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兽医外科学教学课件 1 一、兽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 二、兽医外科学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三、兽医外科学的范畴及学科地位 四、兽医外科学的教与学 概论 2 兽医外科学是研究动物 外科疾病 的发生、发展 规律及其诊治和 预防 的科学。 外科病通常是指那些需要 以手术或手法操作及 其他外治疗法(或称外科处理)为主 进行治疗 的疾病。 一、兽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 3 兽医学是在人类开始驯养动物之后逐渐发展形成的 。古代的医学多是 人、兽兼医 且不分专科 ,所谓 “ 兽医 ” 主要是指诊疗家畜的疾病。我国兽医学的起 源可追溯到 轩辕黄帝 时代(公元前 27002357 年) ,那时就有 “ 马师皇善医 六畜 之疾 ” 之说,距今已 有 4300多年以上的历史。黄帝和他的丞相歧伯均精 于医术 ,并且人、兽兼医。黄帝 内经 是我国最 古老的医学书籍 ,对我国医学和兽医学的发展都有 很大的影响。 二、兽医外科学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4 兽医外科学同样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马师皇 不仅是我国 兽医学的鼻祖,也是我国兽医外科学的创始人,在轩辕 黄帝时代 ,他就发现了马 鞍伤 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并阐明了 疡、疮及疔毒 的病原;在 元亨疗马集 有 “ 黄帝、歧伯问答 疮黄 论和疔毒论 ” ;在监本增广补注 安骥集 有 “ 歧伯 疮肿 病源论 ” ;均对兽医外科学有创 始和启蒙的贡献。家畜阉割术 (火骟) 也是在那一时期 发明的,比古希腊发明的 去势术 要早 2000多年。在国外 ,相传自公元前 22302100 年的 古埃及时代 起 ,就对 损 伤 进行了治疗 ,并用皮肤 乱刺术、烧烙术和放血术 等治 疗病人和牛、驴等病畜。 5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动物各系统、器 官疾病在病因和病理方面认识的不断深入,加之诊断 方法、手术技术和监测手段的不断改进提高,兽医外 科学的 范畴 也不断扩展, 技术水平 显著提高。现已不 仅仅限于一些家畜体表的疾病和外伤,还包括了许多 动物 躯体内部 的疾病,涉及的 动物种类 也相当广泛, 并且已能成功开展多项难度较高的 诊疗手术 。如骨折 内固定、膝关节整复固定、开胸术、椎间盘手术、晶 状体置换术等,大大提高了患病动物的治愈率和生存 质量。 6 三、兽医外科学的范畴及学科地位 兽医外科学的范畴在整个兽医科学的历史发展中 不断更新和变化。兽医外科疾病的种类很多, 按 其病因分类 可分为:损伤、外科感染、肿瘤、风 湿病、畸形及其他性质的疾病。 按器官、系统及解剖部位分类 ,兽医外科疾病又 可分为:眼病、头部疾病、枕颈部疾病、胸腹壁 疾病、脊柱疾病、疝、直肠与肛门疾病、泌尿生 殖器官疾病、四肢疾病、皮肤病、蹄病等。 兽医外科学是 兽医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 院校 动物医学专业 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 临床兽 医学 的重要课程。 7 按病因分类的外科疾病 ( 1)损伤: 是由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 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的破坏和 /或生理机能的紊乱, 患 病动物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和 /或全身性病理表 现。 如挫伤、创伤、骨折、内脏破裂等。 ( 2)外科感染: 通常是由致病微生物经外伤侵入机体 ,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破坏,甚至化脓、坏 死的病理过程,患病动物常有明显的局部症状表现 ,甚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病理反应。如脓肿、 蜂窝织炎、化脓创等。 8 ( 3)肿瘤: 是由体内外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导致机 体某器官的组织细胞异常分化与增殖而形成的病理性新 生物。该新生物与相关组织器官的生理需要无关,无规 律生长,丧失正常的组织细胞功能,破坏原有器官的结 构,有的还会转移到机体其他部位而危及生命。如乳头 状瘤、骨瘤、白血病等。 ( 4)风湿病: 是一种可能与免疫变态反应相关的、可侵害 机体多种器官、常有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炎 症。以患部组织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变性为特征,骨 骼肌、心肌、关节囊和蹄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9 ( 5)畸形: 泛指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是由 多种体内外因素作用于母体,导致胎儿异常发育 所引起的新生动物某器官缺失、结构不完整或形 态异常的遗传缺陷性疾病。如唇裂、锁肛、髋关 节发育不良等。 ( 6)其他性质的疾病: 这类疾病病因比较复杂, 或由其他疾病继发所致。如食道梗阻、肠梗阻、 膀胱破裂等。 10 按器官、系统及解剖部位分类的外科疾病 ( 1)眼病: 包括麦粒肿、眼睑内翻、结膜炎、角膜炎 、吸允线虫病、虹膜炎、白内障等疾病。 ( 2)头部疾病: 包括外耳炎、中耳炎、角折、面神经 麻痹、豁鼻、副鼻窦蓄脓、舌下囊肿、咽麻痹、扁 桃体炎、牙齿异常、牙周炎、牙结石等疾病。 ( 3)枕颈部疾病: 包括枕部黏液囊炎、颈静脉炎、食 道狭窄、食道扩张、气管异物、斜颈等疾病。 ( 4)胸腹壁疾病: 包括鞍挽具伤、肋骨骨折、胸壁透 创、腹壁透创等。 11 ( 5)脊柱疾病: 包括脊柱裂、脊柱损伤、椎间盘脱位等 疾病。 ( 6)疝: 又称赫尼亚,是腹腔某些脏器从异常扩大的自 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类疾 病。如脐疝、腹股沟(或腹股沟阴囊)疝、会阴疝、腹 壁疝、膈疝等。 ( 7)直肠及肛门疾病: 包括巨结肠、锁肛、直肠憩室、 直肠脱、肛囊炎、肛周瘘等疾病。 ( 8)泌尿生殖器官疾病: 包括膀胱迟缓、膀胱破裂、尿 道梗阻、脐尿管闭锁不全、包皮炎、包茎、阴囊炎、总 鞘膜炎、隐睾、睾丸炎、前列腺炎等。 12 ( 9)四肢疾病: 包括骨膜炎、骨折、关节捩伤、关节脱 位、滑膜炎、关节炎、关节周围炎、骨关节病、髋关 节发育不良、肌炎、肌肉断裂、肌肉脱位、腱炎、腱 断裂、腱鞘炎、屈腱挛缩、黏液囊炎、神经麻痹等。 ( 10)皮肤病: 包括皮炎、脓皮病、真菌性皮肤病、寄 生虫性皮肤病、激素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 ( 11)蹄爪病: 包括马类的蹄裂、白线裂、蹄冠蜂窝织 炎、蹄底损伤、蹄叉腐烂、蹄叶炎等,牛的指(趾) 间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蹄皮炎、蹄糜烂等, 绵羊的蹄间腺炎、腐蹄病,猪的指(趾)间腐烂、蹄 裂,犬的指(趾)间皮肤增殖、爪周炎等。 13 四、兽医外科学的教与学 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及考核 本课程教学主要由 课堂讲授、病例图片观摩和临床 实习 三部分组成,本学期校内教学总计 48学时,临 床实习随后与其他临床课程的实习一起安排,同时 进行。 教学方法以 课堂讲授 为主,同时安排一定的 自学 内 容;教学以现有全国统编教材(面向 21世纪课程教 材) 家畜外科学 (第四版)为主,内容会有适 当 增减 。 学期结束进行 笔试 考核,平时 考勤 、 提问 占总评成 绩一定比例。 14 学习兽医外科学的基本要求 要有整体观念。 机体的局部疾病与全身其他各 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要重视课程理论 知识学习,又要积极参加临床实践,要勤于动 眼、动手、动脑。 应有防治兼顾的原则。 许多外科疾病同样也是 可以预防。 要兼顾生产性能、经济效益、动物福利和人畜 感情等。 15 推荐参考书 兽医外科学 作者:丁明星 科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 2009-5-1 ISBN:9787030244499 开本: 16开 定价 : 58.00元 16 第一章 损 伤 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 损伤是由各种 外界因素 作用于机体,导 致机体组织器官 解剖结构 的破坏和 /或 生理机能 的 紊乱,患病动物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和 /或全 身性病理表现。 二、分类: 损伤按不同方法可分为不同的几类。 (一)按受损组织和器官的性质分类,可分为 软组 织 损伤和 硬组织 损伤。 (二)按损伤的病因分类,可分为 机械性 损伤、 物 理性 损伤、 化学性 损伤和 生物性 损伤。 17 按受损组织和器官的性质分类 软组织损伤: 即机体软质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这类损伤又可根据 皮肤及黏膜的完整性 是否受 到破坏而分为 开放性损伤 和 非开放性损伤 。