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大全病理学_第1页
医学ppt课件大全病理学_第2页
医学ppt课件大全病理学_第3页
医学ppt课件大全病理学_第4页
医学ppt课件大全病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 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 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病理学是重要的 支撑点,各种临床科研均需要以正确的病理学诊断 为依据。 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学研 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 William Osler(1849-1919)曾经写道 “病理为医学之 本 ”。 本课件为省优质精品网络教材,是根据人民卫 生出版社病理学第六版统编教材及省高职高专的规 范教材编写的。其中包括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二大 部分。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共附有大体和显微镜 下图片余幅和部分动画,对各类病理学及疾病概论 的基本知识作了详细介绍。 本课件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病理教研室制作 前言 知识要点 1.解释病理学的概念。 2.明确病理学的任务及其在医学中 的地位 3.学会运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学 习方法。 4.了解病理学的发展简史,激发对 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导论 一、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 和方法 五、病理学发展简史 导论 一、 健康与疾病 二、病因学及发病 三、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1、病理学的任务 病理学是用 自然科学的方法 研究 疾 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 等方面的 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 病因、发病机 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在临床医 学实践中,病理学又是 诊断疾病 的重 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 属于临 床医学。 病理学的概念: 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病理学的范围 病理解剖学 :着重从 形态变化角度 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图 1) 病理生理学 :则着重从 机能和代谢 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图 2) 但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 机能、代谢的改变。 二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一 ).属基础学科,是桥梁课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又是 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病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与其它医学 基础科学和自然科学分不开。 (二 ). 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运用各种临床诊察、检验、治疗等 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外,往往还必 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为医学之本 ”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基础医学 解 剖 学 组 胚 学 生物化学 生 理 学 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 临床医学 内 科 学 外 科 学 妇产科学 儿 科 学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病理学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1.大体观察 2.组织学观察 3.细胞学观察 4.超微结构观察 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1、大体观察 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量尺等 各种衡量辅助工具,对检材及其病变性 状(大小、形状、色泽、重量、表面及 切面状态,病灶特征及硬度等)进行细 致的观察和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图 3 、 图 4 2、组织学观察 将病变组织制成原约数微米的切片,经 不同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微 病变,千百倍地提高了肉眼观察的分辩 能力,加深了对和病变的认识,通过分 析和综合病变特点,作出疾病的病理诊 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图 5 3.细胞学观察( 图 6) 采集病变部位脱落的细胞制成细胞学涂片 ,作显微镜检查,了解其病变特征。 4.超微结构观察( 图 7、 图 8) 运用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细胞及 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微结构进行 更细微的观察,即以亚细胞(细胞器)或 大分子水平上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病变。 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 胞内化学成分特性的化学试剂进行特殊染 色,了解细胞组织内各种蛋白质、酶类、 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的状况,加深对形 态结构的改变的认识。 近年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及染色体 检查,致病基因的分析,了解细 胞的免疫学性状,研究基因异常 ,揭示内外源性基因的突变,通 过 mRNA和多肽以及蛋白质来反 映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 这对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都有很 大帮助。 ( 图 12、 图 13 )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外科病理学 ) 1.尸体剖检( autopsy, 尸检) 2.活体组织检查( biopsy, 活检) 3.细胞学检查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试验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 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如肿瘤 的生长、细胞的演变、细胞的癌变、病毒的复制 、染色体的变异等。 四 、 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指导思想 要以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观认识人的健 康与疾病。 学习方法 1.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专业名词 病理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术语,如淤血、 机化、假膜、癌、肉瘤、酸中毒和碱中毒 等,要正确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 易混淆的名词术语,如 坏死与坏疽 ; 肉芽 组织与肉芽肿 ;栓塞和梗死等要认真加以 区别,掌握其概念的本质及特性。 2.学习病理学要重视四个联系 : 重视 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变化的联系。 重视 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重视 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重视 病理与临床的联系。 3.学会观察病理变化 病理标本: 要认识病变器官,找到病变部位 ,观察病变性状(大小、形状、色泽、质地 、硬度和边界等)特征。 组织切片: 用光镜观察组织学形态特点。 4.注重病理生理实验 ,加强能力训练 五、病理学发展简史 病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科技 进步以及医学发展相关。病理学的形成 和发展大体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早期尸体剖检 2.西方学说和古代病理祖国医学病理学 说:公元 460 377年 3.器官病理学: 18世界中叶 莫尔加尼 ( Margani) 4.细胞病理学: 19世纪中叶 魏尔啸 (Rudolf Virchow) 5.