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柚木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柚木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柚木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柚木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地方标准《柚木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标准 柚木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 征求意见 稿) 编制说明 1、 标准任务来源 本标准来源于 2015年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自治区林业厅下达的标准专项 , 合同编号为 2015止年限为 2015年 05月2月。 2、 制订本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柚木 ( f.) 是马鞭草科柚木属的高大乔木,为世界名贵用材树种,在我国海南、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均有 分布 。 柚木兼具生长迅速、纹理美观、耐腐抗虫和易于加工等优良特性,在国际上被誉为最重要的热带用材 树种之一。我国无柚木天然林分布,人工林多为 20世纪 60年代营造,且大多数已砍伐,目前保存的人工林多为萌芽更新的幼林。 目前柚木种苗培育主要采用种实播种和扦插繁殖,但柚木种子萌发的周期长,效率低,并且柚木母树林和无性系种子园的种子产量也很有限,柚木种苗数量无法满足规模化造林的需求。扦插繁殖采穗圃营造周期长,人力物力成本较高。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无性系苗木,是解决柚木种苗需求的有效途径。 本标准利用组织培养及其配套育苗技术,通过外植体诱导、 始芽诱导培养, 继代 增殖 培养、生根培养、移栽、田间管护 等技术环节,以柚木 优良单株 为材料,进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该标准能规范化柚木的组培苗生产技术,按照规程实施,可以稳定并提高组培苗生产效率和苗木质量,对柚木种苗培育有积极意义。 3、 国内外 研究进展及 标准对比情况 在国内外公开文献报道中,有 广西林科院生物所陈晓明等以柚木3 年生优良无性系植株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柚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无菌外植体得率 30%左右,经技术优化后,继代增殖系数 上,单芽生根率 90%以上,根系健壮。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黄桂华等以柚木无根组培瓶苗为扦插移植材料,选用了 5 种育苗基质,各设4 个水平,按照正交实验设计开展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快速培育柚木无性系苗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轻基质 +育苗穴盘进行柚木无根组培瓶苗移植,生根容易,成活率高达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裘珍飞等对柚木组培苗进行炼苗时间、生根剂浸泡、基质营养及根外施肥等方面研究,并对移植成活率和植后生长情况进行测,移植成活率可达 96%。 国内柚木育苗现在执行的标准为 1900木培育技术规程,其中无性系繁育部分仅涉及到采用组培瓶苗作为穗条进行扦插的技术标准,对组培苗生产中的各个技术环节并未制定相应的标准 。 4、 编制原则 和依据 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及 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标准制订以规范柚木组培苗生产技术,稳定并提高组培苗生产效率和苗木质量 为目的 ,力求做到科学规范、指标准确、可操作性强,既与国家相关标准接轨,又符合广西区情,对 柚木种苗 生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主要 依据的 标准见表 1。 表 1 主要参照的标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900木培育技术规程 1770 桉树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6001苗技术规程 1900木培育技术规程 000器育苗技术 2439樟醇型樟树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249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2428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5、 编制过程 本 标准 的编制由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承担 , 由 陈博雯 、刘海龙、陈晓明、申文辉、覃子海、肖玉菲 组成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共同起草 。 根据项目计划进度要求, 本标准项目的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15年 5月至 6月, 标准项目下达后,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测汇编、标准制订有关文件资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研究确定了标准编写的原则、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有序地开展标准的起草工作。 第二阶段, 2015年 6月至 12月, 编制小组首先广泛收集和查阅了国内有关柚木组织培养 、 育苗的研究资料,以及地方标准和国家 标准。