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doc

R175柴油机机体加工自动线上的多功能机械手设计【5张CAD图纸和毕业答辩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95765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8-09-26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r175 柴油机 机体 加工 自动 线上 多功能 机械手 设计 cad 图纸 以及 毕业 答辩 论文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购买原稿文件请充值后自助下载。

以下预览截图到的都有源文件,图纸是CAD,文档是WORD,下载后即可获得。


预览截图请勿抄袭,原稿文件完整清晰,无水印,可编辑。

有疑问可以咨询QQ:414951605或1304139763


摘要

    本次设计的多功能机械手用于R175型柴油机机体加工自动线上,主要由手爪、手腕、手臂、机身、机座等组成,具备上料、翻转和转位等多种功能,并按该自动线的统一生产节拍和生产纲领完成以上动作。本机械手机身采用机座式,自动线围绕机座布置,其坐标形式为球坐标式,具有立柱旋转、手臂伸缩、手臂俯仰、腕部转动和腕部摆动5个自由度;驱动方式为液压驱动,且选用双联叶片泵,系统压力为2.5MPa,电机功率为5.5KW,共有整机回转油缸、手臂俯仰油缸、手臂伸缩油缸、手腕摆动油缸、手腕回转油缸、手爪夹紧油缸6个液压缸;定位采用机械挡块定位,定位精度为0.5~1mm,采用行程控制系统实现点位控制。 

关键字: 机械手,球坐标,液压,机械挡块 ,点位控制


R175 diesel engine body processing automatic line in multifunctional manipulator

Abstract

        The current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mechanical hand used for R175-type diesel organisms automatic processing line, mainly consist of claw, wrists, arms, body, base and so on. With moving the materials, turnover and transfer spaces, and many other functions, the automatic line with the unified production rhythms and production program completed more moves. With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rhythms and the production of complete reunification of the above movements, automatic line is around the machine arrange, the coordinates of the ball coordinates of the form, with huge rotary, extendable arm, arm pitch, hitting and hitting back five moves freedom; Driven approach to hydraulic-driven, and the choice of double leaves pumps, the system pressure to 2.5MPa, 5.5KW electrical power for a total of whole sets of rotation tank, arm tilt cylinders, fuel tanks extendable arm, wrist swing tank, wrist rotation tank, claw clip tank six hydraulic oil tank; positioning a piece of machinery turned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for 0.5~1mm, using control systems to achieve their point spaces control. 

Key words: Mechanical hand, the ball coordinates, hydraulic, mechanical turned pieces, control point spaces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6

1.1加工自动线上的多功能机械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1.1.1机械手的发展历史 6

