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妨和孩子一起“追星”再说一个比较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孩子“追星” 。之所以说家长头疼,是因为的确有相当多的家长都对孩子的“追星”感到不可思议,同时担心这“追星”会影响学习。于是,有的家长不许孩子追星,甚至撕碎孩子保存的明星照或收缴孩子买的歌碟。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的冲突不断升级。如何正确看待并正确引导孩子“追星”呢?我认为,家长首先还是需要懂一点孩子追星的心理基础。心理学上把成长中的孩子这种对名人的极度崇拜的心理称作“英雄崇拜”心理,这是青春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少男少女之所以比较容易产生这种狂热崇拜,这是他们青春期心理矛盾阶段: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仅要求行动自主,而且希望精神独立;可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所寄托和依附,于是便把目光投向影星、歌星、球星们,并在思想上、行动上,甚至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上都情不自禁地受自己偶像的感染和影响。所以,这种崇拜心理是很正常的,也应该得到家长的理解。我甚至认为,孩子不追星才不正常呢!我想到女儿小学时候,有一天回家对我说:“我们几个同学下课的时候各自说自己喜欢的歌,有的喜欢王菲,有的喜欢刘德华。 ”我问女儿:“你怎么说的呢?”女儿骄傲地说:“我说我不喜欢任何歌星,我只喜欢走进新时代!”那庄重的神情,把我逗笑了。但我又不禁想,如果我的女儿只喜欢成人歌曲走进新时代 ,她在课余哪里会有共同的话题加入同学的聊天呢?回想一下我们的少年时代,不一样也有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吗?的确如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演艺偶像,就像我小学时崇拜“李玉和” “杨子荣” ,中学时喜欢李双江、朱逢博一样。所以,应该理解并尊重孩子们追他们自己心中的“星” 。在理解的前提下,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孩子进行两个“引导”:第一,引导孩子把握好“度”,通过平等的谈心,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理智地认识到,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把大量精力都花在搜集明星资料上,必然会影响学习;而且到处贴着影星们的照片,也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利于专心致志地学习。第二,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将崇拜的目光由明星外在的形象逐步聚焦于他们内在的精神气质,或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感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换句话说,要让孩子渐渐由崇拜一个或几个人,升华为对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文化的崇敬。当然,上面所说的引导,除了推心置腹的真诚谈心,还体现在和孩子一起“追星”上。这不是迁就孩子,而是和孩子保持一种共同的话题甚至共同的爱好,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小学高年级开始,女儿渐渐喜欢上了韩国歌星,以后整整中学六年,直到现在,韩国歌星都是她追捧的对象。seven、hot、ses、神话、hot、nrg、finkl、水晶男孩、东方神起走进女儿的房间,打开她的文具盒,看看她的书包外面,到处都可以看到她喜爱的韩国歌星的图片,女儿特别喜欢“东方神起”的五个男孩。我只是提醒女儿要注意度,不要因此而影响学习,女儿基本上做到这一点。冲刺高考的日子里,我看到她在房间里贴的东方神起巨幅画像下面写了一句话:“东方神起说考不上大学,你别想来见我们!”所以,女儿让我很放心,我没有理由不尊重她的这一爱好。不但尊重,我还给女儿买她所喜欢的韩国歌手的碟片和磁带。最开始,我没有听过东方神起的歌,所以也谈不上喜欢,只是我尊重女儿,但后来在女儿的影响下,听了一些碟子,渐渐也被那活力四射的旋律和声音所感染,仿佛我也变年轻了。女儿给我介绍东方神起组合的五个男孩的名字,叫我一个一个记:“hero 在中” “u-know 允浩” “micky 有天” “xiah俊秀” “max 昌珉” ,好不容易记住了,女儿又向我提出更高要求:“以五个人的年龄大小为顺序记!”把我折腾得够呛,但在女儿开心的笑声中,我也开心极了!耳濡目染,我也跟着女儿听东方神起,慢慢也熟悉了hug 、 the way you are 、triangle 、 rising sun等东方神起的代表歌曲。我对这些歌手的演唱显然不如女儿的理解深刻,更没有她那种程度的“追捧” ,但我真的觉得这些带给我年轻的感觉。和女儿一起“哈韩” ,真好!女儿喜欢韩国歌手,但她决不同意我用“追捧”这个词的,她经常给我说:“对喜欢中国艺人的人可以说追星,但是真正喜欢韩国歌手的人都不是那么肤浅的。 追星太肤浅!”这点我相信。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教育她,品德比才能更可贵;德艺双馨的人最值得尊敬。应该说这个观点,潜移默化影响了女儿。