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存款保险制度的案例篇一:存款保险制度美国的应对花旗银行的应对案例美国存款保险制度 1.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时间 在美国,走进一家银行总能在醒目的位置看到这样一句话:“本银行为每个存款人担保 25 万美元,该保证由美国政府信用支持。 ”这就是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美国存款保险制度 1934 年 1 月 1 日建立以来,没发生过被担保存款违约现象。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而这一制度产生于 1930-1933 年间的“大萧条” 。美国 1933 年通过立法,成为第一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1934 年 1月 1 日正式实施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此后存款保险制度逐渐得到国际认可,并得到大规模发展。 截至 XX 年 3 月,世界上共有 111 个国家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1960 年之前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1961 年印度成为第二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而存款保险制度得到国际认可并大规模建立则在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与世界银行业危机次数相关性较强。80 年代各国银行所统计的严重系统性银行危机达到 45 次,90 年代全球爆发了 63 次严重的银行危机。与此对应,1990年只有 34 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XX 年达到 71 个国家,增长 209%。进入 21 世纪,陆续有 32 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 XX 年金融危机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数目占这些国家数的%。 2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效果 1)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黄金期(19341980 年) 1934 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政府机构成立,负责为银行存款提供保险,避免挤兑,开创了世界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在 FDIC 成立之后近半个世纪,其在维护存款人信心,保障金融系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从 1934 年到1980 年 47 年中,FDIC 保险的银行破产数量总数为 480 家,平均每年有 12 家银行破产,远低于 1934 年至 XX 年间平均每年破产 50 家银行的平均水平。该阶段存款保险制度凑效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美国金融业实施严格的分业经营,银行很少涉及证券、保险业务,银行交易账户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极低;二是实施严格的 Q 条款和金融管制,银行不能为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定期存款也规定了最高利率上限,并对银行的跨区经营进行限制,银行面临较低的利率风险;三是美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期间美国平均增速为%,银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2) 储贷危机考验美国存款保险制度(19801995 年)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高通胀(平均 CPI 高达%)和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超过 10%)使通过短期储蓄存款融资但发放长期固定利率房地产贷款的储贷机构面临利率风险骤升。1982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储贷机构投资安全和不安全的贷款,甚至可以投资垃圾债券。1986 年美国取消了规定存款利率上限的 Q 条款,这使得储贷机构进行激进的高息揽存。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和存贷利率的倒挂(存款利率 20%,贷款利率 8%) ,使美国近 30%的依靠吸收短期储蓄存款、投放于房地产贷款的储贷机构陷入困境。19861995 年,FSLIC(联邦储贷保险公司)关闭了 1043 家储贷机构,超过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所有储贷机构的三分之一。救助储贷机构的巨额成本,最终导致 1987 年 FSLIC 资不抵债并入FDIC。 储贷危机期间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失灵原因:一是对储贷机构监管不力,无法抑制其冒险行为的道德风险;二是利率市场化、高通胀、放松管制等宏观经济环境引发了系统性风险,这超出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险范围。 3) 次贷危机对存款保险制度冲击(XX 年至今) XX 年 4 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爆发。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重仓次贷债券和相关衍生品 CDO 的投资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损失惨重。同期 FDIC 的资本余额仅为 346 亿美元,一家像华盛顿互惠银行(存款 1880 亿)的中型银行破产即可耗尽 FDIC的资本。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推出巨额救助计划,对“两房” 、AIG、花旗、摩根大通等大型机构注资超过 3000亿美元,才避免了金融危机的扩散。尽管如此,自 XX 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总共破产了 516 家银行,而且五大投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美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均遭受重创。次贷危机中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失灵的原因:一是在混业经营下,保险、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会通过金融市场迅速传递到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导致银行资产出现巨额减计,而保险、证券公司的资产并未保险;二是大型银行的资金来源中近 50%是非存款负债,主要是债券和票据等,这些非存款负债无需交纳保费,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是混业经营下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和表外资产占比大幅上升,在金融市场动荡情况下,这些资产可能遭受巨额减计,使用商业银行承担了比银行账户更高的风险。 