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基金有望真正分散风险_第1页
纳指基金有望真正分散风险_第2页
纳指基金有望真正分散风险_第3页
纳指基金有望真正分散风险_第4页
纳指基金有望真正分散风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指基金有望真正分散风险摘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农业类高校中实现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逐步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表现出与其他课程不同的“动态”特征。应该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正确选择教学的内容,改革课程的体系和教学的模式,更新已有的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教学,改进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农业类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是: 由于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和学生基础差异,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常用计算机上网和玩游戏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会用计算机了,觉得没必要学习专业课程或者学习不够投入;而另一部分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却感觉这门课深奥难懂,他们甚至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此外,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从中学升入大学,习惯了中学的灌输式教育,对大学的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与学时压缩相矛盾。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且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系统讲授,势必需要大量的课时,但实际上该课程的学时较以前已被大大压缩。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本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与学时压缩之间的矛盾,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 我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实施资源共享,共同讨论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大大增加了课时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课堂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当讲授新的知识时,大多采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个概念和知识点,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探索和遵循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讲授过程中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优化压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复习,我们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件在网上共享、开通网络答疑室、课外定期辅导答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浏览教材及课件的内容,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及掌握。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学中采用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 、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照本宣科,对书上已有的、学生自学即能掌握的知识尽量少讲,布置学生自学完成;而对书上没有的、又非常实用的知识或技巧则通过实例演示说明。实验课教学中教师按实验课的进度,为学生规定每次上机实验的内容,使学生有目的地完成课堂内容,教学效果显著。我们已经全面实现网上收发学生作业、网上答疑。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所有课程在局域网络上机考试。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讲授思路、方法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掌握已有知识与探索未知相结合、重点讲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但是,正确的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各种方法和手段的叠加,而是对教学工作开展以下研究的结果: 理论联系实际,对所要传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信息进行教学内容组合的研究; 加强实验指导,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学程序的研究; 按照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基本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方式的研究; 规范实验教学,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内容,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下面是在教学中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一些具体实践过程。 (1) “汉字处理及 Word”教学 Word 2000 是一个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掌握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如目录的制作、样式和模板的制作及使用等操作, “分页符”和“分节符”的使用,等。甚至“回车符”也有很多人不能正确使用,而导致操作时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用一篇学生的毕业论文为例。 在此论文中,为了能使“摘要”后的“目录”另起一页,学生使用了多个“回车符” ,这是很多人都易犯的错误。针对此问题,我们强调“回车符”是产生段落的“字符” ,特别强调它同一般要被输入的文章内容一样,也是“字符” ,而不是用来另页的。此问题若与“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中的 ASCII 码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又可以讲到“段落”排版中大家易出现的问题,并可引出与“段落”相关的“样式”的概念及其应用,若再由“样式”讲到“模板” ,进一步扩展后,还可联系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类”的概念。 此论文中的“目录”不是一个会随论文内容的修改而改变的“目录域” ,而是很费时费力地制作出的“常量”目录,教学中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用插入目录命令插入“目录域” ,并讲到“域”的概念,还可联系到程序设计中的“程序”及“函数”的概念 总之,通过“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学生能迅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归纳和总结上升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快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2) 采用“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上机实验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写明操作的步骤,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说明,逐条操作,即可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形式的实验题适于学生上机实验的早期,使学生能迅速上手,增加学习的信心。 