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_第1页
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_第2页
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_第3页
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_第4页
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2007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制作团队:Path Finder指导老师:葛扬风笑天魏姝2007.9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2团队名称:Path Finder调研时间:2007.7.23-8.6 调研地点: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团队成员: 曹志勇 06-经济 程穆 06-经济丁哲逸 06-经济 陈炼 06-市营惠宇 06-经济 高适栋 05-社会孙佳 06-公管 汪琛 05-工管吴琼 04-经济 韩雨芳05-会计申辉 06-国贸 吴明浩 06-金融漆思思 公共管理学院06级研究生温延坤 04-国贸 陈晨 06-市营瞿丹阳 06-市营 任路江05-社会何沁怡 南京财经大学06-会计王成康05-应用心理 张彦 05-法学指导老师: 南京大学商学院 葛扬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风笑天教授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魏姝教授内容提要:三峡工程从92年正式提出之后便受到强烈的关注。而“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本次实践则是通过对迁入长三角地区的三峡移民的深入调查,来了解其生活状况,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我们通过选取典型个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更深入的发掘三峡移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并在最后从政府和移民的给出我我们的建议。关键字:长三角 三峡移民 实地调研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3目 录第一部分 调研背景-4第二部分 调研概况及初步分析-5一 行程概况-5二 调研地基本情况介绍-6第三部分 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13一 关于问卷-13二 图表分析-14第四部分 理论研究-44一 关系与融入问题-44二 就业与教育问题-45三 知觉与印象问题-47四 政策与培训问题-49五 生活与未来问题-49第五部分 问题解决方案及建议-50一 存在问题-50二 相关建议-51第六部分 个案分析-56第七部分 调研活动的心得及总结-63第八部分 附录-69附录一 调研用问卷调查表- 69附录二 实地调研日志- 75附录三 试调查综述及成果-91附录四 新闻媒体的报道-97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4第一部分 调研背景三峡移民是在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发起的被动移民案例。此目标人群作为个体具有特殊性,但在现时的国家发展形势下是一种大型工程建设必然组成部分的典范,因此具有人口迁移的普遍价值。距第一批三峡移民已有整 7 年的时间,在迁入地的生产、生活模式基本稳定,受迁出地教育基础影响较大的青少年一代应经历了中考(或高考)。此时对此课题进行实践调研,能够获移民当地化过程中较完整的周期数据。而就业问题是整个当地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活动的基础。在调研地点的选择上,我组充分考虑了相关性和差异性。江浙沪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差异性表现在地区之间的农工比例不同,如上海,浙江非农业人口(移民)居多,而江苏地区农业人口(移民)居多。迁移对于他们的影响在程度上存在多大的差异?这有待于我们的实践作出详尽的解答。我组以经济学的专业角度出发,分析各因素对移民就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就业对其他活动的反作用。一方面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人口经济对于家庭经济得影响,通过重点考察家庭人口结构、家庭收入、家庭绝对收入状况(与迁移前比较)、家庭相对收入状况(与迁移后所在地居民收入的一般水平比较)家庭就业状况、家庭受教育状况,挖掘迁移过程中的潜在变量,反映其是如何影响家庭经济变化;另一方面,考察家庭的支出状况(与迁移前比较),排除物价干扰等因素准确衡量生活质量,并建立教育与经济得关联,考察教育对于家庭经济结构的影响。此外,结合适应性问题从心理角度进行辅助分析,总结出适应性问题对于移民就业的利弊因素,并分析其又是如何进一步影响家庭的收入状况。为进一步完善三峡移民的后期帮扶政策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也为中国现阶段在建的各大型工程的移民项目提供借鉴。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5第二部分 调研概况及初步分析一、行程概况我们团队从 7 月 23 日开始,直至 8 月 6 日,历时 15 天,行程数千公里,在江南最热的三伏天里,头顶烈日,穿行在江浙沪的田间埂头,走进了百余户三峡移民的家中,去感受,去亲历三峡移民如今的新的生活环境。