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 1.作为饮水、食品卫生学检测指标的细菌是: 志贺菌属,布鲁菌属, 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变 形菌属 2.肥达反应原理属于: 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玻片凝集试验,单向琼 脂扩散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3.肠道杆菌中对酸敏感的细菌是: 志贺菌属 ,布鲁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变 形菌属 1 4.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是: 志贺菌属 ,布鲁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 属,变形菌属 5.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试验是: 抗 “ O” 试验、 OT试验, 肥达反应 ,外斐反应 ,锡克试验 6.呈流星样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细菌可 能是: 变形杆菌, 霍乱弧菌 ,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2 填空题 1.卫生细菌学常以()作为饮用水及()被粪便 污染的指标。 2.霍乱弧菌培养时最适 PH值为()。该菌致病 物质主要是(),属于(),该菌的传播途径 为(),()是该菌的唯一易感者。 3 第 7章 创伤感染的细菌 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破伤 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 4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 Staphylococcus) 一群革兰阳性球菌,通常排列成不规则的 葡萄串状。 5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球形、呈葡萄串状 排列 革兰染色阳性 无芽胞,无鞭毛 少数菌株有荚膜 6 培养与生化反应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产生色素 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脂溶性色素 产生溶血现象 分解甘露醇:鉴定致病性 7 抵抗力 在无芽胞的细菌中金葡菌抵抗力最强 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青霉素类抗生素 8 分类 根据色素、生化反应不同分三种 主要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色素 金黄色 白色 白色 /柠檬色 凝固酶 + - - 甘露醇发酵 + - - 溶血 + - - 耐热核酸酶 + - - A蛋白( SPA) + - - 致病性 强 弱或无 无 9 免疫性 人类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当人类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当 皮肤黏膜受伤后,宿主免疫力降低时,皮肤黏膜受伤后,宿主免疫力降低时, 才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才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 感染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感染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 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 10 (一)致病物质 葡萄球菌溶血素: a溶血素,被称作 “攻击因子 ” 杀白细胞素: 导致中毒性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 肠毒素: 引起食物中毒 表皮剥脱毒素: 引起剥脱性皮炎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I: 毒性休克综合征 二、致病性 11 凝固酶: 是鉴定致病性葡萄菌的重要指标 抵抗吞噬与消化,保护细菌 与金葡菌的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有关 耐热核酸酶: 是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 重要指标 12 (二)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 皮肤:疖、痈、毛囊炎、伤口化脓等 感染特点:脓汁金黄而粘稠、病灶界线清楚、局限。 器官:气官炎、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等 全身:败血症、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3、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 菌群失调所致。 13 14 小猫试验小猫试验 标本标本 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 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血浆凝固酶血浆凝固酶 发酵甘露醇发酵甘露醇 耐热核酸酶耐热核酸酶 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阳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葡萄球菌 生长现象生长现象 色素,溶血色素,溶血 生化反应生化反应 毒素检查毒素检查 药敏实验药敏实验 动物实验:对食物中毒患者动物实验:对食物中毒患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5 四、 防治原则 个人卫生 皮肤创伤的及时处理 医务人员手部充分消毒 选用敏感药物 16 第二节 链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u球形或卵圆形,成链状排列,球形或卵圆形,成链状排列, G u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样结构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样结构 u幼龄菌有荚膜幼龄菌有荚膜 17 医学常见链球菌医学常见链球菌 链球菌链球菌 血清群血清群 溶溶 血血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引起常见疾病引起常见疾病 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A 群群 溶血溶血 ; 杆菌肽敏感杆菌肽敏感 皮肤感染,咽炎,风湿皮肤感染,咽炎,风湿 热,肾炎热,肾炎 无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 B 群群 溶血溶血 ; 杆菌肽不敏感杆菌肽不敏感 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 水解马尿酸盐水解马尿酸盐 牛链球菌牛链球菌 D 群群 不溶血不溶血 ; 不耐不耐 