月起,南京林业大学昆虫学专家在花山、三条垄的杜蘅群落生境中实地发现了七八只中华虎凤蝶,并推算该种群可能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虎凤蝶群落,有四五百只,这在整个华东乃至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中华虎凤蝶最具特色的是在有黄色衬底的圆形前翅上,背表自前缘向后翅延伸着 7 根像虎斑一样的粗黑条纹,它与背表缀着黄、红色新月斑和蓝色圆斑的后翅和谐地结合起来,再配以凹进的肛角与尖细的燕尾,形成一幅自然天成的杰作。南京武家嘴实验学校 曹刚 编写11.18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锦,小篆, 说文解字: “襄邑织文,从帛金声。”“襄”本是杂色的意思。汉代魏郡有县,能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因此命名为襄邑。所以锦是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是形声字,但不是通常的左形右声,而是右形左声,也就是说形旁是“帛”,表明意思跟丝织品有关;声旁是“金”,兼表义,说明当时锦其价如金。中国有四大名锦,分别是云锦、蜀锦、宋锦和壮锦。其中云锦是南京特有的丝织品。图案具有浓厚朴质的传统风格,色彩华丽,别具一格。衣锦还乡“衣锦还乡”这个成语是指古时做官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见于史记记载,是说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但项羽乡土观念很浓厚。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后人便延伸出了 “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锦还乡的说法。与南京有关的一个典故是梁书柳庆远列传 中的记载:“高祖饯于新亭,谓曰: 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说的是:南朝柳庆远治兵有方,梁武帝萧衍在还没当皇帝前就很赏识他。萧衍做了皇帝后,封他重安侯,食邑千户。公元 505 年,又封他为雍州刺史,并在新亭为他送行。萧衍说,“你这次衣锦还乡,有你镇守西部我也就可以无忧了”。“衣”有两个读音:名词读 y;动词读 y,穿衣。“ 衣锦还乡”中的“衣”是动词“穿衣”之义,很多成语词典仍注音 y,但 现代汉语词典中已经根据现代汉语习惯注音为y。南京市 29 中(17)班 范瑞懿 编写建康新亭锦的引申义也指颜色鲜明美丽,如锦霞,锦鸡。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锦鳞游泳”。锦字书写时要注意与“棉”“绵”的区别。新亭是东晋时北方名士南下的聚集地,成语“新亭对泣”就源于此。西晋末年,北方大族南迁。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突然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新亭遗址当在南京菊花台一带。新亭是六朝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新亭、白下,一南一北,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2014 年 11 月 19 日 星期三链接东昏侯与“步步金莲”“金莲无复印中庭”引用的就是成语“步步金莲”的历史典故。萧宝卷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常常乱杀群臣,导致发生始安王萧遥光、太尉陈显达与将军崔景慧先后起兵叛乱,但都兵败被杀。萧宝卷平定叛乱之后竟派人毒杀平定叛乱最力的尚书仆射萧懿,结果导致萧懿之弟萧衍发兵进攻建康,萧宝卷亦被将军王珍国所杀。之后萧宝卷被废为涪陵王,萧衍将其降为东昏侯。今日字题声如巨你知道这里的“zhng”是哪个字吗?你了解这个字在过去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汉字且意思大不相同吗?敬请关注明天的“汉字南京”!说字“扃”与“奉扃”“扃”,小篆,是形声字,从户,冋(jing) 声。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是:“外闭之关也。”就是从外面关门的门闩,是名词。作为动词,就是上闩、关门。有个相关的词值得一说,就是“奉扃”,出自礼记曲礼:“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意思是进门时手推门闩部位,进屋后不要眼珠子乱转。曲礼记录的是古代一些具体细小的礼仪规范,那么“入户奉扃”怎么理解呢?东汉郑玄注:“奉扃,敬也。”唐代孔颖达认为“奉扃”的时候,人的两手“向心而奉之”,这种姿势看上去很是恭敬,所以“入户奉扃”不是单指进门手推门闩,而是强调去别人家进门后要“手若奉扃”的样子,就是要神情恭敬。话句由“夜不扃”话南齐灭亡历史“永寿兵来夜不扃”诗句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七绝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将南齐历史浓缩于一定的时空,用永寿殿阁,金莲女色,梁台歌舞的奢华享乐场景,演绎南朝兴衰更替、物是人非的历史故事。诗的前两句,“永寿兵来夜不扃”,写的是公元 501 年,雍州刺史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攻入建康的史实。“夜不扃”,并不是宫门未关,实是有齐将内应,大开宫门,接应萧衍勒兵入殿,当晚南齐皇帝萧宝卷在含德殿作乐方罢,还未睡着,即被斩首;“金莲无复印中庭”,南齐灭亡后,永寿宫(萧宝卷为宠妃潘妃所建豪华宫殿)内再无潘妃的“步步金莲”了。