如 创伤和挫伤等。 硬组织损伤: 即机体硬质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如骨折、角折、蹄裂等。 18 按损伤的病因分类 机械性损伤: 即由机械性外力作用所致的损伤。 如各种 跌打碰撞刺戳 等因素所造成的损伤。 物理性损伤: 即由多种物理性因素作用所造成的 损伤。如 烧伤、冻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 等。 化学性损伤: 即由多种化学物品作用所致的损伤 。如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 等腐蚀刺激机体组织 造成的损伤。 生物性损伤: 即由各种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损伤。 如 细菌感染、昆虫刺螫、毒蛇咬伤 等。 19 第一节 创 伤 一、概念 创伤通常是指由机械外力( 锐性外力 或强烈的 钝 性外力 )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 软组织开放性损伤 。此时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出现 伤口 而使深在组 织外露。 注意: 若仅为皮肤浅表部位的部分破损,则称为 擦伤。 创伤的一般结构: 创伤一般由创缘、创口、创壁 、创底、创腔、创围等几部分构成。(见图 1-1) 另外 还有创道、创隙、创面等名称。 20 二、创伤的一般症状 (一)出血: 出血的多少与受伤部位、损伤程度、血 管损伤状况及血液的凝固性等有关。 (二)创口裂开: 创口裂开是因受伤组织断离和收缩 而引起。裂开的程度取决于受伤的部位,创口的方 向、长度和创伤的深度及组织的弹性等。 (三)疼痛与机能障碍: 疼痛是因为感觉神经受损、 异物及炎性刺激等所引起。疼痛的程度决定于受伤 部位、损伤的性状及动物种属和个体差异等。 由于受伤部位解剖组织学结构被破坏、神经受 损和疼痛,故而出现肢体不同程度的机能障碍。 21 三、创伤的分类及其临床特征 (一)按受伤后时间的长短分类 1.新鲜创: 无严格的时间规定。 2.陈旧创: 包括肉芽创。 (二)按创伤有无感染分类 1.无菌创: 即无菌手术创。 2.污染创: 应属新鲜创。 3.感染创: 常为化脓创。 22 (三)按致伤物的性状分类 1.锐器创: 主要包括刺创、切割创、砍创等 。 2.钝器创: 主要包括挫创、挤压创、缚创等 。 3.复合创: 主要有咬创、撕裂创、搔创等。 4.毒创: 5.火器创: 23 四、创伤的愈合 (一)创伤愈合的概念 创伤愈合即机体通过组织再生对损伤组织进行 修复的生物性过程。这种可自行修复受损组织的 能力是各生物个体所共有的特性。 (二)创伤愈合的生物过程 1.炎性净化期: 即通过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达到 创伤的自家净化。这一时期创伤部位 炎症表现明 显 ,甚或创内出现化脓性产物。 2.肉芽组织形成期: 这一时期 炎症反应逐渐减 弱 ,主要表现创内组织 细胞再生 形成肉芽组织, 创腔不断 缩小 。 24 3.疤痕及上皮组织形成期: 在肉芽组织迅速生长 的同时,创缘处的上皮细胞也开始增殖形成新生 的上皮。当肉芽组织生成后一定时间或生长至几 乎充满创腔后逐渐老化成熟形成纤维织 疤痕组织 ,与此同时上皮组织生长加快,最后覆盖创面, 完成创伤愈合。 注意: 创伤愈合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和时期不能截然分开 ,是由一个阶段逐渐过渡到另一阶段,在不同阶 段表现重点不同。 25 肉芽组织 主要由创内组织细胞再生形成的成纤 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肉芽组织在伤后不久 ( 1-2天后)即可开始生成。 健康的肉芽组织 呈粉红色,较坚实,表面湿润 、呈颗粒状,并附有少量灰白色、粘稠的脓性 分泌物。 肉芽组织大约从伤后 5-6天开始,经 2-3周后逐 渐成熟转化为纤维织疤痕组织。疤痕组织硬韧 、呈灰白色。 26 各种创伤均是借助肉芽组织的疤痕化和上皮的 形成而最终愈合。在肉组织疤痕化过程中,可 见伤口部位的 收缩 ,有利于缩小伤口促进愈合 。 当创口较大,其周边创缘的上皮生长 不足于覆 盖 整个创面时,创伤愈合则以部分 疤痕组织暴 露 而告终。此时创伤 愈合不良 。 当因某种原因使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或提早老化 而不能填满创腔时,上皮组织即停止生长,创 口 难以愈合 。 27 (三)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特征 创伤愈合可分为第一期愈合、第二期愈合和痂 皮下愈合。 1.第一期愈合: 是一种较为理性的愈合形式。