另一种形式是以提问或问题的方式提出实验要求,目标明确,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必须在认真听课、课后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完成。 例如在讲授完“操作系统及 Windows 2000”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典型问题,如: “我想让 Windows 启动时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怎么办?” ,“我想给我的计算机加个屏幕保护,在我离开的时候不让别人动怎么办?” , “我的机器很慢,我怎么看到有哪些程序正在运行呢?” , “我忘了一个文件放在哪儿了,怎么找?” 这些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验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表明,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本课程的计算机导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2001 年开始在高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我们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上,由注重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增加了网络使用与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 、程序设计基础等知识。并增加了教材中少见、而学生需要掌握的其他新知识(如常用工具软件和常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为农业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和教学手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 年,在吉林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本校教师编写非零点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2005 年 6 月出版),这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成果的凝结。 该教材重新整合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对原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在内容上,增加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浓缩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 Office 应用软件的教学,增加了网络应用和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和应用软件、常用设备和常用工具软件、程序设计等知识,拓宽了大学生知识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该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基本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2005 年 6 月获院级优秀课程、2010 年 6 月获吉林省省级优秀课程。 3 课程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当再是零起点,必须尽早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 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摘要:本文阐述的是一个开放的多媒体实验教学仿真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软件系统能实现对多门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实习的仿真。课程选择、实验选择采用菜单式的方法,每个实验以动画、图片和文字多种形式进行仿真,其中用到的素材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易于实现动态的添加、修改、查找和更新。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Delphi;仿真;Flash;数据库;BusinessSkinForm 1 引言 “多媒体实验教学仿真软件”是校级教改项目。此项目的意义是将多门计算机课程中的典型实验、原理、实验说明,实验的流程图等综合于其中,它能模拟硬件实验设备设计一个实验系统软件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完成相关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内容,同时可以开放实验。多媒体实验教学仿真软件能实现其教学需求,与精品课程建设结合紧密,教学内容丰富内容组织和形式新颖。 2 系统分析与功能设计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所编的软件的功能设计和界面设计思想。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出了软件的功能模块图,详见图 1 软件功能模块介绍图。由于考虑到程序实现的功能并不是十分复杂,因此界面力求简洁,功能突出,故将主要的几个大功能提取出来,做成菜单的形式,每个功能各设一个菜单选项,每个菜单选项对应一个窗体,用户用按钮在不同的视图中切换。 3 模块的设计思想 在可视化程序开发中,菜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界面元素,Delphi 中 MainMenu 空间是构造和使用菜单的有利工具,MainMenu 实现了级联菜单,在菜单中使用图标,动态加入等菜单功能,使得界面更加的美观,其中还用到了 ImageList控件 4 教学实验演示动画的制作 教学实验演示都是用动画形式表现的,动画是所做的这个软件系统要展现和播放的内容,是这个系统中的素材库,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软件的教学演示的功能都是围绕动画展开的。Flash 8 是一款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软件中所用到的演示动画用它来实现。 5 多媒体实验教学仿真软件的编程实现的思想 软件编程有界面设计和功能代码设计两部分,功能是程序的核心,然后将 Flash 文件导入到程序中。 5.1 启动画面的制作 制作启动画面是为了让程序更加友好,更受欢迎。一般 Delphi 中制作启动画面被称为 Splash Screen.其工作原理是在主程序启动前加载一个窗体,并设置此窗体的停留时间,时间结束后,启动画面自动消失,出现程序的运行界面。制作过程中,主要是时间 Timer 控件,设置启动画面的停留时间。 5.2 数据库的使用 Delphi 数据库程序设计中主要的数据库组件有 ADO 和 BDE,本系统中用的是 ADO 连接。Delphi提供了用于数据访问和控制的可视控件,该控件主要用于访问数据记录,如查询、插入、删除等操作,也可用于表格的显示和进行一些编辑。Delphi 的数据控件基本支持 SQL 语言,但由于所用的数据库不同,在 SQL 语句书写过程中会有些不同,在编程中应加以注意。图 1 软件功能模块介绍图 为了更方便管理实验信息,将其做成数据库的形式,这样无论将来要添加实验项目,还是查找、删除之类的操作都会非常的方便。这里主要用到的 Delphi 下的数据库组件,添加删除的实现是用了 Delphi 自带的 TDBNavigator。查询功能的实现是根据表中的关键字进行搜索的。因为是用的 Access数据库,连接驱动为 Microsoft Jet 4.0 OLE DB Provider。 5.3 其他方面的考虑 在多媒体实验教学中,对实验课程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方便教学者在演示前让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情况,更方便学习。这个功能模块的实现用是利用了 Delphi 下的Twebbrowser。显示分为两种:一种是调用本地的 Web 页,这种方法的运行速度比较快,缺点就是必须将 Web 页放在程序的文件目录下。另一种是动态调用服务器上的 Web 页。软件制作过程中必然存在版权问题,安全性问题也非常重要,使用者的身份也有所限制,因此加入登录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本软件的安装制作使用的是 Tiger Installer 的最新版本。 