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水彩画_第1页
继续教育水彩画_第2页
继续教育水彩画_第3页
继续教育水彩画_第4页
继续教育水彩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选题:1. “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则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定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炼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 合乎理性的道路。”这是哪位大师的论说?A.毕加索B.马蒂斯C.罗丹D.达利2. 水彩的技法包括( )A.平涂B.渗化C.渲染 D.并置3. 水彩的用笔方法有( )A.勾B.描C.点D.染4. 水彩比较讲究( )A.水分的充分B.色彩的透明C.用笔的流畅D.颜色的醇厚5. 在水彩中我们可以采用( )方法产生颗粒的肌理效果。A.撒盐B.松节油C.粘贴D.油画棒判断题:1. 1 、水彩画与水粉画的都是以水作媒介的。 正确错误2. 2 、不同的色光是由于它们的波长的频率不同而产生的。 正确错误3. 3 、色彩是一定波长的光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所形成的感觉。 正确错误4. 4 、当人们用一片有色玻璃遮住眼睛来观察外面的景物时,似乎是给自然景物“染”上了颜色。 正确错误5. 5、平常的物体 ( 指不发光体 ) 都有反射和吸收同样波长的色光的特性。 正确错误填空题:1. 01 、水彩画是以 _ 为媒介,调和水彩颜料来进行色彩表现的画种。 答案: 水2. 02 、水彩画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画种之一,其特有的_和_使它独立于其他画种 , 并在艺术领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艺 术 语 言 、 审 美 价3. 03、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水彩画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有自己 _ 语言表述方式。 答案: 独 特 的4. 4、水彩画是通过水彩颜料、水及其他工具材料 , 按照画家的创作意图,利用水彩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段,通过形体、 _ 、光影等进行形象的描绘。 答案: 色 彩5. 05 、水彩画颜料直接用水稀释,颜料中加入的 _ 越多,颜色就会越浅,其透明性也就越高。 答案: 水6. 06 、水彩画的“韵”,既指水色交融的“ 节奏韵律 ”,也指因画面形神妙达所产生的“气韵”、“ _ ”及带给欣赏者的无穷“韵味”。 答案: 神 韵7. 7、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 _ ”列在“六法”之首。 答案: 气 韵 生 动8. 08 、水彩画的“韵”, 离不开水彩画的重要媒介 _ 。 水彩画画面构图的形式结构、章法体势更容易产生一种音乐的节奏韵律美,故水彩画又有“小夜曲”之称。 答案: 水9. 9 、水彩画所产生的“韵”,不仅仅包含节奏之韵,更为重要的是水的不确定性及水色交融后在画纸上所产生的意想不到的 _ ,让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审美趣味。 答案: 多 样 性10. 10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 、_ 、蓝。 答案: 黄第二套多选题:1. 在色彩中色度包括( )A.色性B.明度C.纯度D.色相2. 写生的对象的物体受什么影响( )A.光源色B.固有色C.环境色D.纸的颜色3. “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着句话是谁说的( )A.德加B.塞尚C.丢勒D.怀斯4. 水彩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整体的观察B.联系的观察C.对比的观察D.局部的观察5. 水彩画的创作规律阶段( ) A.来源于生活B.感受和体验C.事物的领悟D.构思创作判断题:1. 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并不是绝对的。 正确错误2. 色光的混合始于牛顿,红光加绿光产生黄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相加合成白光。 正确错误3. 颜料本身不能产生光,它只是一种在一定光照下的显色物质。无论是透明色彩的调和或是直接混和颜料,对于光而言,都是在做减法,其原理和加光混合法并非无缘,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只 不过在光亮的程度上是方向相反的。 正确错误4. 将三原色中的一种原色与间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得出来的色称为复色。 正确错误5. 指在色环上相互邻近的几个色 , 如紫红、红紫、红、红橙、橙等色 , 它们都含有红、黄的成分。 正确错误填空题:1. 水彩画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画种之一,其特有的_使它独立于其他画种 , 并在艺术领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审 美 价 值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法国画家_的绘画表现手法则对后世影响极深。 答案: 塞 尚3. 20 世纪上半叶 , 俄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_ 作的第一幅水彩抽象画,纯粹抒发心灵意象。