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TRS_AUTOADD_1226792996437 MARGIN-TOP: 0px; FONT- 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26792996437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TRS_AUTOADD_1226792996437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26792996437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 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TRS_AUTOADD_1226792996437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 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size“:“12pt“,“margin-top“:“0“,“margin- bottom“:“0“,“p“:“line-height“:“1.5“,“font- 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 top“:“0“,“margin-bottom“:“0“,“td“:“line- 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size“:“12pt“,“margin-top“:“0“,“margin- 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 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 top“:“0“,“margin-bottom“:“0“,“li“:“line- 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size“:“12pt“,“margin-top“:“0“,“margin- bottom“:“0“-*/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 喜欢择水而居。以“再现自然式山水园”为主要特征的中 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 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因此,从理论上对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加以论证,十分 必要。 一、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 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 汉代的 “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 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 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 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 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二、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 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 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中国文人 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 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 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 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 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 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 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 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 “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 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 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 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 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 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 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 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 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 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中国诗歌崇尚自然美,形成以“自然”为宗的诗歌美 学,其中不乏描述自然水景的名篇佳句。如“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 如旒,挂者如帘”等等。许多园林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 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了水更深的文化内 涵。 三、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 1.水型美 “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 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 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例如南京瞻园内南 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 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面最小,但与假山相伴,深 邃而有山林之趣。三个水域以狭长的溪水相连,池岸形态 丰富,有贴水石矶、亭台水榭、亲水草坡、陡崖堑路及夹 涧石谷等多种变化。同时,在水面转折处设汀步及小桥, 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和进深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景观 效果。 2.动静美 中国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 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水平 如镜的水面,涵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 美。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 静水的赞美。XX 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 是源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 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 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如 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 有的园林利用水源与水面的高差,“引来飞瀑自银河”, 形成瀑布景。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 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 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 3.水声美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 利用水体营造声景。如泉滴潭池,正如“蝉噪林愈静,鸟 鸣山更幽”一样,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流水潺潺使人 感到平和舒畅:“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 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古代园林水景中,不乏 利用水声成景的例子,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圆明园的 夹镜鸣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还有借助听觉变化, 赋予建筑以诗的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意于 “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听雨轩则取意于“雨打芭蕉”, 点明了水声之美,充分发挥了水综合视听的功能。 4.映射美 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 物的倒影为其增色。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 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 中,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园林利用水映射成景的手法多 样,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映射出风的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煤炭仓储物流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机械拆除与人工拆除配合方案
- 2025年关于轴承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氢能电源生产线项目技术方案
- 起重设备安装项目成本控制方案
- 足疗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 住宅小区物业股权转让及业主权益保障协议
- 离婚协议经典样本:婚姻终止财产分配与子女监护协议
- 液化空气储能空分技术经济性分析与评估
- 2025年解除租赁合同协议书
- 黄冈市2025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人工搬运培训课件
- 2025年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精练)
- DB4406∕T 47-2024 养老机构安全风险管理规范
- (标准)舞蹈班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T/CTRA 01-2020废轮胎/橡胶再生油
- 2025年网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中英语新课标3000词汇表(新高考)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