6.5% NaCl 败血症,心内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溶血溶血 ; 胆盐敏感胆盐敏感 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 草绿色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或不溶血或不溶血 ; 胆盐不敏感胆盐不敏感 龋齿,心内膜炎龋齿,心内膜炎 18 培养和 生化反应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较高: 血液或血清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现象 抵抗力 抵抗力不强,加热 60 30min 即可杀死 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均敏感 19 抗原构造 核蛋白抗原( P抗原) 多糖抗原( C抗原):分群依据( 20群, A群为主) 表面蛋白抗原(表面抗原): M蛋白 1、分型依据: A群分 100个血清型 2、抗吞噬作用:重要的毒力因子 3、与心肌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与某些超 敏反应性疾病有关。 20 分类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无致病性 根据抗原特异性分类 根据多糖抗原性将链球菌分 为 A群等 20个群 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 需氧、厌氧、兼性厌氧三种 21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溶血环现象溶血环现象 名称名称 类别类别 致病性致病性 草绿色溶血环草绿色溶血环 溶血溶血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多为条件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完全溶血环完全溶血环 溶血溶血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致病力强致病力强 不溶血不溶血 丙型链球菌不溶血丙型链球菌不溶血 性链球菌性链球菌 无致病性无致病性 22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 LTA):菌毛样结构 M蛋白: 细胞壁受体:有利于细菌粘附 2、侵袭性酶、侵袭性酶 u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分解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分解透明质酸 u链激酶(链激酶( SK):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 u链道酶(链道酶( SD):分解):分解 DNA 有利于细菌扩散有利于细菌扩散 23 3、毒素: ( 1)链球菌溶血素: 溶血素 O( SLO):有抗原性 抗 O抗体( ASO):辅助诊断风湿热 溶血素 S( SLS):无抗原性,产生溶血环 ( 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 引起猩红热 24 (二)所致疾病 化脓性炎症 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 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等 其它系统感染 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等 毒素性疾病 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25 26 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约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约 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 90% 淋巴管炎淋巴管炎 、 蜂窝蜂窝 组组 织炎织炎 、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 等等 。 猩红热猩红热 (3)超敏反应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 (1)化脓性感染化脓性感染 (2)中毒性疾病中毒性疾病 风湿热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27 3.免疫性 可刺激机体产生各种抗体,获可刺激机体产生各种抗体,获 得对同型链球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得对同型链球菌的特异性免疫力。 型别间无交叉免疫。型别间无交叉免疫。 抗抗 M蛋白抗体有保护作用,不蛋白抗体有保护作用,不 同型同型 M蛋白均可诱生蛋白均可诱生 -干扰素。干扰素。 猩红热患者可建立牢固的同型猩红热患者可建立牢固的同型 抗毒素免疫。抗毒素免疫。 28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血清学诊断 抗链球菌溶血素 O试验( ASO试验、抗 O试验): 原理:用 SLO检测血清中的 ASO,属间接凝集试验 。 意义: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29 血清学检查 抗抗 O试验(试验( ASO test):): 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 SLO,刺激机体产生,刺激机体产生 相应抗体相应抗体 ASO,当两者中和后,在加入,当两者中和后,在加入 SLO 乳胶试剂,因病人血清中乳胶试剂,因病人血清中 ASO量很多,未被中量很多,未被中 和的抗体与乳胶试剂反应,产生凝集,为阳性和的抗体与乳胶试剂反应,产生凝集,为阳性 ;无凝集,为阴性。;无凝集,为阴性。 原理:中和试验,用原理:中和试验,用 SLO检测血清中的检测血清中的 ASO 方法:间接凝集方法:间接凝集 结果:效价大于结果:效价大于 400单位单位 意义:活动性风湿热及肾小球肾炎辅助诊断意义:活动性风湿热及肾小球肾炎辅助诊断 30 标本标本 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阳性链球菌革兰阳性链球菌 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脓汁,血液,咽喉拭子脓汁,血液,咽喉拭子 与金葡菌的鉴别与金葡菌的鉴别 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 典型链球菌形态典型链球菌形态 典型的链球菌菌落典型的链球菌菌落 必要时做:必要时做: 生化反应或药敏实验等生化反应或药敏实验等 31 积极治疗儿童链球菌感染,防止积极治疗儿童链球菌感染,防止 发生急性肾炎和风湿热。发生急性肾炎和风湿热。 抗生素抗生素 首选青霉素首选青霉素 : 用长效青霉用长效青霉 素预防链球菌感染,对减少肾小球肾素预防链球菌感染,对减少肾小球肾 炎及风湿热的发生有一定效果。