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全套精品_第1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全套精品_第2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全套精品_第3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全套精品_第4页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全套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 、 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下面再来谈高考。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 30 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 ,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 8 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 8 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6 道试题,18 分。这一题群放在第卷的第一部分,全用选择题。试题的基本特点之一,注重常用、常见。2考常用字读音的辨别。如碱、箴、减、感、阐、弹、惮、殚这是常用形声字、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又如宦、豢、盥、患、幻这是常用音同、音近字读音的辨别。考常用字字形的辨别。如部署、通谍(牒) 、质疑、不容置疑、莫(没)齿不忘、束之高搁(阁) 。考常用词语的运用。实词如莅临、亲临、规划、计划;虚词如又、再,一再、再三;成语如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未雨绸缪、如数家珍。考常见病句辨析。如表意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试题基本特点之二,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国内如城市建设、乡村生活、家庭面员之间的关系、校园变化、国际如海湾形势、日本动态、俄罗斯改革等,因此试题的的现实感很强。第二题群,表达技能题。3 道试题,12 分。这一题群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能,如扩写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运用等。这一题群试题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现实性,是指语言材料来指现实,表达的话题也来自现实;开放性是指考生依据试题的要求,调动生活和文化积累,自主作答,没有所谓“标准答案” ;综合性是指一道题不是考一种技能,而是兼及几种技能。因此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的得分率也比较低。例:2003 年第 25 题: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到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 这道试题,语言表达的话题、材料来自现实,自不用多说,从综合性来看,主要考“仿用” ,兼及“得体”不用命令式,而要说得“亲切友善” ,使人易于接受而不抗拒;还对表达效果提出了要求,即“生动” ,具综合性是很强的,至于开放性,不同的考生可以写出不同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试题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提高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一定要重视提高现实的语言表达技能,而不能只在书本上练表达。(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古代诗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其中包括古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古代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这三项。从阅读、鉴赏的角度包含下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古代文阅读 6 题,20 分(1)试题的基本特点: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作为阅读材料。所谓“浅易” ,从内容上说与写作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牵涉名物典章制度;从表达上说,以叙述为主,近若干年都选择史传类的文章;从语言上说,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多为课本中常见的。注重文意的理解、分析和概括。高考古文阅读的试题,从总体上说有向现代文阅读靠拢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2003 年的 5 道选择题,有 3 题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的概括的;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字词理解和文句翻译,都强调依据具体语境答题。而考生正是在这两点上暴露出不足之处。