3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无疑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存款保险制度,也是世界存款保险制度的典范,总结其 80 年(1930s-XXs)的实践经验与教训,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 存款保险制度无力应对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设立的初衷在于维护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防止挤兑对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并阻断破产银行风险向稳健银行的传染,从而避免非系统性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但银行面临的不仅仅是存款人缺乏信心引发的挤兑风险(流动性风险) ,而且挤兑风险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制度予以化解,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实际上是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系统性风险,另外利率市场化和银行综合化经营使银行承担着更大的利率风险和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比如,美国大型银行持有巨额的次级贷款、次级债券及相关衍生品,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上千亿美元资产计减的损失,这些风险仅靠对存款进行保险无法防范。当然,从理论上讲,FDIC 通过监督、检查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运用存款保险制度的案例)银行的过度承担风险的经营行为,但这都对 FDIC 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实践表明,只有政府才能真正应对系统性风险,承担起“最后借款人”的职责。 2) 存款保险制度的部分作用被资本充足率监管替代。1934 年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时,同时实施分业经营的金融模型,商业银行业务与相对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相分离。为了防止银行业因高息揽存而冒险经营,美国推出金融管制的 Q 条款,这些保守的监管制度虽然抑制了银行业的发展,但其近半个世纪免受金融危机的侵扰。20 世纪 80 年代的利率市场化,使储贷协会和银行业都因存款利率飚升而承担了过度的利率风险,最终酿成了储贷危机。1999 年美国通过了新金融法案,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九年之后即暴发了次贷危机。基于分业经营和金融管制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背景下能否发挥存款保险功能,存在争议。即使有存款保险,当银行破产风险上升时,存款人仍会挤兑而不会坐等存款保险基金进行赔偿,因为后者通常有一定时滞。另外,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实施的巴塞尔协议,使不低于 8%的资本充足率为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的权益提供了一定保障,部分替代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 3) 保险目标比率的确定需在安全与效率之间进行平衡。 本轮金融危机前,美国存款保险实施风险差别化费率和%的保险基金目标比率,但仅占银行业被保险存款余额%的保险基金规模能否为银行业存款提供充足的保险,实践中存在不确定性。但如果对银行保险征收较重的保费,一方面会侵蚀银行的利润,另一方面会形成银行增加非存款负债的激励,即更多地依赖不需要交存款保险费的债券、同业和衍生品融资等,导致银行的制度套利。如果中国对银行存款征收%的存款保险费,大概需要 15 年保险基金的规模才能达到%的目标比率,此前政府需要向存款保险基金融资以树立市场信心。 4) 存款保险范围和限额应适时调整。 美国存款保险基金只对存款人的八类存款账户进行保险,本轮金融危机前为 10 万美元,为应对金融危机,保险限额目调整为 25万美元,可见提高保险限额可扩大存款保险的覆盖面,增强存款保险的稳定金融体系功能。但保险限额越高,保险基金在银行破产时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存款人分散和控制风险的激励就会削弱。中国存款保险条例意见稿中将存款保险上限设为 50 万元,可以覆盖绝大多数自然人的存款,但对企业及社会团体来说,覆盖力度有所不足。因而,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使部分企业存款由中小银行分流至大型银行,进一步加剧大型银行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花旗银行 1930s 业务改革和发展 1. 兼并和收购小型金融机构和银行: 1) 1929 年和 1930 年,花旗银行先后收购了农民信贷与信托公司和纽约美国国民协会银 行,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花旗农民信托公司,1959 年花旗农民信托公司改名为第一花旗信托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Trust Co.) ,两年后合并于第一花旗银行,成为其信托部的一个组成部分。 2) 1981 年,花旗银行成功地收购了 Diners Club 信用卡公司。1982 年,花旗银行兼并 了加州的忠诚储蓄银行(Fidelity Savings) ,1984年,又兼并了芝加哥第一联邦银行(First Federal of Chicago) ,1986 年收购了华盛顿特区的国民永久银行 (National Permanent Savings) 。 3) 19821984 年,花旗公司收购了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伊利诺斯州和华盛 顿特区的储贷协会,使其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2. 拓展业务范围 20 世纪 20 年代花旗银行开始开拓零售银行业务。1921 年成立了第一家专对个人服务的分行,1928 年成为首家提供个人贷款的商业银行。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大公司流行事业部的“利润中心分析” ,重视闲置资产的增值,将资金存人银行的定期账户,以获取利息收入。根据美国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 ,活期存款没有利息,定期存款的利率也要受到 Q 条款的限制,即不能高于规定的利率。为了争夺大公司的存款,花旗银行于 1961 年首创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存单(CD) ,CD 面值 10 万美元,利率高于 Q 条款的规定,客户可 CD 在证券市场上随时变现。CD 的诞生,揭开了 20 世纪金融创新浪潮的序幕。 60 年代中后期,花旗银行开始开展信用卡业务。1967年,花旗银行首创了信用卡服务系统,即众所周知的万事卡(Everything Card) 。到了当年年底,已有 140 万个持卡客户 和 2 万家接受信用卡的商店。1969 年,花旗银行的万事卡更名为现在的万事达信用卡(MasterCard) 。1974 年,花旗公司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开创了浮动利率票据业务。它也是最早在欧洲开展创新金融业务的先驱。1977 年,花旗银行以花旗信用卡银行中心的方式改变了美国零售银行业的形象。它率先启用了全自动柜员机设备,并能提供 24 小时全天候的银行服务,并提出“花旗永不休息”的广告宣传口号,使顾客感到友好与方便。 1985 年,花旗银行在纽约市通过银行与家庭及办公室个人电脑联网的方式开展了直接存取业务。 1986 年,花旗银行首先在纽约以及香港使用了屏幕触摸自动对话柜员机,现在该机已经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80 年代,花旗银行的跨国业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扩展到了芬兰、新西兰、中国等国家。 90 年代,花旗银行开始注重追求品牌形象,试图建立高效、方便、高质量的卓越品牌“Citibanking“。 1992 年,通过完成重置资本、准备金、盈利等 5 点计划,花旗银行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其名称也成为创新银行的代名词。