虽然我们大一的队员刚刚结束军训,但是我们顾不上休息就与大二、大三还有研一的学长学姐们一起奔赴我们的实践的第一站莫干山下的浙江德清县,在程穆同学的阿姨县民政局的汪主任还有移民办的王主任的帮助下,我们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在德清总共为期 3 天的调研活动。我们浙江组的 10 位成员组成 5 个组合,利用 2 天的时间走遍了德清县安置移民的新市、乾元、钟管、洛舍、雷甸、新安、禹越、三合这 8 个乡镇,走访了 40 余户,获取了相当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6 号下午 5 点左右我们从德清出发到达杭州汽车北站,再挤了一部面的去了萧山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在萧山的两天里,我们在汪琛联系的萧山民政局和曹志勇联系的萧山政府办的余国雄主任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瓜沥、益农、义蓬、坎山、宁围、衙前、党湾等 7 个镇的调研,顺利地完成了我们在浙江省的调研任务。29 号下午,浙江组中继续调研的 5 位同学与陆续抵达上海的另外 5 位同学汇合后,一起开始在上海为期 2 天的调研。由于我们承诺上海移民办不对外公开任何移民信息后,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松江、崇明的 4 个移民点,我们决定在上海采用访谈的形式在松江、崇明各入户访谈一个移民点。30 号上午,大家在江阴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陈主任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农委的三峡移民办公室听取了徐主任对上海三峡移民情况的一个简介,下午我们就奔赴松江区的叶榭镇采访了 3 户移民家庭,结束这天的调研后,我们还参观了松江大学城及其周围的一些欧式景观。31 号一早,我们坐快艇从上海宝杨路码头开赴祖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在崇明县民政局,我们听取了这个当年的三峡移民试点县的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崇明接收移民的历程和经验的说明,之后我们走访了一个移民点的 2 户移民家庭,上海的移民访谈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本来原定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去江苏南通,一路远征重庆。可惜,今年重庆阴雨不断、洪水肆虐,所以曹队英明决断取消重庆的行程,而江苏组继续按原计划进行调研。于是,8 月 1 号,上海调研的几位成员在南通如东县汇合了几位先行前往踩点的同学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6一起开始在江苏的调研活动。2 号一大早,大家都早早起来,虽然在联系上又出了点小问题,在申辉联系的政协的领导还有曹志勇联系的如东国税局沈局的帮助下,我们有条不紊地绕开了并不持合作态度的移民办主任展开了调查。3 号到 5 号因为如东的移民分布比较散,我们在当地一位移民人大代表的帮助下终于走访了分布在广袤如东大地上的近 30 户三峡移民家庭。5 号下午,我们抵达最后一站海安县,我们安排好了明日的工作,就在申辉的带领下出去玩了下,放松一下在如东几天的劳累。6 号也就是我们调研的最后一天,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海安的最后一天的调研,结束了15 天的调研活动,虽然很累,但是收获却颇丰,这一段经历也将成为我们大学生活里最美好的一段回忆。二、调研地基本情况介绍(一) 、浙江省移民基本情况介绍从 2000 年试点工作开始,截止到 2004 年 8 月 13 日,杭州、嘉兴、湖州 3 个市 15 个县(市、区)125 个乡(镇、街道) 、533 个村共接受三峡移民 2104 户,共计 9128 人。安置任务份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再 2001 年接收了来自奉节的移民 1572 户,共计 7002 人。04年新增安置任务接收移民 532 户,共计 2126 人。其中 1400 余人来自重庆市涪陵县,其余700 多人来自重庆市丰都县。浙江省三峡移民人均住房面积为 35.11 平方米,高于当时全省建制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水平;落实承包耕地人均 1.08 亩,是全省农村人均耕地面积的 1.96 倍;2006 年移民人均收入达 6938 元。另据 05 年对三峡移民就业情况的调查,有 115 户移民从事家庭加工业,95 户从事种养业,386 户从事服务业,3020 人在各地务工,平均每户就业人数达 1.5 人以上。调研小组抽取了杭州市萧山区以及湖州市德清县作为实地调研地点进行考察,总体情况如下:1、萧山地区总体情况2006 年农业总产值 54.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21%。粮食复种面积 50046 公顷,总产量 27.51 万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水产、蔬菜、花卉苗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 85.1%。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7工业是萧山经济的支柱,截止 2006 年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2507.27 亿元,工业销售产值 2464.27 亿元。其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 2249.33 亿元,销售产值 2213.14 亿元。因此移民中每户基本上都有劳动力在工厂务工。