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_第1页
论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_第2页
论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_第3页
论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_第4页
论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摘 要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绿色采购等新的生产方式和要求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快速反应和合作伙伴的关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欲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最优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靠质量开拓市场,靠质量站稳市场,质量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供应链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选评以及形成一个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机制是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作的基础,对供应商选择和评估也从以前只评估供应商的运营情况,发展到也评估供应商的运营对上下层企业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注重科学地进行供应商选择、评价和控制,积极地开发供应商伙伴关系。今天,在此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已成为制造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论文首先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入手,系统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以装备制造业的供应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将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作为前提的供应商确定原则,同时,从供应商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供应商评价重点,并依据供应商的竞争能力,建立装备制造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综合体系模型。该体系包括加以细化了的 7 个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以及产品质量在内的 5 个综合评价指标,以便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筛选和评估。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对供应商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评价考核的结果,确定最终供应商。在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形成一个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机制,对企业能更好地利用和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以达到循序不断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快速响应客户的目标都是很有意义的。关键词: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全面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关联分析法IIAbstractSince 1990s, for enterprises, the higher requirement of quick response and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has been brought forward along with application of 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JIT (Just In Time), Green Purchase etc. If enterprises want to keep their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they must meet with the most high-quality personal demand of customers, rely on quality, develop and establish the market by quality. To enterprises quality is an eternal topic. 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ized production, the labor divisi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detailed, professional level will be more and more specialty, supply chain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 realization process. How to appraise performance of supplier and build an appropriate selection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crucial activiti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operating the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 For th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upplier, which not only assess operation of supplier but also appraise influence of supplier operation on upper and lower enterprises. Especial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corporations focus on scientific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supplier development and partnership with supplier, building win-win relationship. At present, study of supplier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which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enterprise to enhance its competition advantage, it has strategic meaning.First, from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the thesis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idea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aking the suppliers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es the principle of supplier selection which tak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s the premise. Meanwhile, from the view poin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uppliers, and analyzes the key point of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competition ability establish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supplier evaluation indexes and comprehensive system model.