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构件计算书_第1页
梁构件计算书_第2页
梁构件计算书_第3页
梁构件计算书_第4页
梁构件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质证书编号:湘建检字第 2007084 号CMA: 2006180797R 沁 园 春 御 院 -19#幼 儿 园结 构 可 靠 性 鉴 定 报 告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检测中心2008 年 10 月第 2 页 共 18 页 2沁 园 春 御 院 -19#幼 儿 园结 构 可 靠 性 鉴 定 报 告重要提示1报告未盖检测鉴定单位公章无效。2报告无检测鉴定、编写、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3报告发生改动、换页或剪贴后无效。4未经检测鉴定单位同意,报告不得部分复制。5如对检测鉴定报告有异议,应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鉴定单位书面提出,逾期视为认可检测鉴定报告。单位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 22 号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邮编:410075 联系人: 王海波 联系电话传真 3 页 共 18 页3目 录重要提示 .2目 录 .3可靠性鉴定报告扉页 .41 工程概况 .62 检测鉴定的内容和依据 .63 结构检测 .74 计算分析 .85 鉴定结论 .8附件 1 部分现场照片 10附件 2 构件实际配筋检测数据 11附件 3 回弹数据处理结果和芯样试压结果 12附件 4 梁、楼板、柱极限承载力计算和裂缝宽度验算 13第 4 页 共 18 页4可靠性鉴定报告扉页报告日期: 2008 年 10 月 工程名称 沁园春御院-19 #幼儿园工程地点 湖南省长沙市建筑面积 约 1920m2 施工日期 2008 年基础形式 天然地基独立柱基础上部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类型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结构层数 3 层检测鉴定方案简述1)核查结构布置情况,采用卷尺/游标卡尺测量构件截面尺寸,测绘结构平面图;2)用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测定仪对混凝土柱、梁、板等构件的实际配筋情况进行随机抽样检测评定。3)使用混凝土钻芯机,在混凝土柱、梁、板等构件上随机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抗压试验;4)用回弹仪对混凝土柱、梁、板等构件进行表面回弹,推定楼板混凝土的强度;5)用轻便触探法检测地基承载力;6)根据检测结果,采用 PKPM 软件验算现有梁板柱结构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结构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性能;7)根据检测及验算结果,对结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作出鉴定结论;8)提出有关处理建议。第 5 页 共 18 页5检测鉴定结果汇总(1) 结构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构件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2) 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3) 混凝土强度推定等级:楼板的混凝土强度推定等级为 C30;梁的混凝土强度推定等级为 C30;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推定等级为 C30。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4) 实际配筋符合设计要求。 (5) 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梁、板、柱满足规范规定的承载力和正常使用要求。鉴定结 论参考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之相关要求评定如下:(1) 地基基础 (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混凝土楼板(构件)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混凝土梁(构件)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混凝土柱(构件)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上部混凝土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本项目( 鉴定单元 )的安全性鉴定等级可综合评定为 Asu 级(承载力满足要求,不必采取措施) 。(2) 地基基础( 子单元)的使用性鉴定评级为 As 级;混凝土楼板的计算最大受力裂缝宽度为 0.13mm,小于规范规定值 0.30mm,楼板的正常使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 as 级;混凝土梁的最大受力裂缝宽度达 0.295mm,小于规范规定值 0.30mm,混凝土梁的正常使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 as 级;上部混凝土结构(子单元 )的使用性鉴定评级为 As 级。本项目正常使用性鉴定等级可综合评定为:A ss 级(可以正常使用,不必采取措施) 。王海波 匡亚川 李社国 吴卫东 罗炳贵主要检测/鉴定人员王海波 杨建军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签名盖章报告批准人 杨建军 检测鉴定单位盖章第 6 页 共 18 页61 工程概况 沁园春 御院-19 幼儿园工程为 3 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独立柱基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始建于 2008 年,建筑面积约为 1920m2。现场观察情况表明,由于属新建结构,未发现基础不均匀沉降、楼板开裂等现象,但施工方施工前未获的施工许可证,因此需对其进行可靠性鉴定。受长江置业(湖南) 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对沁园春 御院-19 #幼儿园工程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并于 2008 年 10 月11 日进行了现场检测。2 检测鉴定的内容和依据2.1 检测鉴定的内容1)核查结构布置情况,采用卷尺/游标卡尺测量构件截面尺寸,测绘结构平面图;2)用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测定仪对混凝土柱、梁、板等构件的实际配筋情况进行随机抽样检测评定。3)使用混凝土钻芯机,在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上随机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抗压试验;4)用回弹仪对混凝土柱、梁、板等构件进行表面回弹,并推定其混凝土强度;5)用轻便触探法检测地基承载力。6)根据检测结果,采用 PKPM 软件验算现有结构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结构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性能;7)根据检测及验算结果,对结构的结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作出鉴定结论;8)提出有关处理建议。