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1页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2页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3页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4页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 30 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的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该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结果: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样本采集原因,主要是由于采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的;献血者的本身的原因,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献血者在献血前的饮食、运动等方面导致的;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原因,由于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储存环境不符合标准,在运送中出现振动等情况,导致标本发生误差;标本检验原因,由于送检不及时或者处理过程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发生误差。结论: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发生标本误差的原因除了献血者本身的问题,还有工作人员采样不当、送检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等原因。因此,加强规范化检验操作与送检工作就显得有为重要,通过采用相关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站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关键字】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对策在血站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好血液样本的检验合格工作就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检验献血者血液合格的重要凭证,同时还是为了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的质量。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三个步骤 ,其分别是血液的采集和血液存储以及血液运输。在这三个环节中,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误差的产生,从而减少误差标本的发生率。所以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同时,在血液标本存储和运输环节一定要加强重视和管理,这有这样才能提升采集回来的血液标本的质量。本文主要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 30 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的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4 年 3 月-2015 年 12 月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 30 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血液检验的样本主要来自血站不同的采血点,通过工作人员对存在差异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质量管理科应对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误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1.2 方法1.2.1 步骤采血工作人员在筛选献血者的时候,应该对体检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血液的采集。在完成了整个采血过程之后,按照血液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进行血液样本的存留。待完成样本留取后通过相关的运送人员进行血液样本的送检工作,之后通过血站的检测人员对血液样本进行严格的检验工作并做出质量评估。质量评估主要包括血液样本的血液外观和是否出现溶血和凝血等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对样本的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以及患者的体检数据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科学的判断样本是否符合标准。对于检查不符合标准的血液样本,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且将不同原因导致不符合标准的样本进行分类整理,之后由质量管理人员对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报告,之后交由管理负责人。1.2.2 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针对本文研究的 30 例血液样本而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此过程中,因为血液样本之间的差异与献血者本身之间的因素,而献血者在献血前的运气情况和饮食因素都会造成检查结果出现误差。但是由于献血者大部分是不清楚其中的影响关系,若是采血工作人员不详细的介绍就难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还有就是由于部分的献血者填写的资料不全,也会造成血液检查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其次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对与血液样本在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不够重视,造成部分工作人员忽略了血液样本检查结果的重要性。在对血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血站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不高,操作熟练度掌握不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未按照规范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其中主要包含对留样过程相关注意事项不重视、使用抗凝管方法不正常以及对血液标本用量标准不清晰等。此外,采血工作人员没有事先和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部分献血者在服用了高脂肪和其他保健品所捐献的血液,就会造成血液标本出现误差。血液标本在进行存储运输和送检方面,存在着存储温度不达标和检验疏漏的问题也会造成血液样本出现误差的情况。1.2.3 较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对策要想处理好血液标本的误差问题,首先需要血站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扎实的操作技术,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因为血站的工作人员不能直接和献血者进行直接沟通,所以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同时与采血的护士详细讲解血液的采集标准,并且对血液样本在存储和运输以及送检环境出现的问题做出反馈和实施有效措施 1。此外,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核查工作,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做好各项检查工作,防止血液标本交接单和检验标不符的现象出现,从而避免血液标本发生误差。同时采血工作者需要严格根据采血标准进行操作,控制好不合标准的血液样本的出现。本文认为在血液标本采集和留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两点。仔细核对标本项目,清楚掌握采血量;血液样本不能和空气接触。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所使用的注射器和试管要保存干燥清洁,注射器和针头不能进行乙醇消毒,要选取献血者合适的部位进行采血,并且要做好干燥处理。同时一定要控制采血的速度,避免造成血液中的血细胞受到破坏,另外,在使用抗凝剂时,要注意剂量和血液样本的比列,以免出现血液样本凝血或者稀释的情况。因为血液样本的存储对温度是有特殊的要求,血液样本的存储环境必须是要符合相关的存储标准,并且要及时送检,在标本送检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样本不能受到大幅度的震动,以免导致血细胞的破裂,从而影响检验结果。