例:2003 年第 15、16 两题: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 ”(资治通鉴唐征入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B强调“表动则景随” ,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 ”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裴矩遂解廷折,不肯面从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 2003 年的阅读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与隋炀帝、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 ,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B 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许多考生竟看不出 B 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 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第 16 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 ,而是副词“竟然” ;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 ,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4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 “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听到好话,就忠于朝廷。 ”这样荒唐的答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2古代诗歌鉴赏 1 题,6 分。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卷。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2003 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 ,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例如 2003 年的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略)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 ,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 ,但对“为什么” ,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 ,就可以从描写的“景” ,表现的作者的“情” ,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 ”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 ,自然只能得 0 分。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1 道题,4 分。试题特点:(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2002 年 3 小题全出自课本,2003 年的 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5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三)现代文阅读(30 分)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 ”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 ,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 。在这一总要求下有 9 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 4 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其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 。与上个世纪 90 年代相比,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卷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率未见明显提高,其关键在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其中的主要段落没有真正读懂。2002 年话说知音的第 21 题和2003 年乡土情结的第 21 题,大多数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四)写作(60 分)本项留待以后作专门分析,这里从略。二、复习建议总的来说是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高考语文试卷的编制,不仅依据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而且吸纳课程改革的精神。这一点国家考试中心已有明确的表述,因此语文复习要着眼于夯实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1要建三个“30 分”的意识高考语文除写作 60 分而外,有三个“30 分” 。这便是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30 分;古诗文阅读和默写 30 分;现代文阅读 30 分。建立三个“30 分”的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2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目前中学生识字是、词语积累是明显不足,正确运用的能力更不足,这在语言基础题和作文中表现得很突出。