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安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系 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2012年5月21日安徽医药产业分析摘 要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优势。在国内,医药产业也迅速发展,表现在国内生物技术有了巨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安徽医药产业一方面获得很大发展,另一方面安徽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仍存在着技术水平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低等缺点。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描述安徽医药产业现状,包括安徽医药市场现状,以及医药公司概况。然后对安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主要运用SWOT模型来对安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最后对安徽医药产业发展提出对策,通过推动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对策。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了促进安徽医药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关键词:医药产业 产业转型 机遇 发展战略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y which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in the world,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technical advantage. In China,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lso developed rapidly, such as the domestic biotechnology has a huge increase. On the basis of the medicine industry Anhui has obtained great development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Anhui medicine industry still exist some disadvantages,for example:The backwardness of technical level,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market share of disadvantages. Now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Anhui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current situation, including the Anhui pharmaceutical market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Medicines Co of. Then description of Anhui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 competitive analysis, mainly uses the SWOT model to analy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Anhui, and finally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 to Anhui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 through promoting th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expand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countermeasures.After summarizing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Anhui depends not only on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needs the government to support energetically.Keywor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ransition Opportunity Development strategy目 录引言1一、安徽医药产业现状2(一)安徽医药产业概况2(二)各主要医药公司概况2(三)中药发展概况4二、安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的分析6(一)优势分析6(二)劣势分析8(三)机遇分析10(四)威胁分析13三、安徽医药产业发展对策15(一)推动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15(二)加强自主创新15(三)大力发展教育16(四)扩大GMP认证数量16(五)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的措施16结论18参考文献19引 言在我国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安徽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医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390亿美元,已占到产业产值20%,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化学原料和医疗器械是医药产品出口主力,约占出口总额的95%。同时安徽医药产业总产值有望保持23%的增幅,超过1.5万亿元,这些对安徽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同时,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全民医保”以及国民综合支付能力的提高,安徽医药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10年成为影响全球的药品市场。安徽市场的国际化更是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物技术,促进安徽医药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省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品结构。在新兴的生物制药部门,我省目前能生产出各种疫苗、类霉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规模和引导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当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省医药产业到现在已初具规模,但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医药产业相比,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还相当逊色。因此,提高我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赶超其他省份的医药产业,必将成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奋斗目标。一、安徽医药产业现状(一)安徽医药产业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徽省药品流通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场导向的积极作用下,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互补的药品流通行业格局,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药品服务覆盖范围逐步拓展,药品流通竞争机制逐渐完善,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行业体系。