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教育康复ppt课件_第1页
脑瘫教育康复ppt课件_第2页
脑瘫教育康复ppt课件_第3页
脑瘫教育康复ppt课件_第4页
脑瘫教育康复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 前言 国内外开展脑瘫康复已有百年历史,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用 医学的手段康复脑瘫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事这一康复的 科学家们发现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医疗康复方法众多,但没有一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或是没有一种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 二是近年来有研究将教育康复引入,但有着认识不一、重医 疗轻教育、教育康复专业队伍难以稳定等问题; 三是脑瘫孩子做了多年的康复治疗,不少孩子腿能行走、运 动功能改善了,但言语功能滞后了,花了不少钱家长吃了 不少苦,但孩子成为了 “四不能儿 ”:不能与人沟通、不能 自理生活、不能进入学校、不能融入社会。 这时人们开始思考:脑瘫康复的目标是什么?脑瘫儿童自己 到底需要什么?从脑瘫儿童到成人应该如何早日融入社会 ? 一、基本概念 n 脑瘫的概念 n 康复的概念与内容 n 教育康复的概念 n 教育康复 -医疗康复 -康复教育的区别 一、基本概念 n 脑瘫的概念 n 康复的概念与内容 n 教育康复的概念 n 教育康复与康复教育的区别 二、基本理论 n 认识脑瘫,了解脑瘫的特点 n 脑瘫的教育康复现状 n 脑瘫的教育康复模式与内容 三、 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n 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音乐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如何开展脑瘫的教育康复 n 一、基本概念 (一)脑瘫的概念 n 国际脑性麻痹协会的定义 (略 ) n 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座谈会: n 2006年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省儿 童医院主办): n 脑瘫 -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 0-1岁)非进行 性 脑损伤 和 发育缺陷 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 、癫痫、行为或感知觉障碍。 n (重者出生 4-6个月就可能发现,轻则周岁后才渐 渐明显。也就是说这种姿势和运动的异常是 随着 患儿的生长发育 不断变化的) 脑瘫的分型 n 1)临床分型: n ( 1)痉挛型脑瘫( spasticity) ( 2)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 athtosis) n 紧张型( tension): n 非紧张型( non-tension ): n 张力障碍 型 ( destonia) : n 震颤型( tremor) n ( 3)强直型( rigitys) ( 4)共济失调型( ataxia) n ( 5)肌张力低下型(又称弛缓型 atonia) n ( 6)混合型脑瘫( mixed) n 2)痉挛型按不同部位分型(见下页) n 3)病因学分型(见下页) n 4)障碍分类(见下页) 痉挛型 脑瘫的分 型 ( 1)单瘫( monoplegia):一个肢体的瘫痪。 ( 2)双瘫( diplegia):两下肢重于两上肢的四肢瘫痪。 ( 3)偏瘫( hemiplegia):一侧上、下肢的瘫痪。 ( 4)三肢瘫( triplegia):三个肢体的瘫痪,多数为双下肢 与 侧上肢的瘫痪。 ( 5)四肢瘫( quadriplegia,tetraplegia):四肢完全发生瘫 痪。 病因学分型 n 脑损伤型: 29.51% n 脑发育异常型 :33.23% n 混合型 :27.52% n 原因不明型 :9.74% n (国内唐久来等学者综合 698名脑瘫的病因分析结 果) (二)康复的概念与内容 n 什么叫康复? n 康复 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 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 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 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 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 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 社会( WHO)。 康复 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 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 行全面 康复 。 