花旗银行的分行和办事处遍及全球 90 多个国家,其国际银行业务在许多金融市场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1993 年,花旗银行开展了“风险窗口”活动,它通过评估公司所面临的国家、产业、产品和客户等方面的风险,加强了内部控制机制。这一年,花旗银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及付费卡的发行商和服务商。同年,20 世纪80 年代并购的一些储贷协会通过业务整合,已经获得单一的联邦储蓄银行营业执照,成为花旗银行储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5 年,在纪念开展散户银行业务 20 周年时,花旗银行通过与零售客户建立全天候的银行关系,在全球范围提供散户全天候的金融服务业务。同年花旗银行首次为客户发行了平衡记录信用卡。90 年代以来,花旗银行的国际业务也取得了广泛的发展。在 1994 年的利润中,海外部分占据了约 493%的比重,花旗银行海外的机构的资产和职员分别占该行全部资产和职员的 561%和456%。1995 年底,花旗银行已在世界 10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3 500 余个分支机构。 篇二:金融学作业案例名称: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案例来源:网络 案例描述: 材料一:11 月 30 日,央行、国务院法制办就存款保险条例(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 30天。 材料二:近日,刚刚获批的民营银行华瑞银行已经率先试水存款保险制度,承诺对 50 万存款以下个人承担赔付责任。加之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日前透露: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已经接近成熟。 案例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金融体系中设立保险机构,强制地或自愿地吸收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缴存的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一旦投保人遭受风险事故,由保险机构向投保人提供财务救援或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制度。 这一制度起源于美国,是美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大量商业银行纷纷倒闭之后设立的一个最大限度地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制度,有利于有效地抵御金融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也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自 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经历了十余年,直到今年才正式真正将这一制度落实开展。 存款保险制度的转隐为显有着必然的现实因素。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业的战略调整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因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迫在眉睫,也是必然的。但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何利弊呢? 首先来谈谈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有利的方面: 1、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之后,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国际金融市场频发动荡,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直接影响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如 XX 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外的金融动荡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内的金融动荡,经济发展滞缓。但存款保险制度的赔付功能就能很大程度上减轻个人和企业等的损失,稳定金融市场。因此,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一国金融体系。 2、有利于保护广大存户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银行作为一个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信用中介机构,其发展有一定的风险性与不稳定性,万一发放的贷款收不回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发生信用危机,而广大的银行客户也会因为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或地方性银行的破产而血本无归。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可以对投保银行进行监督和审查,即使发现银行的问题并采取措施,防范银行因流动性不足而发生的破产,从而增强了银行的信用。而万一银行真的无法挽回而破产,保险公司也会依照规定进行赔付,最大可能地减少银行存户的损失,保护广大老百姓的利益。 3、有利革新传统观念,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一直以来,中国的银行体系中都有政府的影子,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的银行都有“破产难,难破产”的说法,认为中国的银行是不会破产的。但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这种政府担保的观念首先要转变过来,一般的作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也是会有破产的风险的。 4、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减轻中央银行的负担。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为了保护存户存款安全,也是为了稳定金融体系,且保险机构在银行破产下要承担赔付责任,所以保险机构也会对投保银行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一旦发现管理不善、非法经营 就会提出警告,采取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但是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完美的,任何经济制度的存在都是有利有弊的,那存款保险制度又有什么弊端呢? 1、鼓励了银行铤而走险。在有了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发展保驾护航的情况下,银行一旦破产,承受的损失大减,银行承受的风险下降,银行就会进行一些需承担更大风险的业务,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出现问题,会有保险机构分担风险,甚至拯救他们。特别是当银行发生问题有没被关闭的时候更容易孤注一掷,而这也会对金融也造成不稳。2、存款保险制度也有可能会诱发道德问题。其一是由于这一制度的存在,降低了存户的风险意识,认为反正有保险机构进行赔付,就不考虑银行的经营风险,将钱存在利息高的银行。其二是银行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资,不考虑风险。