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7 subdivide product-quality evaluation indexes, 5 comprehensive IIIevaluative indexes, which involving the quality indicator, so that the core enterprises can select and evaluate suppliers conveniently. And use the combining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GCA)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upplier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determine the ultimate suppliers.In the enterprise growing competition today, forming a supplier selection mechanism, for the enterprises, to make better use of and optimize enterprise internal resources, adapt to the change of market environment, achieve progressive continually reduce product development time,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production cost, shorten delivery time, rapid response to the clients objective is very meaningful. Keywords: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TQM; evaluation indexes system;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IV目 录摘 要 .IAbstractII第 1 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 国外理论研究发展 .21.2.2 国内理论研究发展 .31.2.3 供应商选择方法的研究 .4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6第 2 章 供应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72.1 质量、质量管理 72.1.1 质量 .72.1.2 质量管理 .72.2 全面质量管理 92.2.1 全面质量管理 .92.2.2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工作方法 .102.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 112.3.1 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及供应商质量管理 .112.3.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 .16第 3 章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183.1 供应商评估的策略 183.1.1 供应商评估原则 .183.1.2 供应商评价流程 .183.1.3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223.2 基于产品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3.2.1 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23.2.2 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243.3 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333.3.1 供应商评价常用指标 .333.3.2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36V第 4 章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 综合评价选择 404.1 供应商评价的基本方法 404.2 灰色关联分析法 43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述 .434.2.2 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方法 .444.3 S 企业齿轮分公司供应商选择案例研究 494.3.1 公司概况及产品质量分析 .494.3.2 评价指标的说明及量化 .504.3.3 基于产品质量的供应商评价 .534.3.4 供应商综合评估 .56第 5 章 结论 59参 考 文 献 60致 谢 60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进入 21 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将是变化迅速、难以预测的市场环境。企业欲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最优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靠质量开拓市场,靠质量站稳市场,质量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供应链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只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和优化问题的思想已经渐渐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只靠一个企业的能力想达到循序不断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快速响应客户的目标是不够的,因此和其他企业组成供应链,建立双赢局面成为现在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 1。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已变为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商作为整个供应链的“源头” ,是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他们处于供应链的最上端,如果供应链的最上游出现问题,下游即使付出艰苦的努力也难以做到最优。调查表明:至少有 50%的质量问题是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造成的。所以,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对核心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供应商来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优秀的供应商是企业成功采购的决定因素,一个理想的供应商应该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物料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减少库存成本,减少产品抵达市场所需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因而供应商质量管理、评价以及形成一个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机制是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的活动之一。这对于企业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精益生产和快速反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保证了企业供应的稳定。因此,采用科学的质量分析及管理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与选择,积极地开发供应商伙伴关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2方法上,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1.2.1 国外理论研究发展Lehmaru 和 Shaughnessy 则提出了绩效、经济、整体、适合、守法五项准则。Caddick 和 Dale 提出的评估准则有品质、生产计划与管制系统的有效性、过去的整体绩效历史、采购项目及价格等评估准则 4。Hatherall 对只药业的调查后,总结出应用于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 8 项准则。Eliram 提出在做供应商选择时,除了要考虑如成本、质量、交期等一般的量化标准之外,还应考虑某些如管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等软性指标 5。Weber 等扩展了 Dislcsan 的研究成果,通过对 74 篇有关供应商选择文献的分析发现:大多数文章中都提到了价格、交货期、质量和能力准则,尤其在 JIT(Just In Time)采购中强调运输距离及准时交货的重要性,得出供应商选择采购中强调运输距离及准时交货的重要性,得出供应商选择问题是一个相互冲突的多准则问题的结论 6。Syrntka 和Clemens 提到了风险因素、企业需求因素、以及衡量的成本因素等三项评价准则。Maore 和 Fearan 提出价格、质量和交货期是重要的选择评价指标,并提出了此决策的线性规划。Gaballa 考虑供应商的能力限制和顾客满意度等因素,首次提出了应用混合整数规划来评价供应商,其目标是使成本最低。Buffa 和 Jackson 考虑两类因素:供应商的属性,包括价格、质量、服务经验、提前期和准时交货性等;公司自身的需求,包括库存等。提出了一个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Lee C 对供应商选择进行了更为复杂和深入的回顾,提出供应商选择决策的复杂性在于决策制订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准则都必须考虑。JohnsonM 采用企业优异评价方法,考察潜在供应商的战略、文化、过程、技术四个方面的情况,根据供应商的关系特征,从可供选择的范围中进行筛选,以确定合适的供应商。Dickson 调查了 170 个采购代理和采购管理者的采购实践,在 1966 年提出以质量、交货期和过去绩效最为重要的 23 项供应商评价准则。Ghodsypour and OBden 开发 T 一个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来减少供应商的数目,在此 DSS 中,他们考虑了供应商的能力和买方在预算和成本方面的限制,并通过 AHP 法和混合整数规划来决策;同时他们又在考虑定性和定量因素的基础上,用线性规划和 AHP 来做决策并对各个指标权值的变动作了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3敏感度分析。Yahya&Kingsman 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运用,通过调查总结出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权重。