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借助 SPSS21.0 数据统计学软件针对研究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例数和%表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计数数据对比采用 X2检验,以 P0.05 表示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结果使得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样本采集原因,主要是由于采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的;献血者的本身的原因,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献血者在献血前的饮食、运动等方面导致的;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原因,由于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储存环境不符合标准,在运送中出现振动等情况,导致标本发生误差;标本检验原因,由于送检不及时或者处理过程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发生误差。表 1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误差的原因 例数 比例(%)样本采集原因 标本出现凝块血量比较少133.54%10.6%献血者的本身的原因 献血者在献血前食用了大量的高脂食物或者保健品献血者征询、体检、初筛以外的疾病6720.4%24.64%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原因 标本运输温度不符标本与交接单不符发生剧烈震动62120.4%7.46%3.54%标本检验原因 标本处理不当没有及时进行检测3110.6%3.54%3 讨论近年来,伴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更新,医学检验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血液检验项目在临床中逐渐增加,这对临床诊断于临床治疗具有着不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精确的检验结果,才能使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为血液样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因此,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控制与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3.1 血液采集控制在对血液采集控制中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内容进行:控制采集前标本的质量。护士在采集 血液标本之前,需要仔细的核对化验单与医嘱,从而选择正确的真空管,掌握各种原因对血液的影响,从而了解献血者的生理状态与用药以及疾病等情况,针对性的指导献血者,在采血前,护士应对献血者进行采血知识介绍,要求采血前保持空腹,以免产生各种误差。控制血液采集过程的质量。加强护士的采集训练,提高护士工作的态度与技能,使其做到一次到位。同时在采血的过程中应注意采血工具是否完整,主要选择肘部位进行静脉采血,且标本量必须符合要求。其中采集一管以上的血液标本,就要注意采集顺序,以防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等的凝集。标本采集结束后须将抗凝剂与标本充分混匀。采集后的质量控制工作。采集标本后必须要及时送检,存放时间不宜过长。3.2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有一下几点内容:要想促进最终实验结果准确程度的提高,必须要选择科学的方法针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血液采集过程中,采血人员必须要针对血管开展科学选择,同时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穿刺方法以及技术,尽可能达到“一针见血”的目的。要科学控制血液采集时间。通常情况下,患者早晨阶段空腹 6 小时至 12 小时后属于血液采集的最合理阶段。假如空腹时间超过该范围,机体内某些成本可能会严重降低,部分代谢产物出现明显升高。而假如空腹时间超过 16 小时,机体血清内部的蛋白含量以及转铁蛋白含量等均会出现降低,且其胆红素会发生上升 4。止血带使用情况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一般情况下,患者肘正中镜面以及贵要静脉属于常见的血液采集部分,不宜选择过细的静脉,以免造成血量不足。针对止血带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压迫时间控制在 1 分钟范围内。压迫耗费的时间越长,其血液成分与局部组织缺氧环境下越容易变大,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血液采集量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血液以及抗凝剂之间的比例对具体的血液采集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假如血量超出一定比例,会造成血液难以凝固,血浆量以及凝血因子可能会出现增加。反过来,血液量过少,会导致血浆量以及凝血因子出现减少,进而影响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5。3.3 血液标本保存结束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后,必须要马上进行标本检测。假如无法在第一时间将标本送检,必须要将其储存于 4 摄氏度的环境下。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浆 K+出现增高,造成血糖出现下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中有 3 例患者因为血液标本处理不合理造成检验结果准确程度受到影响。实验室工作者必须要针对血液标本进行科学保存,将其置于 4 摄氏度环境中,保存时间为 1 个星期 6。3.4 研究结果分析本研究主要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 30 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的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7。研究表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样本采集原因,主要是由于采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的;献血者的本身的原因,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献血者在献血前的饮食、运动等方面导致的;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原因,由于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储存环境不符合标准,在运送中出现振动等情况,导致标本发生误差;标本检验原因,由于送检不及时或者处理过程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发生误差 8。综上所述,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发生标本误差的原因除了献血者本身的问题,还有工作人员采样不当、送检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等原因。因此,加强规范化检验操作与送检工作就显得有为重要,通过采用相关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站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参考文献:1Yuka Kobayashi,Hirotsugu Watabe,Atsuo Yamada,Hirobumi Suzuki,Yoshihiro Hirata,Yutaka Yamaji,Haruhiko Yoshida,Kazuhiko Koike. Impact of fecal occult blood on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bservational study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01:326-332.2蒋作富.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 当代医学,2015,09:114-115.3惠丽红,程默,孙然.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0:191-192.4Yung-Yu Hsieh,Shui-Yi Tung,Kamfai Lee,Cheng-Shyong Wu,Chien-Heng Shen,Yi-Hsiung Lin. Routine blood tests to predict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08:746-753.5娜日苏,王巍.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8:5925+5927.6刘天成,彭杨琳.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5,25:67-68.7Motoaki Kuriyama,Jun Kato,K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