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井田制度是哪一年的篇一:周朝井田制度的发展周陵通常指周文王之墓和周武王之墓,周公是圣人,他的墓也可以列入其中。周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周公逝世,遂使其近于文武而葬。那么周陵在何处呢? 我曾经按图索骥,索其大冢,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周陵村看到了周陵。它们一南一北,相距百米,南为周文王陵,北为周武王陵,皆有毕沅所立其碑。毕沅是江苏太仓人,以科举考试的形式为清政府录用,并为乾隆青睐。乾隆三十八年,就是 1773 年,任他做陕西巡抚。为官一度,除了处理公务,他走遍三秦山川河流,勘察胜迹,收集金石,撰以为书。其人并非附庸风雅,相反,他是真正喜欢学问,对经史诸子多有研究,终于著作等身。陕西几十座帝王之陵,无不有他所勒之碑。昔日守土之臣,往往比肩接踵,然而得以留名的总是十分寥落。凡流芳者和传颂者,当为立德立言之士,立功也可以留名,不过其功必是修路建桥或营造水利之类的千秋万岁之功,急功短利是不行的。毕沅是尊重和维护文化遗产的人,而且颇为奥博,可惜他为周文王和周武王树碑有误。 毕沅之错是有缘故的。一直以来,方志野史或其他著作,皆认为周陵在毕,然而其毕有二,其一是渭河以南的杜中之毕,其一是渭河以北的毕原。毕沅显然放弃了杜中之毕,选择了毕原,他说:“文王陵在咸阳县北一十五里毕原上。 ”又说:“武王陵在文王陵北。 ”又说:“周公墓在文王墓东。 ”这便错了,而且以讹传讹,竟产生了乡名周陵乡和村名周陵村。所谓杜中之毕是司马迁所断,毕指终南之道。师古有言:“毕陌在长安西四十里。 ”诗曰:“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纪为基,堂喻毕道平正如堂。文王作丰邑,丰邑在镐水西,武王作镐邑,镐邑在丰水东,其去二十五里,这一带为周之本营,在兹向祖宗致祭非常合适,所以周陵当在斯地。遗憾毕沅不以为然,从而纰漏一处,荒谬几世。 经考证,毕沅所立碑之周文王陵,是秦惠文王公陵,周武王陵是秦悼武王永陵。实际上自宋以降,如是两座秦王陵便误之为周陵,并建筑祠堂以致祭。 ,反复修葺,逐渐扩充,遂有文王坊、戏楼、献殿、过殿、后殿。规模宏伟,望之巍然。按礼,明清以来,朝廷以时会遣重臣率守土之臣向文武行祀。毕沅曾向乾隆皇帝报告:因为公务经过陕西各府,各州及各县,凡见帝王之陵必下车拜之。想来,他一定是要拜周陵的。可惜他拜的是秦王,别的大臣也都拜了秦王吧。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明清之臣,包括毕沅,显然不是向秦王献媚,不过若有灵在,那么文、武尴尬,秦王遂会窃笑的。 周陵在杜中,在丰镐一带,但一再探查并挖掘,它都迟迟不现。周陵应该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它究竟在哪里呢? 当年开凿昆明池,掏出了黑土,汉武帝很是困惑,便问东方朔。东方朔佯装不明白,答其西域胡人知道,可以询之,汉武帝遂再问胡人,胡人说:“劫烧之余灰也。 ”什么时代的劫烧呢?谁制造的劫烧呢?西域胡人又怎么知道是劫烧呢?丰邑和镐邑,或有周陵,皆在劫烧之中吗?当然也有论者指出,是昆明池沦陷了周的故都,并有周陵吧。还有论者认为,秦始皇在丰邑之间营造其宫就已经毁了周的遗存。总之有一点神秘周陵消失了。 篇二:如何看待井田制的生产方式如何看待井田制的生产方式 井田制的产生 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以天下宗主身份,将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新旧诸侯,诸侯国的国君在封地范围内又有最高的权力。?在诸侯国君的统辖范围内,再将部分可耕地建立采邑,分封给卿大夫,形成卿大夫之家;各卿大夫之家,再将所属范围内的土地分封给士。这样,各级奴隶主贵族各自成为所受分地的实际占有者。他们世代相承,役使奴隶耕作,形成层层相属大小不等比较稳定的奴隶制经济单位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以天下宗主身份,将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新旧诸侯,诸侯国的国君在封地范围内又有最高的权力。?在诸侯国君的统辖范围内,再将部分可耕地建立采邑,分封给卿大夫,形成卿大夫之家;各卿大夫之家,再将所属范围内的土地分封给士。这样,各级奴隶主贵族各自成为所受分地的实际占有者。他们世代相承,役使奴隶耕作,形成层层相属大小不等比较稳定的奴隶制经济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庶人组成的 多层重迭的所有制关系向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和土地的私人所有制的转变方面。在春秋战国以 前,由于实施分封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名义上拥有天下所有的土地与臣民,即诗经 .小雅.