Zhang,Lei Ning,etal 在综述自 1991 年后发表的 49 篇关于供应商选择的文献后,同样按照评价指标在这些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进行了排序,有些指标的名次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增加了一些适应于供应链环境下的选择评价指标,他指出这是因为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兴起,原有的评价指标己不能适应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供应商评价的要求。在他的排序中,供应商财务状况、信息共享程度等指标占据着更要的地位,而地理位置等指标则不太重要了,这是由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成员企业致力于建立一种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一些新的评价指标,如产品设计与开发、柔性、采购双方的合作关系等也被引入到评价体系中来 7。Schmitz&Platts 指出,不同的行业与企业应有不同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例如对于欧洲的汽车行业,评价指标应该包括战略规划,信息管理,沟通,供应商协作能力等评价指标 8。Svensson 在研究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细分时,运用一些评价指标对供应商进行研究,通过时间,知识,社会,经济,技术,市场,IT 几个维度来评价供应商 9。1.2.2 国内理论研究发展同济大学霍佳震教授于 1999 年提出针对以零售商为核心的不同产品类型的供应商评价体系。郭耀煌从质量、价格、技术能力和发送可靠性等四个指标出发,建立了供应商选择评价的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判断矩阵。钱碧波等人提出了多目标决策数学模型。指出在进行敏捷虚拟企业的供应商影响时一般认为,时间(Time ,T) 、质量(Quality , Q) 、成本(Cost,C) 、服务(Service,S)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为了保证动态联盟的敏捷性,需要对新产品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要求组成联盟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性上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文化应具备较好的兼容性,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因素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作为机遇实现能力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与销售能力应当成为进行伙伴选择的核心依据。此外,后勤因素也是影响联盟成败的关键。马新安提出了一套供应商选择的理论框架,把供应商的确认过程总结为供应商的粗筛选、供应商的细筛选、供应商的精练和确认、供应商的跟踪评价四个阶段。其关键问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4题还是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有效集成众多的供应商评价准则。马士华等人全面论述了供应链管理的起源、发展和具体的运作方法,构建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模型,并对我国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的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把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部分:质量系统、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和企业环境。马丽娟提出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有 9 个评价指标组成: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售后服务、地理位置、技术水平、供应能力、经济效益、交货情况及市场影响度。仲维清等指出在具体的供应商选择指标筛选中,应该从使供应链绩效最大化目标出发,按照指标的设计原则,具体从技术水平、经营能力、服务水平、经营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指标如下:技术水平指标包括技术参数、产品的质量、产品可靠性。经营能力指标包含协作能力、发展能力、供应能力三个方面。协作能力是一项综合指标可由多项指标反映;发展能力可以由企业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变化、培训费用比例等具体指标来衡量;供应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是否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取值范围为(0,1) 。0 表示供应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l 表示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服务水平指标:包含提前期、价格、售后服务等。经营环境指标包含政治法律环境、经济技术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如果企业的经营大环境基本一致时,可以不考虑该项,但当经营环境差异很大时应考虑此项。杜利珍、余利琪、陶德馨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一套层次化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在 Matlab7.0 软件平台上自主开发了一套SES( suppliers evaluationselection )系统,实现了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 10。谌述勇、陈荣秋认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权衡、价格与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水平,而不能仅仅依靠价格进行评价 11。奚慧杰阐述了制造商在推行精益生产、打造精益企业进程中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战略伙伴关系关键成功因素的有效识别,建立了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售后服务水平,地理位置,技术水平,供应能力,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交货能力和市场影响度共九个评价指标,并运用嫡值评价模型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 12。1.2.3 供应商选择方法的研究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5供应商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其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早期的供应商选择方法采用定性方法,它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与供应商的关系进行主观判断。由于单一的定性的方法缺少科学依据而较少被后来的采购管理者所采纳。自 1915 年美国的电气工程师 Harris 提出经济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 )模型后,Wilson提出了用用同样的公式分析企业库存控制方面各种可能的应用,由此以后衍生了各种扩展的模型。这以后的供应商选评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转向了定量分析并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来讲供应商选择的方法和指标是放在一起研究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外文献如下:(1)Schinnar 年提出利用只有投入指标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解决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他将供应商输出指标转变为越小越好的表示方式,与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特点一致,因此,利用只有投入指标的 DEA 模型来解决选择问题是比较合适的;(2)Roodhoofl 和 Konings 提出用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 Costing Approach)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该方法针对单一的订单,在一组供应商中选择最佳者;(3)KasilingamrlLG 提出了基于经验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和加权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 ;(4)Zeger 对供应商选择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包括: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析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线性加权法(Linear Weighting) 、数学规划法(Mathematical Programing)及统计方法(Statistical) ;(5)ManojKumar 利用模糊优化理论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从三个方面建立约束:最小净成本、最大满意度、最小延迟时间。