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四队技术报告_第1页
长大四队技术报告_第2页
长大四队技术报告_第3页
长大四队技术报告_第4页
长大四队技术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 智能汽车邀请赛技 术 报 告学 校: 长安大学队伍名称: 长大 4 队参赛队员: 赵 轩秦 绪 鑫陈 李 军带队教师: 韩 毅李 登 峰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有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参赛队员签名: 带队教师签名: 日 期: I摘 要智能车辆是当今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前沿,它体现了车辆工程、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技术的交叉和综合,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本文是在第三届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背景下诞生的,具体介绍了一种基于CMOS摄像头的智能寻迹赛车的设计和实现。赛车完成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主识别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并且在规定的要求下实现自动停车。赛车系统以Freescale16位单片机MC9S12DG128 作为系统控制处理器,采用基于摄像头的图像采样模块获取赛道图像信息,通过PID控制策略和PWM控制技术来对赛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本文阐述了智能小车系统的设计方案,具体介绍了赛车硬件系统的设计,包括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驱动电机模块、转向舵机模块、测速模块等,同时提出了基于CMOS摄像头的黑线识别算法并对其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文中还将详细说明赛车机械结构和调整方法,叙述赛车系统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开发工具、软件以及各种调试、测试手段方法等。关键词:智能车,CMOS摄像头,速度传感器,PID控制,Freescale16位单片机IIABSTRACT Intelligent vehicle is the top level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vehicle engineering nowadays. It involv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academic subjects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high technologies which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This paper is bo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ird Freescale Cup National Undergraduates Intelligent Car Contest. In this paper we will demonstrate a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auto-searching for track by usage of CMOS image-sensor module based on camera on an intelligent model car. The main function that the intelligent car may achieve is that the car should track the black-guide-line automatically and move forward following the line as fast and stable as possible. The intelligent car system, with the Freescale16-bitsingle-chip MC9S12DG128 as its control microprocessor, uses image-sensor to obtain lane image information, and adopts signal PID control strategy together with PWM technology to have a control on the steering angle and speed of the system.This paper gives an overall design blueprint of the intelligent car system, introduce the hardware design including CMOS sensor