1.1.2机械手的研究意义 6

1.2机械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6

1.2.1重复高精度 6

1.2.2模块化 7

1.2.3机电一体化 7

1.3本章小结 7

第二章 方案设计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8

2.1方案设计 8

2.2主要参数的确定 9

第三章 抓取机构的设计 11

3.1抓取机构结构形式的确定 11

3.2夹紧力(握力)的确定 11

3.3夹紧缸驱动力的计算 14

3.4夹钳式抓取机构的定位误差分析 15

3.5夹紧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16

3.5.1.液压缸内径D的计算 16

3.5.2.活塞杆直径d的计算 17

3.5.3.液压缸壁厚δ的计算 18

3.5.4.液压缸外径D0及长度l的计算 19

3.5.5.液压缸行程S的确定 19

第四章 送放机构的设计 20

4.1概述 20

4.1.1送放运动 20

4.1.2送放范围 20

4.1.3送放图形 20

4.1.4送放运动的自由度 21

4.2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22

4.2.1液压缸工作载荷的确定 22

4.2.2液压缸推力的确定 22

4.2.3.液压缸流量的计算 23

4.2.4.液压缸基本尺寸的确定 23

4.3机械手的腕部设计 25

4.3.1.腕部结构形式的确定 25

4.3.2.腕部回转缸驱动力矩的计算 26

4.3.3.腕部回转液压缸尺寸的确定 30

4.3.4.腕部摆动缸驱动力矩的计算 32

4.3.5.腕部摆动液压缸尺寸的确定 34

4.4机械手的手臂和机身的设计 36

4.4.1. 手臂和机身结构形式的确定 36

4.4.2. 手臂驱动力的计算 37

4.5 液压系统元件的选择 42

4.6液压系统回路的分析 43

4.6.1.调压回路 43

4.6.2.缓冲回路 43

4.6.3.调速回路 44

4.6.4.换向回路 44

4.6.5.锁紧回路 44

4.6.6.保压回路 45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 46

第六章 不同类型机械手爪优缺点分析 47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49

7.1总结 49

7.2展望 49

致      谢 50

参考文献 51

第一章  绪论

机械手是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1.1加工自动线上的多功能机械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机械手的发展历史

    机械手的种类,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常称为机械手。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发展锻造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

1.1.2机械手的研究意义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使人类社会对工业现代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将来只会更加的依赖机械手。人类的求知欲是无穷的,人们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将会不得不更多的涉及到人类不方便,或者不被直接允许进入的领域,这就要求机械人代替人类深入到这些领域和地方完成任务。另外,在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的同时,人们对工业生产的精度,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机械手这种靠程序准确完成动作的机器发挥作用。