应该尽量增加语文积累。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6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4提高读懂古代诗文、现代文的基本阅读能力,要真正在读懂上下功夫。5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这里所读的基本写作能力是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础等级”的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因为它是“基础” ,所以要重视;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更要重视。同时追求发展等级的各项要求。如果只在“发展等级”上做文章,就会“本末倒置”6利用读本帮助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的读本内容相当丰富,从字词积累到阅读鉴赏,到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惜许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去读去用,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题上,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在此后的各讲中还会提出具体建议。高三语文复习讲座(二)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在讲正题之先,要说一下语言知识题的复习策略。这复习策略主要有下列几点:1抓住重点语言知识题,涉及字的形、音、义和词语的运用,它的重点应该是词语,因为辨别字音,选用的不是孤立的字,而是词语;辨别字形,也是选用的词语而不是孤立的字;至于词语题自然考的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即使是辨析病句,也往往与词语相关,如词语搭配不当,词语在句中表意不清等。因此,在复习语言基础时,要抓住词语这个重点,准确把握其音、形、义。而抓住词语这个重点也主要是抓住常用词语,即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主要精力应放在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常用词语上。2重视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语和语感积累。知识源于积累,语感也源于积累。与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题上,不如放在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反复熟读上,同时把课本和读本中规定要掌握的词语实实在在地掌握住。二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就是能力形成。做题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不能总以“粗心”来原谅自己,不少同学在数理等课上有“错题笔记” ,这里也可以试一试。3培养语感一般中学生很难对一些语言现象作深入的理性分析,但可以凭语感判断正误。培养语感就要熟读规范的文章,重视朗读和背诵,注意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中央电视台的播音(不是指那些娱乐的、搞笑的节目) ,将规范的语言模块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习惯中。74处理好做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高三复习,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以巩固复习效果和提高做题速度。但是更要注重揣摩一些典型试题,包括近两年的高考题,揣摩其选材原则、命题思路。这样的揣摩便是一个发展思维、提高努力的过程。下面再回到正题上,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一、试题的特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进一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高考语文试题第 1 题往往是考普通话的字音。不过考法不断有变化,通常是给四组加的字注出读音,要求辨别正误,如 2001 年全国卷第 1 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璀璨(cn) 憧(chng)憬 饮鸩(zhn)止渴B凝(nng)固 分泌( b) 孜(z )孜不倦C蹊(q)跷 省( xng)悟 穷形尽相(xi ng)D端倪(n) 宝藏( zng) 未雨绸缪( mu)有时给出一个字的读音,要求辨一组字的读音的异同。如 1998 年第 1 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差 ch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B解 ji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C塞 s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D提 t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而命近两年则干脆不给注音,要求辨别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或“完全相同”的一组。综观近几年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试题,可以看出试题的下列特点:1考常用字甚至是最常用的字的读音这从上列两道题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举例说,近几年考过的“绮丽”的“绮” 、 “擂台”的“擂” 、 “拘泥”的“泥” 、 “匹配”的“匹” 、 “倾轧”的“轧” 、 “参与”的“与” 、 “结束”的“束”等等都是常用字。