其特 点是生物学过程不明显,愈合较快,愈后伤处仅 留线状疤痕或不留疤痕。 无菌手术创 多数可达第一期愈合。某些 新鲜创 若能及时做好外科处理,也有可能达此愈合。 28 2.第二期愈合: 临床上多数创伤取此愈合形式。其特 点是生物学过程表现明显,愈合所需时间较长且差 异较大,愈后伤处有明显疤痕,或伴有不良愈合。 陈旧创 、 感染创 和组织 缺损较多的创伤 的愈合都 取第二期愈合。 3.痂皮下愈合: 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愈合形式,常为 皮肤浅表层损伤时的愈合方式。如擦伤、轻度烧伤 的愈合。 一般无需肉芽组织生长而只有上皮组织再生就可 使伤口愈合。伤口有血液或渗出液干固形成的 痂皮 覆盖 ,愈后痂皮自然脱落,常 不留疤痕 。 但若伤口 感染 则取第二期愈合。 29 (四)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各种影响创伤生物学愈合过程正常进展的因素 都会影响创伤的愈合。这些因素既有 自身的 不利 条件,又有 人为的 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一些几个 方面: 1.创伤感染: 2.创内存留异物或坏死组织: 3.受伤部位血液循环不良: 4.受伤部位不安静: 5.外科处理不当: 6.机体营养不良: 30 五、创伤检查 包括一般常规检查、创伤外部检查和创伤内部检 查等, 目的 在于了解创伤的性质、损伤的程度或观 察愈合情况,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评价治疗效果 。 (一)一般常规检查 从问诊开始,了解创伤的发生时间、经过,病畜 的异常表现,救治情况等;再观察病畜的精神状态 、可视黏膜颜色,检测体温、心搏和呼吸等;然后 注意检查和观察受伤部位和相应器官系统的功能状 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31 (二)创伤外部检查 主要是观察创伤的部位,创口的大小、形状、方 向和裂开程度,创伤有无出血,创围的组织状态和 被毛情况,创缘创壁是否整齐,创内有无污染、感 染、异物和挫灭组织等;检查创伤部位有无肿胀、 温热、敏感程度及皮肤的移动性等。 (三)创伤内部检查 主要检查创腔的大小、深浅,创腔内容物的多少 和性质,有无创囊,创壁创面的组织状态等。必要 时可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查,或做 B超 /X线检查等。 32 注意: 创伤检查必须认真、仔细而全面,具体 检查内容应视创伤情况而定。 临床上创伤检查和创伤治疗往往不可能 截然分开。 创伤局部检查应由外及里,并要遵守无 菌原则。 33 六、创伤治疗 (一)创伤治疗的一般原则 1.抗休克; 2.防治感染; 3.消除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4.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 5.加强护理与饲养管理。 34 (二)创伤治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清洁创围: 目的在于方便检查治疗、预防创伤 感染。要注意妥当遮盖创口、创面,防止污物进 入创内。 2.清洁创腔: 主要通过冲洗除去创内、创面血凝 块、异物、污物和脓性分泌物等。 3.手术清创整创: 借助手术方法清除创内异物、 失活组织,消除创囊,修整创缘创壁等。 4.创伤用药: 以防治感染、加速创伤净化、促进 组织再生为目的。 35 5.创伤缝合: 目的是为消除或缩小创腔,或缩小、闭 合创口,以利于止血、预防感染和促进创伤愈合, 有时也为配合创伤用药而使用。缝合有多种类型。 6.创伤引流: 是为促进创内炎性渗出物和脓性物的排 出,适用于创腔深、创道长、存有创囊、创内挫灭 失活组织较多、创腔内容物排出不畅的创伤。有时 也配合使用药物。引流方式有多种。 7.创伤包扎: 包扎可保护伤口,减少局部活动,缓解 创口张力,也可辅助用药。要注意其应用、包扎方 法和适时更换。 8.全身性治疗: 即全身用药。 36 第二节 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通常是由 钝性外力 的 作用(如撞击、挤压、摔跌等)所致,受伤部位 皮肤和黏膜 保持完整(或仅有轻微擦伤),而有 深部组织 的损伤,有时伤情较为复杂。常见的有 挫伤 、 血肿 和 淋巴外渗 。 37 一、挫伤 挫伤多是由钝性外力 直接 作用于机体而引起。 发生挫伤时损伤组织和器官可能涉及皮肤、皮下 组织、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黏液囊 、血管、神经、骨膜、关节及内脏器官等。 (一)分类与症状 挫伤时因受伤部位和损伤组织器官的不同,症 状表现 差异很大 。但一般均表现 局部炎症 症状, 患部皮下 常有淤血 ,有时伴有局部 皮肤的轻微伤 痕 ,如被毛脱落、擦伤等。 