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读后感_第1页
《敦煌》读后感_第2页
《敦煌》读后感_第3页
《敦煌》读后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敦煌读后感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与沙漠之间,自南而北,有凉州(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 、甘州(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 、肃州(酒泉,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 、瓜州(安西) 、沙洲(敦煌,即盛大辉煌)五座重镇,再往西是玉门关、阳关,此去便通往西域各国了。自唐大中二年到宋景祐三年为止,瓜、沙地区一直由张氏、曹氏两敦煌世家豪族统治,称归义军时期,其间虽有各种变故,但史书评价“边围有金汤之固,中土无烽燧之惊” ,有守土安疆之功。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 1036 年) ,党项人李元昊攻下瓜州、沙州和肃州,占领了河西走廊。 敦煌故事,就以此为背景。像许多落魄的书生一样,在科考失意后,赵行德背起行囊前往大漠。因为之前在集市上救的那个女子告诉他西边有个刚建立起来的国家,一切都是新的。那个宁可被剁碎了称斤卖也不愿完整为奴的西夏女子,那般倨傲漠然,激起了他对西夏民族极大的好奇。此后种种机缘巧合,先是做了西夏的士兵去攻打回鹘,又前往西夏国都兴庆学习西夏文字,还编了本词典番汉合时掌中书 ,并学习佛法将沙洲大量的经文翻译为西夏文但是触动了他的灵魂,成为他此后一切行为的动机的,是那个在甘州城墙上救下的回鹘郡主。沙漠女子的刚烈,其实是出于一种生命的虚无之感吧,在动辄亡国灭族的时代,生命只如草菅。不论是那个躺在砧板上等待宰割的女子,还是看似顺从其实决绝的高贵郡主。战乱时代的人,有如蝼蚁般苟且求生的,也有对生命报之以冷笑的。所谓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其实,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罢了。乱世中的人,到死亡临近的时候,是不是会松一口气,微叹着说“哦,这原来是我的死法!”故事的最后,沙洲陷落吞没于乱兵火海;而大漠之上,夜色弥漫月色清冷,赵行德和僧人随着驮了大大小小包裹的骆驼长队,默默地行进至千佛洞。远处,千骑横踏,尘土漫天,火光映照下的天空如血海苍茫;而洞窟内,默默无闻的几个人正默默搬运、封存沙洲城里几百年来积累的数万卷经文。与经文一同放置在洞穴中的,还有赵行德为超度回鹘郡主亡灵而写的般若心经 ,在结尾处题跋: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据说,井上靖的小说敦煌就是从这一段不辨真假的文字里演绎出来的。我很记得书里的一段文字:“行德写到“甘州小娘子”时,将笔放下。这一瞬间,回鹘王女从甘州城上一跃而下的情景又一次鲜明地闪现在他的眼前。她的脸色比以前更加苍白,头发有茶色的光泽,身驱显得有些瘦弱。岁月流逝,回鹘王女在行德心目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 ”赵行德,究竟是为了什么到的西夏,是为了西夏的文字,为了寻求对抗西夏的策略,为了保全佛法,还是,仅仅是为了与甘州小娘子的相遇与离失?人这一辈子,如野草飞蓬,四处漂泊流荡,又是为了什么?藏经洞是敦煌文献集中现身之地,关于它的开凿年代、用途、文献、封闭原因及时间,一直为学界争论不休。单是这个话题本身就足够神秘。除此之外,还有回鹘郡主,和田(于阗)月光玉、尉迟(征服之意)王族后裔、西夏文字、亚夏人、归义军这些遗落在遥远时空深处的名词汇入同一条叙述的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