再则就是我国的四大银行有政府作为后盾,并不一定会愿意加入投保行列中,而没有这四大银行的投保,由于保险基金数额少,存款保险机构很可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不管是存户还是各大银行都只顾自己利益,不考虑风险,很容易诱发道德问题,引起银行业的动荡,不利于金融经济的发展。 尽管存款保险制度仍然有着一些问题,但是不管怎样,它还是利大于弊的,而这也是中国发展现代经济,推进金融业进步的必要条件。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这一步,也必然要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了,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可以为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保驾护航,稳定金融市场。而他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也必然有其对策解决。 根据以上的关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的分析,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我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利大于弊,中国应该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篇三: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黑 龙 江 大 学 本 科 生 学 年 论 文 论文题目: 关于我国建立存款 保险制度的思考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XX 级 金融学 徐琦 XX1648 段文博 XX 年 6 月 30 日 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设立存款保 险机构作为投保机构,由存款机构缴纳保险费,在存款机构因意外事故破产时可对债务 清偿进行金融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有着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其在各个国家得到广 泛应用。 确定以关于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基于当下的经 济形势考虑的,本文以国内外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现状为起点,在回顾存款保险制度 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中国存 款保险制度的构建以及对其模式选择进行探讨。通过学习、比较和分析研究,对存款保 险制度的相关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并对我国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选择存款 保险模式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金融风险;模式选择 Abstract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depositors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for one country, and seting up the deposit insurance institutions as insurance authority, the deposit institutions pay insurance premium, when the savings institutions bankrupt due to an accident of debts the bankruptcy can have financial security.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has many irreplaceable role, making it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countries. To determine the topic-一“Reflections on establishment of a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as the graduation thesis,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This paper regards research status of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reviews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related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mainly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and explore its mode selection. Through the stud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of th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s formed, an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commendations about selecting the deposit Insuran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can be received, during the course of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words depos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自动化软件定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四季盆景展示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法律手工制品店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油管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农产品农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职业教育课程版权合作拓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生物识别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 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挑战与支付清算安全防护
- 民法典物权篇课件
- 水生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尿道狭窄护理查房
- 儿童眼保健知识课件
- 《Unit 6 Find your way》教案-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5年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带答案
-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5届高一下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晋中辅警考试真题
- GB/T 45660-2025电子装联技术电子模块
- 机械装配技术课件
- 邮政快递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洞察阐释
- 班级纪律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