表现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全省药品流通销售总额达到60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7%,2011年总销售额784亿,全国第七位,占全国行业同期销售总额的8.5%;其中,批发企业销售总额743亿元,占全省销售总额的94.77%;零售企业销售总额41亿元,占全省销售总额的5.23%;总体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盈利水平较低,净利润率不到1%,可以说是惨淡经营1。流通网络逐步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药品批发企业593家,2011年达到606家(其中法人企业326家,非法人企业280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49家,下辖门店 907家,零售单体药店11558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12465家,基本能够满足城乡药品供应需求。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管、供应网络,农村药品监管网已覆盖99.5%的行政村,农村药品供应网已覆盖98.5%的行政村;现代流通初具雏形,全省行业领先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积极发展连锁门店,截至2010年底,安徽百姓缘大药房拥有77家连锁门店,安徽丰原大药房连锁门店达到202家。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等药品流通企业积极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骨干企业实力增强,2010年,全省批发企业销售额超过20亿元2家,10亿元的有9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有96家,2011年全省批发企业销售额超过20亿的有5家,超过10亿元的有10家,超过5亿元的有30家,过亿元的105家,销售前10位的批发企业占全省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44.75%,其中前5家批发企业占全省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34%,行业集中度在日趋提高。兼并重组步伐加快,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国药控股、华润医药、安科生物、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大型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安徽药品流通市场,安徽的医药市场象地皮一样,炒得很热。通过收购、资产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进行兼并重组;省内行业领先的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拓展销售渠道,整合销售资源,2011年重组了芜湖医药站和滁州市医药公司,延伸市、县、乡、村销售网络。全省药品流通行业兼并重组步伐逐渐加快。(二)各主要医药公司概况1、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200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它是全国首批GSP认证企业,安徽省省级药品储备单位,具有进出口自营权。其全资控股子公司安徽省绿十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安徽省首批GSP认证企业,其经营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等近13000余个品种,同国际知名厂商建立了代理关系,销售网络覆盖安徽全省,辐射华东。其市场占有率达17.1%。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太和县医药公司,成立于1953年,其在生产经营中以整顿求生存、以规范促发展为准则,2008年完成销售额121亿元,销售业绩连续10多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单体排名第一,2008年、2009年公司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医药商业百强企业第6位,2009年销售额更是突破130亿元,在安徽医药市场占据很大的份额达到23.3%。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技术储备最雄厚的生物制药高科技企业之一。该公司与上述二个公司相比不同之处是它主要走高技术路线,其“PEG化长效重组人干扰素2b的研制”和“PEG化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的研制”使其在技术上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企业迅速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但和上述公司相比,占有率较低,为2.2%。如下图1-1所示: 图1-1 各主要医药公司市场占有率资料来源:杨易成.安徽医药产业研发生产力研究J.安徽大学管理学院,2009,(3):4-6.2、主要医药企业产品说明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从属于安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出版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社会资源,使自己获得巨大发展。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GSP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建立了“ERP”信息管理系统。其产品主要以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为主,在这一方面占据很大市场。主要剂型有片剂、胶囊剂、颗粒、糖浆剂、膏滋剂、散剂、口服溶液剂等7个剂型。而安徽华源医药销售定位始终以普药为主,网络覆盖中小城镇、广大农村,致力打造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销售平台,以“品种全、价格低、质量好、服务优”四大优势享誉业界,公司实行“五统一、一分销” 的经营管理模式,660多台电脑联网管理,牢牢把住购进、验收入库、储存养护、出库复核、对外销售等五个关口,构筑了严密的质量防火墙,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药品质量问题。其产品主要以保健品、中药饮片为主,中药制成品是其医药产品的基础,例如橡胶膏剂、合剂、颗粒剂、硬胶囊剂、酊剂、软膏剂、膏药剂等七种剂型三十多个中药品种,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技术储备最雄厚的生物制药高科技企业之一,该公司一直专注于细胞工程产品、基因工程产品等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和核心技术能力的构建。其主导产品有重组人干扰素2b“安达芬”系列制剂、重组人生长激素“安苏萌”、抗精子抗体检测(MAR法)试剂盒“安思宝”均由安科自主研发,畅销全国并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安达芬”是我国第一个国产化干扰素2b产品,国家“863”计划成果“安思宝”是国际上第一个商品化的MAR法抗精子抗体检测试剂。目前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PEG栝楼根天花粉蛋白”、一类新药“重组人白蛋白融合干扰素”、“PEG重组人生长激素”等多个项目正在研发当中。主要品种有:头孢克洛分散片、贝诺酯分散片、阿奇霉素散剂、阿莫西林颗粒、头孢胶囊、颗粒、头孢拉定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等。(三)中药发展概况安徽医药产业主要包括中成药和西药二部分,而中成药是其主要部分,各主要医药企业都是在生产中成药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安徽素来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土壤沃饶,资源丰富。自古就有药都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摇篮,盛产中药材。