module, power supply module, motor drive module, servo motor module, velocity collection module and etc. Certain kinds of line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CMOS sensors will b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lane style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ontrol strategy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n addition, we will detailedly display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the model car. After that, the developing kit, software, and various debugging and testing method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telligent car system will also be introduced.KEY WORD:Intelligent Vehicle System, CMOS Image Sensor, Control Strategy,Debugging, Testing, Freescale16-bit Single-chipIII目录第一章 引言 .11.1 大赛背景介绍 .11.2 相关文献综述 .1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2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和技术概要 .52.1 赛车系统的设计要求 52.2 赛车系统的设计方案 62.3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72.4 系统软件件结构设计 8第三章 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3.1 智能小车的整体结构 .113.2 舵机的安装 123.3 前轮定位参数的选择 143.4 差速器的调整 153.5 齿轮传动机构调整 173.6 赛车重心的调整 173.7 核心板的制作 18第四章 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4.1 电源管理模块 194.2 视频采集模块 204.2.1 摄像头的选择 204.2.2 视频采集电路 214.2.3 摄像头的安装 234.3 电机驱动模块 .244.4 转向舵机模块 .264.5 车速检测模块 .27第五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5.1 软件功能概述 315.2 系统的初始化 325.2.1 AD 模块 32IV5.2.2 PWM 模块 335.2.3 串口模块 .345.2.4 时钟模块 .355.2.5 ECT 模块 355.2.6 I/O 口模块 .365.3 黑线检测算法 365.3.1 二值化方法 365.3.2 边缘检测算法 365.4 赛车的方向控制算法 385.4.1 赛车转弯时弯道曲率半径的计算 395.4.2 赛车转向系统的标定 405.4.3 方向控制算法数学模型的建立 445.4.4 赛车速度的控制 45第六章 智能小车系统调试 .496.1 开发调试工具 .496.2 智能小车硬件的调试. 506.3 软件的调试 516.4 智能小车整体调试 .526.4.1 实验赛道环境及参数 .526.4.2 智能小车整体调试与结果 .54第七章 结论 .577.1 赛车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577.2 总结 57参考文献 .591第一章 引言1.1 大赛背景介绍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源自韩国,在韩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2006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该赛事引入我国,由清华大学成功主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2007 年 8 月,第二届“Freescale”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目前该比赛已经列入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五大竞赛之一,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意性重要赛事。2008 年 8 月底,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即将在东北大学举办。