因此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就是移民不再家,粗略统计一下,我们走访的移民,有 50%因为工作而未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萧山共接收外迁移民 192 户 807 人,另有随迁人口 11 人,安置在宁围等 13 个安置镇,64 个行政村,基本分布如下:z宁围:11 户,新街:13 户,衙前:7 户,坎山:14 户,瓜沥:14 户,党山:18 户,靖江:12 户,义蓬:24 户,党湾:16 户,新湾:17 户,河庄:17 户,南阳:16 户 ,益农:13 户。调研小组采用随机抽取的科学抽样方式对宁围,衙前,坎山,瓜沥,义蓬,益农,党湾 6 个镇进行了实地调研。萧山地区是工业区,移民都安置在东片,南片山区和水稻产区不进行安置;全区累计落实移民承包地 564.9 亩,自留地面积 32.28 亩。平均 0.74 亩/人,0.7 亩耕地,0.04 亩自留地移民灾萧山的住房状况:委托建房 189 户,购旧房 3 户。三峡建委移民局预拨经费的分 9 次下拨移民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安置经费和补偿经费为 15679150.50 元。除此之外,萧山区政府还实施一些人性化的措施,如:地方财政补助 210 多万元;1000 元/户添置方桌、方凳、煤气灶、电风扇等日常生活用品。区移民办为每户入住的移民送上一本汇集萧山地方方言、风土人情的册子及移民手册,为的是让他们尽快熟悉萧山,融入萧山,了解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关移民政策。区教育部门专门发文规定,移民子女享受“就近就便”入学,并开展教师和学生对移民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并实施有关减免政策。这使全区移民子女中的 4 名大学生、14 名高中生、43 名初中生、101 名小学生享受了政策优惠。区卫生防疫部门为移民儿童注射疫苗,对移民进行卫生、防疫等宣传。区广电、土管、公安、城建、供电、民政等部门出台政策规定,移民免缴有线电视初装费和当年收视费、自来水初装费、供配电器费,免缴土地承包权证、门牌号码证、户口簿、身份证及各类证件工本费。这使近千移民节约支出上百万元。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8各安置镇先后为移民举办当地农业技术培训班,传授生产技能,学习种养技术,如曾举办农业技术暨“绿色证书”培训班,传授生产技能,但实施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经常过于形式化。省政府出台政策,20042005 年,下拨了对移民的后期扶持基金,萧山区共 32.9 万多元,人均 408.63 元。2006 年上半年下拨后期扶持基金 11.5 万元,人均 140 余元。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和企业所用。2、德清县基本概况全县二批三峡移民共 146 户,646 人,第一批接受奉节移民 105 户 495 人;第二批接收移民 41 户,151 人,分别安置在新市(29 户) ,乾元(15 户) ,钟管(23 户) ,洛舍(25户) ,雷甸(14 户) ,新安(19 户) ,禹越(17 户) ,三合(9 户)八个乡镇。调研小组将从八个镇中抽取了-个村进行实地调研,覆盖面广,并具有概括性。德清县移民全市自我建房,人均建房面积达 38.9 平方米,人均耕地面积为 1.01 亩。2007 年上半年,德清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 5135 元,其中,工资性收入 2919 元,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的人均现金收入为 1676 元,居民获得的转移性和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人均 540 元。由此可以看出务工是当地居民,包括三峡移民的主要生存途径。2006 年末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人均建筑面积 28.9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 66.0 平方米。 在禹越镇提供的关于移民的就业资料中,46.88%的移民拥有稳定的工作,平均年收入达 5405 元/人,略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水平。就业方面,德清县以工业为主,农业是不重视的,水稻这边都一般不形成生产规模务工是大多数劳动力的选择,平均每户有 1.8 个劳动力在工厂务工。移民最初到达此地时,移民办曾为他们找过一些工作地点,但因为工作条件不佳,并且薪水不理想,大多数移民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进行更换,有些也会找村里的干部,他们也会帮助协调。德清县的致富典型案例时洛舍镇张陆湾村的移民邱令军,申办了煤炭经营公司,将重庆库区的优质煤炭运江浙一带推销,截至到 2005 年销售原煤达 15 余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00 万元。在政府政策方面,德清县基本按照省移民办的要求进行实施,没有过多的地方政策。移民办的工作人员提及,移民的攀比心理较为严重,实行差异性的地方政策会导致其追求均衡化而滋生麻烦,因此很少有这方面的措施。3、总体存在的问题: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9在实践过程中,移民谈及的最多的是住房问题以及语言问题。而移民对于医保,政府的安置资金的发放以及政府在教育个方面是实行的扶持政策,缺乏了解。我们通过与省移民办主任,萧山区,德清县的移民办主任以及部分镇的移民办工作人员座谈了解到:住房房子是自己出钱的,政府补贴很少。主要是原来在老家的房子折价后,自己再贴点钱。补偿金有多有少,因为原来房子的折价有多有少。其他按国家规定发放,都是一样的。政府统一保险的,实行的是农村医保,但由于政府的补贴不同,每个村要交的保费会有所差异。教育方面,国家规定高中以下的学费减免两年,每个乡镇又有不同的政策。