康复的三、四、五概念 n 3种 康复 服务方式: n 康复 机构 康复 、上门 康复 服务、 社区 康复 n 4大康复领域: n 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n 5个康复 内涵: n 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 康复的领域 n 医学 康复 (medical rehabilitation)(利用医疗手段促 进 康复 ) n 教育 康复 (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通过教学与 培训手段促进 康复 n 职业 康复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恢复就业, 取得就业机会 ), n 社会 康复 (social rehabilitation,在社会的 层次 上 采取与 社会生活 有关的措施,促进残疾人能重返 社会 )。 n 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 康复 也就是 “全面 康复 ”。 (三)医疗康复 n 医学康复主要通过康复医学各不同专业的 康复技术成员组成小组,以康复团队合作 形式开展服务 n 通常由 “康复医学科 ”或 “医疗康复中心 ”完成 康复 医学科的组成与成员 n 康复 治疗组 ( team work)组长为物理医学与 康 复 医师( physiatrist), n 成员包括 n 物理治疗师 /士( PT) n 作业治疗师 /士( OT) n 言语矫正师( ST) n 心理治疗师 n 假肢与矫形器师( P&O) n 文体治疗师( RT) n 社会工作者( SW) 康复 医学科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n 物理治疗 ( PT) n 作业治疗 ( OT) n 言语治疗 ( ST) n 心理辅导与治疗 n 文体治疗 n 中国传统治疗 n 手术治疗 n 康复 工程 n 康复 护理 n 社会服务 康复 医学的内容 n 康复医学是由 理疗学 , 物理医学 逐渐发展 形成一门新学科。 n 康复医学主要面向 慢性病人 及伤残者,强 调功能上的康复, n 包括康复 预防、 康复 评定和 康复 治疗三大 方面 n 其中 康复 评定和 康复 治疗是核心。 (四) 教育 康复 n 概念:通过教学与培训的手段促进 康复 n 方式:五种 n 早期教育 n 特殊教育 n 引导式教育 n 康复 培训 n 家庭教育 康复教育 n “ 我国自 20世纪 80年代初引进现代康复医学以来,康复医学事业发展 迅速,康复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迅速增加,各有关院校纷纷开设 “ 康 复 ” 专业。 n 在经历了初期的无序之后,康复技术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规范化。 n 2001年起,国家教育部逐步批准在部分高校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 。 2002年,开始编订本科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编写和出版统一教材。 2006年,卫生部启动了本科康复治疗专业 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工作。康复职业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 ” n -对我国康复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08胡忠亚) n 以上说法基本解释了 “ 康复教育 ” 的概念和内容 :康复技术人才培训、大学康复专业设置、康复 医学院工作、康复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康复职 业教育等。 (五)教育康复与康复教育的区别 n 1、服务对象不同: n 教育康复是面对需要教育和康复的残疾儿童和成人,如脑 瘫、智障、自闭症、中风偏瘫、失语、脑外伤等 n 康复教育 所面对的是从事康复工作的务类人员,如康复教 育师、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师、社会工作者等待,而不是 需要康复的对象。 n 2、内容不同: 教育康复是前面说的五种形式和其内容, n 康复教育则包涵很多很多的专业和技术。 n 3、我们今天主要介绍脑瘫的教育康复 n 请思考: n 教育康复有什么作用,能解决哪些问题? 多年的国 际 国内教育康复 经验说 明, 教育康复至少能解决七大 问题 : n 运动障碍 n 感觉障碍 n 生活自理障碍 n 人际交流与社会交往障碍 n 情绪、行为、性格异常 n 认知障碍 n 入学前和就业前的心理与技能缺陷 n二、基本理论 (一)认识脑瘫,了解脑瘫的特点 n 痉挛型脑瘫(视频 /图片) n 不随意运动型(手足徐动型)(视频 /图片) n 强直型(视频 /图片) n 共济失调型视频 /图片) n 肌张力低下型(又称弛缓型)(视频 /图片) n 混合型脑瘫(视频 /图片) (二)脑瘫的教育康复现状 n 教育康复是残疾儿童生活自理的基础,脑瘫儿童康复目的是最终使他 们能独立生活、参与社会,因此,教育康复就显得至关重要。 