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六百多支参赛队参加,本次比赛由飞思卡尔(Freescale)半导体公司赞助,大赛组委会提供 MC9S12DG128 型单片机、直流电机、可充电电池以及一款带有差速器的后驱模型赛车,要求各参赛队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设计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路线的智能小车,在专门设计的跑道上自主寻线行驶。在保证小车运行稳定不冲出跑道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停车的前提下,单圈成绩最短的队伍为优胜者。制作智能模型车,需要参赛队伍学习 MC9S12DG128 型单片机并应用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 CodeWarrior 和在线开发手段,自行设计路径识别方案,电机驱动电路,模型车车速传感电路等,其专业知识涉及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电子、计算机和机械等多个学科,对于提高各高等院校在汽车电子领域及智能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加强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具有长期良好的推动作用。1.2 相关文献综述今年是我校第二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因此对我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智能车竞赛涉及到的知识较为宽泛,为了设计出性能优异的智能赛车,我们在赛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以下对所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简要说明。首先,我们从 Freescale 公司官方网站下载得到 S12 单片机开发技术手册。通过仔细阅读各个功能模块文件,了解了相关寄存器功能。同时,结合比赛组委会配发的单片机嵌入式应用的在线开发方法,熟悉 CodeWarrior 的使用方法。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2此外, 通过浏览中电网论坛,Freescale 公司论坛,了解所需的 S12 单片机开发知识。赛车的设计制作方案主要参考的是卓晴等老师编撰的学做智能车一书。该书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各参赛队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对智能车的设计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议。本次比赛我们采用了摄像头作为寻线传感器,因此需要参考相关视频采集和处理文章。主要参考了葛亚明的一篇视频同步分离芯片 LM1881 及其应用,了解基于 LM1881 的视频采集方法。之后,为了提取赛道黑线,检索到大量关于边缘提取的视频处理方法,重点参考的是一篇吉林大学王荣本的文章。他采用的是二值化加 hough 变换的方法,实现边缘检测。赛车的整体控制采用了经典的 PID 控制策略,因此在 PID 控制器参数及其整定方法方面查阅了很多参考文献,主要有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单片机实现的仿人智能 PID 控制器等文章,这对于赛车 PID 控制参数的选定和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赛车本身是一个车辆系统,在比赛中我们意识到赛车的机械参数的调整对于赛车良好的行驶表现至关重要。因此,在对赛车的机械系统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重点参考了陈家瑞主编的汽车构造和余志生主编的汽车理论,该书详细介绍了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为赛车的机械改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1.3 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报告是参赛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是对参赛赛车的技术方案、设计思路、机械改装、制作调试过程的全面总结。整篇技术报告共分 6 章。第一章 引言主要介绍智能车竞赛的相关背景、文献综述、以及全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 设计的系统方案和技术概要简要说明赛车设计的总体思路,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的基本实现方案。第三章 机械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在不违反大赛规则的情况下,对赛车的机械部分做了相关调整和改造,使小车的机械性能得到提升,为赛车良好的行驶表现奠定基础。第四章 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了赛车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电源管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驱动电机模块、转向舵机模块以及测速模块。