考常用字的读音,而不考生冷的字的读音。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重在应用。生冷的字使用的频率低,自然不能成为考试的选例。2注重形声字和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常用字的数量比较大,究竟选择哪些常用字来考查,这是很有讲究的。高考注重选择常用字中的形声字、多音字来给考生辨别。形声字,按照一般规律应该读声旁。但是,许多形声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声母变了,有的韵母变了,有的声调变了,更有声韵调一起变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知这一变化,仍然“读半边” ,因而误读。如“绮丽”的“绮”应读 q,而不能读q;“旖旎”应读 y n,而不能读 q n, “分泌”的“泌”只能读 m,不能读 b 等。多音字是汉语特有的现象,而且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大。人们不注意它在不同词语中8的不同读音,因而常常读错。如“差”有 4 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 ch,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读ch,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 chi,在“参差”中又读 c。读音不同,反映出意义上的不同。许多人不注意这些而常常误读。有时还会选用其他类型易读错的常用字,如“结束”的“束” , “匹配”的“匹” 。这样看来,高考选择要求辨别读音的字例,又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的,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引导人们读准常用字的字音。二、典型题分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盐碱 箴言 呼喊 减员增效 感激涕零B阐述 弹药 禅让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C束缚 薄荷 簿册 赤膊上阵 博大精深D滇池 嗔怒 缜密 精卫填海 谨小慎微这是 2002 年全国卷的第 1 题。所选择的 20 个词语全是常用词语,其中 20 个加点的字全是常用字。选择的重点是形声字。本题正确的选项是 D。其中“滇池”的“滇”读din, “嗔怒”的“嗔”读 chn, “缜密”的“缜”读 zhn, “精卫填海”的“填”读tin, “谨小慎微”的“慎”读 shn。这 5 个相同声旁的形声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而其余3 组都包含有两个读音相同的字。如 A 组中“盐碱”的“ 碱”和“减员增效”的“减”读音相同;B 组中“弹药”的“ 弹”和“肆无忌惮”的“惮 ”读音相同(“殚”读 dn) ;C组中“赤膊上阵”的“膊”与“博大精深”的“博”的读音相同。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这是 2003 年全国卷第 1 题,答案是 B 项。本题的 20 个词语都是常用词语,其中 20 个加点的字都是常用字,选例的角度是同音、近音字辨识。B 项 5 个加点的字都读 l。A 项的宦、豢、患、幻这 4 个字都读 hun,而盥则读 gun,只是声母与其他 4 个字不同,C 项翌、弈、肄、诣这 4 个字都读 y,而隘则读 i。D 项的羡、腺、霰、献这 4 个字都读 xin,而谄则读 chn。可见这三项的读音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补充说明一下,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弈,下棋;肄,学业,肄业,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诣,往,到;霰,不透明的小冰粒,霰弹,一种枪弹。 “谄”应从字形上与“陷” 、 “馅”加以区别。三、解题的技巧由于本项是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因此答题的基本之点是靠平时在反复诵读中准确记忆。一般说来,记住了就答得出来。从解题方面来说,可作多角度的思考。譬如,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对多音字来说,义不同则音也不同。这便是辨别的方法。前文举的1998 年试题中的“解”是多音字。作分开、解除、解释、了解等解释时读 ji;在押解、解9差、解送中都是解送之意,应读 ji;在湖泊名“解池” 、在 “解数”中都读 xi。解数,原指武术的架势,也泛指手段、本事,如使尽浑身解数。有的试题要求选读音“全都相同”或“全都不同” ,只要在某项中认定一个不相同或相同的,就可以排除该项。还有其他角度,读都 可自行总结。四、练习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擎(qng) 联袂( mi) 泊(p)位 恬(tin)不知耻B羞赧(nn) 果脯( p) 澎湃(pi ) 咬文嚼(ju)字C湍(tun)急 阐(shn)明 天堑(qin) 一曝(p)十寒D破绽(zhn) 怯懦(nu) 颤(chn)动 一叶扁(pin)舟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哺(p)育 拓(tu)片 嗔(chn)怪 伺(c)候B气馁(ni) 禅(shn)让 更迭(di) 轮廓(gu)C殷(yn)红 狙(j)击 皈(gu)依 屏( bng)除D畸(q)形 歼(jin )灭 抨(png)击 对峙(zh)3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数 sh 数说 数伏 不可胜数 数典忘祖B识 sh 识别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C横 hng 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D模 