第 7 页 共 18 页72.2 检测鉴定依据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3)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 50292-199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6)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9)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18-2003)10)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23-2001)11)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3:88)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13) “沁园春御院-19 #幼儿园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14) 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3 结构检测3.1 结构平面布置图核查及截面尺寸调查核查结构布置情况;采用卷尺或游标卡尺检测各类构件截面尺寸。参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 8.3.2 条的规定表明:结构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3.2 地基承载力检测从上部结构反应来看,尚未发现因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上部结构裂缝反应。采用轻便触探试验方法对天然地基持力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通过 3 个试验点的 0-30 cm 标准贯入深度锤击结果表明,其承载力分别为 324kPa、364kPa 和 384kPa,均大于其承载力设计值260kPa,满足设计要求。3.3 混凝土强度检测第 8 页 共 18 页8采用钻芯-回弹修正法对整楼柱、梁、板进行了现场抽样检测。根据构件混凝土检测结果,依据相关标准评定,梁的混凝土强度推定等级为C30;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推定等级为 C30;楼板的混凝土强度推定等级为 C30。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满足设计要求,详见附件 3。3.4 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检测用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测定仪对混凝土框架柱和梁的实际配筋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查,通过测定仪、钻芯法及人工凿开法检测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其中配筋情况详见附件 2。而楼板由于受条件限制未进行实际配筋的抽样检查。检测结果表明,钢筋间距与设计基本相符,实际配筋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符合设计要求。3.5 构件破损情况检测该结构属新建结构,目前尚未发现不适于影响正常使用的裂缝。4 计算分析采用 PKPM 软件验算了结构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结构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性能。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二层 89 轴交 GH 轴处楼板和二层 10轴G-J 轴框架梁以及 8G 轴柱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和裂缝宽度的手算,详见附件 4。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表 4.1.1 的规定,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值如下:楼梯、疏散通道为 3.5kN/m2;厨房、一般卫生间、卧室、活动室为 2.0 kN/m2;阳台为 2.5 kN/m2;不上人屋面0.5 kN/m2 。计算分析表明,混凝土楼板、梁、柱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均为R/r0S1.0,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性要求。5 鉴定结论通过现场检测与分析,参考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有关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用鉴定要求,综合以上检查第 9 页 共 18 页9和分析验算结果得出的安全性鉴定等级和正常使用性等级如下:(1) 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混凝土楼板(构件)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混凝土梁(构件 )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混凝土柱(构件 )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上部混凝土结构(子单元) 的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Au 级。本项目(鉴定单元)的安全性鉴定等级可综合评定为 Asu 级(承载力满足要求,不必采取措施) ;(2) 地基基础(子单元)的使用性鉴定评级为 As 级;混凝土楼板的计算最大受力裂缝宽度为 0.13mm,小于规范规定值 0.30mm,楼板的正常使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 as 级;混凝土梁的计算最大受力裂缝宽度达0.295mm,小于规范规定值 0.30mm,混凝土梁的正常使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 as 级;上部混凝土结构(子单元)的使用性鉴定评级为 As 级。本项目正常使用性鉴定等级可综合评定为:A ss 级(可以正常使用,不必采取措施)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检测中心2008 年 10 月 17 日正文完,以下为附件,本报告连同附件共 21 页附件目录:附件 1 部分现场照片 第 10 页附件 2 截面尺寸调查及构件实际配筋检测数据 第 11 页附件 3 回弹数据处理结果和芯样试压结果 第 12 页附件 4 梁、楼板、柱极限承载力计算和裂缝宽度验算 第 13 页第 10 页 共 29 页10附件 1 部分现场照片现场触探试验现场结构布置 楼板钻芯及碳化情况地梁钻芯 楼板钻芯处理后芯样汇总 芯样处理后试压第 11 页 共 18 页11附件 2 构件实际配筋检测数据构件实际配筋间距检测数据( 单位:mm)附图 1第 12 页 共 18 页12附件 3 回弹数据处理结果和芯样试压结果附表 2 钻芯法检测-压力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试件面积试件编号 试件直径(mm)试件高度(mm) (mm2)抗压荷载(kN)抗压强度(MPa)1 73.4 73.5 4231.4 138.9 32.8柱 1 1 层 G4 2 73.3 74.1 4219.9 129.1 30.61 73.3 75.0 4219.9 182.3 43.2柱 2 1 层 G102 73.3 74.5 4219.9 168.4 40.21 73.7 73.0 4266.0 165.2 38.7柱 3 2 层 F82 73.9 75.3 4289.2 160.7 37.51 73.7 72.0 4266.0 147.9 34.7柱 4 2 层 J112 73.5 74.5 4242.9 158.9 37.51 73.6 75.0 4254.5 150.3 35.3柱 5 3 层 F22 73.8 75.2 4277.6 139.9 32.71 73.7 74.7 4266.0 157.2 36.8柱 6 3 层 D102 73.5 74.0 4242.9 164.3 38.71 73.5 74.7 4242.9 132.7 31.3梁 