炎及风湿热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四 )防治原则 32 第三节 破伤风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细长杆菌 有芽胞:位于菌体顶端 呈鼓槌状 有周鞭毛 专性厌氧 芽胞抵抗力很强 33 二、致病性 感染途径: 创口污染、不洁器械剪断脐带 感染条件: 伤口的厌氧环境 伤口深而窄 混有泥土、异物 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伴有需氧菌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smin) 强毒性蛋白质:对人的致死量小于 1g 经 0.3%甲醛作用 4周后脱毒成为类毒素 轻链具有毒性作用 重链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神经节苷脂结合 34 局部感染局部感染 毒素毒素 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与神经节苷脂结合与神经节苷脂结合 封闭抑制性突触封闭抑制性突触 阻止抑制突触阻止抑制突触 释放介质释放介质 兴奋性增高兴奋性增高 全身肌肉痉挛全身肌肉痉挛 血、淋巴血、淋巴 外周神经间隙外周神经间隙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破伤风 35 典型表现:牙关紧闭、吞咽困难 、角弓反张、隔肌痉挛、呼吸困 难、窒息而死亡( 20%)。 36 破伤风破伤风 潜伏期潜伏期 : 几天几天 几周几周 典型的症状典型的症状 : 苦笑面容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角弓反张 其它其它 37 1.正确处理创口及清创正确处理创口及清创 、 扩创扩创 。 2.注射注射 白百破三联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 进行进行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 。 3.对可疑病人可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可疑病人可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 TAT) 进行进行 紧急预防紧急预防 。 4.发病发病 早期早期 可可 足量使用抗毒素足量使用抗毒素 进行进行 特异性特异性 治疗治疗 。 5.抗生素抗生素 。 三、防治原则三、防治原则 38 人工主动免疫 制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对象:婴幼儿、士兵及其他易受外伤的人群 方法:基础免疫、加强免疫 对 3 6个月儿童可采用白百破( DPT)三联疫苗 免疫程序: 3、 4、 5月连续接种 3次, 2、 7岁加强。 人工被动免疫 制剂:破伤风抗毒素( TAT) 用途: 紧急预防: 15003000单位 特异治疗:及早、足量注射 1020万单位 注意事项: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治疗: TAT、青霉素 39 简述破伤风梭菌的防治原则 1.对易感人群(儿童、军人及其他受伤机会较多 的人群)进行人工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儿童可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 2.对伤者的伤口,进行清创、扩创,用双氧水冲 洗后,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1500-3000单位作紧急 预防,创伤严重时剂量加倍。 3.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以中和体内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同时需加用青 霉素等抗生素,抑制局部细菌繁殖。 40 填空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引起化脓性感染外,还 可引起()()()()。 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 三大类。 A群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主要特点是( 病灶容易扩散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脓 液希薄),是因产生(透明质酸酶)(链 激酶)(链道酶)的缘故。 预防破伤风应接种(),治疗破伤风应注 射()。 41 单选题 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的主 要依据之一是测定: 杀白细胞素,耐热核酸酶,肠毒素,透明 质酸酶,红疹毒素 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2 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 脓杆菌,肺炎球菌,埃希氏菌属 葡萄球菌导致的全身感染是: 病毒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白血病, 贫血病 43 医务人员携带率最高的病原菌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乙型链球菌, 脑膜炎球菌,破伤风杆菌 在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乙型链球菌, 脑膜炎球菌,破伤风杆菌 44 破伤风杆菌致病的最重要条件是: 芽胞抵抗力强 伤口的厌氧环境 细菌侵袭力强 痉挛毒素毒性强 细菌分布广泛 45 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白喉外毒素 葡萄菌肠毒素 霍乱弧菌肠毒素 46 第 8章 性传播细菌 1、掌握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3、了解溶脲脲原体的致病性。 47 性传播疾病( STD) 病毒:生殖器疱疹( HSV-2)、尖锐湿疣(人 乳头瘤病毒 HPV)、 AIDS、部分病毒性肝炎 。 细菌:淋病、阴道炎、腹股沟肉芽肿 衣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 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宫颈炎 螺旋体:梅毒 真菌:生殖器念珠菌病 48 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 淋病: 1879年 德国 Albert Neisser 国内第一大性病 2030岁高锋 49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肾形,成双排列,革兰 染色阴性。 脓汁标本中存于中 性粒细胞内 慢性淋病多分布在 细胞外 有菌毛,无芽胞和鞭毛 ,部分菌株有荚膜 50 培养 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高: 巧克力色血平板 根据菌落大小,分 T1、 T2、 T3、 T4、 T5型 高度自溶性,不易保存 抗原构造 菌毛蛋白抗原 脂多糖抗原( LOS):缺少 “O”抗原 外膜蛋白抗原: PI、 PII、 PIII P : 主要外膜蛋白,分 A、 B、 C、 D等 16个血清型 51 抵抗力和耐药性 抵抗力弱,对冷、热、干燥、消毒剂敏感 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 52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菌毛 及荚膜 增强细菌与易感细胞的粘附及抗吞噬作用( T1、 T2) 脂多糖 辅助细菌的粘附与侵入 抗原性改变,逃避宿主免疫 。 53 IgA1蛋白酶 破坏 IgA1,使细菌粘附。 外膜蛋白: PI:破坏中性粒细胞 PII:参与细菌粘附 PIII:抑制抗菌抗体活性 54 淋病 传染源:感染者,人类是唯一宿主 传播途径: 性传播 间接感染 临床表现:男性 -前尿道炎 女性:尿道炎、宫颈炎。 