在这两句中,诗人截取历史横断面,从兵来国亡之夜着笔,简练紧凑地交代了南齐的覆亡,刻画出了萧宝卷死前纵情享乐的2014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五顾恺之画荒淫昏聩,使人一窥南齐亡国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教训,发人深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徐海燕 编写维摩诘居士像瓦官寺始建于东晋。公元 364 年,瓦官寺为修葺寺庙僧舍,向各方化缘,但愿意捐钱的施主不多。顾恺之却慷慨地认捐一百万钱。他在寺院创作出不朽巨作维摩诘居士像,只是没画眼珠。顾恺之要方丈贴出告示,第一天来观看这画像的人,捐钱十万,第二天五万,之后则随缘乐助。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亲眼目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维摩诘便栩栩如生。这引起全城轰动,更多人争相入寺一睹维摩诘的神采。很快,一百万钱便凑足了。简易的小草屋“庵”,会意兼形声字。“广”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简易的房屋;“奄”表声也兼表意,有覆盖的意思。释名释宫室:“庵,草圆屋曰蒲,又谓之庵。”本义为圆形小草舍。“庵”后引申特指僧尼奉佛的小寺庙,如尼姑庵。也泛指房屋、书斋,如老学庵。金粟庵虎头余绪金粟庵位于南京集庆路以北,来凤街以东,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与六朝时的凤凰台故地和清代愚园遗址邻近。金粟庵占地面积为一百多平方米,属一进一院结构。院西侧建有一座钟亭,亭上悬着一口青铜钟,其上铸刻了维摩诘法像,系摹自敦煌壁画。庵门额上“金粟庵”三个金字,系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庵东门楣上刻着“虎头余绪”四字,东侧门上撰有一联:“恺之画图时,文殊问疾处。”这些都道出了该庵与瓦官寺及顾恺之的历史渊源。金粟庵地近瓦官寺,为瓦官寺故地遗存。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时人昵称“顾虎头”)为瓦官寺作维摩诘居士像时,曾在近旁一个草庵里打腹稿,因维摩诘的别号是“金粟如来”,所以这处草庵被称为“金粟庵”。它就是现在金粟庵的前身。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章婷 编写2014 年 11 月 22 日 星期六昨日题解下关 gun链接南京新的区划调整2013 年,南京“四区两县”行政区划调整。南京市原鼓楼、下关两区合并,设立新的鼓楼区;原秦淮、白下两区合并,设立新的秦淮区;而南京仅存的两个县溧水县和高淳县,分别在原区划范围内撤县建区。行政区划调整,突破了南京发展的“两大瓶颈”,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二是主城发展空间的瓶颈。秦淮、白下两区合并,鼓楼、下关两区合并,将有利于加快城墙及老城南和下关、颐和路等地区的全面保护,大力传承弘扬古城南京悠久历史文化,同时促进总体经济,形成金融、科技、教育等多元化发展的新产业格局。今日字题j国家公 读本你了解 j 这个字吗?你知道什么是 “国家公祭读本”吗?敬请关注下周一的“汉字南京”!说字意义丰富的“关”“关”,金文 ,是会意字,门中像有闩之状。篆文 ,改为形声字,从门, 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關”,如今简化为“关”。本义指安装在房门上控制开闭的门闩,泛指控制机器开启和关闭的设备,如:开关、机关。由此引申表示起重要和转折作用的环节,如:关节、关键。因为门闩能使门关闭,“关”又引申表示闭、合,意义与“开”相对,如:关闭、关上。又因为门闩是否插牢关系到家人的安全,是人们都注重的事情,“关”还引申表示重视,如:关注、关怀、关心。并由此引申出联系之义,如:关联、关系、相关。家有家门,国有国门,古人常在边界之处修筑城墙,而城楼下的大门就是国门,这国门也被称为“关”。中国最著名的关口是长城两端的山海关、嘉峪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王之涣诗中的玉门关也很有名。由关口,又引申指监督货物进出并收税的地方、关卡,如“海关”“关税”。话词下关的历史变迁南京的下关是区域名,本名北江,晋朝琅琊王司马睿在此渡江后,改称龙江。宋代称龙湾。洪武初,朱元璋在鲜鱼巷西设龙江关,征收过往船只的税务,隶属户部。明宣德四年,朝廷于上新河再设立上新河关,专收船舶税,隶属南京工部。人们习惯把上新河关称为上关,把龙江关称为下关。下关就成了龙江地区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下关地区真正的开发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大量的人员、货物都通过下关到达南京。这时,下关不但成了南京聚集最多洋人、洋货的地区,还修建了商埠街、大马路、二马路等近代化道路,邮局、清道夫等西方事物也随之而来。这时的下关俨然成了南京最具活力的地区。金陵汇文学校 王晓庆 编写2014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一历史的真相从 12 月 1 日到 13 日约两周时间内,南京市超过 12 万名中小学生将正式进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学习。这一套丛书包括血火记忆、历史真相、警示思考三册,分别供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阅读和学习。在读本的编写上,小学更注重故事阅读,图文并茂,初中以史料呈现为主,而高中教材会突出研究的思辨性。