实验病理学: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 Claude Bernard 6.亚细胞病理学: 自 20世纪 30年代以 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诞生和生物 组织超薄切片技术的建立,病理学 便跨入了亚细胞和分子水平阶段, 使过去未被认识的许多微细病变和 发病机理,逐渐得到阐明。 导论 疾病概论 知识要点 1. 重要概念 :疾病、健康、症状、体 征、病理过程、病理状态、遗传易 感性、脑死亡等 2. 疾病的原因及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3. 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 替规律 4. 疾病的转归和结局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 “健康不仅 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身 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 ” 亚健康或次健康 ( sub-health) 概念 “心身轻度失调状态 ” “潜临床状态 ” “前临床状态 ” “心身轻度失调状态 ”,即表现为情绪低落、 心情烦躁、纳呆失眠等,且时好时坏,时轻时 重,呈现周期性; “潜临床状态 ”即表现为与某些疾病相关的高 危倾向,潜伏着发展成某一类病理损害的极大 可能或已启动向某些病理改变发展的态势; “前临床状态 ”,即表现出明确的病理改变, 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二、疾病 疾病( disease) 是机体在一定病 因作用下,因 自稳调节紊乱 而发生 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疾病过程中 ,机体对病因及其所致损伤产生抗 损伤反应,体内出现一系列功能、 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从而表 现出种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 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劳动 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图 9) 病因 机体 内稳态破坏 抗损伤反应 功 代 结 症 体 行 能 谢 构 状 征 为 异常 临床 异常生命活动现象 症状 : 是指病人主观上异常的感觉 , 如 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 这往往是病人就诊时的主诉。 体征 : 是指医士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 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如心脏杂音、肝脾肿大、肺部啰音 等。( 见图 11、 图 14) 社会行为异常 :是指患者有目的的语 言和行为发生异常,如烦躁不安、 哭笑无常、活动不自如等。 病理过程( pathoLogical process) 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 、规律性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 构的异常变化,如炎症、发热、 缺氧、心力衰竭等都是病理过程 。 病理状态( pathological state) 是 指发展非常缓慢的病理过程或相 对稳定的局部形态结构改变,如 骨折愈合后遗留的骨痂,烧伤后 的瘢痕形成,风湿病的心瓣膜改 变等。 第二节 病因学及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 致病原因 是指能引起疾病并决定该 疾病特征的因素 . 致病条件 (包括诱因)是指在致病 原因作用于机体的情况下,促进疾 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诱因是指能使病因加重的因素。 感染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遗传因素 机体因素 1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营养性因素) 2免疫因素 3 先天性因素 4神经内分泌因素 5.性别、年龄因素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SARS 人类基因组包含 23对染色体,共约 30亿个碱基对,这是人 类一切生命现象的分子蓝图,也是生命遗传信息的 “总词 典 ”的个体发育及细胞功能活动控制的 “总程序 ” 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可引起遗传性疾病 ,如某一基因突变可引起血友病,某一染色体畸变可引起 先天愚型; 二是由于机体某种遗传上的缺陷, 使后代具有易于发生某 种疾病的倾向即遗传易感性,例如某些家族中的成员易患 精神分裂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等,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 免疫因素 当机体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时,可 促使疾病的发生。 免疫功能严重不足或缺陷时, 可引起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先天性丙种球蛋 白血症等) ,此时机体容易发生致病微生物的感 染和恶性肿瘤。 过亢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花粉、皮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食物(如鱼、虾等)等对有过敏体质的个体易引 起诸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等变态 反应性疾病。某些个体的免疫系统异常而针对自 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转化规律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 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 是指在 原始病因 作用下机体发生的 某种变化 又可 能 转化为新的原因 ,引起 新的变化 ,而后者再 转化为原因,再引起新的变化,如此 病因与结 果交替作用 ,形成一个 螺旋式 的发展过程, 3.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病 学)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 许多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 系统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有的病因刺激经神经 反射引起相应系统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腹部 钝击伤引起迷走反射,可致心跳暂停, 2体液机制 许多致病的因素可直接或间接 地通过 体液量和质 的改变,造成 内环境紊乱 而 发生引起疾病的发生。脱水、出血 3细胞分子机制 由于致病因子对组织细 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使某些细胞或基因的功能 、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病理过程。 恶 性 循 环 血压下降 交感神 经兴奋 微血管 收 缩 微循环 淤 血 回心血 量减少 组织缺氧 毛细血管 大量开放 心输出 量减少 外伤大 出 血 第三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一、潜伏期 此期 是指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症状前的阶 段。 二、前驱期 此期 是指在潜伏期之后到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之 前的一段时期。 三、症状明显期 此期 是指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相继出现的 阶段。 四、转归期 此期 是指疾病走向终结的时期。疾病的转归有完 全康复、不完全康复与死亡三种形式。 1. 完全康复 2. 不完全康复 3. 死亡 传统观念分为三阶段。 濒死期:(临终状态) 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 生物学死亡期:死亡的最后阶段,整个机 体已不可能复活 。 近年人们来对死亡概念又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 整体的功能发生 了永久性停止。 实际上指包括大脑半球、 间脑、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发生了 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即所谓 脑死亡 ( brain death) (图 10) 。 判断脑死亡的指征是 : 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 吸,目前世界各国都把自由呼吸停止作 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肌肉活动, 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但此时脊髓反射 仍可存在。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 角膜反射、咳嗽反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