北山所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P463)但是, 在一个具体的诸侯国家中,诸侯又是名义上的全国所有土地与臣民的主人,这就是左传. 昭公七年楚芋尹无宇所云:“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2(P2047) 因此,诸侯国的实际存在,意味着对天子对其国土与人民所有权的否定与排斥。由于诸侯国 的国君又将一部分土地授予卿大夫作为他们的采邑,因此,卿大夫的实际存在,也意味着对 国君对其采邑内的土地与人民的所有权的否定与排斥。国君或卿大夫也将一部分土地作为士 的禄田,国家又按一夫百亩的标准实行对庶人的普遍授田制度。这样,在所有制的关系方面 ,我们就看到从天子到庶人之间的多层重迭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庶人,都对土地拥有确定不移的所有权,但实际情况却是没有一个人对某块土地有确定不 移的所有权。因为有“田里不鬻”的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属于整个氏族、部落或国 家的。 井田制的瓦解 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了。促成这一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西周的分封制和井田制问题 (1)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4)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篇三:古权重与标称重量间的比值,就像地图上的比例尺一样。 你说的这个秤砣实际重量就是 100g。 为这个秤砣是 500 克重,用它校准新买的电子秤,总是显示 100 克,还以为电子秤不准呢。 是小尔雅中的一篇名,举重量之铢,曰两。两有半,曰捷。倍捷,曰举。倍举,曰锵。锵,谓之锾。二锾、四两,谓之斤。斤十,谓之衡。衡有半钧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然则,鼓,四百八十斤也。广秤字样是北宋时期 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陶、瓷、石的秤砣和后世的砝码。秦权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在统一度量衡时,统一重量的重要标代秤的监 的位臵是否恰当,砣与秤又是否相互配合等,若合乎标准,经过官府合格检查的秤就会打上一个铁印,行内称为打 我国度量衡的起源与 梁方 载中国社会经济史 度量衡史的研究,近数十年来,尤其是解放以后,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可惜的是对于一器一物或一朝一代的专论尚少;对于度量衡的量的变迁的论述为多,而对于以上度量衡所反映的社会经济性质的变化的探讨甚少。有不少税剥削这一点出发,来阐述官定度量衡制度在单位量所发生的变化,但还没有结合到社会发展阶段,尤其是没有和个对抗的基本阶级的斗争联系起来,由此作出的结论自然是不够全面的,并且不能揭发当日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矛主要表现为:1官定的、中央的制度研究得比较多些,但所谓“民间制度”和地方制度就研究得很不充分,对前后性更是阐发不足;2尺的研究比较多些,但量(如斗、石等)的研究就很不够了;3对于古物的实测和史籍记载的往只是偏重其一,而没有把两者适当密切地结合起来;4对于古物的实测,往往只是以求得实际数值为满足,对于则注意得不够;5光从交换或分配的角度来论述历代度量衡制的变迁,而忽略了生产的影响和作用;6关于上层的发挥。以上各点,我在广东史学会 1960 年年会中曾提出了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一篇论文,申解。这里发表的只是该文的一部分。错误之处,希望同志们加以 一、度量衡的起指出,度量衡的产生是在社会生产一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而与交换行为的发生有着最直接联系的。在原始社会后期的交换。最初的情况是,一个部落或氏族和另一个部落或氏族,以偶然剩余的生产品作为礼物而互相赠送。稍后,也以不同种类的石器进行交换,如以石矛来换石斧等。但这样的交换只属于原始交换的范畴,是极为稀少,极为偶本没有度量衡的必要历史上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规模的社会分工(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和农业,都相继有了分工)以后,不同的氏族或部互相交换,如以谷易羊,以陶器易黍麦等。但初时的交换方法还多半停留在论堆计件的阶段,对于度量衡的需要仍是的发展,就不只在氏族之间进行,而且逐渐地在氏族内部各成员间也有进行,这时交换行为已经从偶然的现象转入 堆整件的交换方法便一天一天地显得过于粗率,它往往不适合于交换者双方的实际需要而容易引起争执,为了克服于最原始的度量衡方法或器具。