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主要有:(1)林勇讨论了集成化供应链模式下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及选择方法;(2)蒋洪伟等人建立了供应商选择准则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3)王刊良、苏秦利用作业成本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4)王家顺、王田苗等人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模型;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6(5)王瑛等人从相对劣值隶属度出发,建立加权向量的概念,将备选方案与最不理想方案的几何偏差作为选优的依据,提出基于欧氏范数的供应商评价方法;(6)马士华等人针对已有的评价方法中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个灰色关联模型来解决评价指标权重的选择方法。归纳以上学者的观点,这些方法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三类:主观经验类主要包括直观判断法、公开招标法、德尔菲法、协商选择法等方法;数学计算类主要包括采购成本比较法、作业成本法、线性权重法、层次分析法、TOPSIS 分析法、模糊评价方法等;软件智能类包括数据包洛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等 13。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随着市场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未来的竞争将不是单一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制造行业面对的主要是多批次和小批量的订货。研究表明,原材料采购成本一般占制造商产品成本的 6080,制造企业大约 30的质量问题和 80的产品交货期问题与供应商有关。因此,对供应商的管理也不再是局限于是供应商的绩效评价,而更多的关注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体系。只有客观、科学地评价供应商和进行供应链管理,才能提供最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为核心制造企业服务。本论文选取装备制造行业供应商这一有代表性的供应商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了如下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首先,说明供应商选择评价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以及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选择研究的必要性。综述其相关理论,分析供应商选择评价的常用标准和方法。并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入手,系统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供应商的分类、特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其次,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供应商选择的具体流程。从供应商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供应商评价重点,选择细化的质量标准及综合评价指标。然后,在构建的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界定指标的权重,并具体说明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7最后,总结本论文的主要结论。本文的重点在于第三章和第四章,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及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8第 2 章 供应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基础2.1 质量、质量管理2.1.1 质量 按照 2000 年版 IS09000 标准,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4。质量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发展到今天则是以“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的“当然质量” 、 “力质量” 。质量不仅是产品(服务)的质量,也包括过程的质量,体系的质量。对于过程而言,过程的能力、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工艺水平等反映其质量水平。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而言,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能力、管理的协调等反映其质量水平。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对质量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的狭义质量,指的是仅仅从用户的角度去看质量,即要求产品具有性能好、可信性高、安全性和适应性高、造型美观、寿命周期经济性好、能按时交货、使用寿命长、售前售后服务好等特点。有时,更将质量狭义地理解为产品的使用特性。很显然,狭义质量概念是不全面的。所谓的广义质量,指的是不仅从用户的角度去看质量,同时还应从社会的角度去理解质量,如产品是否环保等。目前,广义的质量的概念已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2.1.2 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按照 2000 年版 IS09000 标准,质量管理的定义是: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5。是组织为是产品质量能够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达到顾客满意而开展的策划、组织、实施、控制、检查、审核和改进等所有相关活动的总和。质量管理是组织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使之贯彻和实现。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开展各项质量活动,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9(2)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随着人们对质量的认识的不断拓展,人们对什么事质量管理的认识也逐渐发展。从其发展史来看在过去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61718:1)质量检验阶段(20 世纪初40 年代)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勒在科学管理中首次提出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即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再增加质量检验环节设置专职的检验部门。此时质量管理工作是单纯依靠检验来剔除废品,以保证产品质量。其方法是全数检验或抽样检验,其作用是事后把关,不让不合格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2)统计质量控制 SQC(Statistic Quality Control)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 。1924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休哈特提出运用数理统计学控制产品质量,它认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控制提前到制造阶段。并且还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以及检控过程的工具控制图。从 40 年代开始,统计质量控制方法被美国国防部强制各军工企业执行,使军品质量明显提高。该方法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抽样检查,及时观察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找出原因和采取措施,防止废品再发生,这使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60 年代到 70 年代,日本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将质量控制从制造阶段提前到设计阶段,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该阶段突出的特点是,从单纯依赖事后质量检验,发展到工序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方式。3)全面质量管理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 。1961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费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强调质量成本的重要性。70 年代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只有 10%15%来自工人,而 85%90%是企业管理上的问题。由此可见,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加工环节也不只局限于加工产品的工人,而是涉及到企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0业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企业全员的参与、全过程的控制,至此管理模式迎来了新的阶段即全面质量管理的实现。