上大学是没有减免的,对于比较困难的家庭给与相应的帮助。贷款方面没有实施对移民的优惠政策,必须自己找担保人办。移民在这一点上会有困难。移民办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地政府也说,本意上是不愿意接待的,有限的资源被更多的人占有和分配,对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是有滞后的影响的。同时国家给我们的安置资金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拿出一些地方财政经费来解决一些问题的。但是移民的贡献比我们还大,他们离开父老乡亲,他们有这样的贡献,政府也应该尽力配合。移民由于整体上缺乏安全感,抱团心里还是非常严重的,这也给政府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少数移民会做有一些违禁的行为,政府就此一般持宽容态度,如违章搭建。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移民的心理。有时,他们会过多地强调自己的群体的特殊性,致使他们自身团体非常团结,但具有一定的排外性,不利于实现真正的融合。(二)、上海市移民基本情况介绍我们团队在上海共调研了 2 天,调研的主要方法是入户的访谈形式,2 天时间虽然我们只走访了上海的松江区和崇明县两地 5 户三峡移民家庭,但是细致的访谈以及与上海政府的移民办的交流让我们依然获得了很多丰富有用的信息。1、总的安置的情况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0上海市接收安置三峡移民的工作,自 1999 年下半年开始,到 2004 年 8 月 15 日止,历时五年,分四批共安置了 1835 户、7519 名三峡移民。分别安置在崇明、金山、奉贤、南汇、松江、青浦、嘉定 7 个区县、62 个乡镇、520 个村组。其中,第一批是安置在崇明县;第二批是安置在崇明县、南汇、金山、奉贤区;第三批是安置在松江、青浦、嘉定区;最后一批分别安置在上述七个区县。这些移民中,有重庆市云阳县的南溪、龙洞、人和、双江四个镇的 1305 户、5509 名移民;重庆市万州区的五桥、江南两个移民开发区的 530 户、2010 名移民。上海市在接收安置这四批移民时,一般经历十个阶段的工作:调查发动、制定规则、选安置点、互为考察、审核资格、户主对接、建设新房、准迁签约、搬迁运输、结对帮扶。由于上海属于所有三峡移民接收地区中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地区,也导致很多三峡移民在选择迁移地时普遍希望能够去上海,增加了上海市在前期选择接收移民的过程中的工作量。最后,根据上海的三个不要的原则(丧失劳动能力的不要、有前科的不要、超计划生育的不要) ,筛选出了来沪的三峡移民。总的来说,上海的三峡移民工作做的还是比较细致和全面的。2、上海的移民安置政策上海作为全国比较早开始三峡移民接收工作的省市,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他们的很多三峡移民政策都能够实实在在的让移民收到实惠。上海在移民来沪之前,与迁出地互为考察,了解掌握移民的思想动态、生产、生活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其相关政策。三峡移民来沪之后,他们入住的是上海市政府为他们新建的一户住宅,面积标准是 4口之家以下 120 平方米,5 人的家庭 160 平方米,6 口以上的家庭则享有 180 平方米的住宅。而且,政府在移民住宅招标过程中严格要求质量,确保住宅没有任何质量问题。此外,上海政府还为每户三峡移民赠送了 47 样生活必需品,并且组织本地农民在三峡移民来之前为他们的田里种下第一茬庄稼,让他们更加容易融入当地的生活。每个三峡移民分到的土地为每人 1 亩 1 分地(一亩承包地、一分自留地) ,也高于上海本地人的人均土地面积。在三峡移民来沪之初,本地的区、镇、村各级政府便帮助他们办理好入住手续和享受有关政策待遇的手续,并且为每一户三峡移民成立帮扶小组,从各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帮助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在整个三峡移民安置过程中,上海市向没有安置任务的中心城区筹措 5260 万元,并通过财政拨款、区县筹款等形式为移民生产资料补助,建房资金补贴等社保金额近 3 亿元。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1并建造了 1835 套新房,占地 112 万平方米, “三地” (承包地、自留地以及宅基地)共用土地 8683 亩,并对这些住宅建造时实行“四统一监” ,即统一设计、统一选材、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由专业机构专门监理,确保了移民住房的建造质量。3、上海三峡移民目前的生活情况目前,在沪的三峡移民总的来说,生活质量略好于江苏、浙江的移民水平,生活水平相较之于其在老家的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原本都属于农业人口的三峡移民来沪后已有 2901 人(平均每户 1.6 人在非农岗位就业) ,对生活困难的移民户也有相应的民政救助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移民与当地政府、干部以及群众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我们走访的几户虽说大多还是与老乡走动,但是与周围的本地人相处的都非常好,有两户家里的女儿来上海后都嫁给了上海本地的男生,由此也可以看出移民在上海大多数普通民众看来与本地人已几乎无异了,其社会地位与刚迁来上海时相比有很大提高。而且,我们在上海并没有发现在浙江、江苏调研中发现的回迁的现象,可见三峡移民在上海扎根的观念逐步加强了。但是,在沪移民依然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还很难应付突然的大笔支出,上海激烈的职业竞争也让很多移民面临下岗问题,此外其完全融入上海本地文化也很困难,三峡移民仍然面临与当地人缺乏交流的问题。