第一章 引言3第五章 赛车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了赛车系统设计中用到的各个 S12 功能模块,并对其初始化方法进行简要说明。接下来具体介绍了黑线提取算法,最后对赛车的方向控制以及速度控制方案进行了细致说明。第六章 赛车系统的调试详细介绍赛车软硬件系统的调试方法,并对赛车在模拟赛道上的行驶表现进行评估。第七章 结论详细介绍赛车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对赛车设计制作过程进行总结,指出今后改进的方向。5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和技术概要2.1 赛车系统的设计要求根据大赛要求,设计的赛车要能够在白色赛道上识别出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自动控制车轮转角和车速,从而实现赛车高速稳定的自主寻线行驶。为使赛车沿着规定的赛道自动寻找黑色引导线并尽可能的高速前进,赛车必须具备一套能对黑线进行检测并实时控制车速、方向的智能处理系统,同时需要赛车本身提供强有力的机械支撑。比赛对赛车系统具体的设计要求如下:智能竞赛车模的规定1) 禁止改动车底盘结构、轮距、轮径及轮胎;2) 禁止改动驱动电机的型号及传动比;3) 禁止改造滚珠轴承;4) 禁止改动舵机,但可以更改舵机输出轴上连接件;5) 禁止改动驱动电机以及电池,车模主要前进动力来源于车模本身直流电机及电池;6) 为了车模的行驶可以安装电路、传感器等,允许在底盘上打孔或安装辅助支架等。电路器件及控制驱动电路限制1) 核心控制模块可以采用组委会提供的 HCS12 模块,也可以采用MC9S12DG128 自制控制电路板,除了 DG128MCU 之外不得使用辅助处理器以及其它可编程器件;2) 伺服电机数量不超过 3 个;3) 传感器数量不超过 16 个(红外传感器的每对发射与接受单元计为 1 个传感器,CCD 传感器记为 1 个传感器);4) 直流电源使用大赛提供的电池;5) 禁止使用 DC-DC 升压电路为驱动电机以及舵机提供动力;6) 全部电容容量和不得超过 2000 微法;电容最高充电电压不得超过 25伏。 赛道基本参数(不包括拐弯点数目、位置以及整体布局)1) 赛道路面用专用白色基板制作,在分赛区以及决赛区进行初赛阶段时,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6跑道所占面积不大于 5000mm* 7000mm,跑道宽度不小于 600mm;决赛阶段时跑道面积可以增大。赛道路面制作材料型号会在网站给出。2) 跑道表面为白色,中心有连续黑线作为引导线,黑线宽 25mm;3) 跑道最小曲率半径不小于 500mm;4) 跑道可以交叉,交叉角为 90;5) 赛道直线部分可以有坡度在 15 度之内的坡面道路,包括上坡与下坡道路。6) 赛道有一个长为 1000mm 的出发区,如下图所示,计时起始点两边分别有一个长度 100mm 黑色计时起始线,赛车前端通过起始线作为比赛计时开始或者与结束时刻。2.2 赛车系统的设计方案仔细研究比赛规则和竞赛要求,我们对赛车系统设计的基本策略作出以下分析:第一,智能车竞赛是基于同一开发平台上设计的赛车进行竞速比赛,因而赛车的速度和稳定性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在保证赛车稳定行驶的前提下,车速越高,比赛成绩就越好。因此,在赛车的设计中应该遵循稳中求快的基本原则。第二,赛车需要实现自主寻迹,因而需要选择合适的寻线传感器。目前普遍采用的寻线方案主要有光电管寻迹和 CCD 摄像头寻迹。光电管通过红外收发管检测接收到的反射光强,以此判断赛道黑线,反应速度快,电路简单。但是比赛对赛车传感器数量有要求,因而采用光电管寻迹的精度就受到限制,并且光电管寻迹前瞻性较差,容易受干扰;而 CCD 摄像头则是通过图像采集,动态拾取路径信息来进行寻线判断。采用 CCD 摄像头寻迹则能大幅度提升赛车的前瞻距离,有利于赛车提高车速。但是它是以实现小车视觉为目的的,数据处理量比较大,算法较为复杂。经过方案讨论,我们最终选取 CCD 摄像头作为赛车的寻线传感器。 第三,竞赛车模本身是一个机械系统,赛车的机械性能对于赛车的行驶表现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结合汽车构造和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对赛车运动模型进行分析并对其机械结构和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技术概要7第四,由于速度是比赛的关键,那么在赛车的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减轻系统负载。在硬件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在避免相邻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应尽量考虑将各种芯片放在一起,减少飞线,提高电路稳定性。2.3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整个系统以 MC9S12DG128B 为核心,为了能够让系统快速有效的工作,设计了视频采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车速采集模块和单片机处理模块。