2.2 全面质量管理2.2.1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简称 TQM)是一个组织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到达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菲根堡姆于 1961 年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发达国家组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或服务质量获得迅速提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有所创新发展。目前举世瞩目的 ISO9000 族质量管理标准、美国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经营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需要,强调参与团队工作,并力争形成一种文化,以促进所有的员工设法、持续改进组织所提供产品/服务的质量、工作过程和顾客反应时间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用户至上,预防为主。它有如下三个核心的特征:(1)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全企业的含意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上层质量管理侧重于质量决策,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政策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的质量管理则要实施领导层的质量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出本部门的关键或必须解决的事项,再确定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地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的质量管理则要求每个职工都要严格地按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和工作,这样一个企业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质量职能上来看,产品或服务质量职能,是分散在全企业的有关部门的,要保证和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都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负责,都参加质量管理,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齐心协力地把质量工作做好,形成全企业的质量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过程是指产品的质量策划、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1形成和实现过程,包括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作业) 、服务等到全部有关过程的质量管理。任何一个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把产品或服务质量有关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体系。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不断改进以及一切为用户服务,以达到用户满意为目的。(3)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无论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办公职员或一线工人,都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体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各部门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责任,任务和权限,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个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尤其是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全面质量管理是全方法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要尊重客观事实,尽量用数据说话,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树立科学的工作作风,把质量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9。2.2.2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工作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把管理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APC D1 . 分析现状 , 找出问题2 . 分析原因3 . 找出主要原因4 . 拟定措施 , 制定计划5 . 执行措施计划6 . 检查工作 ,调查结果7 . 形成标准 ,巩固成绩8 . 遗留问题 ,转入下期ActionA:处 理 PlanP:计 划C:检 查Check D:执 行Do图 2-1 全面质量管理 PDCA 管理循环(1)计划阶段(Plan):根据顾客及其相关方的需求,拟定质量目标,制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2定活动计划。(2)实施阶段(Do):执行计划。(3)检查阶段(check ):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4)总结、处理阶段(Action):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遗留问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是 PDCA 管理循环 2021。如前图 2-1 所示。2.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无论对整个供应链来说,还是从单个的企业来看,都至关重要。供应商已成为一种战略筹码,供应商管理也成为造就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谁拥有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加强对供应商团队的管理可以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搞好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选择及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网络,对于提高供应商管理的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2.3.1 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及供应商质量管理(1)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用户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核 心企 业销售商销售商供应商销售商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图 2-2 供应链原理示意图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过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3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 20。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3(如前图 2-2 所示) 。供应链的要素主要包括: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整机供应商等)、生产商、分销商等。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产品销售。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信息流/知识流。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供应链管理也叫价值链管理(Value added Chain)和需求链管理(Demand Chain) 23。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将采购到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管理过程;后来由于注意到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和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为产品到最终用户的管理过程。(2)供应商的分类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使企业对供应商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竞争的加剧是各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供应商的配合程度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这就涉及到供应商的管理问题,要研究供应商的管理,就必须进行供应商的详细分析,制定出供应商细分战略 24。