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化雨,安徽药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党和政府先后投资中药企业以及农村中药材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了市场网络,并建立了全国著名的华佗中医院,95年又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中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同时政府引导药农在药材种植上强化药材产品质量、信誉和安全意识,树立“不求数量求质量,不求规模求档次,不求面积求效益”的观念,按照GAP标准生产,着力解决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从源头上提高药材质量,保证有效成分含量,增强药材内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安徽中药企业坚持以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同时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引导和规范企业、种植户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科技产业园、中药研究开发、药材生产、中药制造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抢占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加快药业经济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制药集团,培育支柱企业,完成中药工业结构调整。安徽医药产业需要在不断完善充实中药材市场中心的各种功能,培育和规范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饮片物流配送中心、中药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基本实现药业商贸流通管理的现代化,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营销网络和重要国际区域的中药营销网络。二、安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的分析(一)优势分析1、原材料充足安徽素有“医药之都”的美誉,环境气候: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临江近海,交通运输快捷便利,地貌条件复杂多样。安徽的气候有两种类型,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总体来看我省属于一种雨量适中,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季节特征明显的气候。由于具有复杂地理环境和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使得我省境内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由于原材料的充足 ,造就了安徽成为一个医药大省,亳州,太和都是我国知名的产药地区,原材料的充足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我省有中药资源170科,400多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达四万多公倾。其中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为道地药材,是黄芪、白芷、白术、桔梗、北沙参、丹参、丹皮、板蓝根等品种的主产区。安徽医药产业不仅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而且原材料的质量高,具体表现在:目前大多数外省医药企业为追求高收益,在饮片加工过程中,往往添加加重粉、在水中超时间浸泡药材原料,或大剂量使用硫磺熏蒸。其加工炮制操作不规范,造成药材含量低或有效成分流失,进一步影响了中药材饮片质量。而我省的医药企业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科学地种植、管理、采收,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并且我省中药材种植仍延续传统的种植模式,而且对种植、施肥、管理采收进行规范管理。为追求中药材的质量,我省医药种植户往往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原药材的有毒成分的含量和保证其有效成分。2、生物制药技术强 安徽医药行业在最近的几年里得到大力发展,特别是生物制药方面得到大力发展,目前,我省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政策,政府从上到下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和政策扶持;省内各大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对生物技术的关注和资金投入;我省金融界积极参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许多有实力的公司都参与了生物技术的开发;而我省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目前已经汇集了一批自己培养和从国外归来的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这四方面的因素对于我省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我省生物制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标准。安徽医药行业中不乏一些优秀企业,譬如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设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我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技术储备最雄厚的生物制药高科技企业之一。它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将产学研充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其产品风靡世界,公司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市场规模扩大,经营业绩按照预期持续增长,其产品市场规模和销售额均取得较大幅度增长。 综上所述,安徽医药产业中生物制药已经初具规模,安徽医药产业利用其较大的市场占有额正朝向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3、产业链布局合理安徽医药行业的产业链包括药材种植,原材料加工,产品研发,药品生产,商业流通以及医疗保健等不同领域。与此同时在制药领域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生物生化药。在医药市场中,医疗系统的药品销售占百分之八十,在医疗服务系统所占的市场份额中,城市,社区,农村三级医疗体系,而城市在医药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在医药行业的产业链中居于重要一环。与此同时,从产业链上看,目前我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处于中间强、两头弱的格局。即在研究开发和制剂开发上处于弱势;而在中间的加工工艺上,由于工艺水平的改进及低廉的人工和环境成本,使得该环节具有市场竞争力。在供货渠道上,安徽医药企业主要通过电子平台进行(即网上进行交易供货),同时也进行传统的供货方式。其中网上交易供货主要指提供药品信息发布、在线采购、在线交易、在线支付、药品跟踪、配合地面仓储和物流等医药流通全程服务,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高度协同的完整的医药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网上医药交易市场。通过此电子交易平台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并且最终可达到降低企业的销售、采购、生产、流通成本,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的目的。在传统供货方式上,安徽医药企业主要是以分销渠道的方式,就是使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其具体的任务是把商品从生产者那里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里,使消费者或用户能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买到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商品。在这种供货方式上,安徽医药行业大力发展物流业,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2。在加工方面,安徽医药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同时积极创新,像基因克隆技术、重组克隆载体、新型发酵技术、组合生物合成、生物芯片等高新技术,先进的技术加上科学的管理,在标准化的车间的基础上,安徽医药企业在产品加工方面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在加工方面,安徽医药企业充分发挥安徽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丰富,且劳动成本低,节约成本。