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21,pdf篇一: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如今这些技术操作有了国家标准。从 7 月 1 日起,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1 部分艾灸 、 耳穴名称与定位等 11 项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包括艾灸、头针、耳针、三棱针、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皮内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 10 部分, 耳穴名称与定位则是对 1992年版的修订版。标准分别规范了各种针灸技术操作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等内容,并在附录中列出了相应针灸技术的主要适应症。 此项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国针灸学会组织,选择针灸临床常用的、发展成熟的针灸优势特色技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 9 家单位起草,经两年多反复论证和审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4 月 23 日批准发布,7 月 1 日起实施。 ? 篇二: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一、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 2 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 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 5cm以内的短针。若为10cm 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 ,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 ,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 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 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 。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 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2、梅花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精棉球、无菌梅花针(即以 57 枚不锈钢针固定在略有弹性 2030cm 长的针杆一端制成) 、无菌镊子、弯盘。 (2)体位:以充分暴露叩刺部位,病人感舒适,不易受凉为宜。 (3)操作方法: 暴露叩刺部位,以 75%酒精棉球充分消毒皮肤。术者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住针柄前端,运用腕关节上下弹力进行由轻到重叩击。 叩刺时要求针尖与皮肤呈垂直点,针尖触及皮肤即迅速弹起,动作连续,一般每分钟约 6080 次。 根据部位大小,掌握叩刺时间,一般每次 515 分钟。 叩刺完毕,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叩刺部位。 将梅花针用棉球擦净,泡入消毒液中。 (4)护理: 叩刺前应检查梅花针有无倒刺或不平整现象,有则不宜使用。 叩刺时用力须均匀、稳准,切忌拖刺、斜刺。根据病情,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手法叩刺,一般初次接受治疗宜轻刺,即皮肤经叩刺后呈潮红状,不出血为度。中叩刺即以皮肤潮红有丘疹为度。对某些顽固病症,如神经性皮炎,即可重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 局部皮肤有外伤、溃烂者,禁用此法。 叩刺后,局部皮肤偶有搔痒,嘱患者可用酒精棉球涂抹,避免抓破皮肤。 3、耳针 (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清、无菌棉签、胶布、镊子、无菌针盒(内盛无菌揿针或王不留行药籽) 、探测仪或圆头压棍。 (2)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在耳壳相应部位用探测仪或压棍测定反应点(一般局部可见变色、凹陷、小丘疹或压痛明显者) ,并作标记。 用棉签蘸 75%酒精消毒内壳针刺部位皮肤。 以无菌镊子夹取揿针的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或反应点垂直揿入,用小块胶布固定针圈。若用王不留行药籽,可将药籽放入小块胶布中间,以镊子夹取胶布,将药籽对准穴位,压紧即可。 固定后以手指压迫穴位处,以疼痛明显为宜,留针期每日按压 34 次。(3)护理: 耳壳结构菲薄,末梢血管不丰富,感染后较难愈合,故应注意无菌操作。 取穴以少而精为宜,应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 留针期间,避免洗涤针处,若留针处出现剧痛或发热不适时,应及时取出并局部予以消炎处理。 留针时间一般 37 天,夏季出汗较多,可减少留针时间,以免感染 篇三: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1)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1、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 2 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 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 5cm以内的短针。若为10cm 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 ,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 ,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 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来自: 小 龙 文档网:针灸技术操作规范,21,pdf)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 。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2、梅花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精棉球、无菌梅花针(即以 57 枚不锈钢针固定在略有弹性 2030cm 长的针杆一端制成) 、无菌镊子、弯盘。 (2)体位:以充分暴露叩刺部位,病人感舒适,不易受凉为宜。 (3)操作方法:暴露叩刺部位,以 75%酒精棉球充分消毒皮肤。 术者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住针柄前端,运用腕关节上下弹力进行由轻到重叩击。 叩刺时要求针尖与皮肤呈垂直点,针尖触及皮肤即迅速弹起,动作连续,一般每分钟约 6080 次。 根据部位大小,掌握叩刺时间,一般每次 515 分钟。叩刺完毕,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叩刺部位。 将梅花针用棉球擦净,泡入消毒液中。 (4)护理: 叩刺前应检查梅花针有无倒刺或不平整现象,有则不宜使用。叩刺时用力须均匀、稳准,切忌拖刺、斜刺。根据病情,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手法叩刺,一般初次接受治疗宜轻刺,即皮肤经叩刺后呈潮红状,不出血为度。中叩刺即以皮肤潮红有丘疹为度。对某些顽固病症,如神经性皮炎,即可重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 局部皮肤有外伤、溃烂者,禁用此法。 叩刺后,局部皮肤偶有搔痒,嘱患者可用酒精棉球涂抹,避免抓破皮肤。 3、耳针 (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清、无菌棉签、胶布、镊子、无菌针盒(内盛无菌揿针或王不留行药籽) 、探测仪或圆头压棍。 (2)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在耳壳相应部位用探测仪或压棍测定反应点(一般局部可见变色、凹陷、小丘疹或压痛明显者) ,并作标记。用棉签蘸 75%酒精消毒内壳针刺部位皮肤。 以无菌镊子夹取揿针的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或反应点垂直揿入,用小块胶布固定针圈。若用王不留行药籽,可将药籽放入小块胶布中间,以镊子夹取胶布,将药籽对准穴位,压紧即可。 固定后以手指压迫穴位处,以疼痛明显为宜,留针期每日按压 34 次。(3)护理: 耳壳结构菲薄,末梢血管不丰富,感染后较难愈合,故应注意无菌操作。 取穴以少而精为宜,应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留针期间,避免洗涤针处,若留针处出现剧痛或发热不适时,应及时取出并局部予以消炎处理。 留针时间一般 37 天,夏季出汗较多,可减少留针时间,以免感染 2、灸 法 灸法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护理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1、艾条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操作方法: 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 24cm 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 每次灸 1530 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 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 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的目的。 2、艾柱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 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一般每次灸 35 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 3、隔姜灸、隔蒜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厘米薄,直径约 2cm 的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 (2)操作方法: 暴露应灸部位。 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 ,放于穴位,上置艾柱。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 35 壮。 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护理与注意事项 (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境监测物联网在环境监测设备制造中的绿色制造应用报告
- 安全生产月竞赛开卷考试卷和答案
- 2025年食品工业自动化技术改造与市场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中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 年产800吨布洛芬原料药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试题(重点)附答案详解
- 综合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试卷
- 自考专业(公共关系)考试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中考数学总复习《概率初步》考试综合练习新版附答案详解
- 环保公司突发事件调查规定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中国兽药典三部 2020年版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
- T∕CTSS 24-2021 烘青栗香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 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则完整版课件
- 学校校舍安全排查台账
- DB32T 4252-2021 民用建筑燃气安全规范
-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