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趋势分析_第1页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趋势分析_第2页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趋势分析_第3页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趋势分析_第4页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宏 观经济 形 势发 展 趋势 分析温馨提示:扫一扫,加关注!更多实用、前沿的企业管理资源第一时间发布,尽在博商微信。 22011年 3月 5日温家宝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2%;公共财政收入 10.37万亿元,增长 24.8%;粮食产量 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 11.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 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 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现状及其问题3温总理强调,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 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城镇新增就业 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左右;广义货币预期增长 14%;进出口总额增长 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 增长保持同步。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汉森( Ardo Hansson)近日表示,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为 8.2%, 年预计上升至 8.6%。 亚洲开发银行 (ADB)11日发布 2012年亚洲发展展望 预测, 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 2011年的 9.2%降至 8.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最新发布的 中国经济展望 报告预测, 2 0 1 2年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率 降 至 8 .25% , 年升至 8.75%.。李克强副总理在今年的 求是 杂志第 4期上发表署名文章,也明确指出:“2012年,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的关系,关键在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只要增长速度、不顾物价稳定,或只要 物价稳定、不顾增长速度都相对容易,难的是二者兼顾。 ”(第 4页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如何寻求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间的 “兼顾 ”或者说平衡,我想请大家先看如下几张图表:45678现在,我想请大家试着回答如下几个问题:第一, 4月份我国消费物价 (CPI)上涨 3.4%,一季度3.8%,预计全年 4%。多高才是与同期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第二,今年 2、 3月份我国 M2增长率分别为 13%、13.4%,接近 14%的控制目标,但 4月份下降为不到 12%,这种增长率合适吗?去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广义货币供给增长 16%的调控目标,前年提出的是 17%调控目标。目标值逐年下调,是什么意思,包含什么经济学涵义?第三,美国的法定准备金率为什么很低 (1998年 1月 1日起,美国交易账户类存款的准备金率分为三个档次: 44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准备金率为 0, 440万至 4930万美元为 3, 4930万美元以上为 10% ,长年稳定不变 ),目前我国仍高达 21.0%?理由何在?第四,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如我们所预期,那同期通货膨胀会是多少?应主要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它与经济增长间的平衡?9二、 宏观经济走势分析的逻辑起点: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潜在经济增长率101.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陈佳贵、黄群慧等人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产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入手,在科学构建一套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统计检验,得出了到 2004年 “中国的工业化综合指数上升到 42,进入到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段 ”和 “2005年中国的整体工业化进程已经达到中期的后半段 ”的结论。 11上个世纪末,我曾从经济增长未来趋势的角度,分析和阐明了到 2020年左右中国将一直处于 “次高增长阶段 ”或者说 “较快增长阶段 ”的观点。将这上述两种分析及其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便可得出目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 (10 15年 )我国仍将继续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后半段及其向工业现代化迅速过渡的国民经济次高 (或者说较高 )增长阶段的结论。 122.潜在或者说均衡目标经济增长率的测定大量经验表明,要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由此及时提出正确、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首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必须从一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与其相适应的潜在的或均衡的目标增长率。否则,就找不到宏观经济走势分析的逻辑起点。而找不到这样一个逻辑起点,要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分析和判断,虽然不是不可能的,但一定是不准确的。 13潜在经济增长率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潜在经济增长率 (potential Economic Growth Rate),一般是指正常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但是,确切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资源是否得到和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哪些资源属于可利用、哪些资源又是近期不可利用的等等,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尽管计算上存在极大困难,理论上的彻底性还是要求理论家给出一个大体科学的计算。 14郭庆旺、贾俊雪在所著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一文中 ( 经济研究 2004年第 5期第 31 39页 ), 曾运用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和生产函数法将 1978 2002年中国平均潜在产出率估算为 9.56%。后来,刘树成、张晓晶、张平等人在其所著 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 一文 ( 经济研究 2005年第 11期,第 18 19页 )中,运用 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和菲利普斯曲线法,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做了估算,并得出了“未来 5 8年的中期内,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把握在 9%,适度增长区间可把握在 8-10%的区间 ”的结论。