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资源属性,可以将供应商分为:人力资源供应商、资金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信息技术供应商,本文将以原材料供应商研究为主。根据采购的 80/20 规则,即 80数量的采购物品占采购物品的 20价值,而其余 20数量的物品占采购物品 80的价值,可以将供应商分为重点供应商和普通供应商。相应地,对重点供应商应投入 80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和改进,对普通供应商只需投入 20的时间和精力即可。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往往首先根据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及其竞争力对供应商做分类研究,分类矩阵见图 2-3。其中纵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对于一个供应商来说,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4如果不能增值,那么供应链中就不可能存在。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于其它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区别 25。在实际运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 26。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而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即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有影响力的或具有竞争性/技术性的供应商) 。竞争力增值率%有影响力的供应商战略性供应商普通供应商 竞争性 / 技术性供应商图 2-3 供应商分类矩阵1)有影响力的供应商。这一类的供应商对于企业来说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比较弱,其特点使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是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或处于关键的地理或政治位置。由于此类供应商的产品通常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价值不大,因此合理的采购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需求形成采购规模,或者可以签订长期协议。即使和这一类供应商采用了合作关系,通常也是较低层次的协议,重点在降低成本或保证材料的可获得性。2)竞争性/技术性的供应商。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此类的供应商,采购方的重点在于使采购这些产品所需的精力和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5交易尽量标准化和简单化,降低与交易相关的成本等。3)普通供应商。此类供应商不仅对企业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采购方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比较适宜的采购方法是施加压力和签订短期协议。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无助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4)战略性供应商。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采购方的需求,实现了高度个性化和独特性,能满足采购方需要的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适宜的采购方法是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对不同类型供应商的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企业而言,战略性供应商是对其竞争力影响最大、也是管理复杂程度最高的供应商类型。对这类供应商,企业希望与其建立密切的、协作性的关系管理方式,所以企业非常重视与处于战略象限中的供应商的协作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往往倾向于采用一套严格、完整、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全方位的选择和评估,以期真正的选择到满意的、对企业形成强有力战略支持的战略供应商。(3)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就是通过对伙伴关系的维护与加强,是供需双方进一步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新的生产能力,提升供应环节价值增值的过程。供应商管理是采购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断改善和优化供购关系是对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手段 27。长期以来,国内装备制造业受计划经济和自身发展、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难以建立规范、合适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装备制造业面对众多的原材料、整机等供应商,往往依据一定经验,主观地考评和选择供应商,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存在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下的采购供应关系,这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业管理的要求,严重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供应商管理越来越重要,物资供应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走出传统供应商管理的误区,正确理解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采用适当的供应商管理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6运作模式与方法,是当今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竞争中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保障,更是装备制造业谋求发展壮大的一个必然要求 28。从相关的研究来看,致力于装备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研究的并不多见。目前供应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指标以及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方法等研究。(4)供应商质量管理及其流程新产品开发阶段样品评价阶段小批量试产阶段批量生产阶段供应商日常管理供应商填写供应商调查表进行供应商实地考察,填写评审表确定产品验收标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质量保证负责人培训产品质量信息重大质量问题跟踪填写品质不良反馈单实施定期审核召开 QC 会议供应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供应商质量目标管理图 2-4 供应商质量管理流程图供应商质量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所采购的零部件进行质量控制。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 Right Quantity) 、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 (Right Place) ,即“6R” ,并使总成本最小 29。供应商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对供应商的招标、选择、评估、现场考核、定级、试用、试用评估、正式试用、再评估、定期确认资格等环节 3031。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7供应商质量管理在整个组织质量管理运作中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而:一方而是供应商质量管理是组织整个质量管理链条的开端,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质量过程的成败,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的权重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上讲,它体现了对所有质量管理活动的要求,包括了对供应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能力和绩效的评价,和对供应商体系、过程和产品的控制,以及对供应商质量改进的推动。供应商管理应遵循一定的流程 32,具体如前图 2-4 所示。随着企业越来越专著于自身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选择好的供应商以及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来选择供应商,通过契约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来保证质量责任的落实,通过业绩评定和动态管理来实现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2.3.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作为供应链的源头,供应商的管理无疑对整个供应链条的成本控制、过程控制及系统之间的模块衔接起着决定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