参考文献 1 Delphi 组件编程参考手册编写组编著 Delphi 7 组件编程参考手册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41-150 2 尹立民 Delphi 应用编程 150 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0-85 3 段兴 Delphi 7 控件使用程序设计 100 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24-125 4 周爱民 Delphi 源代码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1-80 5 谈燕,赵磊,李之明 Delphi高级辅助工具精解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100-118 6 刘滨,李文革 Delphi 数据库高级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06-130 7 肖庆,陆定淑 Delphi 数据库开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73-84 ,112-130,181-194 作者简介:马利,女,副教授,硕导,系主任。 E-mail: 摘要: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离散数学的学习。指出了离散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将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创造力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离散数学;基础;学习 1 引言 “离散数学课程”是介绍“离散数学”各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基础课程,现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IEEE可以是下列应用介绍之一: 群与编码. 鸽笼原理(pigeonhole principle) 传递闭包和 Warshall 算法 布尔代数和电路设计 图和运输网 半群与机器简化 使用数论理论解释公共密钥技术(public key cryptography) 可以是离散数学难题, 如: 较难的思考题的解答 可以是与离散数学有关的趣味问题的考察 可以是任何您高兴研究的离散数学相关问题 这样,才能将僵化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Talk About Discrete mathematical Teach And Study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of Discrete Mathematics mainly from there aspec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how to study. Based on this, Author proposes combine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s students creativity. Keyboard:Discrete mathematics, base, study 参考文献 1 徐洁磐,惠永涛编著. 离散数学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88. 2 徐洁磐. 离散数学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3 B.Kolman,R. C. Busby,S.C.Ross. 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4th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陈莉, 刘晓霞. 离散数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5 孙吉贵,杨风杰, 欧阳丹彤, 李占山. 离散数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8机箱退休时间到 不久之前,笔者换掉了伴随自己 4 年的电脑机箱。看了看机箱里的主板、CPU、显卡甚至是硬盘已经更换了很多次,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一次次刺激着我们的购买欲。但机箱却一成不变的装着这些新设备、新硬件。笔者的老机箱是一款塔式服务器机箱,用料扎实、外观严谨并且价格也不便宜。但是这么多年折腾下来,它也算是奄奄一息了。单纯的增加风扇散热效果达到了,噪音也上去了;打开侧面板,温度下来了,健康不要了。更不要提堆积在各处的土疙瘩(常年懒得清理,灰尘已经结成块状)和偶尔需要用手敲打来停止的嗡嗡声。 这个时候,也许真的是该让它退休养老,回乡下安享晚年了。可市面上看似光鲜靓丽的机箱有着什么不同呢?或许价格高昂的纯铝、亚克力会有着不错的表现,但这显然不是我们这种“银子”不多的人卖得起的东西。 TAC:机箱里的行业标准 走进卖场,看着看着便被导购拉住,他用尽口舌把我拉到了一家摆满了机箱的店面。但凡是个像样的机箱,上面就贴着38的标签。听着老板大放厥词地介绍着这些 38机箱如何如何传奇、如何如何高档。不免用鄙夷的眼神瞧了瞧这些机箱。 小知识 什么是 38机箱? 所谓的“38 度标准”是指 Intel 制定的两套机箱设计规范CAG 与 TAC。遵循 CAG 或TAC 设计规范的机箱,在散热方面一般会有比较好的表现,系统整体温度会得到较好的控制。而所谓的“38 度”实际上是遵循设计规范的机箱稳定工作时,CPU 上方 20mm 范围内的理想温度值。 还在用 38?你 Out 了! 众所周知 38机箱就是 TAC 1.0 的俗称,其目的是让机箱外部冷空气能够更直接进入机箱内部甚至直接对应处理器从而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普通机箱的前后双重对流风道外,规范给 CPU 设计了一个独立风道:在处理器对应的侧板位置开设一个 6cm 的导风孔。在内部有一个可伸缩的导风管和导风罩,罩在 CPU 散热器上方,CPU 的散热器风扇通过导风管,直接从侧板外面吸入冷空气给处理器进行散热,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机箱后板上的 8cm机箱风扇排出。 TAC 1.0 规范的机箱风道气流设计图 而随着 CPU功耗的逐渐降低(45nm 制程甚至今后的 32nm 制程都会把处理器功耗维持在 150W 左右),而不再是 Pentium 4 时代的“电老虎”,那么 CPU 的散热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但是显卡却在近两年内开始崛起,从起初的 100W 到现在的接近 500W。100以上的运行温度已经成为了高端显卡的标准参数。 制程的提升让 CPU 的功耗慢慢降低,旗舰 i7 975EE 也不过 250 余瓦的功耗让 CPU 的散热不再是什么难题。 无论是没落的HD4890、GTX285 还是新宠儿 HD5800 系列显卡功耗在一步一步飞速的攀升,超过 CPU 功耗早已是一两年前的事情。 TAC 2.0 让滚烫的显卡凉下来 上面说到 38机箱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去掉了 CPU 的导风罩后,机箱内部虽然更为简洁,更利于机箱内部的整体空气流向控制。但是显卡的高热量堆积如何来疏导呢?新的 TAC 2.0 规范用大面积冲孔网加强显卡散热,更适合当前的使用环境。 从这张新规范的设计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大面积冲网代替了仅为 CPU 服务的导风罩,使得冷空气可以提供给显卡,从而使机箱内温度更平均利于疏导。 TAC 2.0 并非万能,选择机箱还需谨慎而行 虽然 TAC 2.0 千好万好,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侧面板大面积冲网的采用,一来让辐射有了更好的逃窜途径,二来也让灰尘有了入侵的更好的通道。所以防尘性能和冲网的防辐射性使我们选购 TAC 2.0 机箱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侧面板大面积冲网的防辐射是需要观察的第一点,一般我们需要注意的主要是冲孔直径的大小,5mm 大小是最符合防磁标准的,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电磁泄漏 ,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 灰尘进入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进风口,也就是侧面板和前面板,观察在进风口处是否设有防尘棉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结语如果说电源是电脑心脏,那么机箱便是电脑的骨骼和皮肤,选购一款好的机箱不但要看重它的坚固性,更要与时俱进的重视它的散热性、防尘性等等。Pentium 时代离我们慢慢远去,进入 Core 时代后你是不是也该把这些老家伙换一换了? 从 2008 年 1 月起, 计算机教育杂志新开设了“报刊引证报告”栏目,其目的在于: (1) 持续了解和分析专业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对相关学术刊物的阅读情况和关注程度; (2)通过引证分析,为本刊读者和教师推荐优秀的专业刊物和重要的学术论文,试图以此来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提高读者的阅读面和阅读兴趣。 在新年第 1 期的“报刊引证报告”中,我们将系统回顾计算机教育杂志自 2006 年第 12 期至 2007 年第 22 期(称为“统计年”) 中刊登的全部论文,分析并报告其中参考文献的引文情况。 1 论文引证情况 在本统计年出版的计算机教育23 期杂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