1 3 层 2G-F2 73.5 73.4 4242.9 134.2 31.61 73.5 75.3 4242.9 143.8 33.9梁 2 3 层 8G-J2 73.5 73.0 4242.9 146.0 34.41 73.2 75.0 4208.3 133.4 31.7梁 3 2 层 7G-H2 73.3 75.5 4219.9 126.3 29.91 73.6 73.7 4254.5 135.2 31.8梁 4 2 层 J11-132 73.3 72.1 4219.9 150.2 35.61 73.4 77.0 4231.4 165.5 39.1地梁 1 F9-102 73.5 73.0 4242.9 163.3 38.51 73.4 74.9 4231.4 183.9 43.5地梁 2 G11-132 73.5 74.7 4242.9 167.0 39.4楼板 1 2 层 8-9G-H 1 73.4 74.6 4231.4 163.3 38.6楼板 2 3 层 2-3G-F 1 73.4 73.0 4231.4 180.5 42.7梯板 2-3 层 2-3G-F 1 73.5 73.4 4242.9 169.7 40.0第 13 页 共 18 页13附表 3 回弹数据处理结果(仅列出钻芯处)构件 位置混凝土抗压强度实测值(MPa)钻芯法修正后的混凝土强度值 (MPa)混凝土抗压强度推测值(MPa)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MPa)柱 1 1 层 G4 28.6 37.5 35 30柱 2 1 层 G10 29.3 38.4 35 30柱 3 2 层 F8 29.8 39.3 35 30柱 4 2 层 J11 30.5 39.8 35 30柱 5 3 层 F2 23.8 31.2 30 30柱 6 3 层 D10 27.2 35.6 35 30地梁 1 F9-10 22.7 31.3 30 25地梁 2 G11-13 23.2 32.0 30 25梁 1 3 层 2G-F 26.2 36.2 35 25梁 2 3 层 8G-J 24.3 33.5 30 25梁 3 2 层 7G-H 29.7 41.0 40 25梁 4 2 层 J11-13 28.8 39.7 35 25楼板 1 2 层 8-9G-H 18.4 32.1 30 25楼板 2 3 层 2-3G-F 27.1 44.4 40 25梯板 2-3 层 2-3G-F 27.5 45.1 45 25附件 4 梁、楼板、柱极限承载力计算和裂缝宽度验算梁极限承载力和裂缝宽度验算一、梁的承载力验算: 1、基本资料:构件位置:1层1-3A轴 混凝土强度: C18, f c8.4 N/mm 2, f t1.10N/mm 2钢筋强度: f yf y210N/mm 2, fyv210N/mm 2 受拉钢筋面积:跨中:A s1520mm 2;支座处:A s1964mm 2,箍筋面积A sv101mm2,箍筋间距s150mm矩形截面:宽度b250mm,高度h400mm,h o355mm2、计算结果:1)、各种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并考虑弯矩调幅的最不利内力基本组合设计值:支座处,由于两端配筋一样,仅算内力大的一侧即可第 14 页 共 18 页14由可变荷载控制时, kNm12.80.914(.2)6.51MkN47()83V由恒荷载控制时, kNm1.35.7.0.9kN)47跨中, 由活荷载控制时, kNm1.20.14.由恒荷载控制 kNm3568M所以支座取 M 1 =6.51kNm V1=8.3 kN跨中取 M 1 =1.84kNm 跨中的标准组合 1.4 kNm1支座的标准组合 5.27 kNm , 6.57kN12)、跨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x按下式计算: mm 满足适用条件。biMu =115kNm M1 =70kNm,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0/1.6RS跨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挑梁段支座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x按下式计算: mm 满足适用条件。biMu =158kNm M1 =128kNm,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0/1.2RS挑梁段支座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 15 页 共 18 页15V1=86kN 6cfb满足要求。V=153kN V1=86kN 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01/.RSV斜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综上所述,混凝土梁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该梁满足承载能力要0/1.RS求。二、梁的承载力验算: 1、基本资料:构件位置:1层25C-E轴 混凝土强度: C18, f c8.4 N/mm 2, f t1.10N/mm 2钢筋强度: f yf y210N/mm 2, fyv210N/mm 2 受拉钢筋面积:跨中:A s2463mm 2;支座处:A s2214mm 2,箍筋面积A sv53mm2,箍筋间距s150mm矩形截面:宽度b300mm,高度h750mm,h o715mm2、计算结果:1)、各种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并考虑弯矩调幅的最不利内力基本组合设计值:支座处, kNm, kN16M147V跨中, kNm 72)、跨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x按下式计算: mm 满足适用条件。biMu =289.2kNm M1 =167kNm,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0/.73RS跨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支座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x按下式计算: mm 满足适用条件。biMu =319kNm M1 =166kNm,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0/1.92RS挑梁段支座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V1=86kN 6cfb满足要求。V=153kN V1=86kN 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01/.RSV斜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综上所述,混凝土梁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该梁满足承载能力要0/1.RS求。二、裂缝宽度验算:支座截面 a、基本资料: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2.1cr截面宽度b250mm, 截面高度h400mm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40mm带肋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1.0纵筋根数:2,直径:18 ,三级钢,HRB400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 eq18mm受拉纵筋面积A s 509mm 2,钢筋弹性模量E s 200000N/mm2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 s45mm,h o355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1. 54N/mm 2b、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按下式计算: e(混凝土规范 8.1.24)ste509=0.1254t bhc、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 ,按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