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课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切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 2 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黄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二、教学内容及标准标准活动建议1、利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所跨的省区并尝试对黄土高原的位置作出简单的评价。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区域的地形特征。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4、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形成原因。5、举例说出本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1、用多媒体投影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2、用多媒体投影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3、利用课文的资料讨论。4、利用课文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5、通过辩论及教师的引导去探究。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举例说明本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条河?黄河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来的?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出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黄土高原。讲授新课: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4、理解区域内的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活动 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说出四面的界线。(让一学生在课件上拖动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教师小结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接秦岭。所跨的省区有 7 个。承转过渡 观察黄土高原的一张景观图片,设问:黄土高原给你的印象有哪些?得出黄土高原的两方面的特殊性:1、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2、黄土高原面上沟壑纵横。教师设问 观看黄土景观图设问:黄土高原的黄土厚度一般超过 100 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课本第 57 页活动 2 题的(1)小题,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示图片小结 大多数人认同“风成说” ,即黄土物质是西北风将蒙古和中亚的黄沙吹来。并寻找了不少的证据。小组讨论探究 分四小组进行讨论“风成说”的每一条证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1 、 “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 “黄土高原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这与当地的盛行风西北风的动方向一致。3、 “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 “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而成的,而是外来的。教师小结 大多数人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中亚、蒙古被西北风搬运遇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堆积起来的。承转过渡 结合黄土高原几种典型的地貌图: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黄土林和黄土柱等,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五种不同的地貌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不同?得出黄土高原各地的水土流失程度并不相同,最轻的是黄土塬,最重的是黄土林和黄土柱。2、哪一种地形是当地人口、村庄和农田的集中分布区?黄土塬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读 P68 图 8.4,思考下列问题:1、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和植被各有什么特点?2、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和植被的特点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让学生阅读图 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烧杯内水量多少;烧杯内沙土的情况。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状况就越严重。归纳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坡度较大,土壤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教师引导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让学生阅读图 8.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人为原因。学生辨论 P69 的“活动”2,分男女两个小组辨论:“到底是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还是千沟万壑导致水土流失?”教师小结 两者皆有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女生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生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也说明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人类在这个恶性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因。课堂总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大多数人认为黄土是西北风将中亚、蒙古的黄沙搬运和堆积起来的。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侵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坡度较大、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当堂练习 分 A、B 两种难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A 类题目: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A.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 B.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C.黄土中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D.滥砍滥伐,过度开垦和放牧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 冬季3、按“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B 类题目:知识迁移和运用 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任务:1、举例说出黄土高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从植被、土壤、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启发。 )2、读 P70 的图 8.8“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主要在我国的第几级阶梯上?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教师讲评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般分布在什么样的地区?(降水较多,地表坡度较大的山区)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切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 2 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黄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二、教学内容及标准标准活动建议1、利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所跨的省区并尝试对黄土高原的位置作出简单的评价。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区域的地形特征。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4、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形成原因。5、举例说出本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1、用多媒体投影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2、用多媒体投影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3、利用课文的资料讨论。4、利用课文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5、通过辩论及教师的引导去探究。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举例说明本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条河?黄河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来的?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出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黄土高原。讲授新课: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4、理解区域内的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活动 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说出四面的界线。(让一学生在课件上拖动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教师小结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接秦岭。所跨的省区有 7 个。承转过渡 观察黄土高原的一张景观图片,设问:黄土高原给你的印象有哪些?得出黄土高原的两方面的特殊性:1、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2、黄土高原面上沟壑纵横。教师设问 观看黄土景观图设问:黄土高原的黄土厚度一般超过 100 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课本第 57 页活动 2 题的(1)小题,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示图片小结 大多数人认同“风成说” ,即黄土物质是西北风将蒙古和中亚的黄沙吹来。并寻找了不少的证据。小组讨论探究 分四小组进行讨论“风成说”的每一条证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1 、 “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 “黄土高原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这与当地的盛行风西北风的动方向一致。