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面临原始社会的瓦解么东西来作度量衡的器具呢?就是人自己本身。人用自己的手足和动作可以测出一定的长度。孔子家语说:“夫知寻(八尺),斯不远之则也。 ”这就是说用人的中指的中节的长度为一寸,由于中指的中节有两条横纹,故以上面拇指伸长成一条直线的距离为一尺;两臂左右横伸的长度为八尺。 小尔雅释长度单位命名之由来云:“跬,一举,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五尺,谓之墨。倍墨,谓之丈。倍丈,谓之端。倍端,谓释容量单位之命名云:“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 ”虽则名称增加了许多,但度、量取法的原则基本上还是墨子城门篇:“必数城中之木,十人之所举为十挈,五人之所举为五挈,凡轻重以挈为人数。 ”墨子所说重的准则。 说文解字说:“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 ”又云:“寸,十分也。(按寸口即手腕动处),十寸为尺。 ”上面所说的是指男子的手掌而言。 说文又云:“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尺。信史,但把它们用来作为远古时度量衡原始状态的说明,却是未尝不可的。这种传说的来源,基本上是历史事实的以取法于人身的粗率概念,是从生产和交换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直至今天,人们在某些场合还是用手足来测为盛行。 说文又指明了用“中妇人”的手为准,其长八寸名曰一“咫” ,这一说法分明是后起之义。然而这样是十分粗陋的 一步的办法,就是选择一条平直的树枝来作度器,或借用日常用的盛具(如釜、豆、缶、桶等)来作量器等等。但是来应用的,并非专作度量衡用途的器具。纵有遗物发现,我们也无法确定它们是度量衡器,因为它们并不是三次大分工以后,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财产私有制已经产生,于是初次出现了一些不从事的商人,随着商业的发展,对于度量衡的需要又有所提高。当时交换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不只是从物物交换发展为般交换的形态了,但仍以直接交换为主,货币交换形态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这时作为度量衡专用的专器可能已经情况比起以前来应该不会有很大的改进。相当于这一时期的历史遗物,在我国似乎尚没从现存几件古代实物试论我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入封建制时期度量衡制度的社会确立和发展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大大的提高,财产私有制日趋巩固,随而交换经济也有了巨大的进展,它反。此时生产物中采取商品形态的成分遂大为增加,直接交换方式日益为间接交换方式所替代,货币交换形态便日趋人们对于财产的计较愈来愈认真;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等价交换的要求愈来愈明确;因此,对于度量衡。所以,首先把它们的计量标准固定在一些特制的器具上,于是有所谓专器的出现。这种专器制造的过程也由粗糙有所谓标准器的出现,这是国家明令颁布,规定一体遵照使明确,度量衡三种器具之作为专器,初时只是由于人民在生产和交换上的需要而分别制定下来的。政府之明令规定制度化起来罢了,所以民间制度必先于官定制度。这里有一个问题:它们发生的次序,究竟哪一种在前,哪一种在后承洛的说法,便有自相矛盾之处。吴氏著中国度量衡史第 6 页云:“量器之制,发生最早” ,第 100 页亦云:“量制说:“量衡起于度” ,第 218 页亦云:“考中国度量衡之制,先定度,而后生量与衡。 ”按吴氏前后矛盾的原因,由于“桌氏为量”一段作出来的,其误在于轻信考工记所记确是周朝实行过的制度;后说则据汉书律历志所记黄之。我以为无论在理论上或历史实际上,都应该是:度器的发生最早,量器次之,衡器又次之。因为从理论上来说, ,均可由长度推算出来,可见度是最基本的。再则从器具制作之难易来看,也是如此:度器的制作,比较容易简单是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手艺,而且,它的出现,必定是交换(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井田制度是哪一年的)经济已经有相当活跃的时候了。然而度量衡制度之完全自有其专器(及其标准器),而且这三种器都是根据同一标准,同时制订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三者构成一个整,如新莽嘉量的制作便是。