1.2机械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2.1重复高精度

    精度是指机器人、机械手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它与驱动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馈装置有关。重复精度足指如果动作重复多次,机械手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重复精度比精度更重要,如果一个机器人定位不够精确,通常会显示一个固定的误差,这个误差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重复精度限定的是一个随机误差的范围,它通过一定次数地重复运行机器人来测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机械手的重复精度将越来越高,它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广阔,如核工业和军事工业等。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Syllabus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Thesis)课程代码:03360050学分:12周数:12 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院:一、性质毕业设计(论文) 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规定为 12 学分,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设计(论文) 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设计计算、研究、解决的能力,是提高专业素质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承担工作和协同工作的能力。二、任务(一)毕业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和机械专业知识,识别与提炼、定义与表达、通过功能需求和系统分析研究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符合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总体设计方案;(指标点 1-4)2 培养学生了解机械专业和学科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运用数学、创新与优化方法等手段针对机械产品工艺装备 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功能、性能、成本等需求的机构和结构,实现多种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优化和方案改进,同时在设计环节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指标点 2-4)3 培养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针对机械产品工艺装备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理论计算、综合比较与论证,确定优化的详细设计方案,针对具体的系统、装备、零部件和工艺流程能够进行建模、结构优化设计、工艺设计分析、制定制造规程、绘图与标准应用和性能评价等实践;(指标点 3-2)4 培养学生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机械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指标点 3-4)5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形式、多渠道地获取相关机械工程领域的信息,具有调查研究、资料检索、文献查阅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指标点 5-3)6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工程实践意识,在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实践中,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理解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指标点 8-4)7 能够就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行业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答辩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及问题回答;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指标点 10-2,10-4)8 理解工程实践活动中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知识,并能应用在机械工程的多学科环境工程实践中;(指标点 11-2)9 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自我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 12-2)(二)毕业设计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设计(论文) 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 3、毕业要求 5、毕业要求 8、毕业要求 10、毕业要求 11 和毕业要求 12。1.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 中的指标点 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40%;2.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2 中的指标点 4:能够从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试图改进,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20%;3.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3 中的指标点 2:能够对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与论证,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10%;4.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3 中的指标点 4: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40%;5.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5 中的指标点 3:掌握机械工程重要文献资料的来源和获取方法,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40%;6.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8 中的指标点 4:在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实践中,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理解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20%;7.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0 中的指标点 2:能够通过口头及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进行有效的陈述发言,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20%;8.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0 中的指标点 4:了解机械行业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现状有基本了解,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20%;9.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1 中的指标点 2:具有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知识的能力,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30%;10.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2 中的指标点 2: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 30%。(三)毕业设计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目标6目标7目标8目标9目标10毕业要求 1-4 毕业要求 2-4 毕业要求 3-2 毕业要求 3-4 毕业要求 5-3 毕业要求 8-4 毕业要求 10-2 毕业要求 10-4 毕业要求 11-2 毕业要求 12-2 三、内容(一)设计内容包括调研报告、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资料翻译、方案论证、理论分析计算、工艺设计分析、结构分析、系统设计、性能分析和优化、撰写说明书(论文) 、口头答辩和 PPT 汇报等训练环节。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包括以下二类,相应的要求如下。(1)工程设计类:包括产品设计,或加工装备(机床或装置)设计,或工艺装备(模具) 、满足功能需求的系统设计等。