3、 “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 “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而成的,而是外来的。教师小结 大多数人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中亚、蒙古被西北风搬运遇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堆积起来的。承转过渡 结合黄土高原几种典型的地貌图: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黄土林和黄土柱等,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五种不同的地貌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不同?得出黄土高原各地的水土流失程度并不相同,最轻的是黄土塬,最重的是黄土林和黄土柱。2、哪一种地形是当地人口、村庄和农田的集中分布区?黄土塬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读 P68 图 8.4,思考下列问题:1、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和植被各有什么特点?2、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和植被的特点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让学生阅读图 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烧杯内水量多少;烧杯内沙土的情况。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状况就越严重。归纳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坡度较大,土壤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教师引导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让学生阅读图 8.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人为原因。学生辨论 P69 的“活动”2,分男女两个小组辨论:“到底是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还是千沟万壑导致水土流失?”教师小结 两者皆有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女生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生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也说明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人类在这个恶性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因。课堂总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大多数人认为黄土是西北风将中亚、蒙古的黄沙搬运和堆积起来的。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侵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坡度较大、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当堂练习 分 A、B 两种难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A 类题目: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A.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 B.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C.黄土中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D.滥砍滥伐,过度开垦和放牧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 冬季3、按“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B 类题目:知识迁移和运用 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任务:1、举例说出黄土高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从植被、土壤、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启发。 )2、读 P70 的图 8.8“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主要在我国的第几级阶梯上?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教师讲评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般分布在什么样的地区?(降水较多,地表坡度较大的山区)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切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 2 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黄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二、教学内容及标准标准活动建议1、利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所跨的省区并尝试对黄土高原的位置作出简单的评价。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区域的地形特征。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4、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形成原因。5、举例说出本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1、用多媒体投影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2、用多媒体投影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3、利用课文的资料讨论。4、利用课文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5、通过辩论及教师的引导去探究。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举例说明本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条河?黄河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来的?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出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黄土高原。讲授新课: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4、理解区域内的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活动 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说出四面的界线。(让一学生在课件上拖动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教师小结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接秦岭。所跨的省区有 7 个。承转过渡 观察黄土高原的一张景观图片,设问:黄土高原给你的印象有哪些?得出黄土高原的两方面的特殊性:1、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2、黄土高原面上沟壑纵横。教师设问 观看黄土景观图设问:黄土高原的黄土厚度一般超过 100 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看课本第 57 页活动 2 题的(1)小题,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示图片小结 大多数人认同“风成说” ,即黄土物质是西北风将蒙古和中亚的黄沙吹来。并寻找了不少的证据。小组讨论探究 分四小组进行讨论“风成说”的每一条证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1 、 “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 “黄土高原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这与当地的盛行风西北风的动方向一致。3、 “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 “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而成的,而是外来的。教师小结 大多数人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中亚、蒙古被西北风搬运遇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堆积起来的。承转过渡 结合黄土高原几种典型的地貌图: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黄土林和黄土柱等,完成下列任务:1、描述五种不同的地貌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不同?得出黄土高原各地的水土流失程度并不相同,最轻的是黄土塬,最重的是黄土林和黄土柱。2、哪一种地形是当地人口、村庄和农田的集中分布区?黄土塬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读 P68 图 8.4,思考下列问题:1、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和植被各有什么特点?2、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和植被的特点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让学生阅读图 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烧杯内水量多少;烧杯内沙土的情况。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状况就越严重。归纳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坡度较大,土壤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教师引导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让学生阅读图 8.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人为原因。学生辨论 P69 的“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安全培训工程课件
- 物业保洁员培训
- 洋地黄中毒的护理措施
- 公司尾牙活动策划与执行
- 小儿结肠炎护理
- 消防安全培训内容夸大课件
- 幼儿园区域汇报
- 教学设备售后工作总结
- 消防安全培训中班课件
- 敌草快中毒的护理查房
- 民办教育研究院管理办法
- 2025年上半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题及答案
- DB65∕T 3119-2022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范
- 2025方便速食行业线上消费趋势洞察
- 中职女生健康教育
- 单位集中物业管理保洁服务方案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外事礼仪培训课程
- 2025至2030中国玄武岩纤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作业托管学生管理制度
- 《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章节过关卷(原卷版)
- 公安接警面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