同时辅助于一定的机械结构设计,使整个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赛车的整体结构如图 1-1 所示。视频采集模块是赛车的眼睛,本次比赛赛车采用 CCD 摄像头作为寻线传感器,利用螺杆将 CCD 摄像头架设在车体上方,架设高度和镜头角度可以自由调节。视频采集由 S12 单片机的 AD 模块,外围芯片(LM1881)和电路,与摄像头组成。其功能是获取前方赛道的图像数据,以供 S12 作进一步分析处理。赛车系统由额定电压为 7.2V 的蓄电池进行供电,而赛车各模块需要不同的电压供给,因此需要进行电压调节。为此设计了电源管理模块,电源模块在智能车控制系统中好比人的心脏,它可以根据不同模块的用电需求,对各模块进行分开独立供电。直流电机驱动没有采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 MC33886 型驱动芯片,而是自制了 H 桥驱动电路,经过测试,不仅能提供较大的驱动电流,同时还可以双向驱动,因此能够使赛车在比赛中加速性能更加优越,制动效果更加理想。为了能够实时的监控赛车的行驶速度,我们设计了车速测量模块。采用RPR220 型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作为基本的采集单元,在赛车减速齿轮上贴上自制的带有黑白条纹的码盘,当赛车前进的过程中,传感器检测码盘反射光线,产生类似正弦波形,借助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成标准的方波。通过 S12单片机的 Input capture 功能模块计算出车速。单片机处理模块是整个系统开发的重中之重,根据实际的需要,我们主要应用了单片机 MC9S12DG128 的 A/D 模块、PWM 功能模块、SCI 模块、定时器模块和信号输入捕捉模块。其中采用 S12 的 A/D 模块采集来自摄像头的信号,PWM 模块产生 PWM 信号控制前轮舵机转向和电机的转速,定时器模块主要用来产生实时中断,对整个系统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处理,SCI 模块用于人机交互、信号输入捕捉模块主要用来采集车速信号,对车速进行计算。单片机采用 C 语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8言为基本的工具进行开发,对于各个功能模块的底层开发以单片机的说明书为指导进行。赛车系统的硬件结构参数如下表:表 2.1 模型车技术参数统计:项目 参数路径检测方法(赛题组) 摄像头组车模几何尺寸(长、宽、高) (毫米) 279162240车模轴距/轮距(毫米) 202/137/139车模平均电流(匀速行驶)(毫安) 5000电路电容总量(微法) 1.022传感器种类及个数 7新增加伺服电机个数 2赛道信息检测空间精度(毫米) 2赛道信息检测频率(次/秒) 60主要集成电路种类/数量 核心板/1车模重量(带有电池) (千克) 1.22.4 系统软件件结构设计如果说系统硬件对于赛车来说是它的骨架和躯体,那么软件算法就是它的思想。有了健壮、灵敏的躯体还需要有聪明、智慧的大脑。所以软件系统对于赛车来说至关重要。首先,赛车系统通过视频采集模块获取前方赛道的图像数据,同时通过速度测量模块实时获取赛车的速度。然后利用边缘检测算法从图像数据中提取赛道黑线,求得赛车于黑线位置的偏差,接着采用 PID 方法对舵机进行反馈控制。最终赛车根据检测到的速度,结合我们的速度控制策略,对赛车速度不断进行恰当的控制调整,使赛车在符合比赛规则情况下沿赛道快速前进。赛车系统的软件流程如图 2.1 所示。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技术概要9图 2.1 赛车系统的软件流程图11第三章 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赛车的机械性能对于其行驶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任何控制算法和软件程序都需要通过赛车的机械结构来执行和实现。为使模型车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的机械性能,使其直线行驶稳定,入弯转向灵活,结合汽车理论相关知识对赛车的运动特性作出分析,并据此对赛车的底盘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参数优化。3.1 智能小车的整体结构 本次比赛采用了大赛组委会提供的仿真车模,其主要尺寸参数如下:车长: 316mm车宽: 172mm轴距: 204mm前轮距:142mm后轮距(可调):138mm148mm模型赛车的底盘结构图如下:图 3.1 赛车底盘结构如图所示,赛车机械系统可分为两大块:转向机构和驱动装置。转向机构主要由舵机、转向拉杆、梯形臂和前轮组成。这四个部分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梯形结构。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是:舵机根据接收到的转向控制信号正向或反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12向旋转,带动转向拉杆横向移动,转向拉杆通过梯形臂牵动前轮使其绕前轮主销发生旋转,从而实现赛车的转向。本次比赛车模采用后轮驱动,驱动装置包括直流电机,减速齿轮,差速器和后轮。后轮转速由直流电机通过减速齿轮来进行调节和控制,差速器主要作用是有效地弥补了左右两个后轮的行程差,使两个后轮都在无滑动状态下过弯。