尿痛、尿频、尿道流脓、宫颈脓性分泌物 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 产道感染 (二)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 55 56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泌尿生殖道、眼结膜脓性分泌物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巧克力色培养基 57 四、防治原则 取缔娼妓,加强性病知识的教育 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新生儿: 1%硝酸银滴眼 对患者应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耐药者:壮观霉素、头孢三嗪 58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T.pallidum) 螺旋体( spirochaete) : 是一类细长、柔 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波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致病分类 1.疏螺旋体 2.密螺旋体: 苍白亚种、地方亚种、极细亚种 3.钩端螺旋体 59 密螺旋体 1、苍白密螺旋体 苍白亚种:梅毒螺旋体 地方亚种:地方梅毒螺旋体 极细亚种:雅司密螺旋体 2、品他密螺旋体:品他病 60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细长、两端尖直、 8-14个螺旋,运动活泼 镀银染色法 - 棕褐色, G。 (二)抵抗力 极弱:不耐热、干燥,体外迅速死亡, 4 、 3d无感染性,对消毒剂、抗生素(青霉 素)敏感 61 二、致病性 (二)所致疾病:梅毒 1、 获得性梅毒: 性接触传播 I期: 无痛性硬下疳(传染性极强) II期: 梅毒疹,淋巴结肿大,有时累及骨、眼、 中枢神经系统,传染性强 III期 :皮肤粘膜溃疡性坏死灶、内脏器官 肉芽肿样病变,以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梅毒瘤常 见,传染性小。 62 63 2.先天性梅毒 :垂直传播 流产、早产、死胎, 梅毒儿:锯齿牙、马鞍鼻、间质性角膜炎、 先天性耳聋 3.输血后梅毒 :发热、皮疹等 II期特征 64 四、防治原则 性安全教育 青霉素治疗: 早期(确诊后) 足量( 480万 u2) 坚持( 7-10d) 65 第三节 沙眼衣原体 衣原体: 是一类能通过滤菌器,有独特发育周期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对人致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 我国学者汤飞凡( 1897-1958)院士 在 1955年采用 鸡胚卵黄囊接种并加链霉素抑菌的技术,在世界 上首次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当时被称为沙眼 “ 病毒 ”)。他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 国人,开创了沙眼衣原体的实验研究工作。 66 67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发育周期 1、原体( EB): 球形,存在于宿主细胞外, Giemsa染色呈紫红色,具有传染性, 。 2、始体(网状体, RB): 球形,存在于宿主细 胞内,二分裂方式繁殖,发育出子代原体, Giemsa染色为深蓝或暗紫色。 3、发育周期: EB 细胞内 RB 子代 EB 释放( 4872小时)。 68 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原体 始体 分裂繁殖 原体释放 69 培养: 鸡胚卵黄囊、细胞培养、小鼠腹腔接种 分类: 1、沙眼生物亚种: A、 B、 Ba、 C、 D、 Da、 E 、 F、 G、 H、 I、 Ia、 J、 K14个血清型。 2、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LGV): 4个血清型 3、鼠亚种: 无致病性 抵抗力: 弱,对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及磺胺药敏感。 7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沙眼 病原体:沙眼生物亚种 A、 B、 Ba和 C血清型 传播途径:眼 眼或眼 手 眼,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发病机制:结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形成包涵体,产生局部炎 症。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 及滤泡增生;后期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 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71 2包涵体结膜炎 病原体:沙眼生物亚种 B、 Ba、 D、 Da、 E、 F 、 G、 H、 I、 Ia、 J、及 K血清型。 传播途径: 婴儿通过产道时感染,成人通过性接触 、手 -眼接触和间接接触。 临床表现: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其分泌物内含 大量衣原体。病变类似沙眼,但不出现角膜 血管翳,不形成结膜瘢痕,一般经数周或数 月痊愈。 72 3泌尿生殖道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 病原体:同包涵体结膜炎 传播途径:经性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男性尿道炎和女性子宫颈炎和宫内膜 炎,生殖道分泌物异常、尿痛、尿灼热感、下 腹痛或性交痛。 73 4性病淋巴肉芽肿 病原体: LGV生物亚种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侵犯淋巴组织,在男性侵犯 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 淋巴肉芽肿,常形成瘘管。在女性侵犯会阴 、肛门和直肠,可形成肠皮肤瘘管;也可引 起会阴 -肛门 -直肠狭窄和梗阻。 LGV也能引 起伴有耳前、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结膜 炎。 74 75 第四节 溶脲脲原体 所致疾病 : 男: 非淋菌性尿道炎, 前列腺炎,附 睾炎及不育症 女: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 、盆腔炎、输卵管炎及不孕症 治疗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 76 单选题 引起性病的细菌是: 肺炎球菌,链球菌,淋球菌,葡萄球菌, 脑膜炎球菌 预防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最好采用: 氯霉素眼药水,利福平眼药水,红霉素眼 药膏,黄胺药眼药水, 1%硝酸银眼药水 77 第 6章 消化道感染的细菌 1、掌握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2、熟悉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性状、所致疾 病及卫生细菌学意义;肥达反应的原理及 结果分析;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 性。 