m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B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C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拮据 采撷 反诘 洁身自好B籍贯 学籍 慰藉 杯盘狼藉C句读 渎职 案牍 穷兵黩武D荟萃 憔悴 淬火 鞠躬尽瘁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囹圄 凌乱 雁翎 高屋建瓴B樵夫 愀然 讥诮 说悄悄话10C惬意 胆怯 窃取 提纲挈领D唆使 婆娑 梭镖 缩衣节食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贿赂 俸禄 杀戮 绿林好汉B葱茏 笼头 笼罩 垄断市场C诓谝 竹筐 粗犷 旷世未有D汲取 吸纳 岌岌 拾级而上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看(kn)守 看(k n)护 情不自禁(jn) 弱不禁(jn)风B地壳(qio) 甲壳(k) 卷(jun)土重来 手不释卷(jun)C窘迫(p) 迫(p)近 宁(nng)缺毋滥 宁(nng)死不屈D眼睑(jin) 俭(jin)朴 别有蹊(q)跷 独辟蹊(q)径答案:1D (A 项 “湖泊”之“ 泊”读 p,而在“泊位”中应读 b,表示车船停岸之意;B 项的“ 脯”应读 f,表示肉干、果干之类,另读 p,未指胸脯;C 项“阐明”之“阐”应读 chn,本字无 shn 的读音)2C (A 项 “拓”应读 t,在“开拓”中读 tu;B 项 “廓”应读 ku;D 项“畸”应读 j)3A (B 项“强识”的 “识”读 zh,记;C 项“专横”的“横”读 hng;D 项“模型” 、 “模棱”的“模”读 m,其他读 m)4C (A 项“塞”读 si,其余读 s;B 项“蹴”读 c,其它读 ji;D 项“憩、讫”读 q, “栖”读 q, “锲”读 qi)5D (D 项全读 cu。A 项“拮、洁”读 ji, “诘”读 j, “撷”读 xi;B“慰藉”之“藉”读 ji;C 项“句读 ”之“读”读 du)6B (“樵”读 qio, “愀”读 qio, “诮”读 qi, “悄”读 qio。A 项都读lng,C 项都读 qi,D 项都读 su)7A (A 项全读 l。B 项前两个字读 lng,后两个读 lng;C 项前两个读kung, “犷” ,读 gung, “旷”读 kung;D 项“吸”读 x,其它都读 j)8B (A 项“看护”之“看” ,读 kn,与“看守”之“看”同义;C 项“宁缺毋滥”之“宁”读 nng,与“宁死”之“宁”同义;D 项“蹊” 读 x)附录 1 多音字一览表 阿爸 i 挨家挨户 h 荷花、荷叶 hng 横竖 阿谀奉承 i 挨打、挨时间 h 负荷、荷枪实弹 hng 专横、横祸、横财阿 荷 横挨11i 方兴未艾 bi 柏树 hng 哄堂大笑 j 济南、济济一堂hng 哄骗y 自怨自艾 b 柏林 hng 起哄 j 经济bo 厚薄 bn 奔腾、奔流 lo 烙印 ling 测量、衡量、思量、丈量bb 薄荷 bn 投奔 lu 炮烙 ling 数量、度量b 复辟 bin 扁担 mng 蒙骗、打蒙了 m 抹布mng 蒙难、启蒙 m 涂抹p 透辟、开辟 pin 扁舟 mng 蒙古 m 转弯抹角bin 方便 bi 别哭、别针 png 屏风、屏障 qing 强壮、强劲qing 强迫、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多理、强不知以为知pin 大腹便便 bi 别扭 bng 屏气、屏除 jing 倔强bi 瘪三 bo 剥花生、剥皮 i 瓶塞、塞子 sng 丧事、奔丧si 边塞、要塞bi 干瘪 b 剥削、剥夺 s 敷衍塞责 sng 丧失、沮丧ch 差错 chn 颤抖、颤音 jio 咬文嚼字 jn 隽秀ch 差不多 jio 倒嚼ch 出差c 参差 zhn 打颤、颤栗 ju 咀嚼 jun 隽永chng 称呼、名称 chu 香臭、口臭 k 卡车、卡片 kn 看护、看家本领、看守chng 对称、称心 xi 乳臭未干 qi 关卡、卡住 kn 看见、看书chui 怀揣 ch 牲畜 hng 引吭高歌 xi 住一宿xi 星宿chui 揣测、揣摸 x 畜牧 kng 一声不吭 s 宿舍、宿儒chung 创造 dng 当选、应当 shu 说明、劝说 c 伺候艾 柏 哄 济薄 奔 烙 量辟 扁 蒙 抹便 别 屏 强差 颤塞 丧嚼 隽瘪 剥称 臭 卡 看揣 畜 吭 宿创 当 说 伺12chung 创伤 dng 妥当、当真、当天 shu 游说 s 伺机反扑d 温度、气度 fn 分别、区分 t 提纲 t 拓本、拓片du 忖度、审时度势 fn 充分、恰如其分 d 提防 tu 开拓、拓展gi 交给、给以 gng 更加 j 供给、给予、自给自足 gng 更换、打更、少不更事gun 观察、观赏 h 和睦 h 恐吓、威吓 xin 纤弱、纤细h 和诗hu 和面gun 道观、列观 h 和了牌 xi 吓唬 qin 纤夫、纤绳xin 新鲜、鲜艳 sh 刹车、刹住 y 与其 cun 攒射xin 鲜为人知、鲜见 ch 一刹那 y 与会、参与 zn 积攒、攒钱sh 煞尾、煞风景 shng 省略、节省 y 倾轧、轧花机 zh 折腾zh 曲折、折服sh 煞费苦心 xng 省亲、反省 zh 轧钢、轧辊 sh 折本、打折腿chng 盛饭、盛满 sh 数说、数九 gu 乌龟sh 数量、数学 jn 龟裂shng 旺盛、盛大 shu 数见不鲜 qi 龟兹yn 咽喉、咽炎 yn 殷红yn 下咽y 幽咽、哽咽 yn 殷勤、殷实附录 2 容易读错的字(注音均正确)狭隘 i 不啻 ch 皈依 gu 鸟瞰 kn 引擎 qng 亵渎 xi蓓蕾 bi li 憧憬 chng 干涸 h 窥探 ku 遒劲 qi 自诩 x麻痹 b 辍学 chu 隔阂 h 喟然 ku 龋齿 q 酗酒 x包庇 b 淙淙 cng 一丘之貉 h 山岚 ln 小觑 q 绚丽 xun针砭 bin 一蹴而就 c 踝骨 hui 羸弱 li 颧骨 qun 戏谑 xu谄媚 chn 堤坝 d 浣溪沙 hun 酹酒 li 歃血 sh 赝品 yn忏悔 chn 玷污 din 麾下 hu 妆奁 lin 禅让 shn 杳然 yo度给提 拓更观 吓 纤和鲜 刹 与 攒煞 省 轧 折盛 数 龟咽 殷分13嗔怒 chn 讣告 f 畸形 j 阴霾 mi 妊娠 shn 笑靥 y龀齿 chn 尴尬 gn g 觊觎 j 联袂 mi 吮吸 shn 游弋 y魑魅 ch mi 百舸 g 缄默 jin 愤懑 mn 鬼祟 su 熠熠 y鞭笞 ch 佝偻 gu 眼睑 jin 分娩 min 鹰隼 