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层工资少交个人所得税的风险及如何管控_第1页
高薪层工资少交个人所得税的风险及如何管控_第2页
高薪层工资少交个人所得税的风险及如何管控_第3页
高薪层工资少交个人所得税的风险及如何管控_第4页
高薪层工资少交个人所得税的风险及如何管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案一.首先,个人所得税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等。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对于工薪阶层而言主要就是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少纳税要合理合法,要根据税法的规定合理应用。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有免税项目和减税项目。另行出台的文件也有相关的规定。从如下规定可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 税法第四条第四项所说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所说的救济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第二十五条 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规定, 对于补贴、津贴等一些具体收入项目应否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范围问题,按下述情况掌握执行:(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他各种补贴、津贴均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 (二)下列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3.托儿补助费;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所以,如公司高薪层中职工符合上述情况,可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合理合法减税。但是现阶段能符合一中的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公司职工少之又少。所以此方案虽然合法,但并不能达到真正减少高薪阶层少交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方案二另外高薪职工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个人每月收入额减去税前扣减项目金额,从而得到两个操作要点: 尽量增大税前扣减项目金额;尽量降低个人名义收入额。对于税前扣减项目金额,应当尽量增大“五险一金”的金额,但国家或地方政府对“五险一金”的提取均有规定的比例 ,深圳市五险一金现标准为:1. 深圳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深圳户籍人员: 养老保险缴纳基数:4595*60%=个人工资=13785 (以工资为基准,变化幅度:2757-13785)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公司缴纳 11%,个人缴纳 8% (共计:19% ) 非深圳户籍人员: 养老保险缴纳基数:1500=个人工资=13785 (以工资为基准,变化幅度: 1500-13785)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公司缴纳比例 10%,个人缴纳 8% (共计:18% ) 2.深圳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深圳户籍人员(综合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缴纳基数:4595*60%=个人工资=13785(以工资为基准,变化幅度:2757-13785) 医疗保险缴纳比例:公司缴纳比例 7%,个人缴纳 2%(共计:9%) 非深圳户籍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合作医疗): 住院医疗缴纳基数:4595 元 住院医疗缴纳比例:公司缴纳比例 0.8%,个人缴纳 0.2% (共计:1%) 合作医疗缴纳金额:单位缴纳 8 元,个人缴纳 4 元。(总计:12 元) 3.失业保险征收标准(单位缴纳) 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1%单位员工总人数40% 4.工伤保险征收标准(单位缴纳) 一二三类行业,基准缴费比例是:0.4%,0.8%,1.2% 按实行浮动费率后的实际缴费费率缴交。 5.生育保险征收标准(单位缴纳) 目前,生育保险是包含在医疗保险中的,以后有可能独立出来。 综合医疗保险:从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 7%份额中划出 0.5%,作为生育保险基金; 住院医疗保险:从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 0.8%份额中划出 0.2%,作为生育保险基金; 6. 深圳住房公积金征收标准(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住房公积金缴纳基数:以个人工资为缴纳基准,最低 1320 元,最高 22975 元。 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单位和个人比例一致):最低 10%,单位和个人各承担 5%;最高 40%,单位和个人承担 20%。 所以从法律角度看“五险一金”的增大空间并不大。此方案亦并不能达到真正减少高薪阶层少交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方案三.欲通过方案一、方案二的其他途径少交个人所得税,方案三的关键点在于降低职工个人名义收入额。个人认为有如下两大途径,可供参考:1.要降低高薪职工个人名义收入额,如职工工资两万,可与职工协商,在劳动合同上约定工资少于两万,如约定为 3000,而职工的其他工资的一部分通过现金或者财务通过其他形式发放。此方案需要公司相关财务人员会计做账,如现有一部公司会有财务部提供两套账。 但归根结底,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一旦被发现、查处,公司相关责任人员须承担责任,所以从法律风险角度而言,个人不建议通过财务部通过做账方式来帮助高薪职工少交个人所得税。2.对于职工个人名义收入额,现行法规规定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均作为工资、薪金所得,按照九级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降低个人名义收入额的可通过采用非货币支付办法进行操作,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性支出,间接增加职工收入,从而达到不会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包括:(1 )免费为职工提供宿舍(公寓) 。如果由企业给予职工一定货币性的住房补贴,由员工自己来负担租房的相应费用,由于个人住房相应的支出不能在税前扣除,而货币性住房补贴则是要加入工资总额来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则扣除个人所得税及房屋租赁费用后的实际收入就降低了。如果企业不把货币性住房补贴发放给职工个人,而是由企业统一购买或者租赁住房,然后提供给职工居住,则住房补贴这部分收入就不必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支出相同的情况下,减少了个人所得税的税金支出。当然此方式排除,高薪职工不愿意公司提供宿舍人群。