n 近年来医疗、康复机构的研究者们已开始关注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 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n 1)在康复的模式上,突破了过去传统单一化的医疗康复模式,将教 育引入到脑瘫患儿的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健康心理的康复中。 n 2)残联系统通过项目推行引导式教育康复,已取得可喜可贺的成效 。 n 3)由省残联牵头的我省五大家文件 将 “推广引导式教育模式 ”写进了 全省十二五计划中。这将为全省近五万脑瘫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包括当 地康复机构和学校以及社区指明了康复方向。 n 4)我省一大批脑瘫儿童感受到了教育康复带来的快乐和进步,一大 批热爱教育康复的专业康复工作者在一边从事教育康复一边不断成长 。 n 5)全省各级残联和医疗康复机构、各特殊教育机构的领导与康复管 理者对引导式教育等教育康复模式十分看好,不少领导在阵地建设和 人员培训等方面已在积极投入。 困难和问题 n 业内外人士对教育康复的重要性认识不全 n 社会和家庭对教育康复投入不足 n 教育康复机构与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n 教育康复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任重道远 n 教育康复人才的严重不足 n 教育康复技术与评估、教学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n 脑瘫小年龄和学龄儿童与成人对教育的需求尚未 引起社会和家人足够的重视 (三)了解教育康复的相关基础理论 n 目前对脑瘫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要解决的问题、康复原则、内容与方式 上。 教育康复要解决的问题 n 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运动的自主控制 能力低下,运动的协调性差等; n 感觉障碍:由于深感觉和复合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平 衡能力差、协调性差、空间定位差,同时伴有顽固性斜视 、听力异常等; n 生活自理障碍: n 交流障碍: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不协调,表现有语言不 清等; n 智力低下:由于脑的发育不良或脑的损伤造成脑瘫儿童 智力缺陷; n 情绪、行为、性格异常;脑瘫儿童的行动范围受限制, 造成他们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缺乏与人交往的经 n 验,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状态,表 现为性格古怪、任性、固执、急燥、自我 为中心,情绪极不稳定,对刺激缺乏反应 或过于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散漫和感情 脆弱等。 n 入学前和就业前的心理与技能缺陷 n 教育康复的原则 n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目的是防止继发 性残疾 ,减轻脑瘫儿童的残疾程度,重视家 长的参与; n 娱乐性:寓教于乐,对脑损伤造成运动 障碍、感知觉等方面缺陷的脑瘫儿童的教 育,应在娱乐中教,在游戏中学,将训练 与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 起来,以提高患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n 个体化:每个脑瘫儿童的障碍与缺陷各不相同,应针对 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并在教学中不断 调整、修改方案与计划,以便充分发挥患儿的潜能,使其 能各展所长,各尽其能; n 集体性:采用集体性的训练与活动,使脑瘫儿童摆脱孤 独、枯燥、单调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在群体中得到同类 / 同龄儿童之间的互相帮助、交往、配合、协作,激发他们 主动探索、竞争和模仿的积极性,并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 自信心,建立荣誉感,提高各种交往、运动、生活的技能 。 教育康复的内容 n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 n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ADL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 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 、行、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n 基本动作模式:是指组成功能活动的基本动作,它可提供正确、协 调的动作,完成功能活动,所以又称为功能生效的动作模式,主要包 括七项内容:朝向中线、抓握及放开、伸肘、髋关节活动、固定、躯 干转动、重心转移; n 日常生活管理:是指导患儿使其运动逐渐接近正常的一种方法,好 的管理方式能使强直的患儿放松,松软或徐动的患儿得到稳定,使失 调型和徐动型患儿能更好地控制自己动作,这种管理贯穿在患儿的进 食、洗浴、穿衣和游戏训练中。 