sn 牙龈 yn炽热 ch 桎梏 g 僭越 jin 按捺 n 水獭 t 老妪 y整饬 ch 粗犷 gung 发酵 jio 泥淖 no 鞭挞 t 破绽 zhn攻讦 ji 小憩 q 不韪 wi 木讷 n 饕餮 to ti 蘸水 zhn菁华 jng 悭吝 qin 斡旋 w 气馁 ni 倜傥 t tng 箴言 zhn马厩 ji 掮客 qin 翩跹 xin 奇葩 p 殄灭 tin 停滞 zh抓阄 ji 天堑 qin 纤维 xin 媲美 p 湍急 tun 投掷 zh沮丧 j 戕杀 qing 雨霰 xin 蹊跷 q 臀部 tn龃龉 j y 惬意 qi 挟制 xi高三语文复习讲座(三)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就是要求考生辨别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一、试题特点1总体要求有所下降关于错别字的考查,过去曾采用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如在一句话中辨识错别字,在字音字形都完全不同的词语中辨识错别字,甚至要求在一句话或一组词语中选出两个错别字,等等,试题有一定的准度。例 1:下列四组词 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B斑斓 沉湎 金钢钻 插科打浑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例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诒14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缓 始作俑者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例 1 是 1997 年的全国卷第 2 题。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你得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再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题目比较难,至少解答这样的试题要多费时间。答案是 C。A 项“国藉”的“藉”应为“籍” ;B 项中“插科打诨”的“浑”应为“诨” ;D 项中“委曲求全”的“屈”应为“曲” ;C 项中有两个错别字,一是 “惦量”的“惦”就是“掂” ,二是“鸠占雀巢”的“雀”应是“鹊” 。例 2 是 1999 年的全国卷第 2 题,要求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这使暗示着各组的情况不一样,需要仔细辨别。A 项有两个错别字,一是“冷寞”的“寞”应为二“漠” ;二是“一愁莫展”中的“愁”应是“筹” 。B 项也有两个错别字,一是“痉孪”的“孪”应是“挛” ;二是“偏辟”的“辟”应是“僻” 。C 项“蘖根祸种”的“蘖”应是“孽” 。D 项有两个错别字,一是“气冲宵汉”的“宵”应是“霄” ;二是“扑溯迷离”的“溯”应为“朔”。答案是 C。一道试题中要逐一查出多个错别字以后再来认定答案,试题自然是比较难的。从 2000年起,只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或“有错别字的一组” ,相比而言,要容易得多了。2着重考查常用字中的错别字辨别这从上列两题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不过在常用字中选例的重点是两个,一是音同、音近而误写;二是形近而误写。如例 2 中“寞”与“漠” 、 “愁”与“筹” 、 “辟”与“僻” ,都是音同而误写;“蘖”与“孽” 、 “孪”与“挛” 、 “宵”与“霄” ,则是音同、形近而误写。例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这是 2000 年的全国题,选用的全是常用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C 项。A 项“贯”应是“惯” ,B 项“圜”应是“ 寰” ,这是音同、形近而误写;D 项“装祯”的“祯”应是“帧”,这也是音同、形近而误写。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较多,这是汉字的一个特点。音同、音近而误写或形近而误写,这是一般人写错别字的主要情况。因此高考着重选用常用字中的这两类字让考生辨别,既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又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它启示着我们复习这一考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二、典型题分析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5A留恋 流连忌返 厉害 利害得失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这是 2002 年的第 2 题。本题全是选用的常用词语,要辨别的都是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随声附合”应是“随声附和” 。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的意思,依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 ,与同组的“符合”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个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 2003 年全国卷第 2 题。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答案是 A。A 项确实没有错别字, “即”也可以写成“及” 。B 项“伶牙利齿 ”规范的写法应是“伶牙俐齿” ,是在“伶俐”中插入了“牙”和“齿” 。C 项“冒天下之大不违 ”的“违”应是“韪” , “不韪” ,不是、不对;写作“违”意思说不通。D 项“通谍 ”之“谍”应是“牒” ,因为“通牒”是一种文书。本题所选词语全是常用词语,错别字都是音同、音近或形近而误写的。