(2 )企业给职工提供培训机会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能获取与本行业相关的新知识,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已经成为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果企业每年给予员工一定费用额度的培训机会,职工在考虑个人的报酬总额时,一般也会把这些考虑进去。这样职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税收负担。 (3 )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企业提供免费膳食或者由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就餐补助费。企业提供的膳食餐费必须具有不可变现性,即不可转让,不能兑换现金。由企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这样,虽然会造成部分人员享受的不公平性,但可以保证所有人在税负上的支出减少。如果企业在职工工资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自费额度,从而使收入额不超过某一档次而减少税负,而对部分职工来讲,又可以使这部分收入变成其他消费,增加消费可能性。由企业提供车辆供职工使用,该车辆不可以再租与他人使用。例如,企业为职工提供上下班交通工具,职工不用加薪,也不必支付车辆使用税。对企业来讲,当职工支付的税金影响其消费水平时,就要考虑采取加薪措施,增薪必然会引起税收变化,反而会导致企业支付量的扩大。因此,由企业承担部分费用的做法,往往会使职工、企业双方受益。转售股票认购。企业将所持有的股票以较低价格转售给员工,员工在二级市场出售获取收益属资本利得,按现行规定无须纳税。企业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给职工子女。使用由企业缔结合约提供给职工的公用设施,如水、电、煤气、电话等,一方面由企业与供应方集中结算,职工可以缓期缴纳,从而节省支出,这样,企业可以少付工资。另一方面,自然损耗造成的额外支出,企业可以提供职工补贴由企业直接支付,而达到少支出、多收入的目的。企业替员工个人支付这些支出,企业可以把这些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可谓一举两得。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企业采取实物间接分配的方式,可以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但是如果企业本身资金运转困难,那么提高职工的薪水就是不切实际的。以上方式未违反相关法律强制性规定,个人建议可行,具有可操作性。方案四、尽量降低适用税率的分析与筹划要点(方案四涉及大量财务知识,需公司财务人员进行核对确认)要降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负,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降低适用税率。鉴于个人所得税采用七级累进税率别,因此,应纳税所得额在各期分布越平均,越有利于节省纳税支出。要点为避开征收个人所得税临界点金额,一是奖金均衡发放;二是月度不均衡的,采用年薪制。对于收入稳定的企业和季节性收入明显的企业,可以事先预计收入总额,然后收入平均分摊到每个月获得,以达到节税目的。对收入不稳定的企业,可以将收入累计到年底,一次性发放。目前企业员工的收入主要包括两项:工资、补贴与奖金。工资、补贴每月发放,各月差别不大;比较集中发放的主要是奖金,所以我们将奖金作为筹划的重点。根据国税发20059 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其雇员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仍作为单独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具体为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 12 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如下: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如:某公司某职员年终奖是 18000 元,按国税发20059 号文的规定公式,计算如下:平均月收入=18000/12=1500 元,则适用税率是 3%,速算扣除数是 0。12 个月合计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80003%=540 元; 而按国税发20059 号文以前的有关规定,年终奖是作为单独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无单独税前扣减额,也不允许分摊到各月后再计税,所以年终奖 18000 元按以前规定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800025%1005=3495 元。但根据国税发20059 号文需要注意的是年终奖临界点的问题,如职工年终奖为 18001,按国税发20059 号文的规定公式,计算如下:平均月收入18001/121500.08 元,则适用税率是 10%,速算扣除数是 105,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800110%105=1695.1 元。18000 与 18001 两者相差1155.1 元。 新规定出现了年终奖多 1 元,却要多缴 1155.1 元的税这样不合理的现象,其原因是“速算扣除数”演变成了一项金额固定的扣除项目,丧失了原有特质。年终奖 18000 等临界点附近都会出现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另外,新规定还会造成年终奖多但最后到手的却反而少的现象出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一般的工资收入是分段计算个人所得税;而新规定是用除以 12 的方式降低税率,但确定税率以后不再分段计算个人所得税,而是所有的年终奖金都用同一税率。所以,当年终奖处于每个税级的临界位置的时候,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这是由计税方法的特点造成的。解决此类问题需经过专业会计计算出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类似临界区域以规避此类风险。因此,企业在发放员工年终奖之前应做好事前的测算工作,尽量避免此类问题出现。也许有人会提出:单位采取每月预发年终奖的方式能否有效规避该类问题呢?答案是每月预发年终奖未必是一项正确的选择。因为每月预发的年终奖要与发放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再计算个人所得税,可能年终奖金部分适用的税率更高。从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国税发20059 号文来讲急需解决的是部分临界点附近税负增长大大超过收入增长的不合理现象应当如何消除呢?也就是说,万一员工的年终奖真的就, 是 18001 元,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呢?对此,此处提供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方案,那就是善用“捐赠” ,即通过合法、合理的捐赠,将年终奖的计税金额减低(离开年终奖敏感临界点,一方面使自己的税负降低,另一方面又为公益事业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例如年终奖金真是 18001 元,就捐出 1 元变成 18000 元,税率立马就降低一个等级。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捐赠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而且必须取得由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