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提出以来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低碳生活提出以来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低碳生活提出以来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低碳生活提出以来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低碳生活提出以来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生活提出以来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报告 环保、低碳等概念已深入到上海世博园的每一个角落, 绵延一公里的“世界轴”俨然已成为一条“低碳环保示范 走廊” 。低碳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 式,把消耗的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保护地球环境,保证人类在地球上长期舒适安逸地生活和 发展。 低碳生活,不仅为政府、企业和单位竭力倡导,它距 离普通市民的生活其实很近很近 去年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郑重宣布 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 氧化碳排放较 XX 年下降 40%45%。这一数字让世界惊诧, 也让国人瞩目。它牵扯的不仅是众多企业和单位,也与普 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碳排量计算软件火爆网络 核算单位呈现全球化趋势 2 月 8 日,周一。平时都开私家车上班的李元军选择了 乘公交出行。早晨 7:30 出门,步行至车站,20 分钟后上 车。出门约一个半小时后,他从东郊到达了位于西高新的 办公楼下,9 时整踏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虽然和往常出发去上班的时间一样,但坐公交车也能 准时到达单位,这样的结果他没料到。之所以舍弃私家车 选择乘公交出行,李元军有自己的认识:“每周一上班都 有些烦,因为堵车特别严重。如果运气不好 ,迟到也是 常事。 ”这并非他此次“反常行为”的真正原因。 “昨天从 朋友那里了解到一个叫碳排量计算器的新东西,现在在网 络上很火。 ”“新东西”是一种网络软件,只要输入个人的 居住面积、出行次数、交通方式等数据,就可以算出个人 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照提示,李元军计算出自己的 碳排放量后吓了一跳,他决定乘公交出行。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这个“新东西” ,只需 0.194 秒,显示有 434000 个相关网页。目前,很多知名论坛上, 不乏发帖寻求下载“计算器”的网友,有人甚至已将这种 计算列入每天生活的必备程序。给李元军介绍这个计算器 的朋友,就是这种生活不折不扣的“粉丝” 。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东西”有多种版本,除了计 算常见的电能、燃气、燃油等,还涉及生活的诸多方面, 其核算单位也细化到人民币、港币、美元甚至欧元之分。 网友“步行上班”说:“如此多的计算器版本说明,这种 计算器的火爆程度不仅在中国表现明显,在世界范围内也 不容小觑。 ” 李元军“计算”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后,惊讶地发现他 的碳排放量高出全国标准的 2 倍,而超标最为严重的就是 汽车燃油的碳排放量。于是,他选择了环保的公交出行。 更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以这种方式上班,在堵车最严重的 周一也能准点到达。 算算自己的碳排量 众多网友惊呼超标 李元军究竟怎样计算自己每天的碳排放量呢?在某网 站提供的碳排放量计算器上,有着这样的数据:电视机开 1 小时,相当于排放 0.966 公斤二氧化碳;吹风机开 1 小时, 相当于排放 0.552 公斤二氧化碳;洗衣机开 1 小时,相当 于排放 0.2898 公斤二氧化碳记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致 计算了一下:每年的耗电量为 2345.57 度,消耗汽油 500 公升,乘坐飞机 5000 公里,乘坐公交 XX0 公里,乘坐出租 车 5000 公里。根据上述指标计算,记者一年的二氧化碳排 放总量为 5.358 吨,若自己栽树来“弥补吸收”排出的这 些二氧化碳,需要栽 48.27 棵树,若是别人栽这些树,则 需要花费 3000 元。 资料显示,中国公民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2.7 吨。 与此相比,记者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超出平均水平 一倍,令人咋舌。天涯论坛上,凡是按照该计算标准算过 的网友,多半碳排放超标。网友“微笑飘过”说:“当下 社会电气化现象普及,哪一个家庭的用电量不是过去的几 倍甚至几十倍?这样的增速不免让人心惊肉跳。 ” 网友“大师”说:“看着自己超标的数字,突然能理 解马尔代夫召开的水下内阁会议了,从今天开始我每天都 要算算自己的碳排放量,是该引起注意的时候了。 ” 这样的说法也许还不够直观,还无法让更多人理解超 标的碳排放量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在众多网站公布的同一 组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在 25 摄氏度常温及标准大气 压下,1 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占空间为 556 立方米。一个奥 运会游泳比赛专用水池的大小约为 2500 立方米。在英国, 平均每个家庭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10 吨,体积相当 于两个奥运会专用泳池。