三、解题的技巧辨别错别字的技巧主要是“以意辨形” ,也就是说,根据字义、词语的意思来辨别书写的正误。上文所引的例子中, “国藉”的“藉”是“籍”的误写。 “籍”有“书籍、籍贯、原籍、党籍”等,而“藉”只有“垫、借”的意思。 “插科打浑”是“诨”的误写, “诨”是“戏谑 xu”、 “开玩笑”的意思,显然不解用表示水污浊的“浑” 。又如“惦量”的“惦”是“掂”的误写。惦,读 din,有“记挂”的意思;而“掂”读 din,是用手托着东西估轻重的意思。例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C陈规 黑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这是 1998 年的全国题,选的全是常用词语,要求辨别的也是音同、音近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其“人情事故” 的“事”就“世” 。成语“人情世故”是指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事故”是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如交通事故,如果把“人情世故”的“世”写成“事” ,这个成语就说不通了。其他三项根据“以意辨形”的原则,可见都是正确的。有时还可从分析词语的结构入手以助辨别。如“纷至”和“沓来”的并列, “至”与16“来”意思相近, “沓”与“纷”也是意思相近,表示“多” ,如果将“沓”写成“踏” ,就可看出写得不正确。四、练习及答案1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提纲 融洽 拭目以待 通货膨涨B赋予 迁就 宏伟报负 弥天大谎C振幅 贡献 墨守成规 英雄辈出D予备 通牒 寻物启事 演绎归纳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是非 文过饰非 提名 金榜题名B付出 入不敷出 蒙昧 素昧平生C风采 光彩照人 历书 变本加厉D开合 信口开河 出奇 出奇不意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谋取 牟取暴利 源流 渊远流长B黯淡 暗然无光 焕然 涣然冰释C直言 仗义执言 棘手 痛心疾首D壁画 金璧辉煌 餐具 与时俱进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招聘 目不交接 诡秘 瑕不掩瑜B坐落 风靡一时 编纂 脱颖而出C蝉联 沸反盈天 怄气 迫不及待D悖谬 郑重其事 昏聩 优柔寡断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7A不堪 不刊之论 国事 共商国是B原型 原形毕露 解疑 妙语解颐C退化 蜕化变质 描摹 观摩教学D结对 成群结队 行迹 行迹可疑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立意 标新立异 分外 应得份额B生色 声色俱厉 洪火 规模宏大C坚韧 坚忍不拔 按照 安装设备D清净 耳根清静 钢笔 刚愎自用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经典 弱不禁风 宣泄 大事渲染B繁琐 要言不烦 抱负 饱以老拳C谙熟 万马齐喑 侪辈 人才济济D亵渎 穷兵黩武 嘻笑 文恬武嬉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不期而遇 指桑骂槐 睚眦 毁谤B游刃有余 平易近人 技俩 钦定C居高凌下 淆乱乾坤 内蕴 机缘D积毁销骨 众口烁金 攀附 卑怯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丧心病狂 蜂涌而上 同舟共济 相得益彰B耳提面命 世外桃源 逆来顺受 荡然无存C牵强附会 赏心悦目 乌烟瘴气 叹为观之D自顾不暇 眼花撩乱 矫枉过正 未可厚非1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闲情逸致 淋离尽致 出神入化 骄揉造作B情随事迁 隐约其辞 夸夸其谈 前赴后继C梦寐以求 百折不挠 辟头盖脸 惨谈经营D言简意赅 言近指远 伸张正义 川流不息13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淡褪 玉砌雕栏 失魂落魄 亘古不变B弥漫 恪守教诲 言词中肯 衣锦还乡C荫凉 精神慌惚 声名狼藉 迅若流量D虔诚 瞬息万变 苍海桑田 消魂钩魄18答案:1D (A 项“决无仅有 ”的“决”应为“绝” ;B 项“大声急呼”的“急”应为“疾” ,疾呼,高呼;C 项“ 无计于事”的“计”应为“ 济” ,济,补救)2C (A 项 “膨涨”的“ 涨”应为“胀” ;B 项“报负 ”的“报”应为“抱” ;D 项“予备”的“予”应为“预” )3A (B 项 “融汇”之“ 汇”应是“会” ;C 项“气慨 ”的“慨”应是“概” ;D 项“凋蔽”之“蔽”应是“敝”破败)4D (D 项“出奇不意”的“奇”应为“其” )5C ( A 项“源远流长”的“渊”应为“源” ; B 项“暗然”的“暗”应为“黯” ,黯然,阴暗的样子;D 项“金璧辉煌 ”的“璧”应为“碧” )6A (A 项中“目不交接”的“接”应是“睫” )7D (D 项“行迹可疑”的“行”应是“形” )8D (D 项“耳根清静”的“静”应是“净” )9D (D 项“嘻笑”的“嘻”应为“嬉” )10A (B 项“技俩”应为“伎俩” ;C 项“居高凌下”的“凌”应是“临” ;D 项“众口烁金”的“烁”应是“铄” )11B (A 项“蜂涌而上 ”的“涌”应是“拥 ”;C 项“叹为观之”的“之”应是“止” ;D 项“眼花缭乱”的 “撩”应是“缭” )12B (A 项“骄”应是“矫” ;C 项“辟”应为“劈” ;D 项“指”应为“旨” )13C (C 项“荫凉”应是“阴凉” 。A 、B 两项无错别字。 D 项有两个错别字,一是“苍”应是“沧” ,二是“消”应是“销” )附录 1 易错字形览表双音词(括号内为正确字形)针贬(砭) 烦锁(琐) 寒喧(暄) 松驰(弛) 暮蔼(霭)响午(晌) 通谍(牒) 蹩气(憋) 脱化(蜕) 震憾(撼)范筹(畴) 秧然(怏) 通辑(缉) 防害(妨) 慎密(缜)漫延(蔓) 焕散(涣) 羁拌(绊) 脑怒(恼) 技俩(伎)脉膊(搏) 接恰(洽) 秘决(诀) 真缔(谛) 协从(胁)慢谈(漫) 融汇(会) 报消(销) 萎糜(靡) 教悔(诲)急燥(躁) 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