38 1.皮下组织挫伤: 主要导致皮下组织小血管的破 裂。患部常呈暗红色,以后逐渐变为青紫色、 黄色,最后颜色消退,恢复正常。 2.皮下裂伤: 皮下组织与皮肤剥离,常有血液和 渗出液等积聚皮下。当伤及胸壁时可形成皮下 气肿,伤及腹壁时可致腹壁疝。 3.皮下深部组织挫伤: 情况较复杂。 ( 1)肌肉的挫伤: 轻者组织内出血或淤血,重者 损伤肌肉可能变性坏死,致使愈后局部形成疤 痕而出现机能障碍。 39 ( 2)神经的挫伤: 导致受损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发 生不同程度的感觉和运动麻痹。若脊髓发生挫伤 ,因受伤部位不同可导致呼吸麻痹、后躯麻痹、 尿失禁等症状。 ( 3)腱的挫伤: 常发生于四肢,多是由于肢体过 度运动和腱的剧烈伸展,致使腱纤维发生断裂或 分离而导致腱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 ( 4)黏(滑)液囊的挫伤: 常形成黏(滑)液囊 炎,大量黏(滑)液渗出,局部显著肿大。 40 ( 5)关节的挫伤: 也常发生于四肢关节。除引 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挫伤外,出血和炎症渗出 可进入关节腔,有时还伴随关节软骨,骨骺的 损害,从而发生多种关节疾病,如关节周围炎 、滑膜炎、骨关节炎等。 ( 6)骨的挫伤: 常发生骨膜的局限性损伤。易 形成骨赘。 41 4.组织断裂及内脏破裂: 严重的挫伤可能伴 随着筋膜、肌肉、腱的断裂或肝、肾、脾 等脏器的破裂。内脏破裂发生严重的内出 血,常易导致休克和危及生命。 5.挫伤的感染: 严重的挫伤若继发感染,可 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则局部和全身症状 加重。 42 (二)诊断治疗 强烈外力作用(如车辆碰撞)而发生挫伤时 ,要密切注意患病动物全身状态的变化,必 要时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诊断 。 挫伤 治疗的原则 是制止溢血和渗出,促进炎 症产物消散吸收,镇痛消炎,防止感染,促 进损伤组织修复。同时根据不同组织器官的 损伤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 局部经常采取以下措施: 1.冷疗和热疗: 早期有热痛时采用冷疗,可是动 物安定,消除或缓解急性炎症及疼痛; 2-3天后 可改用温热疗法、中短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等, 可促进炎症产物的消散吸收和机能恢复。 2.刺激疗法: 当转入慢性炎症后可采用刺激疗法 。如局部涂抹氨搽剂、樟脑酒精或 5%鱼石脂软膏 等,可促进炎症产物的消散吸收。也可使用某些 中药外敷,以消肿止痛。如用山栀子粉加淀粉用 黄酒调成糊状外敷;用白芨、大黄、雄黄、白蔹 、白矾、龙骨各适量,研末以醋调敷;生山栀、 姜黄、黄柏、生大黄、红花各适量,研末以食油 调敷等。 44 二、血肿 血肿是由外力作用导致皮肤或黏膜下组织中 的血管破损,血液溢出分离组织而形成的充满 血液的腔隙。血肿可发生于皮下、黏膜下、筋 膜下、肌间、骨膜下及浆膜下等处。 (一)病因病理 血肿常见于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刺创、火 器创、骨折时也可形成血肿。 45 血肿形成的 速度较快 ,在机体受伤后不久即可 迅速形成。血肿的大小决定于受伤血管的种类 和周围组织的性状,一般均呈 局限性肿胀 ,且 能自行止血。 较小的血肿当血液凝固后而缩小,其 血清 被组 织吸收, 血凝块 也会逐渐软化、溶解和被吸收 ,随后肉芽组织生长使血肿腔 结缔组织化 。 较大的血肿,在其周围可形成较厚的 结缔组织 层 将其 包围 ,其中央可能仍有未凝固的血液, 时间较久则 颜色逐渐消退 ,局部 可形成硬肿 。 46 (二)症状 机体浅表部位的血肿临床症状表现明显。 其特点是局部迅速肿大,肿胀处波动感明显或 饱满而有弹性。 4-5天后肿胀处周边较为坚实并 有捻发音,中央可能仍有波动感,局部增温。 穿刺 可排出血液或见有血凝物。 较大的血肿,有时可见附近淋巴结肿大和体温 升高。 血肿感染可形成脓肿, 应 注意鉴别 。 深部组织的血肿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检查。 47 (三)治疗 治疗原则是制止溢血、防止感染、促进吸收或 排除积血。 可采取的措施: 早期可装置压迫绷带、进行冷敷,局部涂搽碘 酊等。 4-5天后可进行热敷、涂搽刺激剂,或进行穿刺 、切开手术,排出积血、血凝块及挫灭组织等。 48 三、淋巴外渗 淋巴外渗 是机体在钝性外力作用下,由于淋 巴管断裂,致使淋巴液逐渐积聚于组织内而形 成的一种肿胀性疾病。 淋巴外渗多由 斜向外力 所致,常发生于挤压 伤、踩踏伤,也见于撕咬伤。淋巴液多积聚于 淋巴管较丰富的皮下结缔组织内。 