78 肠杆菌科细菌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 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 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目前已有 44个属 , 170多个种。 但该科引起人类 95 以上感染的菌种 却不到 20个 。 79 肠杆菌科细菌革兰染色 80 第一节 大肠 埃希菌 (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有益无害,但可作为机 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81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中等大小 革兰染色阴性 有周鞭毛 有菌毛 多糖包膜 ( K抗原) 无芽胞 82 83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不高 S-S琼脂平板培养菌落着色 -生化反应:活泼 葡 乳 麦 甘 蔗 单糖发酵试验: /- IMViC : + + - - 兼性厌氧。 有 O、 H和 K三种抗原。 能产生大肠菌素。 84 (一)致病物质 1.黏附素 包括定居因子抗原 、 P菌毛 2.外毒素 3.内毒素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85 二、 所致疾病 ( 一)肠道外感染 :机会感染 化脓性感染 泌尿道感染最多见 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 肾炎 胆囊炎、腹膜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 (二)肠道感染: 腹泻 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胃肠炎,与食入污染的食 品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 86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 位 疾病与症状 名称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 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 热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IEC 大肠 水样便,继以少量血便,腹痛,发热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HEC 大肠 水样便,继以大量出血,剧烈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HUS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AEC 小肠 婴儿腹泻;持续性水样便,呕吐,脱水,低热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87 (一) 标本 肠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 胃肠炎则取粪便。 (二) 分离培养 粪便直接分离接种于选择鉴别培养基。 其它标本除血液外,均需作涂片染色检查。 血液须先经肉汤培养增菌。 尿液及其他液体先须低速离心,再取沉淀物作涂片 、培养等检查。 (三)鉴定:挑取可疑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再做生 化反应、血清学分型。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88 大肠菌群指数:大肠菌群指数: 每每 1000毫升样品中的毫升样品中的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 数数 饮用水饮用水 3 细菌总数细菌总数 : 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所含细菌数。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所含细菌数。 饮用水饮用水 100 (三)(三) 卫生细菌学检查卫生细菌学检查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 指在指在 37 , 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 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包括埃希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包括埃希 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 等。等。 89 疫苗接种预防已在畜牧业领域中开展了广泛 研究 。 预防人类 ETEC感染、 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 研究中。抗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 进行 。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对 腹泻病人应进行隔离治疗 。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 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 EHEC则常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 分的烹饪可减少感染的危险。 四 、防治原则 90 第二节 志贺菌属 91 第二节 志贺菌属 ( 痢疾杆菌 )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杆菌 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有菌毛 培养及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不高 -ss选择培养基:不着色 92 志贺菌属细菌有志贺菌属细菌有 O和和 K两种抗原。两种抗原。 O抗原是抗原是 分类的依据,藉以将志贺菌属分为分类的依据,藉以将志贺菌属分为 4群和群和 40余余 血清型(包括亚型)血清型(包括亚型) : A群即痢疾志贺菌(群即痢疾志贺菌( S. dysenteriae) B群即福氏志贺菌(群即福氏志贺菌( S. flexneri) C群即鲍氏志贺菌(群即鲍氏志贺菌( S. boydii) D群即宋内志贺菌(群即宋内志贺菌( S. sonnei) 93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个 别菌株外,均不发酵乳糖。动力阴性。 单糖发酵试验: 葡 乳 麦 甘 蔗 + - - - - IMViC : +/- + - - 抵抗力:比其它肠道杆菌弱。日光照射 30分、 湿热 50-60度、 10分即被杀死。对多种抗生 素敏感,但易形成耐药性。 94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 菌毛 2.毒素 : 内毒素 破坏肠粘膜 ,导致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出现脓血便。 肠壁通透性升高,引起内毒素血症。 