这一发展过程从我国度量衡的历史和文物方面也可以得博物院、相传是安阳出土的商代骨尺一把,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度量衡器具之一了。商代的数字是十进制,故商不刻分,诸寸的长度亦不均等。尺中有一漕剖面作凹形。如果它真是商尺,可见作为奴隶制时期的商代的度具还是以作为当时奴隶制没有达到很高的发展的一个旁证。此尺长合 01679 公尺,约等于一个手掌的长度,亦堪注意。据商把尺或者是用来量度龟版字方面,也可说明商代已有计量长度的工具。见于甲文中有“”这个字就是疆字,从弓、从田,据叶玉森限;从弓,知古代用弓记步。按今天原始氏族亦有拿弓作为丈量土地的尺度的。可见商人大概已经晓得丈量土地和弓的长度如何,现时不得而知。因此,商代田亩面积的大小,也就无我国考古发掘工作有了飞跃的发展,出土文物甚多。然能确定其为西周或周以前的度量衡器似尚无之,只战国时代砝码多次,特别是长沙左家公山十五号墓出土的木杆天平和砝码共九个,经精细计算,砝码重量约为大小倍增,数战国权,及山西左云秦权等器物虽能代表个别地区的衡器形制,但在考古研究上所发挥的 殷墟书契后编下第四页_七时的传世遗物,经过学者的详细考订具有重大意义的,有以下三器:秦商鞅量、秦始皇及二世的权器、新莽嘉量。与商鞅尺一文可以参考。第二种,可参看吴大澄权衡度量实验考一书。至于第三种,则古今来考订之者尤众起,至清初,至少有过五次发现。今北京历史博物馆尚保存有完整的量一件,又残量一件。抗日战争前在甘肃省又都残缺不全。新莽嘉量迭经清代翁方纲,吴大澄及近人马衡、王国维、刘复等作过实物校验以后,其规制已弄得比诸家所得的结果往往互有出入。吴承洛的数字是据西清古鉴所记推算出来的,其数与刘复的实测数略异。杨宽精密,然犹不能无疑” 。关于这点,我没有作过调查研究,根本没有发言权。以下只是想从另一角度来讨论这不成熟的意见以为度量衡史的研究工作,首先要求对实际数值进行检定,这自然是十分必要的,也可以说是最基本不能判断历代度量衡制度之有无变迁,更不容易论证其时代的特征。而且就度量衡制度本身来说,也不是一个单纯图通过对商鞅量、秦权、及新莽量三者的比较和分析,来说明我的这想只举出万国鼎先生 1955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作为我们讨论的出发点。万著秦汉度量衡亩考(载农业遗产研究集遗物的实测结果,并自己用积黍法进行校验,把秦汉度量衡亩折合为今制,同时指出吴大澄所考定的周尺有问题,的,这些点都做得比较深入细致,所得的结果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还是有很多参考价值的。然而我不同意他对商看法。据他的考订,晚周尺、商鞅量尺和王莽尺的长短是相同的,所以鞅、莽对度量衡制度都没有作过什么大改革,划一全国度量衡,是用秦国原有制度,即秦孝公以来的度量衡制度,来统一全国度量衡的。汉代沿用秦制。王莽 全国度量衡。 ”又说:“莽尺既同晚周尺,王莽对尺度还有什么大改革呢?商鞅量尺也和韩魏等晚周尺的长度相同,革。 ”(万国鼎:秦汉度量衡亩考第 144、147 页)我以为构成度量衡制度的并不只是数量这个因素,器物的形制为长方形,莽量为圆柱形,这一差异是应该给予充分注意的。即如南宋末年斛的形式,由圆柱形式改为截顶方锥形度量衡史的一大改革,因为这一改革对田赋的行政方面具有预防浮收量衡器物制作之精粗也可以影响到度量衡的准确性,从这点来考察,鞅量是不可和莽量作比的。指导器物制造的一才完备起来,并已见之实践,说详据历史的记载,周以百步为亩,秦以二百四十步为亩。万先生且确定它是秦孝公时改的(秦汉度量和衡亩考第 16 鞅没有作过什么大改也是最重要的,是三件器物出现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不,到了春秋(公元前 770476 年)时代,已经发展到奴隶制的末期。当时各国的阶级斗争是十分尖锐的,度量衡的情统治阶级不只利用度量衡来作剥削工具,同时也运用它作政治斗争工具。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公元前六世纪齐国世所运用的策略。当时齐国公室的量制,是以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钟。陈氏私室的量,则以五升,十釜为钟。他对人民放贷时,用的是家量(大钟),收回货物时则用公量(小钟)。用这种小恩小惠的方法,收买人齐国最高统治权的目的。稍后,公元前 479年白公胜在楚国发动政变时,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来争取人心:“大斗斛以子都说明一国之内统治阶层可以各用自己的度量衡制,谁也管不了谁。经过政变以后,齐、楚两国都相继从奴隶社贵族的血缘纽带的统治也为封建主的地域纽带的统治所代替,这一转变在度量衡制度上也得到(公元前 475221 年),有不少国家早已进入封建制的初期,但秦国是最晚的一个,直至秦孝公一二年(公元前 350 年)井田,开阡陌” ,废除了西周以来的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的命令,是同一年颁布的。