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有机物密度总结篇一: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 纤维素、醋(以下) 气态:C4 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 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 PH3、H2S 和 AsH3 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 、丙三醇(甘油) 、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华性:萘、蒽 7. 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 n=7,有以下五种: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 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Fe 作催化剂 (2)硝化:浓硝酸、5060水浴 (3)磺化:浓硫酸,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 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 140时的脱水反应 7. 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8. 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9. 酚与 1)浓溴水2)浓硝酸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 烯酸酯、烯酸盐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 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质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 H2 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 、加热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还原法: 2. 卤代烃水解法: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 乙醇钠水解法: 5. 乙烯水化法: 6. 葡萄糖发酵法: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 Cu(OH)2 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与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 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醛氧化 4. 还原:醛+ H2 八、能跟钠反应放出 H2 的物质 (一) 、 有机物 1. 醇(也可和 K、Mg、Al 反应))2. 有机羧酸 3. 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 4. 苯磺酸 5.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 、无机物 1. 水及水溶液 2. 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九、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 、有机物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 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5.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 、无机物(-2):硫化氢及硫化物 2. 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4. Zn、Mg、Fe 等单质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 Mg 与 H+、Mg 与 HBrO 的反应) 5. I-: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 NaOH 等强碱:因为 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 后 平衡向右移动 7. Na2CO3 等盐:因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 、CS2 等 下层变无色的(1):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 、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 CH:C2H2、C6H6 和 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2. CH2:烯烃和环烷烃 3. 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 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 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 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质 (一) 、 毒气 F2、Cl2、HF、H2S、SO2、CO、NO、NO2 等,其中 CO和 NO 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 、水银、亚硝酸盐、除BaSO4 外的大多数钡盐、氰化物(如 KCN) 、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银盐等) 、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质 1. 黑火药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 2. NH4NO3 3. 火棉 4. 红磷与 KClO3 5. TNT(雷汞作引爆剂) 6. 硝化甘油 7. 氮化银 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H2 和 O2 、 “点爆”的 CO 和 O2、 “光爆”的 H2 和Cl2、CH4 和 O2 、CH4 和 Cl2 、C2H2 和 O2。 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 H2 和 F2。 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 、有机物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6. 酚类 7.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8. 煤产品(煤焦油)9.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 、无机物 1.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3. S(-2)的化合物: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 4. S(-4)的化合物:SO2、H2SO3 及亚硫酸盐 5. 双氧水(H2O2) 十五、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一) 、有机物 1. 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 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 、无机物 1. 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 S(+4):SO2、H2SO3 及亚硫酸盐 Fe2+ 亚铁盐 N:(+4)NONO2 2. N2、S、Cl2 等非金属单质. 3. HCl、H2O2 等 十六、检验淀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 Cu(OH)2 煮沸,若无红色沉淀,则可证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 Cu(OH)2 煮沸,有红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显蓝色。 十七、能使蛋白质发生凝结而变性的物质 1. 加热 2. 紫外线 3. 酸、碱 4. 重金属盐(如Cu2+、Pb2+、Hg2+、Ag+ 等) 5. 部分有机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 十八、关于纤维素和酯类的总结 (一) 、以下物质属于“纤维素” 1. 粘胶纤维 2.纸 3.人造丝 4.人造棉 5.玻璃纸 6.无灰滤纸 7. 脱脂棉 (二) 、以下物质属于“酯” 1. 硝酸纤维 2. 硝化甘油 3. 胶棉 4. 珂珞酊 5. 无烟火药 6. 火棉 易错:TNT、酚醛树脂、赛璐珞既不是“纤维素” ,也不是“酯” 。 十九、既能和强酸溶液反应,又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1. 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2. 无机物:两性元素的单质 Al、(Zn) 两性氧化物 Al2O3、 (ZnO) 两性氢氧化物 Al(OH)3、Zn(OH)2 弱酸的酸式盐 NaHCO3、NaH2PO4、NaHS 弱酸的铵盐 (NH4)2CO3、 NH4HCO3、(NH4)2SO3、(NH4)2S 等 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 属于“表现两性的物质”是: Al、Zn、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 二十、有机实验问题 (一)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2. 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若有水,电解质 CH3COONa 和 NaOH 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 生成 CH4。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 NaOH 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 CaO 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 固体腐蚀玻璃;CaO 作用: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 NaOH 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CaO 能吸水,保持 NaOH 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 O2、NH3 等。 5.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 化学方程式: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 Cl2、HCl、SO2 等. 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 ,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 170所致,因为在 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 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 6. 浓 H2SO4 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SO2。 (三)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 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 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 CaC2 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 CaC2 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篇二: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 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 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 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 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烃类:一般 N(C)4 的各类烃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Cl,沸点为-) 3 甲醛(HCHO,沸点为-21) 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2)液态:一般 N(C)在 516 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 CH3(CH2)4CH3 甲酸 HCOOH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 N(C)在 17 或 17 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 C12 以上的烃 甲醇 CH3OH 乙醛 CH3CHO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 乙烯 液态烯烃 乙炔 无味 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汽油的气味 无味 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不愉快的气味,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 有酒味的流动液体 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 无嗅无味的蜡状固体 特殊香味 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刺激性气味 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芳香气味 苯及其同系物 一卤代烷 C4 以下的一元醇 C5C11 的一元醇 C12 以上的一元醇 乙醇 乙二醇 丙三醇(甘油) 乙醛 乙酸 低级酯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C的不饱和化合物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 或 Br2 + 2OH = Br + BrO + H2O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SO2、SO32、I、Fe 2-2+ -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 、CC、CHO 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SO2、SO32、Br、I、Fe 2-2+ 3与 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 的有机物 与 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 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 Na2CO3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 NaHCO3; 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 CO2 气体; 与 NaHCO3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 CO2 气体。 