49 (一)症状 淋巴外渗发生发展较为 缓慢 ,通常在受伤后 3 -4天局部逐渐出现肿胀,肿胀多呈 扁平的水袋 状 ,有明显的 波动感 ,并有 逐渐扩大 的趋势。 局部 炎症反应轻微 。穿刺排出 橙黄色半透明 液体,其中也常混有少量血液。 时间较久,则其中有 纤维素凝块 ;囊壁也会 有结缔组织 增生 ,而使触诊时有坚实感。 50 (二)治疗 选用可使蛋白质凝固的药物,以闭塞淋巴管断端 ,制止淋巴液外渗。 常用药物: 95%酒精或酒精福尔马林液( 95%酒精 100ml+福尔马林 1ml+碘酊数滴)。 常用方法: 抽吸法 即对较小的淋巴外渗,用注射器于波动 明显部位抽出其中淋巴液,然后注入适量药物, 待 30分钟左右后再将药物抽出。 切开法 较大的淋巴外渗可行切开,排出其中淋 巴液和纤维素块等,再用药物冲洗,并用浸有上 述药物的纱布条填塞 24小时左右。 一般经 1-2次用药即可。切开者随后按创伤治疗 。 51 第四节 损伤并发症 损伤的并发症 轻者 影响患病动物早日康复, 重者 甚至危及动物生命。因此外科临床必须注意损伤并 发症的 预防和治疗 。 一、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在 多种因素 作用下,导致体内 有效循 环血量 锐减,致使全身 多器官组织 的 微循环障碍 , 从而使其缺血缺氧和受损,进而出现的一种 全身综 合性 病理过程。 52 (二)病因与分类 外科临床上常见休克的病因有: 1.失血与失液: 见于严重的外伤、内脏器官破裂、消 化道溃疡、肠梗阻、剧烈呕吐、严重腹泻等。 2.创伤: 严重创伤。 3.烧伤: 大面积烧伤。 4.感染: 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5.心脏功能障碍: 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 心率失常、心衰等。 6.过敏: 多种药物可致过敏。 7.神经刺激与损伤: 见于剧烈的疼痛、严重脑震荡、 高位脊髓损伤等。 53 临床上常按病因不同将休克分为多种: 1.低血容量性休克 包括失血性休克和脱水性休克。 2.创伤性休克 3.烧伤性休克 4.感染性休克 或称中毒性休克、败血性休克 。 5.心源性休克 6.过敏性休克 7.疼痛性休克 或称神经源性休克。 54 (三)休克的发生机制 1.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血容量减少 、 血管容积增加 和 心泵功能障碍 是休 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不同休克的发生机制不尽 相同,但机体组织器官微循环严重障碍(即组织 有 效血液灌流量 严重减少)是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 组织正常的有效血液灌流量取决于机体正常的 有效 循环血量 ,而后者又有赖于体内足够的血容量、正 常的血管容积和正常的心泵功能。绝大多数休克病 因都是通过影响以上三个环节而导致休克的发生。 55 ( 1)血容量减少 血容量减少达一定程度时( 超过总血量的 20- 30%),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从而使心输出量降 低和血压下降,并因此而血管减压反射抑制、 交感神经兴奋,结果使外周血管收缩,组织血 液灌流量减少。 ( 2)血管容积增加 血管扩张 则血管容积增加,使血容量相对减 少,导致血流迟滞,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 引起组织微循环淤血和有效血液灌流量减少。 56 疼痛、麻醉、神经损伤等因素可导致血管运动 中枢抑制或麻痹,细菌毒素、异常代谢产物、过 敏等可促使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 5-羟色 胺、缓激肽等)的产生或释放,结果使血管扩张 。 ( 3)心泵功能障碍 各种心脏疾病均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因 而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结果使有效循环血量和组 织血液灌流量降低。 了解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对防治休克具有重要 意义。 57 2.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机制 微循环 是指器官组织中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 微血管的血液循环。其 基本功能 是向组织细胞 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产物并调 节组织间液、淋巴液和血液之间的平衡。