女儿喜欢的韩国歌手,不仅仅是歌唱得好,而且为人也很好。女儿对歌手的评价,从来都是把人品放在第一位。而且由于我也和女儿一起“哈韩” ,所以自然而然会经常和她聊关于韩国的话题,我们会谈到韩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我就是这样渐渐地引导着女儿通过喜欢歌手到对歌手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品质的关注。果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已经不仅仅是喜欢韩国音乐而已,而是逐步发展为了对韩国文化的欣赏。她曾经买过一本书叫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什么 ,读了之后,她将中国的国民精神、国民素质和韩国相比较。她曾对我说:“我在为我国一些国民的行为、素质感到遗憾的同时,对韩国的国民精神肃然起敬。 ”她把这本书给我看,评论道:“书中说到,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就好比,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黄河般源远流长,韩国取其上游清澈的部分悉心照料,保持其优良的本质,而中国留下的却是淤泥堆积的黄河下游。看韩剧、韩国的综艺节目,总是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礼节、修养与高素质。 ”我经常和女儿一起讨论娱乐圈,有一次和她聊到中国乐坛的时候,女儿说:“当中国的乐坛越来越重偶像与人气而轻实力时,韩国乐坛始终不变地用歌曲打榜说明实力的模式让我佩服。 ”我问:“你认为,中国歌手和韩国歌手究竟有什么不同?”她说:“在我看来,中国的歌手能有极好的live 演出实力的屈指可数,而在韩国,这却是歌手得以出道的基础;在中国,走在大街上被星探相中,包装之后短期内便可出道,速成歌手并不罕见,而在韩国,就算是年纪再小的歌手,出道前也一般是经历过了 35 年的艰苦培训的;在中国,艺人走红后便是公司的宝贝,捧着、哄着,而在韩国,艺人再怎么大红大紫,终究也是公司的员工;在中国,歌手的地位高低是按人气而定,而在韩国,哪怕是比你早一个月出道的歌手,就算人气比不过你,见了面你也得规矩到鞠躬称前辈;在中国,因为歌手的走红程度更多取决于公司运作,所以常会出现某歌手不满某歌手导致不和的局面,而在韩国,实力最重要,所以前辈与后辈、同辈之间往往都十分谦虚,相处融洽我对歌手的评判标准向来是先人格再实力,我欣赏韩国文化,更欣赏韩国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有教养、有礼貌、谦虚又自信的韩国艺人。 ”这一番话,让我更理解女儿了女儿的确喜欢韩国歌手,但这折射出她对一种精神品质的敬仰。我又问:“那么,喜欢韩国歌手的人和只喜欢中国歌手的人有什么不同呢?”女儿说:“喜欢韩国这么多年,我也认识了不少和我一样的人,有姐姐,有妹妹,我发现真正哈韩的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是打扮穿着怪异的小青年,而是真诚、正直、有教养的,如同喜爱的韩国艺人一般的人。我们把喜欢韩国的人叫做亲 ,就是因为我们在一起时很团结,很友善,很亲近,很亲切,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相同的价值评判准则。 ”女儿还对我说:“常常会有很久不见的朋友问我:你还在喜欢韩国吗?我说:在,而且会一直这样下去!现在在我的眼中,所谓哈韩不单纯的是一些家长们认为的疯狂举动,更准确的说,是一种精神状态吧。或许与其说我们哈的是韩,不如说我们哈的是一种纯粹优秀的民族气节与精神,哈的是一种单纯、规范的娱乐环境吧。 ”这样的“哈韩”有什么不好呢?我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女儿的这种情感呢?提醒孩子在“追星”的时候,别忘了学习;引导孩子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更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孩子做到了这两点,他想追谁就随他去吧!作者:李镇西/p再说一个比较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孩子“追星” 。之所以说家长头疼,是因为的确有相当多的家长都对孩子的“追星”感到不可思议,同时担心这“追星”会影响学习。于是,有的家长不许孩子追星,甚至撕碎孩子保存的明星照或收缴孩子买的歌碟。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的冲突不断升级。如何正确看待并正确引导孩子“追星”呢?我认为,家长首先还是需要懂一点孩子追星的心理基础。心理学上把成长中的孩子这种对名人的极度崇拜的心理称作“英雄崇拜”心理,这是青春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少男少女之所以比较容易产生这种狂热崇拜,这是他们青春期心理矛盾阶段: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仅要求行动自主,而且希望精神独立;可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所寄托和依附,于是便把目光投向影星、歌星、球星们,并在思想上、行动上,甚至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上都情不自禁地受自己偶像的感染和影响。所以,这种崇拜心理是很正常的,也应该得到家长的理解。我甚至认为,孩子不追星才不正常呢!我想到女儿小学时候,有一天回家对我说:“我们几个同学下课的时候各自说自己喜欢的歌,有的喜欢王菲,有的喜欢刘德华。 ”我问女儿:“你怎么说的呢?”女儿骄傲地说:“我说我不喜欢任何歌星,我只喜欢走进新时代!”那庄重的神情,把我逗笑了。但我又不禁想,如果我的女儿只喜欢成人歌曲走进新时代 ,她在课余哪里会有共同的话题加入同学的聊天呢?回想一下我们的少年时代,不一样也有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吗?的确如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演艺偶像,就像我小学时崇拜“李玉和” “杨子荣” ,中学时喜欢李双江、朱逢博一样。所以,应该理解并尊重孩子们追他们自己心中的“星” 。在理解的前提下,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孩子进行两个“引导”:第一,引导孩子把握好“度”,通过平等的谈心,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理智地认识到,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把大量精力都花在搜集明星资料上,必然会影响学习;而且到处贴着影星们的照片,也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利于专心致志地学习。第二,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将崇拜的目光由明星外在的形象逐步聚焦于他们内在的精神气质,或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感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换句话说,要让孩子渐渐由崇拜一个或几个人,升华为对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文化的崇敬。当然,上面所说的引导,除了推心置腹的真诚谈心,还体现在和孩子一起“追星”上。这不是迁就孩子,而是和孩子保持一种共同的话题甚至共同的爱好,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小学高年级开始,女儿渐渐喜欢上了韩国歌星,以后整整中学六年,直到现在,韩国歌星都是她追捧的对象。seven、hot、ses、神话、hot、nrg、finkl、水晶男孩、东方神起走进女儿的房间,打开她的文具盒,看看她的书包外面,到处都可以看到她喜爱的韩国歌星的图片,女儿特别喜欢“东方神起”的五个男孩。我只是提醒女儿要注意度,不要因此而影响学习,女儿基本上做到这一点。冲刺高考的日子里,我看到她在房间里贴的东方神起巨幅画像下面写了一句话:“东方神起说考不上大学,你别想来见我们!”所以,女儿让我很放心,我没有理由不尊重她的这一爱好。不但尊重,我还给女儿买她所喜欢的韩国歌手的碟片和磁带。最开始,我没有听过东方神起的歌,所以也谈不上喜欢,只是我尊重女儿,但后来在女儿的影响下,听了一些碟子,渐渐也被那活力四射的旋律和声音所感染,仿佛我也变年轻了。女儿给我介绍东方神起组合的五个男孩的名字,叫我一个一个记:“hero 在中” “u-know 允浩” “micky 有天” “xiah俊秀” “max 昌珉” ,好不容易记住了,女儿又向我提出更高要求:“以五个人的年龄大小为顺序记!”把我折腾得够呛,但在女儿开心的笑声中,我也开心极了!耳濡目染,我也跟着女儿听东方神起,慢慢也熟悉了hug 、 the way you are 、triangle 、 rising sun等东方神起的代表歌曲。我对这些歌手的演唱显然不如女儿的理解深刻,更没有她那种程度的“追捧” ,但我真的觉得这些带给我年轻的感觉。和女儿一起“哈韩” ,真好!女儿喜欢韩国歌手,但她决不同意我用“追捧”这个词的,她经常给我说:“对喜欢中国艺人的人可以说追星,但是真正喜欢韩国歌手的人都不是那么肤浅的。 追星太肤浅!”这点我相信。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教育她,品德比才能更可贵;德艺双馨的人最值得尊敬。应该说这个观点,潜移默化影响了女儿。女儿喜欢的韩国歌手,不仅仅是歌唱得好,而且为人也很好。女儿对歌手的评价,从来都是把人品放在第一位。而且由于我也和女儿一起“哈韩” ,所以自然而然会经常和她聊关于韩国的话题,我们会谈到韩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我就是这样渐渐地引导着女儿通过喜欢歌手到对歌手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品质的关注。果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已经不仅仅是喜欢韩国音乐而已,而是逐步发展为了对韩国文化的欣赏。她曾经买过一本书叫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什么 ,读了之后,她将中国的国民精神、国民素质和韩国相比较。她曾对我说:“我在为我国一些国民的行为、素质感到遗憾的同时,对韩国的国民精神肃然起敬。 ”她把这本书给我看,评论道:“书中说到,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就好比,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黄河般源远流长,韩国取其上游清澈的部分悉心照料,保持其优良的本质,而中国留下的却是淤泥堆积的黄河下游。看韩剧、韩国的综艺节目,总是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礼节、修养与高素质。 ”我经常和女儿一起讨论娱乐圈,有一次和她聊到中国乐坛的时候,女儿说:“当中国的乐坛越来越重偶像与人气而轻实力时,韩国乐坛始终不变地用歌曲打榜说明实力的模式让我佩服。 ”我问:“你认为,中国歌手和韩国歌手究竟有什么不同?”她说:“在我看来,中国的歌手能有极好的live 演出实力的屈指可数,而在韩国,这却是歌手得以出道的基础;在中国,走在大街上被星探相中,包装之后短期内便可出道,速成歌手并不罕见,而在韩国,就算是年纪再小的歌手,出道前也一般是经历过了 35 年的艰苦培训的;在中国,艺人走红后便是公司的宝贝,捧着、哄着,而在韩国,艺人再怎么大红大紫,终究也是公司的员工;在中国,歌手的地位高低是按人气而定,而在韩国,哪怕是比你早一个月出道的歌手,就算人气比不过你,见了面你也得规矩到鞠躬称前辈;在中国,因为歌手的走红程度更多取决于公司运作,所以常会出现某歌手不满某歌手导致不和的局面,而在韩国,实力最重要,所以前辈与后辈、同辈之间往往都十分谦虚,相处融洽我对歌手的评判标准向来是先人格再实力,我欣赏韩国文化,更欣赏韩国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有教养、有礼貌、谦虚又自信的韩国艺人。 ”这一番话,让我更理解女儿了女儿的确喜欢韩国歌手,但这折射出她对一种精神品质的敬仰。我又问:“那么,喜欢韩国歌手的人和只喜欢中国歌手的人有什么不同呢?”女儿说:“喜欢韩国这么多年,我也认识了不少和我一样的人,有姐姐,有妹妹,我发现真正哈韩的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是打扮穿着怪异的小青年,而是真诚、正直、有教养的,如同喜爱的韩国艺人一般的人。我们把喜欢韩国的人叫做亲 ,就是因为我们在一起时很团结,很友善,很亲近,很亲切,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相同的价值评判准则。 ”女儿还对我说:“常常会有很久不见的朋友问我:你还在喜欢韩国吗?我说:在,而且会一直这样下去!现在在我的眼中,所谓哈韩不单纯的是一些家长们认为的疯狂举动,更准确的说,是一种精神状态吧。或许与其说我们哈的是韩,不如说我们哈的是一种纯粹优秀的民族气节与精神,哈的是一种单纯、规范的娱乐环境吧。 ”这样的“哈韩”有什么不好呢?我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女儿的这种情感呢?提醒孩子在“追星”的时候,别忘了学习;引导孩子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更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孩子做到了这两点,他想追谁就随他去吧!作者:李镇西/p再说一个比较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孩子“追星” 。之所以说家长头疼,是因为的确有相当多的家长都对孩子的“追星”感到不可思议,同时担心这“追星”会影响学习。于是,有的家长不许孩子追星,甚至撕碎孩子保存的明星照或收缴孩子买的歌碟。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的冲突不断升级。如何正确看待并正确引导孩子“追星”呢?我认为,家长首先还是需要懂一点孩子追星的心理基础。心理学上把成长中的孩子这种对名人的极度崇拜的心理称作“英雄崇拜”心理,这是青春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少男少女之所以比较容易产生这种狂热崇拜,这是他们青春期心理矛盾阶段: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仅要求行动自主,而且希望精神独立;可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所寄托和依附,于是便把目光投向影星、歌星、球星们,并在思想上、行动上,甚至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上都情不自禁地受自己偶像的感染和影响。所以,这种崇拜心理是很正常的,也应该得到家长的理解。我甚至认为,孩子不追星才不正常呢!我想到女儿小学时候,有一天回家对我说:“我们几个同学下课的时候各自说自己喜欢的歌,有的喜欢王菲,有的喜欢刘德华。 ”我问女儿:“你怎么说的呢?”女儿骄傲地说:“我说我不喜欢任何歌星,我只喜欢走进新时代!”那庄重的神情,把我逗笑了。但我又不禁想,如果我的女儿只喜欢成人歌曲走进新时代 ,她在课余哪里会有共同的话题加入同学的聊天呢?回想一下我们的少年时代,不一样也有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吗?的确如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演艺偶像,就像我小学时崇拜“李玉和” “杨子荣” ,中学时喜欢李双江、朱逢博一样。所以,应该理解并尊重孩子们追他们自己心中的“星” 。在理解的前提下,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孩子进行两个“引导”:第一,引导孩子把握好“度”,通过平等的谈心,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理智地认识到,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把大量精力都花在搜集明星资料上,必然会影响学习;而且到处贴着影星们的照片,也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利于专心致志地学习。