4、主要存在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 、很多移民家庭常常会由于家中一名成员生重病或遭遇天灾人祸而出现经济危机。(2) 、由于三峡移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非农职业的就业门路很窄,没有职业竞争力,容易屡次失业后闲居在家。(3) 、缺乏生产生活的启动资金。(4) 、其收入水平很难承受上海的高昂的消费水平,导致其生活品质下降。(5) 、移民与当地民众缺乏交流,交际圈仅限于移民老乡之间,而导致融入困难。(三) 、江苏省移民基本情况介绍江苏省的调查,我们走访了南通如东,以及海安。前者作为同级行政区域接收移民最多的地区,能够放大地反应出移民安迁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各种情况;后者,一来城市本身经济发展较突出,二来接收的移民为原址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积极反应了另一类经济人群的安迁融合情况。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21、如东县情况综述如东县于 2001 年和 2002 年分两批共接受安置了重庆市云阳县 383 户 1742 名三峡移民,分散安置在全县十五个镇的 247 个行政村。如东与其他地区相比较,特例于并不由民政办管理移民事项,而专设移民办管理,该部直接下属于当地发改委,这与当地接收移民数量最大不无关系。但据我们的走访发现,此部门过于孤立,虽为一部门但实际只有三人参与整个管理与协调的工作,移民有问题或困难只能找移民办主任,这就不能做到互相监督与配合,在行政管理上显得不合理。目前,如东县大部分移民心态平稳,生产生活步入正常轨道。如东县安置移民以来,从未出现移民返迁库区现象,近三年来未发生过移民聚集的群体性事件,不但被省市评为移民稳定先进单位,而且引起移民老家亲友大量来定居、投靠,使移民群体人口总数达到2000人以上。但据当地移民办表示由于如东县安置的三峡移民来源特殊、上级移民政策滞后、南通市周边县(市)在移民安置工作上的巨大财力和物力投入对如东县移民工作的压力及移民攀比,使如东县移民群体在表面的平稳下掩藏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问题包括:土地承包纠纷;购买旧房的遗留问题;欠缴服务费纠纷;移民子女上学收费上的纠纷;困难户的纠缠等。他们希望上级研究出台新政策,指导基层政府对移民管理采取新办法,以期加强当地社会生活的稳定。2、海安县情况综述海安此次接受的 56 户 220 名三峡移民,将全部安排在双楼镇等 6 个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 经实地抽样调查发现,海安对移民安置的情况颇佳,经政府介绍,绝大部分移民家庭主要劳动力在工厂工作,经济条件较如东县的移民总体水平高。根据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告知,迁往海安方面的移民在原址大都是果农,收入情况较好,他们带来的存款是移入南通市中最多的。不能忽视的是,此地移民在经济方面的顺利过渡时期的完成,是以海安较好的外部经济环境为客观条件,此地移民原先颇佳的经济基础为主观条件,二者互相配合而成就的。此外,海安政府方面建立了责任机制;连通机制;帮扶机制,在良好的先决条件下,政府的管理也合理积极,令人感到振奋。(四) 、情况初步分析总的说来,几处移民安置工作结果虽各有具体情况,除该省移民工作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外,背后是共通的社会、经济、政策原因。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31、从社会角度看,三峡水库外迁移民工程是政治挂帅、领导决策、政府主导、行政推动下所进行的运动式的中国特色的水库移民工程,是非自主移民。对移民,因为无准备、不理解、非自愿,所以,在来如之初,抱有试探、高盼、特殊心理,因而忽视移民程序,轻视移民政策,放纵个人言行,虽然看重自身的利益,却不会维护合法权益。对于安置地政府来说,在政治任务的光环下,在政绩考核的机制下,动用一切行政手段和行政资源,而忽视法律程序及客观规律。若接收超过了当地社会的承载能力,只会为后来的工作埋下隐患。2、从经济角度看,低价、承包、统一的移民安置方式违背了经济规律,使安置地因负担过重而影响了移民的安置利益,这会产生移民不稳定的经济原因。国家下拨给移民安置地政府的移民生产安置费人全国统一均仅有 10449 元,这比城镇企业职工买断工龄的平均费用低,用较低的成本安置移民,解决了库区的移民成本,表面上提升了三峡工程投资效益,而实际上是让安置地分摊了移民工程的成本,是一种成本转移,对无法直接受益的移民安置地群众来说,接收安置移民越多负担就越多,经济条件越好的地方损失就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用公平交换的规则解决这一矛盾,行政命令和政治动员只能解决表面现象,做到一时的稳定。3、从政策上看,三峡移民管理上的“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体制使三建委制定移民安置政策上比较粗浅,在实践中又出现滞后。政策上的疏漏给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三建委授权各省(市)分别制定移民优惠政策,使得省与省之间的移民互相攀比,让移民误以是安置地违背中央精神各行其事,误以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这就使得原来是一个村组的甚至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因移民安置地点选择了江苏而享受不相同的待遇,使他们对江苏省执行移民政策产生怀疑。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4第三部分 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一、关于问卷(一) 、问卷设计根据考察对象的特点,我们将考察三峡移民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将就业和教育作为考察的中心或者说主体部分。