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安徽医药产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4、区位优势安徽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目前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半径为398公里,安徽东部的市县多在其辐射范围,预测10年后的辐射半径为660公里,将覆盖安徽大部分市县。并且安徽全省拥有6座机场,4E级枢纽干线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已经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8公里;合肥到南京、合肥到武汉动车组已开通,已经实现合肥一小时到南京、两小时到武汉、三小时到上海。这位安徽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地条件。同时以省会合肥为中心,5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近5亿人口,丰富的人力资源,不仅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且使投资成本更加低廉。同时上至中央,下到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发展医药行业,国家医疗保险政策,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出台,解决了广大人民看病治病的问题,从而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5、专利优势安徽医药产业在最近的几年里在注重对生物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并取得不错成绩,像安科生物一直专注于细胞工程产品、基因工程产品等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和核心技术能力的构建。我省在最近几年获得了诸多专利,例如:重组人干扰素 2b 重大生产技术改造”项目;PEG重组人干扰素2b的研制。其它专利如下:发酵罐实用新型;分液器实用新型;物料输送装置实用新型;灭菌锅实用新型;分子筛柱实用新型技术;离心机冷却系技术;冻干机用冻干托盘实用新型;涂膏设备实用新型;二次加压供水装置实用新型;包装纸盒实用新型;塑料瓶封口机实用新型;塑料袋封口机实用新型;一种制粒和干燥设备实用新型阿奇霉素散剂组合物发明专利等一系列专利。人才资源丰富,安徽有两所中医药高校(中医学院、中医药高专)和多所高校已开设药学和制药专业(科大、安医大、安大、皖南医学院等);还有很多专业团队和研究机构,如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安徽省医学研究院、安徽省药物研究所、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等,都有很强的研发队伍和技术人才。各种研究所的建立,以及以产学研的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一些大型企业已纷纷建立自己的研究所,加大了对产品的创新,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扩大了我省生物制药的专利数量,这也促进了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3。(二)劣势目前安徽医药行业虽有很大的发展,但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安徽药品生产企业主要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以及体制方面的劣势。1、企业规模小 我省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目前存在的1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几乎90%为小型企业,年销售额达亿元的不过五家,其数量还不到医药商业企业数量的1%。例如:合肥诺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其企业规模小,注册资本仅仅50万,其产品数量少,表现在由于该公司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只有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的提取品,产品单调且数量少,也只能维持其公司日常开支情况,对安徽医药产业的作用极其微乎;另外就是淮南康保安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和亳州市华申药业有限,这两个公司仅有员工50人,注册资金10万,工作场所基本以家庭作坊为主,主要从事基本的医药原材料加工与销售,该公司主要以产品出口为主,但由于其对原材料的加工程度低,不仅出口创汇低,而且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谯港药业有限公司,其坐落于亳州,注册资金仅50万,工作场所仅占地20亩,生产规模的小严重制约其发展;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注册资金10万,其年销售额只有10万元,工作场所以家庭作坊为主;合肥深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0万,现有职工51人,公司占地40亩等等,这些医药企业无一例外都是规模太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2、产品差异化小 我省的“拳头产品”定义在年销售额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左右。按照这一评价标准,能够真正称得上拳头产品的中药品种极少。中药行业品种结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中药单品种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产品品种集中单一、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由于我省医药企业大多存在产品数量多,但重复性多。在我省大部分企业名牌产品少,品种雷同现象普遍,以生物制药为例,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重复生产,盲目扩大现象也十分严重,生产企业都在10家以上,以致产品供过于求。而像维生素一类老产品也出现盲目夸大生产的现象,导致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处于亏损的边缘。在现在的医药市场中,大多数经销商绝对不缺少产品,现在的主要情况是僧多粥少,招商厂家比经销商都多。每天都能接到大包商的电话,加上其他市场朋友推荐的,他们对产品的感觉首先取决于新颖度。没有差异化的产品肯定是没有市场前途的,只有让消费者心目一新、眼前为之一亮动心的产品才,对他们来说才有兴趣看一看,而安徽医药市场正面临产品差异化小,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医药购销各个环节利润分配的不均,加上同样产品多个企业生产,迫使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的促销手段。使医药市场环境持续恶化,药品价格不断攀升,极大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等诸多问题。3、创新能力低我省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快速发展严重不适应。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我省医药企业投入科技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1%左右。同时,医药产业的创新激励机制力度不大,知识产权保护尚有缺陷。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差强人意,与之配套的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当前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新药研究与开发所需的资金量大,二大部分企业为减少成本,降低这方面的投资,导致新药的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很少。同时我省医药企业所从事的发展战略是以引进仿制为主,这种状况导致了市场竞争进一步恶化,企业无法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进一步限制了我省医药行业的发展。当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在化学药、中药,还是在生物技术、医疗器械领域,均缺乏首次创新、标准认证、投融资、成果转化的竞争优势,因而受到“内忧外患”双重夹击。并且药物研发投入偏低、新药畸少,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切身之痛。 “十一五”期间,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不到3%,重点药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约为5%。