3.2 舵机的安装舵机是赛车控制中的一个滞后环节,响应速度偏慢,有很大的时间延迟。舵机的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赛车过弯时的转向性能;响应速度越快,赛车转弯时就越灵敏,车子在不发生侧滑的情况下所能达到过弯车速就越高。因此,想办法提高舵机的响应速度是提升赛车整个赛段平均车速的一个关键。 实验可知,舵机的响应速度与舵机的工作电压和输出转向传动比密切相关。单从机械方面考虑,增加转向传动比可以提高舵机的响应速度。根据大赛规则,舵机不允许改动,但是舵机的连接件和安装位置可以改变。这就为设法提高舵机输出转向传动比提供了依据。本文对舵机的外围结构和安装位置进行了研究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具体的做法如图所示,我们改变了舵机的放置方式,把舵机纵向放置并增加舵机个数,使一边的舵机控制一边的转向轮,然后将转向拉杆连接在输出臂的末端。这样就可以增加输出臂的长度。增加输出臂的目的在于增大转向拉杆与舵机连接点到舵机轴心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增大力臂,及灵敏度。舵机自身硬件特性决定了在给定电压一定时,空载和负载时舵机转动的角速度 分别保持定值,而线速度 VR,正比与舵机输出臂的长度 R。这样一来,在相同的舵机转速条件下(即 不变),增加舵机的输出臂的长度 R 可以使转向拉杆移动的线速度得到提高,前轮转向就越快,反应就越敏捷。显然这样利用舵机的转矩余量可以提高其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个赛车转向控制的速度。 要改动舵机的安装位置,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够实现前轮的正确转向,即前轮转向满足阿克曼原理。阿克曼原理(Ackermann)是指汽车以低速转弯行驶忽略离心力影响和轮胎侧偏影响的情况下,两轴汽车转向轴的理想内、外轮转角关系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如图 3.2 所示。 第三章 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3图 3.2 阿克曼原理示意图 此时各车轮绕同一瞬时中心进行转弯行驶,两转向前轮轴线的延长线交于后轴的延长线上,这一几何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0cottiKL其中 K 为轮距;L 为轴距。从上面的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赛车转弯时,内轮的转角要大于外轮。基于此,在满足阿克曼原理的前提下将舵机进行了竖直安装。如图所示:图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14图 3.3 双舵机竖直安装将舵机整体竖直安装,输出轴中心位置加高 20mm,舵机输出臂增长至23mm。改装后的舵机在增加舵机输出臂的同时使转向拉杆与舵机输出臂基本保持垂直,这样既提高了舵机的响应速度,又保证了舵机的输出力矩。一举两得。3.3 前轮定位参数的选择 为保证赛车直线行驶稳定、转向轻便灵活并尽可能的减少轮胎磨损,需要对赛车的前轮定位参数进行调整。赛车的前轮定位参数主要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这四个参数反映了前轮、主销和前轴三者之间在车架上的位置关系。主销后倾是指主销在汽车的纵向平面内有一个向后的倾角。它使车辆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所形成的力矩方向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从而纠正车轮偏转。因此,主销后倾角越大,车速越高,车轮偏转后自动回正的能力就越强。可以通过增减赛车车架上的黄色垫片对其进行调整。由于比赛选用的舵机性能偏软,过大的主销后倾角易使转向沉重,因此经过调试将垫片按前 1 后 3 安装,将后倾角度设为 3比较合适。图 3.4 主销后倾角的调整第三章 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5主销内倾角是指主销装在前轴略向内倾斜的角度,它也能使前轮自动回正。角度越大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强烈,但转向时也越费力,轮胎磨损增大;反之,角度越小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弱。主销内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无关,对于赛车的行驶影响不大,为减少车轮磨损降低行驶阻力,未作调整;车轮滚动时,在车重影响下,车轮会自然内倾,为减少轮胎磨损,将车轮安装时略微外倾,同时设置一定的前束值以约束车轮向外运动的趋势。这就是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因赛车的质量不大,这两个参数也对小车运动性能影响很小,可以不作调整。但在小车直线行驶过程中,发现小车经常会跑偏,经过反复检查,问题出在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值的匹配上。