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机组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含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1009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5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3-29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干燥
机组
设计
机械
毕业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干燥机组 设计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指导老师 : 碳纤维号称军民两用的材料之王:同钛、钢、铝等金属材料相比,在物理性能上具有强度大、模量高、密度低、线膨胀系数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等军工领域、风力发电叶片等工业领域、 碳纤维,纤维中碳的成份占有 90以上。从分子组成来看,是属于无机纤维。但目前主要通过有机高分子纤维后处理来获得驱逐,后处理过程主要是要驱逐非碳元素,使之形成高度结晶的石墨结构。 对于高强度碳纤维 7量达到 294关聚丙烯睛原丝预氧化、碳化的过程比较复杂,研究的文献很多。但高性能碳纤维与原丝性能的关系文献中很少涉及,更没有高性能原丝买卖发生。但几乎达成一致的共识是: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必须要有高性能原丝。同时可以认为进行超高分子量聚合体的制备及其干湿法细旦高强 题的关键所在。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次设计任务是 进行干燥机组设计 。 本文介绍制取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的关键设备之一 干燥机(组)的结构组成及研究概况,对主机主要零部件:辊筒轴部件、传动齿轮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辊筒轴及齿轮进行了强度校核;对轴承寿命进行了计算;对保温部件进行了方案比较和结构设计;对润滑部件进行了润滑方式的选择和润滑装置设计及计算。 机组的使用环境:高温、湿度大、腐蚀性环境,厂房洁净度较高,厂房无吊车 机组的使用状态:长时间连续运行。设备使用寿命:三班制, 20年。 1#、 2#干燥机除辊的加热形式、箱体尺寸及运行速度不同外,其余皆相同。 干燥辊置于干燥室内, 1#机干燥辊内通 80 ,2#机干燥辊内通 尺寸: 600 400 运动精度:装配后辊部径向最大跳动 表面处理:辊部表面镀硬铬后精磨并抛光处理,粗糙度 官镜面,铬层保留厚度 设备在考虑到结构强度、刚度、震动之外,还要考虑到噪音,安全操作等因素,力图整机性能稳定,外观轮廓简洁、便于安装、维护。 干燥机总体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及工艺要求简图尺寸确定设计方案 (1) 机构的型式 (2) 干燥辊的排列 (3) 干燥辊的加热 蒸汽加热是利用其汽化热,当蒸汽压力不变时,汽化热高,温度稳定。辊筒内可通 0 节蒸汽压力,以达到不同工艺温度要求,辊筒温度一般在 110 180 之间。蒸汽由进气管沿三个方向 (120均分 )进入辊筒内,沿辊筒母线迂回加热后由排气管排出。 (4) 干燥辊的结构原理 夹套式加热,即干燥辊为可拆式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制作,表面镀硬铬,借助法兰连接在辊轴上,当通入热水或蒸汽加热时,热水或蒸汽从辊轴内孔中的一无缝钢管进入,经内隔套加热辊内壁,然后从干燥辊轴孔内另一无缝钢管间隙内流出,由于辊筒轴与排气管之间有一空气隔层,以使蒸汽不与辊筒轴直接接触,不仅可以降低热量损失,还能降低辊轴和箱提温度。 确定干燥机结构形式及传动方式 ( 1) 干燥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主机部件、保温 部件和润滑部件。 ( 2) 传动方式为:电机 摆线针轮减速器 主机 (传动轴 辊筒轴 ) 这样使得主机的结构简化,便于制造和检修,摆线针轮 减速器系通用标准件,质量有可靠保证,减速系统出现故障可以直接通过更换减速器来完成,不会因本干燥机组维修停车而造成整条生产线的长时间停止运行,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设计和工作设计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及校核 (1) 主机部件 (a) 传动箱体 箱体材料采用 有油标、放油螺塞,箱盖 (加垫 ),设呼吸型加油孔及箱盖密封垫。箱体留有热油循环的进出口。 箱体侧面有观察口 (有机玻璃 )。 (b) 传动轴 (c) 干燥辊部件设计及校核 辊筒呈悬臂式,通过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 (耐高温,大间隙 )固定在箱体上。它包括封口法兰、内、外套、隔条、进出水法兰部分。 (d) 齿轮设计和强度校核 (e) 轴承型号选择及寿命校核 (2) 保温部件 (a) 框架 (b) 保温壁结构 (c) 保温门 导轨在上面,门上方装滚轮,悬挂在顶架,可沿轨道前后推拉。结构复杂些、成本增加,优点是同样操作方便。同时轨道在上方,不会影响到操作人员的行走、工作,且不容易有杂物进入。 (d) 导轨 考虑到距离较长,且所有保温门均悬挂在导轨上,因此采用无缝钢管与矩形钢管联结在一起的焊接结构,无缝钢管起导向作用。矩形钢管起加强刚性和防止变形作用。 (3) 润滑部件 (a) 润滑方式及润滑装置的选择 (b) 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计算 (c) 油泵选择 (d) 油箱设计 油箱中设置有吸油滤油器,注油器也设有过滤装置。油箱底部作成适当斜度 5,安设放油塞,以方便清洗。油箱侧壁设计有油位指示计,指示油位高低。油箱上设有通气孔,保证在最大吸油量和回油量时能在正常气压下供油。吸油管与回油管远远隔开,吸油管离箱底距离 2倍管径,距箱边 3倍管径。为防止回油时带入空气,回油管插入最低油面以下,距箱底距离 2倍管径,油的排口面向箱壁,管端斜切成 45。吸油侧和回油侧用隔板隔开,以分离回油带来的气泡与赃物。油箱内壁涂刷耐油涂料,以防锈、防冷凝水 。 (e) 过滤装置形式、选择及计算 结 束 语 因为本人还未有多少社会实际经验故本设计中有错误和不完善的地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