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_第1页
浅谈《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_第2页
浅谈《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文 章 来 源 w w w . 3 e d u . n e t摘 要:对于汉乐府中的名篇陌上桑受到历代称颂。诗评家大多集中在对罗敷这一形象的分析上,而对诗中的另一个形象“ 使君”则很少论及。对这个配角仔细分析后笔者发现此君乃是一个贪官,本文从三个方面揭示了使君的贪官形象。 关键词:陌上桑 使君 贪官 陌上桑是乐府中的名篇,诗歌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罗敷和使君。历来对罗敷这一形象的评价很多,美丽、聪明、不畏权贵、不贪富贵是对她一贯的评价,而对于罗敷的对立面“使君 ”这一形象关注则较少。从诗歌的字面意义上使君给我们的印象是贪恋女色、以势压人,笔者认为从这个表面的形象下包裹着一个贪官的嘴脸。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可以得出这位使君是个贪官的结论,理由有三: 一、不误正业,尸位素餐 使君乃是一州一郡之长官,即地方的父母官, 其本职工作应该是为百姓造福。父母官,顾名思义为人父母,自然而然要爱护自己的子女, 也就是要爱民如子, 要让自己的子女(子民)过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他每天做的事情应该是劝农桑、理诉讼, 为民解困。而陌上桑中的这位使君听说其治下有一名远近闻名的美人变心痒痒,于是“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一见到倾国倾城的罗敷便及不可待地派自己的狗腿子去打探情况。当他得知罗敷不但美貌而且还年轻(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时便马上提出:“ 宁可共载不?”也就是说:姑娘要不要坐上我的豪华马车做我的小妾(使君自有妇)啊? 汉宣帝面对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贾生), 而这位使君是“不问民生问美人”。一个堂堂州郡长官不问百姓疾苦反而到处打听谁家有美女,而且一见美色就想据为己有,这是赤裸裸的不务正业。 二、贪色无礼,见异思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面对美人应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该待之以礼。普通百姓见到罗敷的反应是:“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无论是“行者、少年”,还是“ 耕者、锄者”,见到罗敷都只是远远地欣赏,并没有逾越礼节的不良举动。而这位使君却“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 ,问是谁家姝”,“宁可共载不?”一见到美人就派人去问她是谁家姑娘、愿不愿意嫁给他,这是何等唐突、何等无礼。就是一般人家,谈婚论嫁都需要征得“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也要经过三姑六婆这些程序 ,守牧一方的使君不可能不懂这些起码的礼数。他之所以敢单刀直入就是想倚仗自己的权势来威吓一个乡下小姑娘。更何况这位使君老爷已经有妻室了(使君自有妇), 见到美人就想据为己有, 这不但是对其妻子的不忠,更是对罗敷的亵渎。作为父母官带头欺男霸女,执法者带头违法乱纪,如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比寻常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恕孰不可恕 ?桑建中在“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一文中写道:“使君不仅没有猥亵肮脏的语言、威逼恐吓的行动,而且遣吏往、谢罗敷,遣就是派,而不是 哄、赶,谢就是向,而不是喝、吓。这里的一遣 一 谢,吏的规矩,君的明智,使我们更容易想到这种言行的自在情理之中,是丝毫用不着非议的。” 桑先生的这一论断显然是幼稚天真的,这样的解释无论如何是站不住脚的。卑劣的目的往往披着光鲜的外衣,难道一“遣”一“ 谢”就能够消除使君想霸占民女罗敷这一肮脏的想法吗?而且使君并非只是想想,他已经付诸了实施。我们不能够因为使君的一个“遣” 一个“谢”就忽视了他行为的卑劣本质。三、仗势压人,鱼肉百姓 桑建中在“汉乐府 陌上桑 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一文中写道:“是的,使君是自有妇 的, 罗敷也是自有夫的,但作为 自有妇的使君来说,却并不知道罗敷是自有夫的, 不知不为过嘛。即使自有妇的使君一定要聘取一个自己并不知道自有夫的罗敷, 那顶多是“ 一夫多妻”制的反映,而在当时上层社会中也是一种现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怎么能背情悖理去强人所难,把一些不实之词强加于使君呢?”这也是赤裸裸地为处于统治阶级的使君张目。不知道就不为过,那些违法乱纪者往往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了,难道就不用受到法律的惩治了吗?更何况一方太守,如此明目张胆地抢占民女, 可以原谅吗?今天见了一个秦罗敷,明天又觅到一个李罗敷,后天说不定会遇见一个刘罗敷。见一个就要霸占一个,一个个肯定是始乱终弃。对于自己治下的百姓,这位使君毫无爱惜之意,反而利用手中权势在光天化日之下欺男霸女,这难道不是鱼肉百姓吗? 基于上述三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这位使君是一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贪官。因此,我们在称赞罗敷不畏权贵、不贪富贵、聪明机智的同时,还要看清使君这样一个贪官的丑恶嘴脸。歌颂劳动人民、讽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乐府诗歌讽喻时事、讥刺贪腐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桑建中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 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 科学版),1986 年 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