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备设计【教学设想】师说是苏教版高中第一册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一篇文,它与劝学一起构成该专题中的“求学之道”板块,它们共同指向的话题是:求学是获得教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纵观以往的教学,老师们把师说当作一般议论文来教,寻找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现在看来,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有问题的。我们经过研究认为, 师说是一篇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杂文,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当时的现实背景,揭示的针对性,按杂文的理路来教。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文化传承, 师说张扬了“尊师重道 ”的思想,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一篇重要代表作。教学中应当把对的主要观点“师道 ”作为一个深入探讨的重点。文言文的学习强调诵读,在教学中应当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唤起学生诵读的欲望。文言知识的积累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归纳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文。2结合时代背景,认识杂文的针对性。3理清结构,推敲作者的主要观点。【积累整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 岁中进士,29 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2、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 、 “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3、解题“说”是一种文体,吴讷在辨体中认为“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是:“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 。这种文体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般议论文,而是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杂文,我们在初中学过的马说 、 捕蛇者说就是这样一种文体。4、文言积累(一)古今异义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二)一词多义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可怪也欤。 (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4、吾师道也。 (学习)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经文的著作)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研习探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当时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之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 。 ”请从文中找出反映当时从师的一些不良风尚的语句。交流明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2针对这种不良风尚,韩愈是用什么样的策略作出有力的批判的?交流明确:用了三组对比,突出了耻于从师这种不良习气的愚蠢。针对“今之众人” ,写道:“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针对“于其身也” ,写道:“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针对“士大夫之族” ,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最后正面举孔子从师的例子,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的结论。3杂文往往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请你找出并感受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再诵读文,交流明确:语气词:乎、也、欤感叹词:嗟乎、呜呼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嗟乎!师道之不复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也!4推敲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析的层次结构在文中找出作者表达的观点交流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亦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文中要阐述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是怎么阐述的?讨论交流明确:作者最主要的观点是学习必求师;从师为师道。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能解惑世人皆有惑学习必从师闻道有先后,师先闻道者从师为师道第二段:“师道之不传已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唯师能解惑;惑而不从师,惑终不解)三组对比:一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待从师完全的态度人必从师二是为其子择师,自己却耻师小学而大遗,惑也:从师为师“道”而仅非句读三是为君子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之所以“师道不传” “师道难复” ,士大夫之族难辞其咎!第三段:列举孔子从师的典型事例,不言而喻重申了从师的必要性。但它的主要意图体现在“无常师”三字上,强调从师的本旨是师“道”孔子无常师,恰是“吾师道也” (从师为师“道” )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条本已存在的真理使然,孔子从师唯“道”而不唯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对“无常师”三字的解析,阐明了师与弟子之别只在一个“道”字上,到这里已使士大夫据守的“耻师”世俗悖论陷于瓦解,再将从师与贵贱、尊卑强拉硬扯在一起,不是无知,便是别有用心。由此从根本上消除“今之众人”从师之“忌” 。显然,这一段是对“人必从师,从师(为)师道 ”论证的正面收束。第四段:交代作师说的缘由褒奖李氏子蟠不顾世俗压力,继承师道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下半年高层次人才引进(6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诊疗实践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模拟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整形外科手术术前术中风险评估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6厦门银行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泉州晋江市深沪渔港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方法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疾病诊断治疗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百万英才汇南粤”广东广州市海珠区事业单位北京校园招聘2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贵州省遵义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5篇)
- 生涯拍卖会课件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
- 中医形神兼养
- GB/T 44241-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
- 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机和修井机出厂验收规范-PDF解密
- 实用美术基础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 债权债务法律知识讲座
- 个人停车位租赁合同模板
- 食品保质期检测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