以初中版历史真相为例,全书按历史发展的时序,分别从战前的南京、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救援与揭露、历史的审判、记忆与公祭六个方面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其中集中反映侵华日军暴行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此前在任何中小学教科书中,相关内容从没有这么大的篇幅。虔诚的“祭”字祭,甲骨文字形 ,左边是肉,左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的本义就是有酒肉的祭祀,表达对先人或神灵的敬意。有的甲骨文写作 ,在原字左下加“示”,突出向神祈祷的主题。金文 将甲骨文的“肉”写成 ,并调整结构,已经接近今天我们熟悉的“祭”字。历史的纪念2014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中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它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记得 30 多万死难同胞,也表明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南京三中文昌校区 赵富良编写图片采自网络2014 年 11 月 25 日 星期二潇洒古澹,东晋风流王珣,曾居住在南京的乌衣巷,是东晋名士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20 岁时王珣便投奔在桓温的麾下。因其才华出众,深得桓温器重。一日,桓温为试探王珣的胆量,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入大厅。幕僚们都被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窜,唯有王珣镇定自若,面不改色。桓温十分赞赏。受其家族影响,王珣的书法造诣极高,其伯远帖被认为是东晋书法唯一真迹,很能见出晋人书韵,江左风流。董其昌称此帖:“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在目前。”现此帖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前旧时王谢堂yn这了解这个“yn”字吗?你知道文天祥也曾化用过这句诗吗?敬请关注明天的“汉字南京”!茅椽蓬牖椽:榱(cu)也。从木彖(tun)声。说文解字中,椽的基本字义是指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它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实际上古代常将椽、桷(ju)连用,椽,指圆形的柱子;桷,指方形的柱子。古代的椽子是以木刨成圆柱形装配于檐底。现在我们常用“明椽亮瓦”来形容房屋的建筑气派,也用“茅椽蓬牖”形容住房简陋,生活贫困。红楼梦第一回就有言“虽今日茅椽蓬牖,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如椽巨笔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东晋王珣梦见友人给他一支如屋椽一般的大笔,醒来后他告诉别人说:现在一定有大手笔的事情让我做。果然,不久皇帝驾崩,由于王珣很有才华且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谥议等全都交由他起草。后人就用“大笔如椽”来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也做“如椽大笔”“椽笔”,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手笔也缘于此。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 赵志华 编写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 王新芳 审核25 潇洒古澹,东晋风流王珣,曾居住在南京的乌衣巷,是东晋名士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20 岁时王珣便投奔在桓温的麾下。因其才华出众,深得桓温器重。一日,桓温为试探王珣的胆量,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入大厅。幕僚们都被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窜,唯有王珣镇定自若,面不改色。桓温十分赞赏。受其家族影响,王珣的书法造诣极高,其伯远帖被认为是东晋书法唯一真迹,很能见出晋人书韵,江左风流。董其昌称此帖:“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在目前。”现此帖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茅椽蓬牖 椽:榱(cu)也。从木彖(tun)声。说文解字中,椽的基本字义是指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它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实际上古代常将椽、桷(ju)连用,椽,指圆形的柱子;桷,指方形的柱子。古代的椽子是以木刨成圆柱形装配于檐底。现在我们常用“明椽亮瓦”来形容房屋的建筑气派,也用“茅椽蓬牖”形容住房简陋,生活贫困。红楼梦第一回就有言“虽今日茅椽蓬牖,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如椽巨笔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东晋王珣梦见友人给他一支如屋椽一般的大笔,醒来后他告诉别人说:现在一定有大手笔的事情让我做。