肠壁植物神经,导致肠蠕动失调至痉挛,发生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95 (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菌痢): 我国主要为 B群 和 D群 。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 -口途径 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 表现 : 潜伏期 1-3天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临床分型:急性菌痢 急性中毒性菌痢 慢性菌痢 96 急性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小儿。 急性细菌性痢疾有 10 20 的病人可转为 慢性。 (三)免疫性 抗感染免疫主要是消化道粘膜表面的分 泌型 IgA( sIgA)。病后免疫期短暂,也不 巩固。 97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标本 取粪便脓血或黏液部分,避免与尿混合 ; 在 使用抗生素前采样 ; 标本应新鲜 ; 若不能及时送 检,宜将标本保存于 30 甘油缓冲盐水或专门送 检的培养基内。中毒性痢疾者可取肛拭。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鉴别或选择培养基 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 (三)快速诊断法 免疫染色法 ; 免疫荧光菌球法 ; 协同凝集试 验 ; 胶乳凝集试验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98 非特异性预防:水、食物和牛奶的卫生学 监测,垃圾处理和灭蝇;隔离病人和消毒排泄 物;发现亚临床病例和带菌者;抗生素治疗感 染个体。 此菌很易出现 多重耐药菌株 。 免疫防御现致力于 活疫苗 的研究。 四 、防治原则 99 菌种繁多,血清型超过 2500个 多对动物致病 对人类致病的占少数 伤寒沙门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肖氏伤寒沙门菌 希氏伤寒沙门菌 动物沙门菌也可对人致病 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第三节第三节 沙门菌属沙门菌属 100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杆菌、有周鞭毛,有菌毛 、无芽胞 培养和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不高 S-S琼脂培养:不分解乳糖,故形成无色菌落。 生化反应: 单糖发酵试验: 葡 乳 麦 甘 蔗 + - + + - IMViC : - + - - 101 102 抵抗力 较差 水中能存活 2-3W 粪便中可活 1-2个月 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对热耐力差 5石炭酸 5min杀死 103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 菌毛、 O和 Vi抗原抗吞噬 2.内毒素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导 致中毒和休克 3.肠毒素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 104 (二)所致疾病 1.肠热症 ( 伤寒、副伤寒) 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沙门菌引起 2.胃肠炎(食物中毒)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3.败血症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希氏沙门菌 105 肠热症肠热症 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 肠系膜淋巴结 (潜伏期) 1-2W 胸导管胸导管 菌血症菌血症 全身疼痛、不适、全身疼痛、不适、 发热发热 (前驱期)(前驱期) 肝、脾、肾 及胆囊等 吞噬细胞吞噬 菌血症菌血症 持续高热、肝脾肿持续高热、肝脾肿 大、全身中毒、玫大、全身中毒、玫 瑰疹瑰疹 (发病的第(发病的第 1W) 胆囊粪便 进入肠壁淋巴组织孤立和集合淋巴结坏死 溃疡 肾脏 尿 2-3W (典型病例病程为(典型病例病程为 3-4W) 并发症:并发症: 肠穿孔、血栓性静脉炎、胆囊炎肠穿孔、血栓性静脉炎、胆囊炎 106 伤寒 伤寒表现: 持续高热 白细胞减少 玫瑰疹 肝脾肿大 相对缓脉 107 免 疫 性 肠热症后,能获得 牢固免疫 即使发生,症状也轻,很少发生再感染 细胞免疫较重要 108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肠热症在病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本: 第 1-2w取血和骨髓;第 2-3w后取粪便、尿 分离培养和鉴定 血液和骨髓穿刺液先增菌培养 粪、尿(沉渣)可直接接种选择培养基。置 37 24h ;挑选可疑菌落,生化反应和血清学 鉴定 血清学诊断 肥达反应 109 肥达反应 ( Widal reaction) 用已知 伤寒沙门菌 O、 H和 甲型副沙寒沙门菌 和 肖氏 沙门菌 H抗原 与病人 血清 做 定量凝集试验 ,用以 辅助 诊断肠热症 。Georges Widal in 1896. 110 正常凝集价 伤寒沙门菌 O抗体的凝集价应在 1: 80以上, H抗体凝 集价在 1: 160以上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 H抗体凝集价在 1: 80以上 动态观察 O与 H抗体的诊断意义: O与 H的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有诊断意义; 两者均低于正常值,可能性小; O高而 H低于正常值,感染早期; H高而 O低于正常值,回忆反应或预防接种。 111 四、防治原则 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疫苗 伤寒、甲及乙型副伤寒 3联菌苗(死菌苗) Ty2la伤寒沙门菌口服活菌苗,有显著保护作用, 有效期可达 3年 伤寒 Vi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 以氯霉素效果较好 112 第四节 霍乱弧菌 113 19世纪初至今已引起 7次世界性大流行。 1817 1923年的百余年间,在亚、非、欧、 美、澳等发生的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 皆 由 古典生物型引起。 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至今 已波及五大洲 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告 病例数在 400万以上,目前尚无停息的迹象。 它们由 埃尔托生物型引起。 流行病学 概况 114 1992年 10月印度和孟加拉相继发生一种新 型霍乱暴发和较大流行,这型霍乱随后在亚 洲传播,至今已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 新加坡、斯里兰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报告 发生 O139霍乱病例。 