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尘防毒技术规范篇一:AQ 4214-XX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4214-XX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工艺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和竹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焊接工艺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控制的工程技术和竹理,也适用于相关部门对焊接工艺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监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 根据本标准达成陇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 1 部分:焊接防护具 GB 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 9448 焊接与切割安全焊工防护用品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1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205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AQ/T 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焊接 welding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目使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永久性结合 的方法。 焊接工艺 welding procedure 焊接过程中的一整套工艺程序及其技术规定。包括:焊接方法、焊前准备加工、装配、 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参数以及焊后处理等。 焊接操作 welding operation 按照给定的焊接工艺完成焊接过程的各种动作的统称。焊接烟尘 welding fume 焊接过程中,由高温蒸汽经氧化后冷凝而产生的烟雾状微粒,卞要源于焊接材料和母材的蒸发、氧化。 受限空间 confined space 受限空间又叫密闭空间或有限空间。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 的封闭、半封闭的设备、设施及场所。如各种设备内部(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竹 道、容器等)和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 焊工金属热 welder metal fume fever 焊接金属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和氟化物等物质通过上呼吸道进入末梢细支气竹和肺,引 起典型性骤起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增多等急性全身性疾病。 压力引射式局部通风装置 pressure ejector-type local ventilation devices 压力引射式局部通风装置卞要由引射器、胶布风筒和磁性固定支座二部分组成。具有安 全可靠、体积小、质量轻、控制焊接烟尘扩散的有效范围大等特点。4 一般要求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工作应坚持预防为卞、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过程可控、综合治理 的原则,优先选择提高焊接操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焊接工作量较大的厂房、车间及 露天作业时,使用机械手或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使操作人员远离焊接尘毒危害区域。 使用焊接工艺的企业的选址应符合 GB50187, GBZ1 的相关要求。 使用焊接工艺的企业的新建、改建、打一建建设项日,焊接工艺防尘防毒设施应与卞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进行评价。 有焊接尘毒发生源的车间应设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焊接作业车间的 设计和布局应符合GB50187 的相关要求。 应积极改善焊接工艺,并采用先进的焊接材料及焊接技术以降低焊接过程中尘毒等有 害物质浓度。 引进的国外焊接防尘防毒技术和设备应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关于防尘防毒的规定。 凡从国外引进成套焊接技术和设备,应同时引进或建设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和设备,不得削 减。 在焊接作业场所操作配备有除尘防毒装置的机器设备,在作业开始时,应先启动除尘 防毒装置、后启动卞机;作业结束时,应先关闭卞机、后关闭除尘防毒装置。 应定期对焊接作业场所尘毒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通风排尘装置和其它卫生防护装 置的效果进行评价,焊接防尘防毒通风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或停用。 接触尘毒的焊接作业岗位应在醒日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志应符合 GB2894, GBZ158 的要求。 焊接作业场所产生的电焊烟尘浓度及有毒物浓度应符合 GBZ 2. 1 的要求。 5.工艺和焊接材料 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计焊接工艺。 选用烟尘产生量少的焊接方法,打一大半自动焊和自动焊的使用范围。 i1:确选择电源极性,不锈钢焊条采用直流极性 i1,接法焊接时发尘量较低,而结构钢 焊条直流极性 i1,接时发尘量较大。 选择合适的焊接位置,选择恰当的焊接参数,选用低锰、低氢、低尘、低毒焊条。 在受限空间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尽量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 在不改变产品焊接特性的基础上,使用有害成分少的材料来替代有害成分多的材料。 6 粉尘和有毒气体的防护 合理进行作业的布局,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方法进行通风。 通风应遵循局部通风为卞,全面通风为辅的原则。 焊接车间或焊接量大、焊机集中的工作地点,实施全面机械通风。当焊接作业室净高 度低于 3. 5m、或每个焊工工作空间小于 200m3、或工作间(室、舱、柜、容器等)内部结构 影响空气流动而使焊接工作点的尘毒浓度超过规定时,必须实施全面机械通风。 进行全面机械通风时,应按每个焊工通风量不小于57m3/min 进行设计。 面式打一散源应采用全面通风方式通风。 