由感性发挥走向严格的自律, 创作出一种理性的抽象构成绘画。 答案: 康 定 斯 基4. _ 国已成为 20 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 答案: 美5. 春秋战国时已出现象_ 这样精彩的水彩画作品,这时的宫廷壁画艺术实际上就是用水彩或水粉的形式进行绘制的。 答案: 御 龙 人 物6. 随着六朝山水画的出现,发展到隋、唐、五代之时,我国绘画一方面吸收 (_ ) 绘画的特点,另一方面发挥了民族审美意识的传统而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阶段。水彩画的运用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绘画技法更见新颖 答案: 外 来 宗 教7.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西方水彩画传入中国。清康熙年间,传教士 _ 来华,并任清王朝的宫廷画师,常使用水彩画工具作画。 答案: 郎 世 宁8.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了远东和亚洲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天主教会在上海开办 _ 图画馆,系统地传授西洋绘画技法,引进水彩画,为我国培养了最早的西洋画人才和最早的水彩画家。 答案: 土 山 湾9. 民国初,在 _ 的倡导和扶植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依照西方美术教育的模式进行教学的美术学校。 答案: 蔡 元 培10. 1912 年创办上海美术院,_ 、潘思同等担任水彩画教学。 答案: 刘 海 粟第三套 多选题:1. 哪些是著名的水彩画家( )A.透纳B.魏斯C.凡高D.萨金特2. 水彩的流派与风格( )A.17-18 世纪英国古典水彩画B.19-20 世纪美国近代水彩画C.具象写意画风D.抽象的画风3. 在水彩画中色彩的调配方式有( )A.色彩的混合B.色彩的重置C.色彩的并置D.色彩的平涂4. 色调统一指不同物体的色彩在色相、明度、冷暖、纯度等方面构成画面的整体效果。A.色相B.明度C.冷暖D.纯度5. 色彩的对比规律包括 ( ) A.色相对比B.明度对比C.纯度对比D.冷暖对比判断题:1. 丙烯同水彩一样都是使用水来进行调和颜料。 正确错误2.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相对而言的。 正确错误3. 深红、墨绿、普兰等颜色如还觉得不够暗时,可用黑色代替。 正确错误4. 中国水墨画有“墨分五色”就是运用了明度对比手法产生的视觉效果。 正确错误5. 两种补色并置对比最强,绘画中使用强烈的色相对比,会造成鲜明强烈的色彩效果。 正确错误填空题:1. 水彩画的技法概括为干画法和_画法。 答案: 湿2. 色彩的调配基本方法分为:_ 、重置 、并置。 答案: 混 合3. 色彩的远近变化规律是:距离越近色相越明确,色彩越鲜明;距离越_ 色相越模糊,色彩越变灰。 答案: 远4. 色彩对比现象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概括起来,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色相对比、明度对比、_ 、冷暖对比。 答案: 纯 度 对 比5. _是色彩产生的重要条件。 答案: 光6. 新中国成立后,在“ _ 、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蓬勃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中国水彩画逐步形成为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艺术样式。 答案: 百 花 齐 放7. 在解放区,延安创办“鲁迅艺术文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版画家、水彩画家,_ 是其中的代表。 答案: 古 元8.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家以画笔作为抗日救亡的武器,创造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佳作,如 _ 的智取鬼子兵等。 答案: 李 剑 晨9. 在杭州成立国立艺术院, _ 、吴大羽 在此任教。 答案: 林 风 眠10. 1928 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成立 ,李叔同、_等从事西画教学。 答案: 徐 悲 鸿第四套多选题:1. 一幅画的色彩往往在()及画面的每一个部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暖对比。A.明部与暗部B.物体与物体C.物体与背景D.画面的前景与后景2. 欧洲( )画派倡导画家开始走出画室直接面向大自然写生作画,研究室外光色变化规律,创造许多色彩斑斓的自然光写生作品。A.威尼斯画派B.印象派C.后印象画派D.野兽画派3. 色彩的轻重、软硬感与( )有着极大的关联。A.色彩的明度B.色彩的纯度C.色彩的饱和度D.色彩的冷暖 4. ( )属于非色彩系列 A.黑色B.白色C.灰色D.金色5. 基本的三对对比色是( )A.红与绿B.黄与紫C.蓝与橙D.白与黑判断题:1. 水彩与水粉的区别也在于用水的多少 正确错误2. 透纳是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 正确错误3. 水彩只有干湿两种画法。 正确错误4. 在水彩中水分充足为好。 正确错误5. 绘画的技法是一种工具,绘画的方式永远不会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正确错误填空题:1. 颜料的三原色是:_ 、黄、蓝。 答案: 红2. _光是所有不同色光混合的结果。 答案: 白3. 间色是由三原色中某两种原色混合而来的,即绿、橙、_。 答案: 紫4. 色彩具有_ 、明度和纯度三种基本属性 , 亦称为 色彩的三要素。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