为了尽可能的反应三峡移民的状况,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特点,我们将所调查的内容分解为六个主要项目主题,并将各主要项目主题分解为更为具体的次级项目主题,在次级甚至再次级项目主题的状况下,将我们所要涉及的概念变为可操作化的问题。在进行主题的细化和分解时我们并不按照问卷设计的一般顺序来进行,而是根据问题和所考察内容的相关性和逻辑性来进行设计。由于我们问卷调查的地点有四个之多,所以我们调查的重心放在比较上,即就是在经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进行各地区之间的比较,以期发现各地区在移民方面所存在的主客观的影响和条件。我们的问卷总共涉及 51 道题目,另外有些题目更加细化而具有次级题目。问卷的题目是根据三峡移民的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调研的结果制作的,目的在于使题目更加符合调查对象,保证每道题目的一致性与有效性。具体问卷可以参见附录一。(二) 、抽样说明此次调查涉及三个省(上海、江苏、浙江)五个地区,分别为浙江省萧山区、德庆县,上海市松江县,江苏省如东县、海安县。调查对象三峡移民总共有 1100 户左右,浙江 340户,江苏 550 户,上海 240 户;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三峡移民由政府分散安置,每个村至多五户,少者 1 户) ,另外由于我们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力的不足,不能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我们采取的是分层抽样,即每个省调查 50 户左右。由于上海市行政等原因,未能按预定数目调查,所以数据不在我们的分析之内。每个省内我们采取 pps 抽样,我们的调查范围浙江德清涉及 8 个镇 21 个行政村,萧山区涉及 7 镇 16 行政村;江苏如东涉及 5 镇 12 个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5行政村,海安 3 镇 9 个行政村。由于所调查具体单位数量个过于巨大,在这里就不具体一一列举具体单位(行政村)的抽样结果。这次的调查对象的分布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问卷调查主要进行于 7 月间,共发放问卷 110 份,回收 110 份,有效问卷 106 份,有效回收率96。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采用社会科学专业统计软件 SPSS 13.0 进行数据分析,为使整个报告更加直观与形象,在报告中我们将插入一定量的图表加以辅助说明。二、图表分析(一) 、基本背景资料 主题 这一主题主要了解我们所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以便于我们对问卷等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工作时间、婚姻状况;被调查者家庭人口数、与户主的关系、子女数、家庭收入、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居住地(城乡) 、地址信息。这一项目涉及的题目从 18,分别涉及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及其结构、迁出地、搬迁时间、搬迁前和搬迁后职业以及收入等。尽管将对移民的考察划分为六个项目之多,但是未必能全部详尽了解移民的状况;另外从问卷的逻辑编排来说,一般问卷按照主题模型和分析模型(与态度价值观相联系的) 、行为度量(与实际行为相关的) 、行为测量(检验主题模型和分析模型的题目中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态度的真实性)的顺序来编制,但是由于考察内容的相关性而综合为项目主题,这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考察方式,可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调整题目顺序。1.调查地点我们团队在浙江德清、萧山分别完成了 41 份和 32 份,在江苏如东、海安 则分别完成了 26 份和 4 份,此外还在上海的松江区和崇明县分别完成了 3 个和 2个案例访谈。江浙沪三省市入 户调查共计 111 户。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63 2.8 2.8 2.841 38.7 38.7 41.532 30.2 30.2 71.726 24.5 24.5 96.24 3.8 3.8 100.0106 100.0 100.0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一一 一2答卷人身份我们的调查有 58.5%的问卷为户主填写,剩下的 26.4%为户主配偶填写,12.3%为户 主的子女填写,1.9%问卷为户主双亲填写。大部分有效问卷为户主夫妇填写,也确保了问卷数据的准确性。1 .9 .9 .962 58.5 58.5 59.428 26.4 26.4 85.813 12.3 12.3 98.12 1.9 1.9 100.0106 100.0 100.0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73.性别调查的问卷的填写人中有67.0%为男性,31.1%为女性。2 1.9 1.9 1.971 67.0 67.0 68.933 31.1 31.1 100.0106 100.0 100.0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4.年龄接受调查的被调查人中31-40岁的人最多占了43.4%。此外,41-50岁和51-60岁的人也分别占到了21.7%和17.0%,所以受调查人群以中青年为主。