常用的全面机械通风措施包括:天窗、屋顶风机、轴流风机、引射风机。 侧墙设置轴流风机加强自然通风器(天窗)排风。 在焊接车间的屋顶设置排风风机。利用天窗或在侧墙设置轴流风机进行自然通风,天窗侧墙轴流风机非同类宜单独设。 设置诱导风机引射室内焊接烟气流向上流通,经自然通风器排出室外。 对于点式打一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 对半自动焊和自动焊,应使用排烟焊枪等局部通风装置。 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打一散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风罩应符合 GB/T 16758要求。局部通风形式包括固定式 排烟罩(吸尘罩)、移动式排烟罩、手持式排烟罩等,通风系统卞要由吸尘罩(排烟罩)、风 道、除尘或净化装置以及风机组成,焊接作业采取有效的局部通风的措施: 局部通风应控制焊接电弧附近的风速,吸尘罩控制点的控制风速应为 /s o 使用固定式或可移式排烟罩时,应同时安装净化过滤设备或与整体通风净化系统。 使用固定式排烟罩时,有毒气体、粉尘等不经过操作者的呼吸带,排放日的风速以 /s 为宜;风量应该自行调节,排放日高度必须高于作业厂房顶部 设置局部排烟罩捕集电焊烟尘和有毒气体,应该设置相应净化设备防止污染大气, 设置原则如下: a)尽可能靠近焊接作业点,对流动性较大的焊接作业,应做成可移动式的罩日,作业时罩日 可随焊接点一起移动,以提高烟尘的捕集效果; b)不影响工人操作,检修方便; c)在保证捕集效果的情况下,节省风量。 5 应根据不同的作业方式、焊接工件尺寸及工艺,选择使用下吸式吸气罩、侧吸式吸 气罩、上吸式吸气罩或回转式活动吸气罩。 工人操作地点固定和操作方式固定的车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上吸式、侧吸式或 下吸式排止 I 大 I 罩。 在密闭船舱、化工容器和竹道内施焊或在大作业厂房非定点施焊时,应采用移动式 排烟罩,也可使用压力引射式局部通风装置。使用时,需将吸头置于电弧附近,再开动风机。 加强通风系统的维打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7 受限空间防尘防毒 凡在储运或生产过有毒有害介质或惰性气体的容器、设备、竹道、塔、罐等密闭或半 密闭场所施焊,作业前必须确认与其连通的所有设备及竹路彻底隔离,同时要对其进行清洗、 吹扫、置换,并按规定办理进入设备作业许可证。 在未进行良好的通风之前,密闭空间内禁止人员进入。如果进入,必须佩戴符合安全 要求的供气呼吸设备,并由佩戴类似设备的他人在设备外进行监护。 在密闭容器及仓室等工作场所狭小的受限空间进行焊接作业时,在进入之前,应对容 器内气体采样进行氧量、毒气、有害气体、可燃气的化验测试,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 业。进入后,应 2 小时采样分析一次,如条件发生变化应随时取样分析。 对密种吐较强而易发生缺氧危险的作业设备,应采用强制通风的办法予以补氧,防止 缺氧窒息事件发生,不用纯氧向设备内补氧;缺氧危险作业要求与安全防护措施要符合 GB8958 的要求。 确定焊接时可能聚集有毒气体或有毒蒸汽的地区,设置警示标志,并符合 GB2894, GBZ158 的要求。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采取吹扫、冲洗和强制通风等措施,消除或减少存于受限空 间内的尘、毒物质,满足GB8958, GBZ/T205 的要求。 密闭空间内通风所使用的空气,其量必须保证密闭空间内的有害物质浓度符合规定值。 焊接经过脱脂处理或涂漆的设备竹道时,应装设局部排烟装置,并预先清除焊缝周围 的漆层。己确定为缺氧作业环境的作业场所,采用置换作业法时,应先检测容器、竹道内的空 气成分,保证含氧量在%以上。 在有毒物质的设备竹道上带压不置换动火操作时,焊工应佩戴防毒面具,而目应在上 风侧操作。 密闭空间内的通风应防止可燃混合气体和大气富氧的聚集。除了空气之外,氧气、其 它气体或混合气不得用于通风。 施焊现场应配备适量的空(氧)气呼吸器,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焊工在密闭空间焊接作业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打,实行轮换作业。 密闭空间内供给呼吸器或呼吸设备的压缩空气必须满足 i I :常的呼吸要求。 密闭空间内所用呼吸器的压缩空气竹必须是专用竹线,不得与其它竹路相连接。 当作业人员从入日或其它开日处进入密闭空间时,必须具备向外部人员提供救援信号 的手段。 8 个体防护措施 焊接作业应按 GB 11651, GB9448 4. 2, GB/T3609. 1 的要求为接触尘毒作业人员配备符 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 焊接作业除穿戴一般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眼镜和日罩)外,针对特殊作业场 合还应佩带通风焊帽(用于密闭容器和不易解决通风的特殊作业场所的焊接作业)。 对于短暂电焊、气焊作业场所,应使用手持式焊接面罩或安全帽式电焊面罩。 剧毒场所紧急情况下的抢修焊接作业,应佩带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密闭缺氧环境内, 空气中混有高浓度毒物或在应急抢修设备情况下,应采用自给供气式防毒面具。 特殊环境焊接作业和熔炼作业时,应使用送风式电焊面罩,通风条件差的密闭容器内 工作时需要佩带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在环境中氧气浓度大于 %,环境温度为一 2045 0C 时可使用过滤式防尘日罩。 对作业强度大、温度高的环境使用自吸过滤式呼吸面具(半面具或全面具)时,应采 用电动送风型日罩;对工作地点狭小、焊接烟尘浓度高的工况,应采用电动送风型日罩。 当局部排风受限或在密闭容器中焊接,或存在来自有毒烟气造成的健康危险目不可能 局部通风时,应穿戴高效面罩呼吸器或高效 i1,压带动力装置的空气净化呼吸器。 在可提供压缩空气源处,使用 i1,压压缩空气竹道供气的呼吸器。 焊接作业时,焊工应配戴防尘毒日罩。 焊接作业人员应具有 i1: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能力,了解个体防护用品的适用性和局 限性,上岗时应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 焊接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应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个体防护用品失效时应及时更 换。 9 管理措施 采用焊接工艺的企业应设置防尘防毒竹理部门或岗位,建立焊接作业防尘防毒设施的 维修保养和定期检验等规章制度。 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焊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 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 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企业应定期对焊接作业人员进行防尘防毒教育培)i1,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焊接防尘防 毒知识技能再教育和考核。 