虽然“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动员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金约为400亿元,但这样的投入水平仍远远不够。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发达国家制药领域盛传10年10亿美金才可能产出一个有市场的新药。但对于医药研发来说,高投入、低产出是不争的事实。高投入也未必赢来高回报。安徽药企明显难以承受这样的研发消耗,研发动力不足也就在所难免。目前,省内共有600多家药企,490多家GMP生产车间,但创新能力弱,生产格局乱,始终没有新药进入国际市场。多数具有研发能力的药企更愿意瞄准国外专利到期的仿制药。相应地,高端研发能力不足,就只能在低端市场争个你死我活5。4、体制约束由于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覆盖的领域较广,涉及的产业发展的相关主管部门多,致使在管理体制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影响工作效率。科研体制层面上,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科研机构与企业想脱离,这种体制阻碍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产业化发展不利。产业中的研究机构由于受政府科研计划的制约严重。其经费来源有一定的间断性,与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出现矛盾从而对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尽心阻碍。科研成果转化存在严重障碍,主要表现在缺少技术转让的体制,生物制药企业的产权交易机制和资本重组机制,不能使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与社会上的管理、营销和资本运作等资源结合,不能使科研成果更快的实现产业化。它包括缺少科研成果中介评估机构、科研成果的孵化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从事生物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评估、专利代理等方面。政府缺少吸引拥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医药产业人员,特别是在缺少收入分配上的激励机制,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是我省生物医药企业的人才缺乏。同要时,我省医药企业税负重,缺乏优惠政策支持。目前,生物医药企业增值税率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生物医药企业所得税由于生物技术产品从研究出发、临床试验到上市的周期长,大多数企业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可见,现行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都不利于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不适合生物医药企业。 我省生物制药技术相对滞后,生物医药产业的多技术成果的活力方式是通过技术转让,而不是通过产业化推向最终的产品市场。导致产业化滞后这一现象主要有二个:第一,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不协调,一部分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工艺和设备落后。第二,产业内企业决策层的经营意识还不够强,管理层讲技术发展产业化的能力不足,因为管理者大多是从高校走出来的科研精英,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如何角色转换是一个重要问题,缺乏有技术研发到市场运作经验的CEO和高级管理人才是安徽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三)机遇1、国际外部环境当今全球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国际上一些大型医药企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重大损失,它们降低其发展速度,纷纷采取保守的发展措施,从而为安徽医药企业发展提供的契机,安徽医药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通过市场的净化、优化和规范化发展,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特别是国际跨国公司向国内医药产业的投资,有利于国际医药市场向我国市场的转移生产。中国已加入WTO,入世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安徽医药可凭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就可以平等而又极具竞争力地进入各国市场,这为我省医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WTO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安徽医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入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好地使我国医药行业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加入对国内企业来说主要有以下优势:其一,技术指标较先进的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上化学原料药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入世后各成员国市场的开放将为我们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其二,我国拥有许多中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中药生产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中药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将为安徽中药出口奠定了基础。同时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及新的管理经验。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生物制药技术,改善我国医药企业的经营管理6。2、政策扶持国家陆续出台的改革政策开始显现良性效应。一是通过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降价等措施,加快引进了商业流通领域的竞争机制;二是加快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近两年来实施总量调控、淘汰落后的战略措施,已经有780余家工业企业、3000余户商业批发企业被淘汰,今后仍将有一批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划、不具备发展能力的企业,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逐步退出市场,同时也为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生物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被业界称为“新的工业革命”,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药,是目前最为热门也是最赚钱的领域之一,医药产业的发展进“黄金时期”,安徽医药产业发展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特别是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我省中药被批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为开发生物资源,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路线图日前已出台。根据该线路图,在“十二五”期间,安徽将建设合肥、芜湖生物制药产业基地、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并预计到“十二五”末,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更广范围实行,基本医疗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规模实力较强的医药生产商和流通商将受益,各子行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伴随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药行业而言,这将直接刺激我国医药消费的飞速增长。