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_第1页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_第2页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_第3页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_第4页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 低渗透油藏经济高效开发技术 开发现状 全国低渗透石油资源量为 截止 2002年底,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 28%; 已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储量只有 31亿吨, 2003年产量达2659万吨,但开采难度大,开发效果差,经济效益不理想; 还有 需采用各种新技术加以开发动用。 存在问题 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投资成本高。 应力敏感类型 一般只有指数型 另外还有 渗透率下降引起的表皮系数 S 国外资料 注空气 轻质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 2 不是火烧油层,不须维持热前缘。空气中的氧与轻质油生成烟道气,其中 10%14%是 2。 一般不混相。油井不产氧。 提高注水达不到的油层顶部波及范围 ,占提高油量的 80%. 提高驱油效率, 用于二次和三次采油。 自 1993年以来报告日益增多 1994年美国路易斯安娜的西 1996年做第二次。在构造顶部注气,第一次油层倾角 230350,第二次为 600。 第一次为高温氧化混相驱;第二次为高温氧化非混相驱。 第一次产量提高 30%,第二次产量提高 60% 度 104 。1996年开辟了试验区有三口注气井,十一口生产井。产量由 293B/00B/d。可能混相。 田实例 1954年发现的白云岩岩岩性圈闭油田, 1970 年高压注空气( 生产试验获得成功 , 开辟了 1980年南红 河区块( 进行注气。为了对比 1987 年油田西区注水开发 筛选标准 低温氧化非混相:黏度低于 饱高于 50%,油藏温度低于 4050 。 混相:黏度小于 藏温度高于80 。 低温氧化混相:可用于孔隙度小于 12%,油藏温度低于 4050 。 以上标准不适用于非均质性强的油藏 应先做试验和数模 上述几点是油田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的一般原则。对低渗透油田而言,虽然非均质性往往也很严重,但渗透率绝对差值较小,在开采过程中,流动压力都比较低,层间干扰相对较轻。所以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层系一般可以划分的“粗”一些。 二、低渗透油田开发层系的具体状况 另外低渗透油田单位厚度油层采油指数小,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才能保证油井经济产量要求,因而一套层系开采的油层厚度也需要大一些。 我国一些较大的低渗透油田,虽然油层层数较多,分布井段较长,但总的有效厚度小,单位面积储量少,油井产量低,为了保证必需的经济效益,都采用一套层系,全部油层合采。如大庆的朝阳沟油田、榆树林油田;吉林的新立油田、乾安油田、新民油田;长庆的安塞油田等。简要数据见表 - 3 - 1 。 但是另外也有些低渗透油田,层数多、厚度大,非均质比较严重,需要划分层系开采典型的实例有: 胜利渤南油田三区,开采层位为下第三系沙三段,分为 14 个砂岩组、 24 个小层,单井一般有 20 个单层,平均有效厚度 35m 。初期仅用一套层系合采,互相干扰太大,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好。 1987 年进行层系调整,分为两套层系( 采,开发效果大大改善。 大港油田马西深层,开采层位为下第三系沙一段,分为两个油层组, 10 个小层,平均有效厚度 25 . 3m 。开发方案确定,对油层发育好的构造顶部地区(有效厚度 30 - 40m )分两套层系开采,边部用一套层系合采。由于开发层系划分合理,其它措施也比较得力,使马西深层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开发效果。连续保持 2 . 0 以上的开采速度,高产稳产 8 年。 吐哈石油会战指挥部对丘陵油田开发层系问题研究的比较深人 。丘陵油田东块侏罗系引可房组( 层共有 4 个砂岩组( 16 个小层。单层厚度一般 1最厚 27 . 2m ,平均 6 . 7m ,平均有效厚度 56 . 12m ,孔隙度 14 % ,渗透率 13 . 8 x 10 单井有油层 5 13 个,最大有效厚度 92 . 4m 。分砂岩组数据见表 - 3 - 2 。 三、影响低渗透油田合理井网密度的技术因素分析 科学合理的井网密度应该是既能达到储量损失小、最终采收率高、采油速度较高和开发效果较好,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国油田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影响低渗透油田合理井网密度的主要技术因素有: 油层的连续性 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的关系 所谓水驱控制程度,是指注人水所波及到的含油面积内储量与总储量之比。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油水井连通厚度与总厚度之比来表示。显旗,水驱控制程度越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可能会越好。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我国 37 个开发单元或区块的实际资料,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油藏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见表 图 - 3 - l 。 据表 1982 年前苏联全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