焊接作业人员上岗、换岗以及离岗一年后复岗前应经过“二级安全教育”和防尘防毒 知识技能培)i1,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企业应对整个焊接过程中的粉尘、毒物危害至少每一年进行一次辨识和评估,并建立 档案。当焊接作业场所、焊接工艺、设备设施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开展辨识评估工作。 企业防尘防毒竹理部门应每年对焊接作业防尘防毒技术措施和竹理措施进行至少一次 检查,对其中不符合焊接作业防尘防毒要求的设施及部件及时进行整改。 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定期对焊接作业点进行尘毒物质检测,检测报告应整理归档,妥善 保存。尘毒物质浓度检测应在 i1:常工况下进行,检测点的位置和数量等参数选择应符合 GB 13733 的相关规定。 10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焊接作业岗位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指示牌,说明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性、预防措施和应急 处理措施。 对焊接过程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气体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 通风装置及与其连锁的自动报警装置,其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 12 次/h o 对密闭空间焊接作业可能引起的尘毒事故,按 AQ/T 9002 的要求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目定期演练。 11 职业健康监护 企业应为焊接作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专人负责竹理,并按照规定的期限 妥善保存。作业人员离开企业时,企业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其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并 在复印件上签章。 企业应按照 GBZ188 的要求保证从事焊接作业的人员能按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做好 体检记录存档,己被诊断为焊接作业职业病的人员必须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检查中 出现不适宜继续从事焊接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篇二:AQ 4201-XX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 4201-XX Technology code of dust and poison control for electronic industry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生产工艺基本要求 5 生产厂房 6 工程技术措施 7 通风净化系统设置 8 个人防护 9 管理 10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1 绩效监测 前 言 为了更好地保护电子工业企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做好防尘防毒工作,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中:3、 、 、 、 、 、 、 、 、 、 、 、 、 、7、8、9、10、11 等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玢、汪彤、黄燕娣、王培怡、吕琳、吴芳谷、张志航、顾为群。 本标准首次发布。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工业企业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防范,也适用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部门对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监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1984 氯气安全规程 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J30002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3 总则 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毒物危害因素,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电子工业生产过程防尘防毒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过程可控、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选择尘毒危害小的工艺和设备,积极采用无毒或低毒原(辅)料,以无毒代替有毒、以低毒代替高毒,并对尘毒危害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危害控制符合要求。电子工业生产过程防尘防毒工作应持续改进,不断降低作业场所尘毒物质浓度。 电子工业企业建设项目中产生尘毒危害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设置防尘防毒设备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 生产工艺基本要求 电子工业企业应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毒物危害进行辨识和评估,明确所有产生粉尘、毒物的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及原(辅)料、中间产品、副产品,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产生粉尘、毒物的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在设计时应符合 GBZ1 中第节以及 SJ30002 的要求。 防尘防毒设备设施应保证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的要求。在厂房气象条件、洁净度要求与防尘防毒措施有矛盾时,应采取其他措施,保证作业人员健康。 下列工艺过程可能产生粉尘、毒物危害,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a)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外延、氧化扩散、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腐蚀、清洗、刻蚀、溅射、塑封等工序。 b)真空器件零件清洗、阴极热丝制备、涂屏、充汞等。c)陶瓷料、玻璃料、磁性材料、塑料等材料的破碎、配制、加工工艺等。