n 教育康复的方式 n 主要有四种,即: n 早期教育: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症 状得到改善提高,部分患儿接受教育的能力甚至 可以接近正常儿童。 n 特殊教育:在此是指在特殊学校、福利院、康 复机构中,对不能适应正常学校教学环境的脑瘫 儿童进行的教育康复形式,在这些机构中,患儿 可以边进行康复训练,边接受适当的文化知识教 育,将医疗、康复、教育、抚养等融于一体。特 殊教育的方法包括:德育教学、直观教育、实际 训练等。 n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集体的、游戏式的综合康复方法,是在较轻松 而愉快的环境下通过教育学习的主动形式,利用认识、感觉交流的方 式,对患儿日常生活给予各种刺激,逐渐形成功能性动作与运动。需 特殊的辅助器械,如木条床、坐凳、梯背架、垫子、小梯背椅、手掌 板、彩色木棒、地梯、平行杠等。 n 家庭教育:家庭是脑瘫儿童最熟悉的环境,孩子没有陌生感,可较 好地配合治疗;家庭康复可以随时进行,并融入患儿的衣、食、住、 行中,能够达到综合性训练的要求;可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家庭康 复的方法包括正确的卧姿、抱姿、运动训练、头部稳定性、翻身、坐 位、爬行、跪立、站立、行走、语言等训练。 n 以上四种模式都是脑瘫所需要的! 三、 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n 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音乐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如何开展脑瘫的教育康复 (一)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首先需要统一一个认识,更正一些说法: n 引导式教育是一个特殊教育康复 体系而不是一种 方法: n 不但有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 育和心理学的理论作支撑,同时也包涵有 运动再 学习理论 ,包涵有 PT、 OT、 ST、 ADL和社会适应的 康复训练。 n 有不少地方将引导式教育作为一节课,等同于 PT 、 OT、 ST。这是十分不利于专业发展的。 二、 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n 1、背景 n 二战时期产生了引导式教育理论和体系。 n 匈牙利建立了 “ 彼图学院 ” , 效果显著。 n 1950年建立了 “ 引导式教育研究所 ” ,能容纳 80多名患儿。 1965年开始匈牙利建立了 2-4年制的 “ 引导式教育大学 ” n 1970年彼图教授提出,运动和平衡能力的控制训练实质上一 个教育问题而不是一个医学问题 n 1988年匈牙利政府牵头,成立了一个 “ 国际小儿脑瘫引导式 疗法协会 ” 每 2-3年召开一次。 n 协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引导式教育疗法的开展。 n 2、国际影响: n 欧洲 n 日本 n 加拿大 n 以色列 n 中国香港 n 英国: 1995年成立了 “ 国立引导式教育学院 ” ,伦敦市就 有 49个 “ 彼图中心 ” 和 “ 家长学校 ” n 美国、巴西:也引进了引导式教育的理念进行康复训练。 n 国外应用于成人偏瘫和失语训练很广泛。 n 引导式教育网络( Internet of Conductive education ) :方便家庭学习引导式教育疗法 n 幼儿园、中小学的引导式教育。 n 3、香港: n 八一年开始将引导式教育引进 “弱能儿童中心 ”,以一个小组实验推行。 香港痉挛协会按照引导式教育原则,发展了一个培养 “全人 ”、全面康复 的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成效 n 4、国内: n 1)李树春教授率先从日本引进引导式教育疗法 n 2) 自九十年代起,香港复康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内地推广引导式教育 。 全国有一些福利院也开始引导式教育 n 3) 2007年起:在中残联组织下,全国已有 30多家省级残联康复中心以 项目的形式开展引导式教育。全国 18家省中心已初具规模。 n 4)湖南省中心从 2005年引入了引导式教育理念,在 PT、 OT之余,以小 组的形式对儿童进行集体训练。 n 2008年省中心开始做国家残联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引导式教育项 目 “长江新里程计划 ”,每天有 20名左右的脑瘫儿童参加全日制的引导式 教育教学,家长成为引导员,孩子产生了自己动手自己完成训练任务的 兴致和成果,对省中心 “幼儿园 ”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对我们引导老师依 依不舍,对在一起学习的同组好朋友至今还保持联相互问候。 2011年 以后,博爱康复医院接管脑瘫业务以后,已有 400多名儿童和家长在博 爱接受了引导式教育的培训和学习,亲身感受到了引导式教育的效果。 4)湖南各地开展引导式教育取得可喜成效 n 自 2010年 4月 28日省残联主办过一期引导式 教育培训班以后, n 不少区县市级康复机构的主任和老师们对 引导式教育的理念、方法有了很多的了解 ,先后选派业务人员来中心学习进修引导 式教育。 