果然,不久皇帝驾崩,由于王珣很有才华且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谥议等全都交由他起草。后人就用“大笔如椽”来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也做“如椽大笔”“椽笔”,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手笔也缘于此。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 赵志华 编写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 王新芳 审核28 南京“乌文化”“乌文化”是南京文化的一个侧影。南京乌篷船。现代十里秦淮再现了“人在水中游,灯在岸边展,船在灯中行”的优美意境。随着各个传统节日的到来,乌篷船更是在各色花灯的掩映下,点缀着美丽的南京古城。南京乌木。乌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之称。它是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埋入低洼处,经长达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的,故又称“炭化木”。除此之外,南京乌衣巷、乌龙潭等包含“乌”字,是构成南京“乌文化”的重要因子。乌的字体演变 乌的本义是“乌鸦”。在金文中,“乌”写作“ ”,形状像一只直立的乌鸦。在小篆中,演变为“ ”,字形仍保留成为乌鸦的外形特点。随着隶变之风的兴起,汉代隶书中,“乌”写作“ ”,在楷书繁体字中,大致保留了隶书的笔画特点,写成“ ”。现代简化汉字“乌”字和“鸟”字笔画仅仅相差一个点。“鸟”字形的书写可以说是化“乌”点睛了,这是因为乌鸦全身是黑色,看不见它的眼睛,所以“乌”字进一步引申义为“黑色”。人文荟萃的乌龙潭 乌龙潭公园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东麓,被誉为“南京小西湖”。这里风景优美,潭岸亭台楼阁错落,花木掩映,一派诗情画意景象。三国时,乌龙潭名为清水大塘、芙蓉池。传说在晋代,潭中有四处泉眼,终年喷涌不息。某年六月十九日,四条乌龙环绕泉眼戏水。以后,每年乌龙准时出现,乌龙潭由此得名。妙香阁、放生庵、武侯祠、曹雪芹塑像,布局和谐,让人留连。此外,有着 400 多年树龄的“清桂”、“中国象棋桥”等特有景观,也都值得一看。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周文明 编写29 雨花台面俯“城堞”作家凤章在散步雨花台一文中写道:“雨花台背倚长江,面俯城堞,形势险要,是通往南京城里的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兵燹不断。”这几句话写出了雨花台在南京城的独特地理位置。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可以俯瞰南京“城堞”,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如今的雨花台已经成为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游人在这样的景致中,不知还能否记得雨花台的沧桑历史。齿状的矮墙 “堞”,说文解字解释为“城上女垣也”,就是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堞”的古字做,形声字,从土,葉声。段注曰:“古之城以土,不若今人以砖也。土之上,间加以砖墙,为之射孔,以伺非常。”所以堞是在墙的主体上建造的便于防御的城墙;“葉”就是“叶”字,甲骨文“葉”的字形为,像草木之叶形。“堞”字要与“牒”区分,后者本义是竹木片编成的文书。 南京城墙“固若金汤” “城堞”拆开看,“城”说文解字解释为“以盛民也”,段玉裁注:“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所以“城”是古代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堞”是矮墙,也用于防御外敌。“城”“堞”连用,泛指防御敌人的城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城中壮丁,尚有数万,王可悉出宫中粟帛,激励将士,固守城堞。”可见城堞是抵御外敌入侵的主要屏障。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它历 600 多年风雨而未倒,可谓固若金汤。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徐海燕 编写2014 年 12 月春不老,雪里蕻蕻,小篆写作,“艸”是形旁。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读“hng”,作形容词是茂盛的意思。作名词则指某些蔬菜的长茎。一读“hng”,指的正是蔬菜雪里蕻。起初人们采摘树上的嫩芽吃,所以“采”字是手在树上的样子;后来人们发现一些草(野菜)也能吃,所以在“采”字上加了草头,成了“菜”。给蔬菜取名,也多是草头的字,“蕻”也不例外。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志来上人寄示酴醾(t m)花并压砖茶有感诗中有“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的诗句,可见,雪里蕻作为蔬菜的历史较长。这种蔬菜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是荠菜的变种,茎、叶都能吃,霜后还长茎,所以俗名雪里红,又称春不老,南京人喜爱将其腌制成咸菜佐粥。病在肌肤疲:劳也。从疒(chung)皮声。病字旁“疒”,甲骨文写作,像一个盗汗的病人躺在床上;“疒”后来只作形旁,以它作形旁的字一般与疾病有关。人在疲劳困倦的时候也会在面色、表情上显示出来。