张曙光则在 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操作空间 一文 ( 党政干部学刊 2004年第 10期第 4页 )中干脆把过去较长时期实际发生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直接视同于同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鉴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高涨与衰退交替出现正是经济运行内在逻辑的外在表现,因此,从便于计算和把握的角度,直接用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平均值代表同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并把这种估计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结合起来。153. 我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潜在或者说均衡目标经济增长率的估计我估计 9%左右。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是9%1.5%,有可能出现 7.5%,但不会始终是 7.5%。这一估计有众多理由支持。归纳起来,主要是如下八条理由:第一, 9%是我国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的未来收敛值。这一观点可通过观察下面的两张统计图找到一点儿支持力量。171978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及其趋势线 第二,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虽然已超过 5000美元,但基尼系数仍然偏高,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根据联合国 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 ,日本为 0.25,欧洲为 0.32,美国为 0.41,印度为 0.33。而根据世行的一个报告,中国 0.4%的人口占有 70%的社会财富;美国是 5%的人口占有 60%的社会财富;瑞典首相与普通工人的税后收入比为 2: 1。 (参见叶雷: 暴力信仰蔓延比 “ 方舟子遇袭 ” 更可怕 , 中关村 2010年 10号第 87页 ) 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 2007年中国大陆基尼系数为 0.46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研究报告则认为 2007年中国大陆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 0.47 。国内也有估计高达 0.65以上的学者。尽管各家估计值差异较大,但都一致认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或联合国提出的所谓 0.40的警戒线。人均收入超过 3000美元后基尼系数从而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的 “ 库兹涅茨经验 ” ,在中国发生了变异 。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较大 (但不过度 )的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力也往往较大。 19第三,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一个国家不地区间收入和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样是该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来源。不仅如此,研究还表明,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多大,后发地区赶上先发地区的要求和冲动就有多大,消除地区间收入水平差距的动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的空间就有多大。 20第四,人口红利还大量存在。今后我国人口红利会随着劳动的边际成本的上升而有所下降,但短期内不会消失,真正消失可能要到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 3 左右的阶段。21蔡昉研究员从人口和劳动经济学角度, “通过估算农村劳动力的真实剩余现状 ”以及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预计在 2017年左右停止增长 ”的判断,得出了 “刘易斯转折点 ”已经到来的结论。 (刘易斯转折点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 ) 2000 2050年中国 15 64岁劳动年龄人口变动趋势221980年 2050年中国 15 64岁劳动 年 龄 人口 变动趋势年 份 1980 2000 2009 2017 2020 2030 2050劳龄 人口 亿 人 6.44 8.67 9.5 10.0 9.9 9.89 8.62比 重 % 64.47 68.7 72.3 71.0 68.97 67.36 61.29资 料来源: 据 2009年 经济 学部研 讨 会田雪源教授 报 告。24第五,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市场需求规模的大小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一是人口,二是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三是消费文化与消费习惯。只要我们能够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总是 “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而常常是 “有效需求不足会妨碍经济繁荣 ” ,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这种情况下巨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第六,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是市场需求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 20%左右提高到2008年 44.9%,设市城市从 193个发展到 655个,建制镇从 2173个发展到 19369个,城镇人口达到 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中国城市化率一直在不断提高,到 2011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 50%。有测算表明,城市化率 30%前为起步期, 30-70%是快速发展期, 71%以上是平稳发展期。26第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是一个巨大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可能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发生的。一个侧面是高深的原创性先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另一个侧面是一般的、非原创的实用型适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27第八,制度变革的进一步深化还将为经济增长提供较大的推动力。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与之相配套的行政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以及整个政治体制的改革还远未完成,还经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机制不协调和部门掣肘,并由此带来大量效率损失。28总之,由众多因素决定,今后一个较长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仍将保持 9%1.5%左右增长。以 9为基本目标和主要参照,允许 1.5个百分点左右的波动幅度,可能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政府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