经过反复调整与舵机相连的转向横拉杆左右臂的长度,将前轮前束值保持在 0左右,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4 差速器的调整 赛车在转弯时内外两侧车轮会移动不同的曲线距离,外侧车轮移过的距离大于内侧车轮。差速器的作用就是保证赛车在转弯时内外驱动轮能以不同的转速作纯滚动运动,避免发生车轮拖滑。差速器的性能对于赛车过弯时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差速器的调整是赛车机械调整的重要环节。差速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差速,二是限滑。差速作用能使内外车轮可以相对转动,并使两轮转动速度的平均值等于整驱动轴的转动速度;限滑作用则可以在两轮相对转动时产生阻力,限制两轮速度差,防止其中一个轮子发生过度打滑和空转。差速器主要分两种:齿轮差速器和滚珠差速器。齿轮差速器利用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来实现差速,优点是阻力很小,差速效果好。缺点是体积较大,结构复杂。而滚珠差速器则是利用齿轮上滚珠的滚动使滚珠两边的摩擦片获得相反的速度,从而实现差速。滚珠差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适合于车模使用。本次比赛车模采用的差速器就是滚珠差速器。滚珠差速器的差速效果与两边压盘的夹紧力有关,如果压紧力过大,那么滚珠之间的摩擦力就会随着增大,相对滑动困难,影响差速效果。相反的,如果夹紧力过小,加速时齿轮与两边压盘之间会发生打滑现象,影响动力传递。因此,为保证良好的差速效果,在对差速器进行调整的关键是要调节好压盘和滚珠之间的压紧力。具体的调整方法是:调节后轴螺母,使压盘和滚珠之间松紧适中,捏住减速齿轮使其固定同时转动一侧车轮,检查车轮的转动是否迟滞艰涩;此外,还要观察该侧车轮向前转动的角度是否与另一侧车轮向后转动的角度基本相同;然后将赛车满载放置于赛道上,同样捏住大齿轮然后拉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16赛车转弯,观察后轮相对地面滑动的情况;调节后轴螺母,使得后轮与地面基本不发生拖滑为宜。这样赛车在入弯时既能灵活转向,又能避免车轮侧滑。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这种结构的差速器,压盘和滚珠之间的磨损比较严重,时间一长两者之间会产生旷量。所以经常对差速器进行润滑和清理是十分重要的。润滑差速器需要用专门的滚珠差速器油。图 3.5 珠差油图 3.6 差速器零部件清理差速器时,先用洁净的纸或布将滚珠周围的油污擦干净。用手指捏住滚珠,轻轻转动,将滚珠坑里的油污挤出来清理掉。然后将差速油均匀的涂在滚珠表面。清理前和清理后的齿盘如图 3.8 所示。第三章 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图 3.7 清理前和清理后的齿盘调整完成以后,启动赛车让其低速慢跑磨合一段时间,进一步的调整差速器,使其保持良好的差速效果。 3.5 齿轮传动机构调整 赛车采用后轮驱动方式,驱动电机通过减速齿轮向赛车输出动力。电机转轴与后轮轴之间的传动比为 9:38(电机轴齿轮齿数为 18,后轮轴传动轮齿数为 76)。齿轮传动机构对赛车的驱动能力有直接影响。齿轮传动部分安装位置的不恰当,会使电机的驱动效率大大下降,从而影响赛车的动力性能。对齿轮传动机构进行调整的原则是:保持电机齿轮和减速齿轮之间啮合具有合适的间隙。齿轮啮合过松,会影响动力传递,并且容易打坏齿轮;而啮合过紧,又会增加传动阻力,浪费动力。在调整齿轮啮合间隙的时侯可以先慢慢转动后轮,看看在啮合时有没有打齿的现象。然后用电机带动后轮空转,听听两齿轮啮合时的声音,如果声音很大很刺耳,说明齿轮间的间隙过大,啮合效果不理想;而声音发闷或有明显的“嗒、嗒”声,则说明齿轮间的配合间隙过小,或者两齿轮轴不平行,电机负载较大。据此,可以通过调节电机安装螺钉的位置对两齿轮啮合间隙进行调整。调整好的齿轮,应无打齿现象,传动噪音也很小。另外,为使齿轮啮合顺畅、平稳,减少传动阻力,还应该经常对齿轮进行润滑和保养。3.6 赛车重心的调整赛车车身的重心高度会影响到赛车的转弯性能和直线行驶稳定性。赛车的重心越高,车体转弯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就越容易发生侧倾,严重时会导致赛车发生侧滑甚至侧翻。因此,应尽可能的降低底盘离地间隙,降低赛车重心。车模提供了 1mm 和 2mm 两种垫片以及后轮卡圈来调节底盘离地间隙(如图3.9)。经过测试,在底盘离地间隙调整为最低的 9mm 时,赛车仍能提供足够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18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可以顺利通过 15的坡道。图 3.8 底盘离地间隙的调整赛车在行驶过程中,重心位置也会对其行驶性能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汽车理论,车身重心前移,会增加车轮的转向不足趋势,有利于提高转向稳定性;但是由于前轮负载的增加和后轴负载的减少,前轮转向灵敏度会降低,后轮抓地力也同时减少;而重心后移,会减少转向,但增大了转向灵敏度,后轮驱动力增加;综合上述分析,重心靠近后轴有利于提升小车动力性,重心靠近前轴对小车制动性和操稳性有益。在组装小车的过程中,考虑到小车整体稳中求快的控制策略, 将 CCD 摄像头、电池、驱动电路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的调配,一方面使其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另一方面使小车的重心略微靠近前轴,确保行驶的稳定性。