3、“绿色医药”盛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城市病的频繁发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大,医药费用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而安徽医药产业主要以中药为主,面对旺盛的需求,吸引了大量产业资金参与。尤其是随着“崇尚天然”的热潮日益增长,天然植物药即中药,成为世界投资的“黄金领地”。同时中药在国外市场作为食品补充剂、是营养品、是保健品,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亲睐,而作为无污染的医药品更是得到广大外国人的欢迎,该类药品在对外出口量上不断飙升。近10年,全球生物产业共融资3800多亿美元,占了医药行业总融资的41.0%。“十一五”期间,我省对绿色医药创新重大项目投入就达66亿元,还吸引各类社会资金240多亿。300多亿的投入,使我省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取得丰硕成果。而这些成果中主要以“绿色医药”为主,截至去年9月,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我省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10多个自主研发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了临床试验。这为安徽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虽然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实现盈利,但国内和国外的资本仍在不断涌入寻找机会。对于许多生产“绿色医药”的企业来说,“绿色医药”已经成为热门的投资领域,只有那些具备生产“绿色医药”的企业才会被关注,这无疑为安徽医药产业注入一股源泉。4、“银色市场”的大量需求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4亿,占总人口10.46%,而且每年仍在以3.2%的速度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加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药物需求,已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社会造成了很沉重的负担,当然也给一些医药行业带来了生机,将带来医药行业未来高速发展。如今在我国夫妻双方是独生子女并且要抚养四个老人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将直接刺激我国医药消费的飞速增长。医药行业内外一致判断:“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为医药市场带来黄金十年的重大机遇。”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有经济保障,二是需要人照料,三是需要亲情慰藉。这三点都为医药行业制造了大量需求。目前我省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很快,城乡社会补助制度的框架已经铺设完毕,在养老保障方面,随着“新农合”的展开,预计2020年达到全省覆盖的目标;在医疗保障方面,我省城镇已有90%参保,农村则达到95%。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医药市场的增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统计表明,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已超过50%,年轻人尽孝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保障功能在萎缩,子女不在身边,对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可谓鞭长莫及,因此老年人对药物方面的依赖更大。老龄化进程对我国农村地区的负面影响也更大,但对医药行业来说则是机遇。(四)威胁1、市场威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医药市场已成为全球性的市场这已经毋庸置疑,安徽医药企业不仅仅面对来自国内医药企业的竞争压力,还将不得不面对跨国企业的竞争。当关税优势失去时,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的巨资注入,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制剂基地,药品进出口额讲增加,药品价格悬殊现象将荡然无存,医药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无疑给安徽医药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在医药市场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药价的不合理,一些常用药品医院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很多。医药代理公司、药品招标、医院、医生等各个环节瓜分差价,这导致了药价的飙升。药品的出厂价并不是正常商品的出厂价。现在看到的出厂价,仅仅是药品生产成本加上药企的利润,而推广、税收、仓储、投标、配送等刚性成本全部转给了大包商,这之间的流通环节加重了药品的基本价格。同时目前的药品质量监控只重视检验结果,不看生产管理过程,低水平的小企业只要混过检验就能做到低价出厂。同质化竞争严重,药企只能拿到最薄的利润,小企业为了生存甚至做“血本”生意,这也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乏力的原因。当前安徽医药市场缺乏统一的市场进出准则,市场较为混乱,大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某些医药领域进行垄断,对小企业进行打压,达到其控制市场规模的目的。小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造成医药产品市场质量底下,对人们健康产生重大影响。2、技术威胁由于中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高科技领域的源头创新不足,加上一些发达国家对源头技术的垄断,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难度非常大,技术上的短缺以及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和封锁,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步履维艰,更是安徽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同时安徽中药材种植技术和方式仍然落后,基本上以家庭为种植单位,而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往往缺乏种植规范和生产规模,缺乏技术和质量保障,难以满足药材生产的特殊要求,直接导致加工企业原料收购困难,收购的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影响了资源的深加工,制约了产品出口。同时,分散的种植使原料生产成本高,形不成规模,严重制约着安徽中药的产业化和产业链的延伸。由于我省个医药企业资金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安科生物技术公司的干扰素2b产品外,省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2001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EPO、GM-CSF、TPA、EGF等,对我省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大的障碍7。3、国际竞争压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促使众多跨国公司相继入驻中国,进驻安徽。由于我省近年来迁入了大量外资制药企业的研发机构,它们寻求同我省医药企业研发合作,共享我省新药研发市场资源,我省的医药市场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伴随着跨国医药企业大规模的绿地投资、联合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与销售网络基本形成,制药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更加细化,这无疑冲击着我省各大生物制药企业,加大市场竞争力度。导致我省其他小企业被市场所淘汰。据了解,目前我国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的情况呈现恶化趋势,随着国外市场关税壁垒的取消或降低,技术性壁垒和贸易摩擦较入世前有所抬头,整体呈现出发案数量未出现明显增加、但产品出口额屡创新高,发起调查国别呈多样性,且涉案产品从原料药向医疗器械领域延伸等特点。这使我省中成药的出口所面临难度明显增加。