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摭谈_第1页
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摭谈_第2页
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摭谈_第3页
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摭谈_第4页
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摭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曲清歌,暂引“文言”趣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摭谈【摘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文言文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小学 语文教材, 给语文教材增添了一丝古韵。然而,面对文言文,师生们却发了愁。那么教师要如何做,才能 让学生乐学文言文呢?本文中,笔者根据学生学情,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三个重要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前曲 相映成“ 趣”,借助 预习,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故事、画面、文白对读等花样导入,让学生轻 松接受文言文;学时曲“ 读”占鳌头,以“诵读”为轴,让学生在诵读中疏通字词句,发现语 言美,感悟文本情,从而爱上文言文;学后曲根深蒂“固”,通过背诵、推荐课外文言读物、表演文言故事、创编文言文等方法,让文言文深入小学生的心中。【关键词】文言文 小学生 兴趣 激发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文字简洁、典雅,语言形象、传神。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吸收语言精华,提升文化品位。新课程实施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编排了四篇文言文,分别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 ,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和六年级下册的学弈 、 两小儿辩日 。从数量上而言,选编的文言文甚少。笔者以为,在小学阶段编入少量的文言文,无非是为了做好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倘若在小学就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那么到了中学自然是“扶摇直上九万里” 。反之,小学没打好基础,那势必会影响到今后对文言文的学习,甚至还有可能生出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念头。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笔者发现,当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极为简单,从“形式读文”到“字句讲解” ,再到“死记硬背” ,小学文言文教学可说是完全被“中学化”了。试想,拿“小学的瓶”来装“中学的酒” ,文言文这位“古典美人”还怎能吸引住学生呢?那么,到底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学好文言文呢?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述。一、学前曲相映成“趣”小学生以学习现代汉语为主,对文言文的接触可说是微乎其微,而文言文的字词、语法又与现代汉语相差甚远,故而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非常困难的。也正是因为这份陌生,这份困难,让学生在面对文言文的初始,就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所以,老师一定要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化解学生的抵触感,让学生乐于接触文言文。1.巧借预习,化难为易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想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学习文言文时,事先做好预习,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成效。才“邂逅”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学生肯定敷衍了事、草草对待,这时,教师可采取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心甘情愿做好预习。例如,笔者在教学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之前,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预习要求:1、课前读过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良才;2、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小学语文论文2文言文的天才;3、课前能读通并读懂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为了成为“三才”中的一才,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这样一来,预习情况可想而知。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的学习轻松了不少,学生理解起内容来也容易多了。 2.花样导入,去苦得乐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文言文,教师一定要把好“导入”这一关,打响这一炮。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方法适当进行导入。(1)逸闻趣事,勾起学习劲任何人都喜欢听故事,小孩子更甚。教师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在导入时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故事、典故等。笔者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就是这样导入的: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的高官身边都有很多谋士。曹操手下就有这样一位谋士,他才华出众,善于揣摩曹操的心思。一次,曹操参观新建成的花园,临走前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知道后对修园的人说 :“主公是让你们把门改窄些。”别人不懂, 杨修道:“ 你看门和活 合在一起,正是 阔字。这 就是告诉你们花园门太宽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还有一次,杨修看到曹操在酥饼盒上写着“一合酥”,便把大家叫来分吃酥饼,可众人都不敢下手,于是杨修说:“这一合酥”,分开念就是 一人一口酥,大家尽管放心吃吧。”生:这谋士真厉害啊!师:那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想。师:他叫杨修,今天我们要学的 杨氏之子便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就这样,孩子们兴致高昂地开始了他们的第一篇文言文之旅。(2)有声有色,挑起学习热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总能引发人们听觉、视觉的享受。教学古风古韵的文言文时,适时使用音乐和画面来导入,可以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狂热。教学伯牙绝弦之时,笔者先配高山流水一曲,后展伯牙子期之画,尔后缓缓叙述传诵千古之事。有声有色的导入,俨然已经成了连接古今两个时空的桥梁,而学生在踏上这座桥后,也开始了有滋有味的文言文学习。(3)文白对读,引出学习趣小学生初学文言文有难度,尤其是文言文拓展中,一些内容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先出示由文言文翻译而成的白话文,让学生诵读,在学生清楚文章内容后,再出示文言文,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淡化了文言文的内容,关注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更直接地感受到文言文独具的文字魅力。二、学时曲“读”占熬头阅读教学重在诵读,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不读就感受不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不读就体会不了文言文的古典韵味,不读,连理解文言文都会变得困难重重。1.在诵读中疏通字词句(1)通读文言文通读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中人人必须达到的要求,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游戏里学生最喜欢的“闯关模式”3来进行。第一关,字词正确读。由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不同,所以教师要适当提醒纠正。第二关,句子灵活读。由于文言文字词读音、意义的不同,句子的读法也不同,断句、停顿皆是此关中的难点。