3.7 核心板的制作我们考虑到清华核心板体积大重量重的特点,不利于整车整备质量的降低。整车质量大,对赛车的稳定性,转向性,动力性,制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原有清华核心板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如图 3.9 所示:第三章 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图3.9 核心板第四章 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赛车采用集成了 MC9SDG128 单片机的开发板 MC9S12EVKC 作为最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各种外围电路组成了智能小车的硬件系统。从结构上看,小车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电源管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驱动电机模块、转向舵机模块和车速检测模块等。4.1 电源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是智能小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为系统各个模块供电。可靠的电源设计是整个硬件电路稳定运行的基础。赛车系统的供电电源采用了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可充电式 Ni-Cd 电池。其供电电压为 7.2V,容量为 1800mA/h,由于智能车系统各个模块所需电压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电压调节。赛车系统中电源分配如下:单片机系统、视频采集系统和测速电路均需 5V 电压;驱动电机可以由电池直接供电;对于转向舵机,其工作电压为 4.86V,试验证明,提高舵机的工作电压可以提高舵机的响应速度。大赛规则不允许采用升压电路为舵机提供电源,但是结合以往比赛经验和实际测试,组委会提供的舵机可以直接工作在7.2 V 电压下。于是,通过串联一个二极管直接利用电池电压来驱动舵机。电源管理的结构框图如下:Ni-Cd电池(7.2V)LT1084-5(5V)驱动电机二极管单片机 CMOS摄像头调速控制速度检测速度检测图 4.1 电源管理结构图第四章 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电池在完全充满之后空载电压约为 8.2V 左右,随着电池的消耗,电压逐渐降低。赛车电机在启动和制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一方面会对其他电路造成电磁干扰;另一方面由于电池内阻所造成电池两端的电压降,甚至会低于稳压电路所需要的最低电压值,因此会出现单片机复位现象。为保证单片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小车由于突然启动或长时间运行引起电池压降过大导致单片机复位,需要在电路中增加可靠的电源稳压芯片。赛车使用用 LM1084-5 作为 5V 电压的稳压芯片。电路图如下:图 4.2 稳压芯片电路原理图LM1084-5 是一款三端稳压器。该稳压芯片的管压降很小,约为 0.3V,输出电流可以达到 5A,效率可达 9194,完全可以满足赛车控制的需要,且输出电压稳定精度高,从而大大延长了电池的工作时间。在电路设计中,考虑到由于电机驱动引起的电源电压不稳(主要是瞬态脉冲),为消除干扰,我们在稳压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并联了电容进行滤波,同时在电源正极与 LM1084-5输入端增加了二极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是当电池接通时,7.2V 电池给 C1 充电,一旦小车电机启动瞬间造成电池电动势下降时,由 C1 向 LM1084-5 供电,同时通过二极管阻断 C1 向电池放电。4.2 视频采集模块4.2.1 摄像头的选择摄像头分黑白的和彩色的这两种,为达到寻线目的,只需提取探测画面的灰度信息,所以赛车采用黑白摄像头(采用 1/3 LG CCD 图像传感芯片),相较使用同等分辨率的彩色摄像头而言,这样可减少单片机采样摄像头输出视频信号的负担。在比赛中,真正决定赛车图像采样模块实际横向分辨能力的不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22摄像头横向的像素数,而是 AD 采样单行视频信号的点数。我们知道,摄像头分辨率越高,单行视频信号持续的时间也就越短,在 AD 转换时间不变的情况下,AD 对单行视频信号所能采样的点数也越少,赛车横向检测精度就越低。所以,在选择摄像头时,我们应当尽量选择分辨率低的摄像头,虽然这样做会降低纵向分辨能力(降低后的对我们来说也仍然远远够用),却可以提高横向分辨能力。现在市场上的摄像头通常都在 300 线的分辨率以上,因此本次赛车选用的摄像头分辨率为 320 线。4.2.2 视频采集电路CCD 摄像头输出的是 PAL 制式的复合全电视信号,每秒输出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