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 第一节 肌纤维的结构 第四节 骨骼肌特性第三节 肌纤维的收缩过程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七节 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五节 骨骼肌收缩第六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第一节 肌纤维的结构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二、肌管系统三、肌丝的分子组成第一节 肌纤维的结构肌细胞 (又称 肌纤维 )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 60微米 , 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称为 肌内膜 。许多肌纤维排列成束 (即 肌束 ),表面被 肌束膜 包绕。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外面包以结缔组织膜,称为 肌外膜 。 第一节 肌纤维的结构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二、肌管系统三、肌丝的分子组成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骨骼肌超微结构示意图 l 每个肌细胞含有数百至数千条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的直径约 14微米,纵贯肌细胞全长。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由暗带 (A带 )和明带 (I带 )呈交替规则排列,在显微镜下呈现有规律的横纹排列,故骨骼肌也称 横纹肌 。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实际上由于粗肌丝的存在而形成了 A带。细肌丝连接于 Z线,纵贯 I带全长,并伸入 A带部位,与粗肌丝交错对插。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粗肌丝和细肌丝的空间排列示意图 二、肌管系统 l 横小管系统 是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l 纵小管系统 即肌质网系统 。l 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称为终池 。l 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称为 三联管结构。 肌管系统结构示意图 三、肌丝的分子组成细肌丝与粗肌丝结构示意图 粗肌丝 : 由肌球或称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 横桥 : 能与细肌丝上的 结合位点 发生可逆性结合 ; 具有 ATP酶的作用 ,与结合位点结合后 ,分解 ATP提供横桥扭动(肌丝滑行 )和作功的能量。 细肌丝 :肌动蛋白 : 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 原肌球蛋白 :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 肌钙蛋白: 与 Ca2+结合变构后 ,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l Ca+通过和肌钙蛋白结合,诱发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图 l 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亚单位I、 亚单位 T和亚单位 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 Ca+。 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 电一、静息电位l (一 )静息电位的概念 l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 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称为静息电位 。(甲)当 A、 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 ,证明膜外无电位差 。(乙)当 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 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 。(丙)当 A、 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 。静息电位证明实验:4.与 RP相 关的概念: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膜电位 :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 membrane potential)。习惯叫法 :因膜内电位低于膜外,习惯上 RP指的是膜内负电位。RP值 :哺乳动物的神经、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为 -70 -90mV, 红细胞约为 -10mV左右。RP值描述 : RP 膜内负电位 (-70-90 mV)=超极化RP 膜内负电位 (-70-50 mV)=去极化(二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用 “ 离子学说 ” 来解释 :l 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l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l 通透性: K+ Cl- Na+ A-l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大, 而对Na+的通透性较小, K+向细胞外流动。 造成 细胞外电位高而细胞内电位低的电位差 。 l 随着 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 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 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 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 时, 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 静息电位 。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 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 K+平衡电位。 静息 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 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 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K+ Cl- Na+ A-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大 K+ 膜外电位 (正电场 )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 =RP结论 :RP的产生主要是 K 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K+的平衡电位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 电二、动作电位 l (一 )动作电位的概念l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AP实验现象(二 )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1.静息相在静息时细胞处于极化状态。2.去极相细胞膜的静息电位 由 -90mv减小到 0mv的 过程被称为去极化 , 去极化是膜电位消失的过程;细胞膜电位 由 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称为反极化。反极化的电位幅度称为超 射。3.复极相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很快从顶点 (+30mv)快速下降,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直到接近静息电位的水平,形成曲线的下降支称为复极化时相 。 所谓复极化是指在去极化的前提下膜极化状态的恢复。 动作电位示意图ab: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bc:动作电的下降支abc:动作电位的锋电位cd:动作电应的后电位 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l “ 全或无 ” 现象。 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l 不衰减性传导。 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间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其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l 脉冲式。 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间隔。 动作电位的意义: 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三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条件 : 膜内外存在 Na+差 :Na+外 Na+内 110 ; 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AP模式图动作电位( AP) 的产生机制:AP上升支 AP下降支(三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用离子流学说来解释 : 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膜受刺激, Na+大量内流,膜去极化至反极化。 Na+平衡电位, K+快速外流,至静息状态。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 电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l 无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 “ 局部电流 ” 的形式进行传导的。l 有髓神经纤维外面包裹着一层电阻很高的髓鞘,动作电位只能在没有髓鞘的朗飞氏结处产生 “ 局部电流 ” 。 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
- 安全培训效益评估方案课件
- 2025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招聘编外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Hydroxyethyl-starch-Mw-110-150-kD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精密箱体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hCA-I-hCA-II-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重水堆核电站及配套产品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广西来宾盛亿土地整治开发有限公司招聘拟聘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延安通和电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技术方案编制与评审工具
- 《情满今生》读书笔记模板
- 胸痛中心网络医院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方案流程图
- 2021年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答案
- 急危重病人营养与代谢支持
- 甲醇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 GB/T 7216-2009灰铸铁金相检验
- GB/T 5796.3-1986梯形螺纹基本尺寸
- 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
- 医学影像学总论-X线课件
- 大班科学《神奇的洞洞》课件
-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