d)铸造、热处理、电火花加工、磨削加工、化学处理、电镀、喷砂、油漆、涂装工艺等。 e)铅蓄电池等含铅生产工艺。 f)电阻、电容等元件生产及印刷电路板(PCB)生产。 g)电子装联工艺中的焊接、三防、固封工序等。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尘、毒在技术上较难控制时,宜采取以下措施: a)设置密闭操作室,保证新鲜空气供应量不少于每人30m3/h。b)采用送风面具或岗位送风。 c)送入空气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在选择生产工艺时,设计者和设备供应商应提供粉尘、毒物产生情况说明及控制措施技术文件,原(辅)料供应者应提供原(辅)料尘、毒危害技术说明文件、执行标准文件等。上述文件均应存档。 5 生产厂房 选址 生产厂房应选择在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环境较为清洁的地区。 布局 厂区应合理布局,减少粉状物料的运输距离及中转次数,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重复运输。 产生尘毒危害的生产区宜集中布置在厂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 生产区内部布置应避免尘毒的交叉污染。 产生尘毒危害的工序或工作区(间)若在同一建筑物内,宜集中在靠近夏季最大频率风向下风侧的外墙布置,应与其他工序或工作区(间)可靠地隔开。 有毒物质、粉料输送管道宜集中布置形成管廊,且管廊不宜设置在人员集中区域周边。有毒物质、粉料输送管道不应穿越办公室、休息室、宿舍、人员密集厂房、餐厅、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含地道、通廊)等建筑物。 密闭厂房进气口的位置不应设置在有毒、粉尘物质排放口污染影响区域内,且应保证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进气口不受到排放口有毒、粉尘物质的影响。 建(构)筑物 厂房结构应充分考虑防尘防毒的要求。内部结构应有足够高度以布置管道,且有利于清除积尘。粉尘污染严重的厂房,应留有真空清扫机具行走的通道。使用、产生剧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宜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水处理并设置坡向排水系统。对于多层厂房,产生有害气体的场所宜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安装有效通风、防毒设备设施等措施,以防止对上层作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洁净厂房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其有害物质散发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宜使用对人身体有害的石棉类建筑材料。 6 工程技术措施 材料储存与运输 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物料的自动装载、泄漏检测、连锁控制,以避免或减少有害物质的散发。 采用密闭性好的输送装置,如气力输送、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溜管、溜槽等。 改进工艺,减少粉、粒料的中转环节,缩短输送距离。减少散装粉、粒料转运点的落差高度,并对落料点采取密闭、负压等措施。 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含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不应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管道。 对尘、毒物品的运输、储存、分配应采取下列防范措施: a)在工作区内装卸散装的干砂、干石英砂、焦炭、煤粉、黏土等粉、粒料,不宜使用抓斗吊车、翻斗车及卡车。允许洒水降尘的装卸区域,应设置洒水设施,洒水设施应保证冬季的正常使用。 篇三: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50-XX)ICS C 7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 4250-XX 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ust and poiso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electroplating process (报批稿) AQ4250XX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基本要求 .4 5 技术措施 .4 6 管理措施 .5 7 个体防护 .5 8 事故应急 .6 9 职业健康监护 .6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毒类别与急救药品的配备 . 7 AQ4250XX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是强制性条款,其余是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东莞市同远鑫模具电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秋生、孙贵磊、孟燕华、王起全、张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伦理法律框架构建-洞察及研究
- 供应链金融支持下的营销创新-洞察及研究
- 农业人才培训与交流项目合作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淘气堡市场经营前景分析及投资商机盈利性报告版
- 2025至2030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凝胶电泳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研究报告
- 家庭农场动物养殖及供应协议
- 农民土地托管经营合同书
- 农业智能化技术运用与推广合作协议
- 供应商合作协议合同书
- 农民合作种植资源保护协议
- 老旧房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 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 学术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南开大学
- 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
- 新高考高中英语熟词生义485例(精校版)重点单词、短语辨析
- 斜视检查(斜视诊疗课件)
- 和安风电场电气设备定检及预防性试验技术规范
- 农产品食品安全评价技术 课件全套 模块1-8 走进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 - 油脂脂肪酸组成和溶剂残留检测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第二章 临床康复工程学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