毕业设计应包括调研报告、读书报告(文献综述) 、外文资料翻译、方案论证、分析计算、数据处理、工艺设计分析、结构设计、工艺性能分析和优化、系统分析和装配、计算机绘图等内容。(2)论文研究类:针对某个课题或者团体课题中的相对独立研究内容,独立完成完整的方案设计、建模、实验(数值模拟)设计、实验结果(数值分析或仿真)的图示和分析,毕业论文应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建模方法、实验装置、实验过程或模拟分析过程、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计算机绘图等内容。(二) 基本工作量要求(1) 调研、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报告通过调研、查阅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要求中文文献 15篇以上,外文文献 5 篇以上),熟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的文献期刊杂志及其查阅方法,或者完成教师指定的文献查阅数量和文献,并写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包括对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阐述发展趋势和存在不足等)和调研报告(包括调研时间、地点、途径方法、内容及体会等) ,篇幅分别在 3000 字和 1000 字左右。(2) 外文资料翻译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译文字数不少于 5000 汉字,可以是 12 篇外文资料。外文资料所选素材原则上要求取自国外知名的专业期刊(例如学校/上的期刊) ,论文内容要和毕业设计相关,可以学生自选或者导师指定,如果是自选,搜索关键词和论文内容必须经过导师同意,论文为正规的学术性论文,而不是综述性、广告性、产品说明和应用经验类的文章,发表日期在近5 年内。要求全文翻译,不可节选。译文的题目、小标题、摘要、关键词和图名都应译出。图中的文字和英文标示也应译出。图表/公式直接拷贝贴在译文中。参考文献可不译,可直接贴在译文正文后。原文的作者姓名、单位应在大标题下写明,不需要翻译。在译文的结尾应标注译文的出处。如“译自 Hongqiang Chen, Jeffrey W. Kysar, Y. Lawrence Yao, 2004, “Characterization of plastic deformation induced by microscale laser shock peening”,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Vol.71,No.3, 2009, pp.713-715”,再给出译者和翻译的日期,如“00412 王刚 2003 年 11 月” 。翻译后中文的排版与附录所提供的论文格式一样。(3) 方案论证与开题报告通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各种知识,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基础上,根据课题要求提出设计方案,依据国内外工艺、加工技术、产品、工艺装备、装置、生产设备等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变化,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进行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合理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与比较,确定最优设计或者试验研究方案,写出开题报告,3500 字(包括课题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研究方法及方案对比分析,对方案进行总体设计及原理特点分析等) ,制作开题报告 PPT 文档,并在由系组织的毕业设计开题答辩会上做公开口头汇报。(4) 建模、工艺和结构设计及理论分析计算运用所学的如工程图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公差与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现代建模工具,建立模型(数学、物理、力学或产品数字化模型) ,进行成形工艺分析和结构设计;能够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或者CAE 手段对工艺、结构和设计参数等进行比较和优化,得出最合理的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并包括必要试验分析、设计计算或者仿真分析等内容。(5) 系统分析和装配、CAD 在结构优化和工艺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完成工装、装置、装备、系统的总装,并绘制各关键零部件的零件图或控制原理图,必须有 1 张 0 号图纸是计算机 CAD 绘制,设计类必须完成 4 张 0 号图纸的工作量,图纸上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包括技术要求、加工精度、装配精度、尺寸精度等。(6)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的说明书撰写字数不少于 10000 字,毕业论文类的撰写字数不少于 20000字,要求内容明确、方案可行、论证严密、层次分明、语句通顺、字体端正、表达确切,一律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规定的格式打印。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由标题(中英文) 、摘要(中英文) 、关键字(中英文) 、目录、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具体要求见附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规范要求。(7)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装订及归档1)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2)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3) 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顺序装订,见附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规范要求。4) 装订好后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上交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中应包括:正文、附件(含毕业设计任务书、专题综述报告、调研报告、外文原文及翻译、开题报告) 、图纸、答辩记录,以及包括所有资料、模型、图纸及使用说明等内容的电子光盘。(8)答辩答辩前,要准备好发言提纲及其答辩 PPT 文档、必要的结构图或装置图、图表。介绍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时要有系统,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含课题设计思想、国内外现状、方案选择、设计结论等) ,发言时间一般为 8-10 分钟。每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内容 要求 备注文献检索 要求查阅总文献 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 6 篇以上文献综述报告 1 篇: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参考文献中,总文献 20 篇以上,外文文献 6 篇以上调研报告 1 篇:字数不少于 1000 字外文翻译 1-2 篇:译文字数不少于 5000 汉字开题报告 1 篇:字数不少于 3500 字 公开口头汇报设计(论文) 设计字数不少于 8000 字论文字数不少于 20000 字四、进度(按学校相关规定及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运行要求,明确选题、开题、文献阅读、方案制定、实施设计或写作论文、参加答辩等主要环节的进度安排)(1)第一、二周:文献检索及外文翻译;(2)第二、三周: 调查研究与文献综述(读书报告);(3)第四、五周: 方案论证、工艺分析、设计计算及仿真分析,并做开题报告;(4)第六、七周: 结构设计、建模、实验设计和分析;(5)第八、九周: 具体零部件设计和计算、工艺和结构优化,实验及结果分析等;(5)第十周: 总装和模具零件图绘制,修改;(5)第十一、十二周:撰写毕业论文;(6)第十二周: 答辩准备、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及答辩。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安排在第七学期 19 周之前完成;任务书下达要求在第八学期第 4 周之前;开题要求在第八学期的第 6 周进行,由系统一组织,学生进行 PPT 汇报,开题前必须完成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报告、调研报告等环节;中期汇报及检查安排在第 11-12 周,中期汇报之前必须完成外文翻译;论文定稿要求在第 14 周完成,15 周完成论文评阅,并给出指导教师评阅结果和评阅人评阅结果;答辩安排在第八学期第 16周)五、考核(一)评分比例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采取指导教师、评阅人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分别单独评分,按比例综合评定,最后由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综合平衡审定,并填写“江苏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总评分表(工科类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中指导教师评分占 30%,评阅人的评分占 30%,答辩小组综合评分占 40%。计算出总成绩后再折算成五级分制记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要求优秀的比例控制在 20%以内。