n 老师们回当地后,在领导的重视下,也尝 试着开展了引导式教育。 2010年 5月以后市、县开展引导式教育的情况 (资料和视频) n 模式:医疗康复与引导式教育相结合 n 措施:购置家具、送人进修、准备场地、培训家长,条台教 学等 n 长沙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窑岭按摩医院):主任亲自赴香港 参加脱产学习引导式教育,先后选派两名康复治疗师赴全国 各地学习,目前也在开展小组和集体引导式教育教学,得到 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n 娄底市涟源康复医院: 引用中心全日制康复教学与生活流程 (李科主任),康复一批脑瘫和智障儿童 n 娄底市眼科医院: 引导式教育训练智障儿童(黄健主任), 取得肯定效果 n 娄底市妇幼医院: 在脑瘫家长要求下,由一周一节引导式教 育课程增加到一天一节(张主任、曾娅主任) n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 首先培训家长,认识、熟悉 引导式教育,在训练中应用引导式教育(彭南彩主任)。 n 吉首市康复中心 (吉首市康复医院):医疗康复( PTOTST针灸 按摩 理疗等)与引导式教育相结合 (张仕勋主任 ) n 宁乡县妇幼保健院 投资七万余元用于购买康复器材和引 导式教育家具,专人负责引导式教育课程(赵卫平主任) n 株洲市残联康复中心等一些医院和康复机构也在 开始做引导式教育,深受孩子和家长欢迎。 n 这说明,引导式教育在儿童康复中作用独特,前 景很好。 三、 我省开展引导式教育的意义与 前景n 1中国残联和国际上重视这一康复模式,湖南已有基层在 应用,证明这一模式利国利民,是一个家长接受、孩子喜 欢、理念科学的好模式。 n 2这一模式康复的效果肯定,成本较低、容易学习、容易 掌握,容易推广应用。 n 3引导式教育将成为大家首先考虑的、能满足医患双方意 愿的康复方法。因为这一方法通过 “抢救性康复 ”项目为 俱多贫困残疾儿童带来福音。 n 4家长和我们业务人员通过培训了解这一模式,对康复回 家以后如何开展康复训练指明了方向。 n 5医院在中国残联指导下、在省残联的重视下,已成为全 省引导式教育模式推广的指导中心,只要大家一同努力, 关注引导式教育的推广和普及,相信前景很好。 四、引导式教育相关知识 n (一)感受引导式教育的特色 n 视频 1 n 视频 2 n 视频 3 n 视频 4 (二) 引导式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n 1) 由一名引导员为主,通过教学、引导和示范,在团队配合下,促进儿 童意欲形成、能主动学习记忆、和建立正常的、多方面的功能。 n 2) 儿童通过学习、理解、模妨,掌握运动、言语、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 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全天的生活学习中。 一些时间以后,他的运动 功能得到改善、姿势纠正,言语和个性人格得到正常发育和发展,日常 生活能力、与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主动性积极性均得到明显提高。 n 3)引导式教育使儿童在学习之初即明确自己的训练目的和目标。 4) 儿童在学习、练习和游戏的同时,达到训练目的,感受到的是学习的 快乐和兴趣,而不是痛苦和畏惧。 5)引导式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性格,纠正了一些不良行为,在功能与能力 得到提高以后,能加入正常孩子当中学和玩。他们产生了成就感,树立 了信心。 6) 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通过一日活动, 无时无刻不接受 训练, 最终学会照料自己、完善自己。 7) 训练环境和家庭相似,与医院不同,压力小,情绪轻松和愉快。 8)成本低、不但适合在康复与教育机构进行,同时也适合在社区或家庭 开展。 (三) 了解引导式教育的九大要素: n 1引导员与贯通式专业团队 : 核心小组与技术小组 的构成 和职责,团队的协作、沟通、协调。 n 2小组学习模式: n 3整日流程:包括 课程 与 常规 流程 两部分。后者为日常生 活流程 n 4教学环境 : 布局、灯光、语言、家具、教具等 (见后 ) n 5整合课程 : 主题教学:包含 德、智、体、能、群 n 6习作程序 : 强化正常的运动模式和知 -行 -意 n 7节律性意向: 有节律、有目标内容的提出 n 8家长参与: 培训,训练 -流程同等重要,最小的辅助产生 最好的效果,儿童目标的拟定,配合老师,老师尊重家长 的意愿,给以家长支持(时间和解决问题、心理支持) n 9诱发技巧: 各种能激发儿童动机和信心的方法 护理老师 特教老师 幼教老师 心理学家 医师 社会工作者 康复治疗师 团队领导 引导式教育团队的组成 ( 核心小组和 技术小组) 家长或亲友 节律性意向 n 我伸出手,伸,伸,伸 n 我抬高屁屁, 1, 2, 3, 4, 5 n 我把木棒举过头顶,举,举,举, 1 2 3 n 我走一步,走二步,停一停, (四)引导式教育环境、家具与教具 n (木条台、木箱凳、梯背椅,收录机或电 视机,适量照镜、提篮、托盘、日常用具 和幼儿教学用的玩教具) (五)围绕引导式教育的两大目标开展 教学 n 1、全面康复:体能、精细、表达、认知、 意欲 五个方面都有得到康复与发展 n 紧紧围绕 “主动学习、快乐参与 ”的理论原则 ,由引导员和团队协作较好地完成了相关 习作程序 n 2、 快乐参与: 教给孩子们的都是他们乐于 接受和特别需要的,儿童在学习中体会着 成绩,在成绩中体会到快乐。 (六)了解引导式教育的程序与要 求n 1)分组、明确负责的引导员: n 2)观察评估先行:入训即与孩子建立关系,培 养其适应能力和交往意欲,由引导员负责密切观 察其能力并记录,分析能与不能,制定康复教学 计划和目标, 参照医疗康复模式,主办 评估会议 。由康复医师主持,家长列席,全体项目小组业 务人员参加, 1-3个 月一次。 n 3)明确引导式教育训练的原则 n 注重儿童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交往与感知认知 的发育和需求 n 以诱发儿童主动学习、快乐参与为原则 n 按照康复计划, 以主题教学为基础、 分 小组 或班 级 教学 ,多用 音乐 、 游戏和竞技比赛 的教学 形式 4)安排日间 “引教 ”流程 (医院) n 每天上午一节 40分钟的集 体大课:概念、手部、口 肌、体能,周五为园圈活 动 n 每天有二到三节分两组和 四个班级训练, n 每天有一个孩子得到一对 一的个训, n 每周二节集体感觉统合训 练、一节户外练习、复习 n 每天有近三个小时作为孩 子们日常生活流程练习 n 回家以后按引导式教育流 程完成日常活动。 引教集体大课 引教小组课 引教班级课 个训课 集体感觉统合训练 4) 集体备课,确定月与周主题,小组教学为主,探 讨整合课程技巧,安排日间课程和生活流程 n 每次课程根据儿童能力和水平,计划教给儿童德育、智育 、体能、群体交流、艺术和美的知识。这是整合的重要标 志。还有需教给一些深层次的内容(广度和深度)。 n 条台与地席课 -运动训练为主 n 体操与拉展课 -运动训练为主 n 口肌与音乐课 -言语与交流训练为主 n 概念与认知课 -认知与感知训练为主 n 手部与艺术课 -作业治疗为主 5)教学原则与要求 n 以输入正确 的动作 模式、普及生活常识、提高实用能力 、达到 全面康 复 为目标 n 全面康复 :运动、言语、感知、认知、日常生活、心理与社会适应等 都得到康复 n 每个单元突出 康复意向与节律性的语言 ,单元之间插入运动、音乐、 游戏。 n 课程分类明确、内容适当整合,集体课具有普及性、小组课具有针对 性,较好地体现引导式教育的内涵 n 强化团队建设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争取家长配合,强化培训,明确责 任,以保证引导式教育的康复效果。 n 每周有检讨和总结,每三个月有评估分析和制定目标,每个月有家长 同训、亲子活动、户外练习。 n 孩子们每天有日常流程,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24小时内进行的所 有活动均系孩子训练和学习的内容。 6)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训练任务 n 有四点体会: n 入训一周内, 重视和家长沟通 , 让其较快地了解 引导式教育模式,重要的是要让家长明白自己的 身份与职责。安心、积极、主动配合教学。 n 科室每月召开一次 家长会、培训 家长 至少两次, 商谈与交流三到四次,关心家长与孩子们的心理 、生活与健康状况,及时反馈意见,彼此改进和 提高。 n 引导员在家长陪伴孩子 训练时指导 他们 ,促进了 教学任务的完成。 n 家长充当第一引导员练习课程、引导流程,感受 教学给孩子们的作用和效果,产生成就感、强化 责任感。 小结 n 引导式教育是特殊的康复体系,是世界普及的有 效的 康复疗法,孩子们能快乐参与、功能可得到 全面的提升,机构和家长投入的成本较低,容易 学习和推广 。 n 不难预见,三五年内,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湖 南会有很多很多热心钻研和从事这一行业的专家 产生,也会如英国伦敦一样,有三十到五十家大 大小小的 “引导式教育中心 ”成立并进入社区,上 万名需要学习和训练的、贫困的、轻重不一的各 类残疾儿童能受益于引导式教育,较快、较全面 的康复回归社会,成为有用之人。 (二)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据专家统计,脑瘫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占 60%。 n A其临床表现 n 1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专 心爱做小动作。 n 2 视听觉感不良 写画颠倒错乱,甚至不识字,学了就 忘,不能计算,对别人讲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 n 3 动作协调不良,平衡能力差 易摔倒,不会翻滚、拍 球等。 n 4 本体感失调 语言表达差,手脚笨拙,反应迟钝。 n 5 触觉过敏 紧张、胆小、孤僻、害怕陌生环境,吃手 及指甲等。 n 6 语言发展迟缓 咬字不清,吞吞吐吐,语言不连贯等 。 B感觉统合训练原则 n 1 自然现实原则 先对患儿进行测试,对现实 存在问题给予准确有效解决。 n 2 儿童中心原则 以患儿的客观需要为针对性 训练。 n 3 发展原则 在原有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 训练。 n 4 快乐原则 以患儿感兴趣的事物训练,让他 在游戏中完成矫治。 n 5 培养自信原则 加强和训练提高患儿自信心 。 C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和时间 n 1 前庭平衡功能训练 如用旋转圆桶、吊床、 平衡木、蹦床等。 