三、安徽医药产业发展对策(一)推动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安徽医药产业中主要以小企业为主,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较少,我省的药品生产企业总体来讲是底子薄、规模小,虽然经过了几轮GMP认证,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经营理念,药品生产企业的多、小、散状况有所改观,但和邻近省市生产企业的差距还是相当大,要想缩小之间的差距,我省的医药界还是要下很大功夫,安徽医药企业之间可通过推动兼并重组,变小为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具体通过改变医药产业组织结构中不合理的成分,创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将医药企业中规模小,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的小型企业,以及那些综合竞争力很弱的企业淘汰掉,对具有一定生产能力规模,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新产品,新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从而提高安徽医药产业的总体水平7。同时安徽医药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培育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并通过这几个大型医药企业来带动整个安徽医药企业的发展。随着我省的医药企业在销售领域应该日益规范化,行业竞争应该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有利于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这其中主要要完善医药供应链管理,医药流通要进行专业分工,企业要做自己最强最好的,在对产品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不擅长的产品交给别人去做,已达到高效率,高效益。(二)加强自主创新 当前,在医药行业内部,起到竞争作用的关键核心点,主要集中在品牌、销售渠道、产品创新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良好的品牌形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注重品牌的管理、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真的就是对产品产生一种无形的增值。而品牌的产生主要是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加其市场竞争力。我省医药产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以及进行新技术研发,同时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使医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医药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逐步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加强校企合作,实施科技创新,加速中药现代化进 推进医药产业化发展,加速医药现代化进程,离不开科技人才和自主创新。我们的企业要发展、要进步,就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而学校要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德学兼优,技术过硬,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药科技人才,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药材生产企业工作,去创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要支持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改造;要协助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和资源配置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作为企业要注重高端人才、研发机构、技术服务平台的引进,从源头上抓创新,让那些高端人才的最新科研成果在您的企业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三)大力发展教育当前我省医药产业正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相应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长,特别是具有一定技术资格的初级医药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的需求量最大。同时安徽医药企业在以不段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用企业自身实力来带动整个安徽医药产业的实力的基础上。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医药产业最离不开的是技术,而技术源自于教育,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培养大量的医药类人才,促进医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得到发展,医药产业的生产力也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医药企业的发展,带动安徽医药产业的发展。安徽医药产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加大,在教育方面,特别是针对医药职业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医药职业教育要以企业的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学校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定位,对医药产业中管理型要以大学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为主,而操作型的腰以中高职毕业生为主。生物制药是一门技术,在教学中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四)扩大GMP认证数量在面对国际竞争压力时,安徽医药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扩大GMP认证数量是企业应变,决策的依据,也是供应链发展的基础,安徽医药企业应将信息资源作为增强其竞争力的关键。众所周知,药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是GMP认证,而由于我省中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为数很少,甚至有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未达到GMP标准,所以我省中药得不到国际认可,这也是近年来我省医药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省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分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医药企业应努力建设符合国际通行标准要求的生产基地,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和稳定,高质量的产品是其竞争力的标志。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GMP认证不仅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心理健康每日一句鼓励语
- 水华防治成本效益比分析报告
- 道岔钳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石化承包商管理制度
- 不锈钢真空容器制作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苏式园林建筑方案设计
- 农村小区化粪池施工方案
- 服装直播创业方案咨询
- 手绘建筑立面配色方案设计
-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人员岗位职责标准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 手榴弹使用教案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 三效并流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team management
-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 大小球分拣传送机械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