考核人 考核内容 考核权重指导教师 平时表现、团队合作、动手能力、文献综述报告、外文翻译、论文质量、答辩表现 30%审阅人 文献综述报告、外文翻译、论文质量等 30%答辩小组 文献综述报告、外文翻译、论文质量、表达交流能力、专业素质等 40%其他(1)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 中的指标点 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占总成绩的 20%;(依据论文总体质量、工程问题的复杂程度)(2)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2 中的指标点 4:能够从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试图改进,占总成绩的 10%;(依据论文总体质量、采用的现代设计工具和优化方法、技术路线,方案对比)(3)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3 中的指标点 2:能够对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与论证,占总成绩的 10%;(依据论文总体质量、模型、详细设计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4)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3 中的指标点 4: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占总成绩的 10%;(依据论文总体质量、方案部分考核,在方案部分需要专门一节分析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对方案的影响)(5)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5 中的指标点 3:掌握机械工程重要文献资料的来源和获取方法,占总成绩的 5%;(依据读书报告/ 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的多少、涉及近 5 年文献数量;)(6)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8 中的指标点 4:在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实践中,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理解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占总成绩的 5%;(依据毕业设计过程进展以及和到导师互动交流情况、论文撰写的认真程度,以及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汇报等情况考核)(7)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0 中的指标点 4:了解机械行业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现状有基本了解,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占总成绩的 10%;(毕业设计(论文)前言中有没有涉及国内外研究近期课题相关的技术背景,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质量,摘要翻译及英文翻译质量, )(8)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1 中的指标点 2:具有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知识的能力,占总成绩的 10%;(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总体和详细方案论证中的内容考核,说明书中必须有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分析)(9)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2 中的指标点 2: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占总成绩的 10%。 (运用现代设计工具的能力;调研报告的内容)(10) 毕业设计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 10 中的指标点 2:能够通过口头及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进行有效的陈述发言,占总成绩的 10%。 (依据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质量,答辩情况)具体的评分比例如下:1指导教师的评分项目包括:(1)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占 70%,具体项目为:a.选题及收集阅读资料; 10%b.研究思路及框架; 15%c.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5%d.论文论述的质量; 20%e.创新。 10%(2) 平时成绩占 30%,具体项目为:a.学习、工作态度及完成任务情况; 5%b.独立工作能力; 20%c.译文准确、通顺;文字流畅。 5%2.评阅人的评分项目包括:a.选题及收集阅读资料; 15%b.研究思路及框架; 20%c.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0%d.论文论述的质量; 30%e.创新。 15%3答辩小组的评分项目包括:(1)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占 70%,具体项目为:a.选题及收集阅读资料; 10%b.研究思路及框架; 15%c.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5%d.论文论述的质量; 20%e.创新。 10%(2) 答辩成绩占 30%,具体项目为:a.陈述思路清晰、表达清楚; 10%b.回答提问。 20%(二)评分要求1评分时注意区别工作量多少、题目难易、创新能力、独立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对有独特见解者,其他方面无大的原则问题,可评为“优秀” 。2有原则错误,抄袭他人的从严,可评为“不及格” 。3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必须重修。(1)毕业设计期间,实行考勤制度。学生作息时间按正常上课时间要求,学生应按学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一般不准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并且必须事先经过指导教师同意。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积超过毕业设计时间 1/3 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2)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一旦发现有抄袭或代做,取消答辩资格。(3)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指导教师规定的各阶段任务及严重违纪者,取消答辩资格。(4)论文有严重错误者,取消答辩资格。(5)对同一论文题目,若出现两份毕业设计(论文)有 30%以上的内容相同,则视为相互抄袭,取消答辩资格。(6)在企业实习做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经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方肯定,在企业期间的进程由企业导师进行过程控制,每周向学校导师定期汇报进展。最终回校统一答辩。(三)评分标准1. 优秀(1)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所规定的各项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刻苦钻研,努力拓宽知识,严肃认真,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创见;(2)图纸齐全、整洁、结构方案合理,视图、线条和尺寸标注正确,符合国家标准;(3)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完整,内容正确,概念清楚,文理通顺,书写工整;(4)能顺利阅读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较强;(5)答辩时能熟练地、正确地回答问题,逻辑性较强,并按规定时间完成论述。2良好(1)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所规定的各项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努力拓宽知识,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问题或主要问题的质量较高;(2)图纸齐全、整洁、结构方案合理,视图,线条和尺寸标注正确,符合国家标准;(3)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完整,内容正确,概念清楚,文理通顺,书写工整;(4)能顺利地阅读外文资料;(5)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3中等(1)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所规定的各项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2)图纸齐全,结构方案比较合理,视图、线条和尺寸标注基本正确,符合国家标准;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R175柴油机机体加工自动线上的多功能机械手设计【5张CAD图纸和毕业答辩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095765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