此后便是秦国由奴隶制转入量之制作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当时秦国的经济情况是比较落后的,秦献公七年(公元前 378 年), “初行为市” ,通立起来,其事早于商鞅统一度量衡时尚未满三十年;迨统一度量衡后再过十四年,至秦惠文君二年(公元前 336 年),然次成立,可见交换经济仍不甚发达。货币之出现,是交换经济已有相当活跃的标志。当物物交换已采取一般价值形了,但仍需等待货币的诞生,才可以免除直接交换的困难而达到货币价值形式的阶段。从这点来看,货币的进步意在交易上的作用毕竟比货币还更基本,还更重要,这因为,只有度量衡而无货币,交换还是可以进行的;若只有货币的单位数量及其价格均将无从确定,交换时的麻烦真不知有秦国的交换经济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商鞅所订的度量衡制度不可能很精密,器具的制造似乎也比较粗糙。 史记商权衡、丈、尺。 ”上文有可注意者两点:第一,它说明了当时度量衡的订定还没有和乐律结合起来;其次,据说器),受六升。 ”段玉裁引月令作注说:桶即为容受六斗之斛。总之,不管大小如何,只是木桶罢了。按秦量有有长方、椭圆及正圆形。诏版四角有孔,以便钉于木量之上。故知其制作仍颇粗糙,且鞅量为铜制之升,其旁刻有秦孝公十八年鞅造量铭文和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应为特别精制之器,但与新莽量制作 不可同日而语 主持变法,前后总计十九年。他所颁布的一系列的变法令,其目的在富国强兵,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强有力的政府他开刀的对象,度量衡制法之颁布的理由自然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制度,废除私室的度量衡制,但实行的范围最多只六年统一全中国后,便颁布了“一法、度、衡、石、丈尺”的诏令,亦不过沿用商鞅的制度标准来统一战国以来各志在于全中国范围内推行,这时已是封建主义进入中央集权制的时候了。吴大澄所藏秦代权器共有四件,有三种重的有两件,一为铜制,一为铁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五年。汉兴以后,度量衡未闻有定制的措施,当仍承秦遗制,然经过二百余年间制度必又趋于紊此现象加以整齐划一,这时不但是中央集权制已经加强,而且封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从新莽嘉量制作之精巧亦衡制之完备而具著于书的,实自汉书律历志始,此乃当时社会发展实际,不仅是古今学者考证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三国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修订度量衡制度时的主要参考根据。为什么它的是一种空前完整的制度。按新莽嘉量的制度,正是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一上所说:“用度数审其容”下,从尺度可以计算量的容积,并从而决定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意向协议书
- 2025版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及安全保障协议
- 2025担保抵押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双方自愿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 2025版全新团建活动专项奖励基金合同范本
- 2025版租赁车辆安全检查及保养合同
- 2025年度地坪漆施工与品牌授权合同
- 贵州省荔波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电商年度电商客服培训及管理聘用合同
- 2025版冷链物流配送合同范本:新鲜直达
- 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与实施
- 2025年农业农村局公务员招聘面试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 中药材仓库管理制度
- 2025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公开招聘乡村医生7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季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讲话:汇一股心力、立两个目标、守三条底线、打四场硬仗
- 2025年保安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废气处理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麻醉师进修汇报
- 基坑监测评审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