n 2 触觉防御功能训练 如抚触、按摩、羊角球 等训练。 n 3 本体感失调功能训练 如爬绳、搬运物品等 训练。 n 4 学习能力障碍及训练 如认知图片、卡片、 滑梯爬行等。训练 1个周期是 30次,每次 1h。 n 5 多感官视听互动综合训练 D效果 n 马善军(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医院)报道: 收治的 85例脑瘫患儿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效 果良好。 n 经过对脑瘫患儿的感觉统合训练 6 15个月发现, 在物理、作业等治疗同时进行配合训练,明显矫 治和改善了患儿的前庭平衡功能,动作协调功能 ,本体感加强,触觉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提高 了视听觉能力,语言发育有了改善。感觉统合训 练在脑瘫患儿康复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它不 仅改善了上述症状,而特别是调整矫治了患儿的 心智成长、心理健康障碍,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 了条件和打下基础。 (三)音乐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n 小儿脑瘫的治疗多种多样,其中最新兴起一种音乐疗法。 n 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有什么效果 ? n 研究表明,音乐对孩子的智能发展有积极影响,不但可以 开发大脑,益智宁神,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可以缓解 和调节患儿的情绪,降低患儿肌肉的张力。 n 目前,音乐疗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小儿脑瘫的治疗中。 n n 音乐可以刺激小儿脑瘫的听力,对小儿脑瘫的神经恢复有 一定的效果, 音乐治疗对脑瘫的康复奇效 n 音乐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力、思考力, 使头脑灵活的方法。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 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 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 作用,对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 促进效果。软 n 治疗脑瘫,可使脑瘫患儿神经兴奋性下降,神经传导速度 减慢,肌肉兴奋性减低,从而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 状态。同时能调动患儿情绪,激发参加康复训练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 n 经验表明,在音乐中进行有痛苦感觉的康复训练,患儿能 精力集中在音乐欣赏上,对治疗中的痛苦感觉少一些,康 复音乐治疗以后再去做其他的康复训练,患儿配合度和接 受治疗的能力都要有提高。 介绍两种音乐治疗 n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 n 奥尔夫教学法 n 特点:成本较低,开展容易,效果确切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 (VibroacousticTherapy ) n 国际上最新的的科研成果 -体感振动音响技 术,是将乐曲中 16 150Hz的低频部分电信 号分拣出来,另外经过增幅器放大,通过 换能器转换成物理振动,做用于人体传导 感知的。因为 16 150Hz的低频部分的重低 音感大大增强,伴随着振动感和冲击感, 不但给人以极其强烈的临场感,还能够给 人以心理和生理带来愉悦的快感和陶醉感 ,迅速地使人达到最佳的精神放松效果。 n 体感振动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最前卫的 “令人愉快的自然康 复疗法 “,尤其在脑性瘫痪康复理疗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n 著名的挪威教育家和治疗家 OlavSkille教授长期担任残障儿 学校校长,从事脑瘫儿童的康复医疗方面在国际上很有影 响。他利用体感振动音乐床垫进行脑瘫患儿康复理疗,患 儿不但表情明显表现出愉悦感、肌肉痉挛很大程度地缓解 放松。因此他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 “的 概念。其后,欧美日各国相继开展了利用体感振动音乐疗 法对于脑损伤所导致的重度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主 要目的是改善肌肉紧张痉挛、减轻疼痛、改善脑功能等。 n 按照 黄帝内经 “五音五行 ”理论创作的 “ 五行音乐 ”,按照 易经 理论创作的 “太极 音乐 ”等等也被应用于音乐治疗中。 n 博爱医院的就是按照 黄帝内经 “五音五 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