第二,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将崇拜的目光由明星外在的形象逐步聚焦于他们内在的精神气质,或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感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换句话说,要让孩子渐渐由崇拜一个或几个人,升华为对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文化的崇敬。当然,上面所说的引导,除了推心置腹的真诚谈心,还体现在和孩子一起“追星”上。这不是迁就孩子,而是和孩子保持一种共同的话题甚至共同的爱好,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小学高年级开始,女儿渐渐喜欢上了韩国歌星,以后整整中学六年,直到现在,韩国歌星都是她追捧的对象。seven、hot、ses、神话、hot、nrg、finkl、水晶男孩、东方神起走进女儿的房间,打开她的文具盒,看看她的书包外面,到处都可以看到她喜爱的韩国歌星的图片,女儿特别喜欢“东方神起”的五个男孩。我只是提醒女儿要注意度,不要因此而影响学习,女儿基本上做到这一点。冲刺高考的日子里,我看到她在房间里贴的东方神起巨幅画像下面写了一句话:“东方神起说考不上大学,你别想来见我们!”所以,女儿让我很放心,我没有理由不尊重她的这一爱好。不但尊重,我还给女儿买她所喜欢的韩国歌手的碟片和磁带。最开始,我没有听过东方神起的歌,所以也谈不上喜欢,只是我尊重女儿,但后来在女儿的影响下,听了一些碟子,渐渐也被那活力四射的旋律和声音所感染,仿佛我也变年轻了。女儿给我介绍东方神起组合的五个男孩的名字,叫我一个一个记:“hero 在中” “u-know 允浩” “micky 有天” “xiah俊秀” “max 昌珉” ,好不容易记住了,女儿又向我提出更高要求:“以五个人的年龄大小为顺序记!”把我折腾得够呛,但在女儿开心的笑声中,我也开心极了!耳濡目染,我也跟着女儿听东方神起,慢慢也熟悉了hug 、 the way you are 、triangle 、 rising sun等东方神起的代表歌曲。我对这些歌手的演唱显然不如女儿的理解深刻,更没有她那种程度的“追捧” ,但我真的觉得这些带给我年轻的感觉。和女儿一起“哈韩” ,真好!女儿喜欢韩国歌手,但她决不同意我用“追捧”这个词的,她经常给我说:“对喜欢中国艺人的人可以说追星,但是真正喜欢韩国歌手的人都不是那么肤浅的。 追星太肤浅!”这点我相信。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教育她,品德比才能更可贵;德艺双馨的人最值得尊敬。应该说这个观点,潜移默化影响了女儿。女儿喜欢的韩国歌手,不仅仅是歌唱得好,而且为人也很好。女儿对歌手的评价,从来都是把人品放在第一位。而且由于我也和女儿一起“哈韩” ,所以自然而然会经常和她聊关于韩国的话题,我们会谈到韩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我就是这样渐渐地引导着女儿通过喜欢歌手到对歌手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品质的关注。果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已经不仅仅是喜欢韩国音乐而已,而是逐步发展为了对韩国文化的欣赏。她曾经买过一本书叫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什么 ,读了之后,她将中国的国民精神、国民素质和韩国相比较。她曾对我说:“我在为我国一些国民的行为、素质感到遗憾的同时,对韩国的国民精神肃然起敬。 ”她把这本书给我看,评论道:“书中说到,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就好比,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黄河般源远流长,韩国取其上游清澈的部分悉心照料,保持其优良的本质,而中国留下的却是淤泥堆积的黄河下游。看韩剧、韩国的综艺节目,总是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礼节、修养与高素质。 ”我经常和女儿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事业单位车辆租赁及维护保养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智慧社区便民服务商铺租赁协议
- 2025版木材加工与销售班组劳务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版企业内部培训资料翻译委托协议
- 2025版日用品电商平台入驻品牌孵化与培育合同
- 2025版桥梁建设施工设备租赁与质量控制协议
- 2025版企业品牌价值提升与市场推广咨询合同
- 2025版住宅小区智能化改造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示范
- 2025版租赁车辆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合同
- 2025版全新电商平台新品上市合作协议下载
- 贸易经营类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月下过小修净绿堂试吴客所饷松萝茶》赏析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水箱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20858-2007玻璃容器用重量法测定容量试验方法
- 生活中的会计课件
- 辽宁大学学生手册
-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师说一等奖优秀课件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