流经 微循环的血液量称为 微循环灌流量 ,是微循环 功能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 在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根据微循环的不 同变化将休克分为 三个时期 。 58 ( 1)微循环缺血期 属 休克早期 ,又称 代偿期 。 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是微血管持续痉挛性收缩 ,自律运动增强,血液进入真毛细血管网减少 ,微循环中的血流减少、流速减慢,微循环灌 流量显著降低,处于明显的缺血状态。 这一时期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对诸多 休克病因的 应激性反应 和 代偿性表现 。 59 ( 2)微循环瘀血期 属 休克中期 ,又称 失代偿期 。 当休克在早期未能得到控制,微循环缺血缺氧 持续一定时间后,因其对神经体液调节的反应性 降低,微血管的收缩逐渐减弱而扩张,自律运动 逐渐消失,早期的代偿性反应不复存在,血液大 量涌入真毛细血管网。此时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是 灌大于流,致使大量血液淤滞于微循环血管内。 由于大量血液淤滞于微循环中,造成回心血量 锐减,心输出量降低,机体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 减少,加上此时血管扩张,动脉血压显著下降, 使病情呈现 进行性恶化 。 60 ( 3)微循环衰竭期 属 休克晚期 ,又称 凝血期 、 难治期 。 在微循环瘀血期休克已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病情日 趋严重,若持续较长时间则进入微循环衰竭期。此期 由于体内多组织器官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受到损害和发 生功能障碍,即使采取多种抗休克措施也难以治愈。 该期微循环的变化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微血管的反应性显著降低,甚至麻痹,毛细血管中 的血流停滞,微循环灌流量严重减少。 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一步加重微循环的障碍 和加速微循环的衰竭。 由于微血栓的堵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肿胀,毛 细血管出现无复流现象。 61 (四)休克的临床症状 根据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在 休克的不同时期临床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休克早期 这一时期由于机体应激和功能代偿的需要,动物 主要表现兴奋状态。临床可见动物烦躁不安、出汗 、喘息、心率加快,体表、四肢及耳部发凉,可视 黏膜色淡或苍白,有时可见动物无意识地排粪、排 尿。 但这些症状表现 持续时间较短 ,有的是一过性出 现,最长不超过 1小时,所以在临床上往往 不易观察 到而被忽视 。 62 2.休克中期 这一时期动物出现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神志 淡漠、不思饮食、呆立不动、行走如醉、卧多站 少、局部或全身颤抖,心搏快而力小,呼吸快而 浅,体温下降,四肢末端及耳部冰冷,可视黏膜 发绀,少尿或无尿, 血压下降 。 3.休克晚期 进入休克晚期,上述症状表现更加严重。可见 动物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精神极差或昏迷,反 应微弱或消失,心搏及呼吸弱而节律不整,可视 黏膜及皮肤见有出血斑点,四肢厥冷,瞳孔散大 等,不久即可死亡。 63 (五)休克的诊断 主要依据 病史、病因 和 临床症状 进行诊断,必要 的 实验室检查 则可为休克的确诊和评价患病动物的 机体状态提供一定帮助。 一般待休克发生之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 必须 清楚 休克的治疗效果取决于 早期的诊断 ,若能在休 克早期或更早地实施预防和治疗,则能显著提高治 愈率。这就 要求 临床医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 重症动物要十分仔细地不断观察了解,对有发生休 克可疑的动物要早期预防,确认已发生休克时则应 及早采取抢救措施。 64 休克诊断时重要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可视黏膜检查 要特别注意齿龈和舌边血液灌流情况。 2.测定体温 包括体表、末梢和直肠温度。 3.检测心搏和呼吸 注意其次数、节律和力度的变化。 4.观察尿量 包括排尿次数、尿量及膀胱充盈情况等。 