人长时间疲劳,身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久而久之,就有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就有了衰弱的引申义。“侬”本多“义”侬:左右结构,共 8 画。形声,从,农声。“侬”,顾“字”思义,表示从事农耕之人。用于人称时既代表“我”,亦代表“你”,还代表“他”,兼顾三个人称。汉语中一字多义的情形很多,但兼顾三个人称的字仅此一例。古诗文中出现“侬”,往往是第一人称,比如红楼梦中出现过“侬”的第一人称用法:“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吴越方言中“侬”指第二人称,其用法不必引经据典,直至今日,上海人仍称“你”为“侬”,而且言“侬”而不言“你”,有一种亲切感。最后还有第三人称的用法。六书故人一有这样的记载:“侬,吴人谓(他)人侬。”“侬”还可以泛指“人”。如乐府诗集“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章”字两说“章”,是个会意字,最早出现于商代,在尚书、诗经里均有迹可寻。它的起源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章”由“音”和“十”组成。“音”表示音乐,“十”表示数字的终了。所以“章”的本义是一个完整音乐的段落。说文解字也如是解释:“乐竟为一章。”其他解释均由此引申。另一种观点认为,“章”的金文最早为,是“辛”与“田”的结合体。“辛”表带木柄的刺刀,“田”表纵横刻画的花纹。本义为刻画在物品上美丽的花纹。引申为纹理,比喻为条理,规则。借代引申为用图文标明身份的印子和由文字、数字符号构成的作品,并由此引申为篇、段。随着“章”本义的消失,义项“显示、突显”只有另造“彰”来表示了。“卸”是停车解马,“卸”是会意字,从篆书字形看,从卩,从午。“卩”(ji),像人形;“止”,“停也,息也”(广韵);午,指马,有研究指御马索(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合起来“卸”的意思是停车解马。说文解字解释为:“卸,舍车解马也。”在这个意思的基础上引申为解除,解下。西游记第四回中写孙悟空因嫌官小“反下天宫”,巨灵神奉玉帝旨意来拿,说道:“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免得这满山诸畜遭诛”其中的“卸”就用了这个意思。“卸”字不能写作“御”字,“御”的本义是驾驭车马,跟“卸”的本义恰好相反。卤,小篆写作“ ”。说文解字中说:“鹵,西方的盐鹹(咸)地。字形采用“西”作偏旁,里面的“米”像盐粒的形状。”辞源中释“卤”字:其一作“滷”,盐鹹(咸)地,土有鹹(咸)性,不适于种植。其二为,鹹(咸)地所生成盐粒,史记中就有“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的说法。古人会将富余的食品如蔬菜、肉食浸泡在盐水中,以便长期保存。可见,卤字过去大多与“盐”有关。它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比如与“鲁”字相通,意为迟钝或鲁莽之意,如红楼梦中:探春道:“再没见像你这样卤人!”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卤”字出现了与烹饪有关的意思:用盐水加五香等或用酱油对食品进行煮制,如卤肉;或者指浇在面条等食物上的浓汁,如打卤面。冬,甲骨文写做,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两端打结,表示记录终结,是“终”的本字。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而另加义符(冰,后来简写成了两点),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楷书就写成了“冬”。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商业模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院感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自动驾驶车辆紧急制动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商品牌短视频营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智慧零售模式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大型食堂承包竞标方案(3篇)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放射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灌溉井整改方案(3篇)
- 单位清算工作方案(3篇)
- 小学阶段综合素质测评报告书
- (2025年标准)离职手协议书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 我国核电发展前景分析课件
- 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卷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
- 交通学院校史馆布展文稿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检测技术共课件
- 考研管理类联考初数真题有答案
- (完整版)幼儿识字卡片配图:大全
- PCB常见不良品图片及改善措施汇总
- 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附评分标准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