9 8.5 8.5 8.59 8.5 8.5 17.046 43.4 43.4 60.423 21.7 21.7 82.118 17.0 17.0 99.11 .9 .9 100.0106 100.0 100.0202130314041505160Missing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5.婚姻状况受调查的人群中已婚的占到了86.8%,未婚的占到了12.3%,只有一例丧偶的家庭,占到0.9% 。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8一一一10860420Frequncy一6.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到高中的文化水平为主,小学文化占28.3%,初中文化最多,占42.5%,高中、中专或技校占13.2%。总的来说三峡移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文盲(没上过学的)也占到了5.7%,有6例,而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也仅有7例。4 3.8 3.8 3.86 5.7 5.7 9.430 28.3 28.3 37.745 42.5 42.5 80.214 13.2 13.2 93.46 5.7 5.7 99.11 .9 .9 100.0106 100.0 100.07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7.几口人、几代人三峡移民家庭中主要为4-5口人,3口之家有23例占21.7%,4口之家26户,占24.5%,5口之家有29户,占 27.4%,6口之家也有18户 ,占 17.0%。还有3户8口之家。一般均为2到3代人,也有5 户四世同堂,占到了 总户 数的4.7%。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191 .9 .9 .91 .9 .9 1.92 1.9 1.9 3.823 21.7 21.7 25.526 24.5 24.5 50.029 27.4 27.4 77.418 17.0 17.0 94.33 2.8 2.8 97.23 2.8 2.8 100.0106 100.0 100.012345678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3 2.8 2.8 2.83 2.8 2.8 5.749 46.2 46.2 51.946 43.4 43.4 95.35 4.7 4.7 100.0106 100.0 100.01234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8.几个男性一般家庭中都有1-3个男性,2个男性的家庭居多,达43.4%,3位男性的也达25.5%,反映了以 农业为主的家庭的劳动力能力。54321 一50430210Frequncy一(二)、关系与融入 主题这一主题主要考察迁移者进入其一目的地之后在人际交往、社区交往、语言沟通、风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20俗习惯以及心理方面的适应与融入状况,考察的方面涉及移民在迁移地新交的朋友、与社区邻里得交往,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邻居间的娱乐活动、语言方面的障碍与克服等。考察此主题的各个项目的目的在于了解移民在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适应状况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困难如何解决等内容。我们认为,在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各方面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的移民才会有更为顺利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由此假设,在迁入地融合适应较好的移民对迁入地有着更高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也就是说,移民在迁入地的适应和融合状况影响到移民对迁入地的认同程度。此主题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次级主题项目: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包括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人际关系的顺利与否也影响着个人对迁入地社区的满意与认同程度。此方面的内容包括移民在迁入地所新交朋友的数量,与迁入地老乡的联系程度,以及移民本身对人际关的期望与态度等。社会(社区)交往 社区互动是移民融入迁入地的一个重要纬度,内容包括与邻里 的相互扶持及频度,即相互帮助,与邻里的娱乐方式、频度和时间,相互的串门及频度。是否参与社区的重大活动,如村委竞选,与村委干部关系如何。语言沟通 语言是沟通的有效工具,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往的方式、程度。但语言可以被逐渐的学习。移民进入移民地以后首先面对的是语言的障碍,对社会交往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是移民在多大程度上遭遇这些障碍,又怎样克服这些障碍,我们另外相知道的是,不同的个体在克服这些障碍有着怎样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较大者与年龄较小者、男性与女性之间有什么差别。生活习惯 移民另外遇到的需要克服的差异就是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作息时间的变化。