在此基础上,针对柚木组培苗生产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始芽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苗期管护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分别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第三阶段, 2016年 1月至 6月, 编制小组根据试验数据,结合文献资料查阅,汇总了柚木组培苗生产方面的相关技术 细节 ,初步确定了技术规程 初稿 。随后工作小组组织院内专家对初稿进行 内部讨论修改, 形成征求意见稿。 第四阶段, 2016年 7月至 11月 , 向全区林业科研院校专家和有关生产单位发放 将征求意见稿, 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纳部分意见,并对未采纳的意见 进行了解释,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本标准送审稿。 6、 关键技术指标依据和来源 ( 1)外植体处理: 根据柚木生长习性及育苗经验,确定了外植体的选取和采集技术指标。将常用的 洗衣粉、酒精、氯化汞、次氯酸钠 4种消毒药剂, 分别 设计药剂浓度、消毒时间的 单因素梯度试验;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酒精和氯化汞两种适宜的消毒药剂,设计正交实验处理不同木质化程度的外植体 ,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 外植体木质化程度与消毒药剂处理方式的规律。在实验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及相关研究进展, 确定了外植体处理技术指标 。 ( 2) 始芽诱导培养: 根据柚木生长习性及组培经验确定了光照、温度等培养条件。 采用 良 合 设计 正交实验, 分别接种外植体,通过实验筛选出适宜始芽诱导的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配比组合。在实验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及相关研究进展, 确定 了 始芽诱导培养 方法 。 ( 3)继代增殖 培养 : 根据柚木生长习性及组培经验确定了光照、温度等培养条件。 采用 良 合 计正交实验,分别接种单芽进行继代增殖实验。以芽的增殖系数、增 殖培养周期以及有效芽的数量为指标,筛选出适宜柚木的继代增殖 培养条件。在实验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及相关研究进展,确定 了 柚木组培苗继代增殖培养方法。 ( 4)生根培养:根据柚木生长习性及组培经验确定了光照、温度等培养条件。采用 良 合 计正交实验,分别接种单芽进行生根实验。以生根率、根系数量以及根系状态为指标,筛选出适宜柚木的生根培养技术。在实验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及相关研究进展,最终形成 了 柚木生根培养技术。 ( 5)组培苗移栽:选用河沙、椰 糠、红心土、泥炭土等单一基质及不同配比的混合基质,采用系列规格的育苗容器杯进行组培苗移栽试验。在移栽试验中同时熟化了控温、控光、控湿等移栽中的配套环节,形成了柚木组培苗移栽技术。 ( 4)苗期管护及病虫害防治:根据育苗经验并结合柚木苗期常见病虫害进行防治,形成 了 标准中采用的系列出圃苗培育技术。 ( 5)苗木出圃:参照 1900木培育技术规程 制定了柚木组培苗出圃的 苗木质量分级 方法 ,并 制定了 包装和运输 规范 。 7、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共包括 6章 : 第 1章 范围:规 定了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 第 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共引用了相关标准 3个,并说明了引用文件的版本及规范性。其中国家标准 1个,林业行业标准 2个,即 8321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1770 桉树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1900木培育技术规程。 第 3 章 术语和定义: 分别将本标准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列出,作为本标准的定义。 第 4章 组织 培养 : 规定了 柚木组培 技术中 外植体 处理 、始芽诱导、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环节的 技术规范 。 第 5章 出圃苗培育技术 : 规 范了 组培苗移栽技术及苗期管护、病虫害防治技术 。 同时规定了柚木组培苗的,苗木分级 、包装和运输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 6章 生产档案 :规定了柚木组培苗生产档案。 标准编制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梁坤南,黄桂华,等柚木无性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J广西植物,2014, 34(6): 8412 陈晓明、郝海坤、吴俊,等 . 柚木茎段组培快繁技术 J广西林业科学, 2013,( 4):3193 郭彦彤,梁坤南,黄桂华,等 . 柚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研究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12, 32(3):534 黄桂华,梁坤南,周再知,等 . 不同基质配方对柚木组培苗移植效果的影响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4(1):325 白灵海,莫慧华,梁坤南,等 . 柚木组培瓶苗移植育苗基质筛选试验与分析 J种子,2013, 32(9): 106 李湘阳 , 曾炳山 , 裘珍飞 ,等 . 固化剂中 离子质量浓度对柚木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0, 38(4):147 郝海坤 , 莫雅芳 , 黄志玲 ,等 . 3 个 因素对柚木种实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J. 种子 , 2014, 33(9):338 周再知 , 徐大平 , 梁坤南 ,等 . 钙离子及 对柚木组培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