2003年, WHO报告 45个国家 111575例病例 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 115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 弧形或逗点状 有菌毛 ,无荚膜和芽胞 单鞭毛,运动活泼 直接染色镜检,可见排列 如 “鱼群 ”状; 悬滴观察,可见穿梭运动 116 培养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耐碱不耐酸 pH8.0-9.0碱性环境 pH8.4碱性蛋白胨水(选择培养基) 抵抗力 -对酸敏感,胃酸中存活 4分钟 -水中生存能力强(数周) -对氯敏感,用漂白粉消毒 117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鞭毛、菌毛 : 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 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 普通菌毛是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 2.霍乱肠毒素 作用机制:刺激细胞内的腺苷环化酶活化,致细胞 内 cAMP浓度升高,导致水及电解质分泌增加,产 生严重腹泻、呕吐。 118 霍乱: 烈性肠道传染病 ,为我国的甲类法定传 染病 。 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 人类是唯一易感者 传播途径 : 经口传播(水、食物) (二)所致疾病 119 120 霍乱 剧烈的喷射状呕吐剧烈的喷射状呕吐 休克、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休克、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腹泻物呈米泔水样腹泻物呈米泔水样 不治疗,死亡率达不治疗,死亡率达 60% 121 感染霍乱弧菌后,机体可获得牢固感染霍乱弧菌后,机体可获得牢固 免疫力免疫力 。 SIgA起主要作用起主要作用 。 (三)免疫性(三)免疫性 122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对 首例病人应快速准确诊断,并及时报告, 迅速采取防治措施,扑灭疫情。 1.标本 污染的水样、食物和粪便,病人肛试子 2.直接镜检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 ; 涂片 可 见 G 弧菌,鱼群状排列 。 3.分离培养 pH8.0-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琼脂平板。 4.血清学鉴定 玻片凝集反应 。 123 1.尽早隔离治疗 及时检出病人 治疗时适当补液和纠酸 应用抗生素缩短排菌期,减少霍乱毒素 2.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 对粪便及呕吐物处 理,防污染。 3.保护易感人群 皮下接种死菌苗( 50%) 口服减毒活疫苗保护率可达 82-近 100 治疗关键 :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 预防大量失水导 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 。 四、防治原则 124 单选题 1.作为饮水、食品卫生学检测指标的细菌是: 志贺菌属,布鲁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变 形菌属 2.肥达反应原理属于: 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玻片凝集试验,单向琼 脂扩散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3.肠道杆菌中对酸敏感的细菌是: 志贺菌属,布鲁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变 形菌属 125 4.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是: 志贺菌属,布鲁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 属,变形菌属 5.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试验是: 抗 “ O” 试验、 OT试验,肥达反应,外斐反应 ,锡克试验 6.呈流星样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细菌可 能是: 变形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126 填空题 1.卫生细菌学常以()作为饮用水及()被粪便 污染的指标。 2.霍乱弧菌培养时最适 PH值为()。该菌致病 物质主要是(),属于(),该菌的传播途径 为(),()是该菌的唯一易感者。 127 第 5章 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1、掌握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 防治原则;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 结果分析及应用。 2、熟悉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 性和防治原则。 128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 或稍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 结核杆菌引起结核病。对人类致病的有人 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 129 1.形态与染色 结核杆菌 细长略弯曲 ,端极钝 圆,大小约 1 40.4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 、无芽胞。 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 型,可呈颗粒状、串珠状、短棒状、长丝形 等。 一、生物学性状 130 抗酸染色法 1.用接种环取患者痰标本,在载玻片上作成薄而 均匀的涂片。 2.干燥、火焰固定。 3.石炭酸复红染色 8-10分,水洗。 4.滴 3%盐酸乙醇脱色 0.5-1分,水洗。 5.碱性美兰复染 1分,水洗。 6.吸干,油镜检查。 结果:抗酸菌 -红色 非抗酸菌 -蓝色 131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菌专性需氧菌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 油和天门冬酰胺等的固体培养基上才能油和天门冬酰胺等的固体培养基上才能 生长。最适生长。最适 pH为为 6.5-6.8,最适温度为,最适温度为 37 。 生长缓慢:生长缓慢: 18-24h、表面呈颗粒状、表面呈颗粒状 ,乳乳 白色或淡黄色,呈菜花样。在液体培养白色或淡黄色,呈菜花样。在液体培养 基中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基中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 132 抵抗力较强 : 干痰中可存活 6 8个月;在 3 HCl、 6 H2SO4或 4 NaOH溶液中能耐受 30 min,因而常以酸碱处理严重污染的样本, 杀死杂菌和消化粘稠物质,以提高检出率。 对湿热、紫外线、乙醇的抵抗力弱。在液体 中加热 62 63 15 min或煮沸、直射日光 下 2 3h、 75%乙醇内数分钟即死亡。 3.抵抗力抵抗力 133 4.变异性 对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 物较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菌株常伴随活力 和毒力减弱。 