而美国的家庭年平均二氧化碳排 放量约为 20 吨,足以填满四个半奥运会专用泳池。 低碳成为“两会”热门词语 委员代表们倡导生活新理念 过高的碳排放量给普通市民和网友带来震惊的同时, 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情况:在许多省市自治区今年召开的 “两会”上, “低碳”成为诸多代表和委员们津津乐道的热 门词汇。 “家用电器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要及时断电,灯泡换成 节能灯可节能 60%以上;每月清洗一次空调滤网,也能节能 10%到 30%;解冻食品时,预先将食品从冰箱冷冻室移入冷 藏室,充分利用冷冻食品中的冷能 。 ”江苏省一位女政 协委员这样说。 “推行低碳生活,也会碰到不少阻力。随着大家生活 水平的提高,不少人觉得省水、省电、省油太抠门,又省 不了太多钱。而我们要向居民宣传的是,这不是钱的问题, 而是责任感的问题。 ”安徽的政协委员邢江霞说。 山西省政协委员吴欣表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意味 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推进 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要改变人们那些习以为 常的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 有广东省政协委员认为,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生 活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从生活的细节上 改变,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控制并减少个人的碳排量。 陕西省在今年“两会”召开前,提出节约办会的理念,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着眼于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 为新的发展理念”与会代表提交提案的方式也与往年 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代表委员不再提交纸质文件,而改 交电子文本,这些变化都与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吻合。 许多知名网站的论坛里,已开始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贯 穿低碳理念并身体力行的网友发帖称:“建立低碳社区, 开展低碳出行、低碳生活等活动,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 向。 低碳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应成为公民的自觉追求。 ” 从感觉“苛刻”到乐在其中 低碳期待成为共同价值取向 统计数据显示,普通家庭 75%的用电都消耗在家用电器 的使用和待机状态上。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 4 小时,其 他时间关闭,每年能节约 500 元;夏天空调调高 1 摄氏度, 全国每年能省电 33 亿度;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一个 家庭一年能省 12 度电;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 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个人全年 83%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表明,在网上进行无纸办公,不仅 能避免开车出去办理业务,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 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洗衣时用温水, 而不要用热水;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 要放进烘干机里。如此,个人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 到 90%。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 5000 亿个塑料袋,其中只 有不到 3%可回收。所以,无论是去超市还是菜市场,都别 忘记自备购物袋。 在西安高新区工作的许文,上大学时曾是学校彩虹环 保协会负责人,他现在是不折不扣的低碳生活推崇者。 “低 碳生活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生活 品质并没有降低。 ”他给记者描述了自己一天的低碳生活 早晨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上班,午饭时关了电脑再去用 餐,晚上回家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许文坦言,刚开始 时,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过于苛刻,但现在他已乐 在其中。 在许文的身边还有很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 他们组成了一个“低碳联盟” ,盟友们经常组织一些活动, 大家通过网络联系。他们最常做的事就是乘公交车去郊外 爬山。出发前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爬山时遇到难以自然 降解的垃圾,就捡起来带下山。 “适量增加户外运动,自然 就减少了在家看电视、上网的时间,锻炼身体和环保行动 两不误,何乐而不为!”盟友李雨菲说。 社会共同认知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但低碳生活却可 以从一点一滴做起。 “低碳联盟”的盟友王雪峰认为,勤俭 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