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八上543真菌ppt课件_第1页
2013版八上543真菌ppt课件_第2页
2013版八上543真菌ppt课件_第3页
2013版八上543真菌ppt课件_第4页
2013版八上543真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一想 议一议 P79 冬天森林 里铺满了厚厚 的落叶,年复 一年,落叶会 不会越积越厚 呢?为什么?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参与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的? 2、细菌和真菌对人和动植物有哪些 影响?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从组成真菌细胞的数目来看,酵母菌属于的 个体,青霉属于的个体。 2.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因此真菌 和动物、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3.霉菌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构成的 。其每个细胞都有、和 。 4.组成青霉的菌丝中,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做 ;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做。 5.真菌与细菌一样,细胞内也没有,只能以现 成的有机物生活。 6.真菌的生殖方式是。 一、学案导学 观看视频感知细菌真菌的 分解 作用、因 寄生生活导致生物 患病 、和动植物 共生 。 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 讨论 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 什么物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 讨论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 起什么作用? 分解作用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分解成 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有些细菌和真菌是寄生生活的,吸收动植 物和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 不同的疾病。 链球菌 可以使 人患病 真菌 引起的植物疾病 棉花枯萎病 真菌 引起的植物疾病 水稻稻瘟病 小麦叶锈病 真菌 引起的植物疾病 玉米瘤黑粉病 真菌 引起的植物疾病 四、与动植物共生 与 植物 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 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 叫共生。 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 真菌藻类 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 提供( ) 提供( ) 与 植物 共生 根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 豆科植物根瘤菌 含氮物质 有机物 提供( ) 提供( ) 与 动物 共生 牛、羊 、骆驼 胃肠内 的细菌 纤维素 场所、食物 分解( ) 提供( ) 与 人 共生 牛、羊 、骆驼 肠道内 的细菌 维生素 B12和维生素 K 场所、食物 制造( ) 提供( ) 五、评价实验方案 三种方案的共同点: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 方案 1: 使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 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 2: 将 甲组灭菌 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 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 3: 将 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 处理,甲组放在 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 下。 P82讨论: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只保持一个变量。因此其他 因素要相同。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为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一定的水分,有利于细 菌的存活。 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方案三。 因为方案一的乙组暴露在空气中,会有 杂菌进入,有其他的原因使树叶分解,方案二同理 ,而方案三进行了灭菌处理,不会有杂菌进入,所 以最能说明问题。 六、以菌治虫 1911年 ,德国人发现了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细菌 ,具 有很强的杀虫能力 , 这种细菌为 苏云金杆菌 。 苏云金杆菌的 伴胞晶体 能使害虫瘫痪致死。 芽孢 则能通过破损的消化道进入血液 ,在血液中大量繁 殖 ,使害虫死亡。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大规模地 培养 苏云金杆菌 , 用 来杀灭害虫。 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不仅 可以 控制 害虫数量,同时 也能 通过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对 环境的污染。 七、盘点收获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 评价实验方案 以菌治虫 1.位于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呈青绿色、扫帚状的结构是 A.营养菌丝 B.孢子 C.花粉 D.种子 2.在培养蘑菇的过程中,要在配料中加入一些 “ 菌种 ” 。这 里的 “ 菌种 ” 指的是 A.孢子 B.种子 C.果实 D.花粉 3.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 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能引起植物疾病 C.与植物共生 D.与植物竞争 4.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寄生者 5.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的产物不包括 A.无机盐 B.水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八、学案检测 九、课本练习 P82 1、 ( )( ) ( ) P82 2、 B P82 3、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 的含氮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