过此关,教师可先范读,再让学生模仿,当然,教学时,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语调、语气等,让学生灵活诵读句子,那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关,全文流畅读。在闯好第二关读好句子的基础上,通读全文俨然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读闯关”中,教师要把范读、领读、赛读、男女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避免学生产生“一成不变”的厌烦感,让学生达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境界,更让学生在各种读法中达到“若出吾口”的境界。(2)读懂文言文大多老师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喜欢一字一句嚼烂了“喂” ,真正是奉行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八字真经” 。而小学生在这一板一眼的破译中往往会昏昏欲睡,心惶恐而无以自主。等到课后,一做练习,才发现脑子有如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世界混沌无比,遂愁眉苦脸,大有一番“吾等今如此,古文恨不穷”的愁滋味。其实文言文的大意并不是只能通过讲授式的翻译才能让学生明白,借助“诵读”也能让学生习得,且还更有效率。笔者教学学弈一文时,在理解文意这一环节上,是这样引领的:师: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特别 的游戏,我 读译文的句子,你们找出对应的文言文,看看自己是否理解文章的意思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师:对答如流,你们真是太厉害了 !接下来你们就用刚才的方式,同桌对读对读。在这里,笔者采用“对读”的方式,融“理解文意”这一目标于师生、生生的朗读中,可谓一箭双雕。2.在诵读中发现语言美文言文语言精简凝练,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十足。阅读文言文,要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美的因素,而其最好的方式,便是通过反复诵读。伯牙绝弦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式: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特级教师闫学先生通过巧妙的诵读方式这样教学此句师:伯牙是个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景色呢?生:还会有皎皎明月;皑皑白雪;芳草萋萋;大海汹涌师:是呀,还会有这些动人的情景。(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4善哉!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悟读中,对“善哉,兮若!”这种句式是突出赞美之情的用法了然于心。除此之外,王崧舟老师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中,也充分展示了诵读的魅力。课堂上,王老师与学生仿照文中的两小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斗。那抑扬顿挫、激情四射的朗读博得了在场所有老师的喝彩,而古文的音韵美、形式美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展现。3.在诵读中感悟文本情(1)反复诵读明文理笔者在教学学弈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在反复的诵读之后,适时抛出一问:那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纷纷答曰:学习态度使然。此时,“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已经深入学生心里。(2)体验诵读悟文理学习伯牙绝弦一文,为了让学生体会伯牙得“知音”之喜。笔者采取了“换人称诵读体悟法” ,效果不错。师:都说知音难觅,而今,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你想,伯牙的心情该是如何?生:激动、兴奋、幸福师:那你能把自己当做伯牙,读 一读课文的前四句,分享你的幸福吗?生:能!师:那好,读之前,咱们先来做些技术处理。把文中的伯牙换成“吾”,子期换成“汝”。生:吾善鼓琴,汝善听。吾鼓琴,志在高山,汝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汝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吾所念,汝必得之。学生在这样的人称互换诵读中,渐渐入情入境,感受伯牙得“知音”之喜水到渠成。钱理群先生曾说过:“在文学的教育中,声音极为重要,声音是对生命的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用心诵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灵魂。 ”确实,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以“诵读”为轴,让学生在诵读中唤醒文本,唤醒情感,唤醒自我,读出文意,读出韵味,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从而享受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三、学后曲根深蒂“固”文言文对小学生而言,好比那凤毛麟角,平时极少出现,更不会使用。倘若学习后,不对此加以巩固,那么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也就愈发平淡了。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把文言文根植于小学生心中。1.背诵大擂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背诵是积累的基础。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背诵文言文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学文言文时,教师要注重引导背诵,积累语言,让学生通过背诵加深文言文的记忆。同时,为了避免一味枯燥地背诵,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可以在班里举办文言文背诵擂台赛,让学生在赛中求进,进中享受。2.漫步文言林季羡林曾说过:“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小学教材中仅编入 4 篇文言文,就数量来说,远远没有达到季老的要求。那么,这就需要教5师来为学生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看的课外文言读物。教学杨氏之子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世说新语一书;教学伯牙绝弦后,可推荐警世通言一书;教学学弈后,让学生搜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在拓展课外文言读物时,笔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生对故事情节较生动的文言文比对白话文的学习兴趣还要浓厚,如蒲松龄的狼 、 搜神记中的宋定伯捉鬼 、 耳食录里的卖酥饼者和爱驴皆大受学生的喜爱。3.文言演艺吧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学了文言文后,是否真正理解了语言呢?笔者以为,在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孩子的表现欲强,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教完两小儿辩日后,笔者提供学生剧情:一个 21 世纪的少年为一睹大教育家孔子的真颜而穿越时空,碰巧赶上两个小孩在辩日,两小儿请孔子判决,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又请少年裁决。根据剧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然后在班里表演。这里要注意的是,编剧本时有些简单、有趣的文言用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一些文言文版的寓言、传说等,读后再自编自导,在班里演出,让同学评价。演一演,评一评,体会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雅”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文的精妙之处,自觉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4.文言创编赛拥有一定量的阅读基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文言文,并在班级里举行选“文”大赛。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对如此新鲜的创编活动自然充满了兴趣。且看他们的作品吧!作品一:樱树,独现眼前。花,粉而淡,薄而柔,迎 风摇曳,美哉!然美则美矣,却不长久。风过,花落,飘飘乎而旋转,悠悠然而自得。吾为之震撼,羡艳花之怡然,亦向往此份闲淡。作品二:今日雾白迷蒙,细 雨点点,甚得吾心。正午回舍用餐,不慎洒汤于桌。吾心一惊,恐姨批评之,遂手忙脚乱欲将之 处理。然 迟矣,姨眼睛亮如孙猴,早已观之。只见其怒发冲冠疾奔而来。呜呼!惨矣!今日真乃吾之末日。这些文字虽粗浅,却也透出了文言文的气息与智慧。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奏好“学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