菌落、毒力等也易发生变异。 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 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 230次传代,历时 13 年,使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 ,而仍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称为 卡 介苗 ( Bacillus Calmette-Gurin, BCG) 。 134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荚膜: -有助于细菌粘附与侵入宿主细胞 -获取营养 -阻止有害物质进入细菌 -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135 2、脂质 索状因子: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肉芽肿。 磷脂: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结核结节。 蜡质 D: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酯:抑制吞噬溶酶体形成,使结核分枝 杆菌易于胞内寄生。 3、蛋白质 结核菌素: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结核结节的形 成。 136 3.结核菌素试验 将一定量结核菌素注入皮内,如受试者将一定量结核菌素注入皮内,如受试者 曾感染结核杆菌,则在注射部位出现迟发型曾感染结核杆菌,则在注射部位出现迟发型 超敏反应炎症,判为阳性,未感染者则为阴超敏反应炎症,判为阳性,未感染者则为阴 性。此法可用于检测可疑患者曾否感染过结性。此法可用于检测可疑患者曾否感染过结 核菌核菌 、 接种卡介苗后是否阳转以及检测机体接种卡介苗后是否阳转以及检测机体 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 。 结核菌素试剂有两种:结核菌素试剂有两种: 旧结核菌素(旧结核菌素( old tuberculin, OT):): 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甘油肉汤培养物加热过滤液,主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甘油肉汤培养物加热过滤液,主 要成分是结核蛋白,也含要成分是结核蛋白,也含 细菌细菌 的其他代谢产物和培养基的其他代谢产物和培养基 成分。成分。 纯蛋白衍生物(纯蛋白衍生物(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 : OT经三氯醋酸沉淀后的纯化物。经三氯醋酸沉淀后的纯化物。 137 结核菌素试验 方 法 目前多用目前多用 PPD法。取法。取 PPD-C和和 BCG-PPD 各各 5单位分别注入两前臂皮内,单位分别注入两前臂皮内, 48 72h后,后, 红肿硬结小于红肿硬结小于 5mm者为阴性反应;超过者为阴性反应;超过 5mm 者为阳性;者为阳性; 15 mm为强阳性。为强阳性。 138 结果分析 (1)红肿硬结 15mm为强阳性 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2)红肿硬结超过 5mm者为阳性 表示感染过结核或接种过疫苗,对结核 有免疫力 (3)红肿硬结小于 5mm者为阴性反应 表示未感染过结核或无免疫力。 排除以下情况 感染早期, T淋巴细胞尚未被致敏 老年人 患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如麻疹等)的患者 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或使用免疫抑制 剂治疗者 139 结核菌素试验 应用 1.用于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免疫效果的 测定 阴性者,接种卡介苗。 阳性者,产生免疫力。 2.用于婴幼儿结核病诊断 3.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4.对未接种 BCG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40 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菌 ( 脑膜炎球菌) 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 G-; 脑脊液中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新分离株具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胞。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141 1.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G 双球菌双球菌 ,肾形肾形 或豆形或豆形 , 无鞭毛无鞭毛 、 芽胞,有菌毛芽胞,有菌毛 。 2.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专性需氧菌专性需氧菌 巧克力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 一、生物学性状 142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培养基 产生 自溶酶 ,应立即送检或床边接种 。 抗原构造及分类 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办公区综合服务及员工定期健康监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环保项目招标投标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配送外包合同示范文本
- 钦州市一模数学试卷
- 二零二五版临时工劳动关系维护合同范本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市政工程集中采购合同样本
- 2025版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咨询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板材行业教育培训与购销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游戏代理合同要式与市场推广策略
- 2025年一汽奔腾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羽毛球馆创业计划书范文
- 专题:阅读理解 六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考点培优专项鲁教版(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 信息部年度总结汇报
- 通风设施构筑工安全知识题库
- 种子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 堆草场消防管理制度
- 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规范阅读题集
- 高中生的抑郁现状调查及危机干预对策
- 公司叉车维修管理制度
- 口腔工艺管理课件
- 固定矫治器粘接的护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