我们想在了解风俗、习惯在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还想了解移民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原来的行为方式,又在多大程度上适应迁入地的生活习惯,还有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迁入地原有的文化风俗以及生活习惯。这一项目设计的题目有 1620、2227 题,分别涉及认识的朋友数量、怎样认识、与老乡的地交往、对朋友关系的满意程度、遇到问题时找谁解决、鱼与邻居的互动如何、政治参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21与、是否会当地话、交流时使用何种语言、是否有语言障碍等。1、人际关系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包括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人际关系的顺利与否也影响着个人对迁入地社区的满意与认同程度。从数据统计来看,大部分三峡移民在当地认识的朋友数量都是有一些,占移民总数的 64.2%,甚至有 13.2%的移民没有当地朋友,而仅仅 17.9%的移民认识的当地朋友有很多,同时这之间有接近一半的移民是通过邻居关系认识当地朋友的,交往面相当狭窄,这些都将会对他们在当地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据统计显示,68.9%的移民与老乡是经常交往,只有 28.3%的移民与老乡很少交往,这既显示移民们原有的人际关系还在部分延续,移民之间有较强的团结性,也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移民交往过于局限于原有的社会人际关系,对在当地认识更多朋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很积极,这一点从移民们对现有朋友关系的满意程度也可以得到佐证,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14.2%和 51.9%,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仅分别占 4.7%和 1.9%.这样的人际关系优点是移民之间可以团结互助,共同解决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缺点是移民们比较难以得到当地居民在经济、政治或生活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甚至容易造成移民与当地居民在某些方面的对立。总体比较起来,可以说是弊大于利,因为 当地居民对当地的 经济文化甚至风俗各方面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经过几代的积累,在当代往往也有着更深厚的基础,他们的帮助与支持可以说是移民们想要在当地较好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我 认为,移民 们还应该放开心胸,与当地居民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222 1.9 1.9 1.914 13.2 13.2 15.168 64.2 64.2 79.219 17.9 17.9 97.22 1.9 1.9 99.11 .9 .9 100.0106 100.0 100.046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14 13.2 13.2 13.227 25.5 25.5 38.712 11.3 11.3 50.048 45.3 45.3 95.34 3.8 3.8 99.11 .9 .9 100.0106 100.0 100.0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1 .9 .9 .91 .9 .9 1.973 68.9 68.9 70.830 28.3 28.3 99.11 .9 .9 100.0106 100.0 100.0-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4 3.8 3.8 3.815 14.2 14.2 17.955 51.9 51.9 69.825 23.6 23.6 93.45 4.7 4.7 98.12 1.9 1.9 100.0106 100.0 100.0TotalValid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2、社会(区)交往社区互动是移民融入迁入地的一个重要纬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移民 们长三角地区三峡移民问题经济学分析报告23遇到困难会优先找政府,其次是老乡和家人,只有极少数移民会找邻居或其他当地居民帮助,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移民们社会交往的不足。数据统计表明,移民们一天的空闲时间大体充裕, 24.5%是 10 小时以上, 9.4%是69.5 个小时,26.4% 是 25.5 个小时,只有 12.3%的是在 1.5 个小时以下,这让我们觉得大部分移民们在时间上完全有条件与当地居民一起打扑克,下下棋,打麻将或者是窜门聊天参加其它活动,但令人意外的是移民们没有或者偶尔参加这类活动的居然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左右,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移民们参与社会交往的积极性不高。移民知道有村委或者人大选举并且参加过的占 31.1%,知道有但没参加过的占 20.8%,不知道有的占 41.5%,这份数据可以说相对可喜,还是有一半的移民对这类政治活动颇为关心甚至亲身参与,但还是显得社区互动不够。移民们还应该更多更好的参与社会交往,这对他们在当地的经济生活发展还是颇为有利的。-4 3.8 3.8 3.8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