5.实验室检查 主要有血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及血清钾、钠、氯 、二氧化碳等血清生化检查或血气分析检查等。 65 (六)休克的治疗 休克是一种危急症,必须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在救治过程中既要注意针对休克发生的始动环 节,阻断其发生发展;又要了解休克时各阶段微 循环的变化及机制,掌握各种休克的不同特点, 对患病动物血液动力学和血液化学作具体分析, 在治疗上要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 体的关系。 66 休克的常规处治方法 1.消除病因 要根据导致休克发生的不同原因给与相应的处 置。如进行止血、止痛、清创、引流、抗过敏等 ,有的则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2.补充血容量 可输给全血、血浆、右旋糖酐、生理盐水、复 方盐水、糖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要 注意 胶体 溶液和晶体溶液相配合,给与适当的电解质和能 量,总量要足够。 67 3.改善心血管功能 在补充一定血容量后,应适当使用影响心脏和 血管的药物,较常使用有强心和降低血管紧张性 及血管壁通透性作用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 多巴胺、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山莨菪碱等。 4.调节代谢障碍 主要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给以碳酸氢钠等 。同时为改善或促进体内物质代谢和器官功能, 给与适当的维生素、三磷酸腺苷、辅酶 A等也很 有必要。 68 5.抗感染 使用广谱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 6.加强护理 注意保持环境安静、保温、通风和清洁等。 69 二、溃疡 皮肤或黏膜上 久不愈合 的病理性 肉芽创 称为溃 疡。它与一般创伤的 区别 是愈合迟缓,疤痕和上 皮组织形成不良。 (一)病因 任何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的存在,都可使创伤 变成溃疡。 (二)分类与症状 临床上按溃疡的特征表现不同可将其分为多种 类型: 70 1.单纯性溃疡 主要表现上皮组织生长缓慢。 2.炎症性溃疡 局部炎症表现明显,创面被覆较多脓性分泌物 。 3.坏疽性溃疡 局部有较多坏死组织,创面被覆较多组织分解 产物,常伴有全身症状。 4.水肿性溃疡 局部组织水肿明显,肉芽组织生长不良。 71 5.蕈状溃疡 局部出现高出于皮肤表面、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书范本:房产与商业地产分割及租赁协议
- 双方协议离婚抚养权约定书模板
- 私立小学教师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聘用协议
- 私立医院与外籍医生工作许可聘用合同
- 离婚财产分配与子女监护权争夺解决合同
- 夫妻共同债务解除协议书:明确责任与权益归属
- 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权及监护权争议调解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及赡养费、子女抚养权及共同财产协议
- 2025年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古文阅读题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伦理问题
- 配位化学-本科生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兰州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授予本科生学士学位名单
- 学生休学证明模板
-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标书(模板)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
- GB/T 2930.1-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 会计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套
- 第一章-宗教社会学的发展和主要理论范式课件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