4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 2%的 AgNO3 溶液中逐滴加入 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 Ag(NH3)2+ + OH + 3H+ = Ag+ + 2NH4+ + H2O 而被破坏。 - (4)实验现象: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2 Ag+ RCOONH4 + 3NH3 + 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记忆诀窍】: 1水(盐) 、2银、3氨 4Ag+ (NH4)2CO3 + 6NH3 + 2H2O 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2 Ag+ (NH4)2CO3 + 2NH3 + H2O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 乙二醛: 甲酸: 葡萄糖: OHC-CHO + 4Ag(NH3)2OHHCOOH + 2 Ag(NH3)2OH (过量) 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HCHO4Ag(NH)2OH4 Ag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5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 、甲酸(先中和,但 NaOH仍过量,后氧化) 、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 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 10%的 NaOH 溶液中,滴加几滴 2%的 CuSO4 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 斐林试剂) 。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实验现象: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 ,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 ,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HCHO + 4Cu(OH)2OHC-CHO + 4Cu(OH)2HCOOH + 2Cu(OH)2 RCOOH + Cu2O+ 2H2O CO2 + 2Cu2O+ 5H2O HOOC-COOH + 2Cu2O+ 4H2O 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 Cu(OH)2? Cu2+ (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7能跟 I2 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8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HCHO4Cu(OH)22Cu2O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四、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篇三: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以下)气态:C4 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液态:油 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 PH3、H2S 和 AsH3 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 、丙三醇(甘油) 、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华性:萘、蒽 7. 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6.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 n=7,有以下五种: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 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Fe 作催化剂 (2)硝化:浓硝酸、5060水浴 (3)磺化:浓硫酸,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 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 140时的脱水反应 7. 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8. 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9.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 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质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 H2 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 、加热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还原法: 2. 卤代烃水解法: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4. 乙醇钠水解法:5. 乙烯水化法: 6. 葡萄糖发酵法: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 Cu(OH)2 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与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 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醛氧化 4. 还原:醛+ H2 八、能跟钠反应放出 H2 的物质 (一) 、 有机物1. 醇(也可和 K、Mg、Al 反应))2. 有机羧酸 3. 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 4. 苯磺酸 5.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 、无机物 1. 水及水溶液 2. 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九、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 、有机物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5.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 、无机物 (-2):硫化氢及硫化物 2. 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4. Zn、Mg、Fe 等单质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 Mg 与 H+、Mg 与 HBrO 的反应) 5. I-: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 NaOH 等强碱:因为 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 后 平衡向右移动 7. Na2CO3 等盐:因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 、CS2 等 下层变无色的(1):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 、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 CH:C2H2、C6H6 和 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2. CH2:烯烃和环烷烃 3. 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 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 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 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质 (一) 、 毒气 F2、Cl2、HF、H2S、SO2、CO、NO、NO2 等,其中 CO和 NO 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 、水银、亚硝酸盐、除BaSO4 外的大多数钡盐、氰化物(如 KCN) 、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银盐等) 、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质 1. 黑火药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 2. NH4NO3 3. 火棉 4. 红磷与 KClO3 5. TNT(雷汞作引爆剂) 6. 硝化甘油 7. 氮化银 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H2 和 O2 、 “点爆”的 CO 和 O2、 “光爆”的 H2 和Cl2、CH4 和 O2 、CH4 和 Cl2 、C2H2 和 O2。 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 H2 和 F2。 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 、有机物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6. 酚类 7.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8. 煤产品(煤焦油) 9.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 、无机物 1.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3. S(-2)的化合物: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 4. S(-4)的化合物:SO2、H2SO3 及亚硫酸盐 5. 双氧水(H2O2) 十五、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一) 、有机物 1. 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 、无机物 1. 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 S(+4):SO2、H2SO3 及亚硫酸盐 Fe2+ 亚铁盐 N:(+4)NONO2 2. N2、S、Cl2等非金属单质. 3. HCl、H2O2 等 十六、检验淀粉水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建筑安全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64-T 1917-2023 食品安全餐饮服务清洁厨房评价规范
- 应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升降电梯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中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专业课试题及答案
- 历年编导专业试题及答案
- 月下的景色与情感写景抒情结合10篇范文
- 警官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东丰县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预防接种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
- 第8课《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2025年审计部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Bowtie安全分析培训课件
- 退役军人优抚政策课件
- 财务遴选笔试题及答案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
- 肿瘤病人疼痛评估与干预策略
- 计算机视觉技术课件
- 大学书法教学课件
- 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招聘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