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 腰 痛 的诊断与防治 一 .颈 椎 病 A.定义: 以颈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包括相邻椎节的退 变增生,造成脊髓、神经根、血管等受压产生相应的 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 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包括三个基本内容:包括三个基本内容: 1.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 2.累及周围组织累及周围组织 (脊髓、神经根等脊髓、神经根等 ); 3.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部解剖 B.我国现行分型: 颈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6 神经根型颈椎病 类 型 症 状 病理基础 预 后 颈 型 颈部症状 椎间盘变性,窦椎 神经刺激 良好,多半可自愈 脊神经根型 症状波动大 椎间盘或骨刺压迫 脊神经根 非手术疗法效果良 好 脊 髓 型 病史,锥体束症 状,表现为四肢 瘫痪 骨刺形成或髓核突 出 早期诊断,积极治 疗,需手术者,应 及早手术 椎 动 脉 型 眩晕、头疼、猝 倒、视力障碍 钩椎关节不稳与骨 质增生 各型对照图 压痛点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和体征: a.颈肩痛; b.放射痛; c.牵拉试验; d.压颈试验; e.感觉; f.肌力或肌萎缩; g.腱反射; 2.诊断和鉴别诊断: a.病史和体征; b.X线: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伸屈运动; c.颈椎侧位片上会出现病变节段过度松动,斜位片 上看到骨刺突出椎间孔; d.MR: 对脊髓和椎间盘显示比较清楚; e.鉴别: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和腕管综合征、 肌萎缩和侧索硬化症、颈神经根肿瘤; 神经根型颈椎病 体征 2.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和体征: 2.诊断和鉴别诊断: 症状: 四肢麻木,手足无力,行走不稳,持物易坠 落,踩棉感,胸或腰部束带感。重者可出现 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四肢瘫 痪卧床不起。 体征: 上下肢腱反射亢进, Hoffmann征阳性髌阵挛 踝阵挛可以阳性,肌张力高,重症时巴氏征 可以阳性。 X线:病变椎间盘变狭窄、椎体增生,特别是 后缘增生有重要性。 MRI:对脊髓和椎间盘显示清晰,椎间盘脱出、 脊髓受压都能看得出。 鉴别诊断:椎管内肿瘤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内肿瘤 脊髓空洞症 侧索硬化症 脊髓型颈椎病 体征 矢状位 T1加权像 矢状位 T2加权像 C4/5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和脊髓,其上部椎后静脉丛淤血、增粗 横 轴 位 准 加 权 像 3.椎动脉型颈椎病 机理: 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所致。 1.症状和体征: 症状:常见是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 退。 特点:头颅旋转引起晕眩发作。晕眩发作时头颅的 转向为健侧,病变在对侧。可有猝倒。 2.诊断和鉴别诊断: a.病史、发作情况、 b.X线:正位及斜位片钩椎关节横向突出有诊 断价值。 c.椎动脉造影:可发现椎动脉扭曲或狭窄,为 手术指征。 鉴别诊断:椎动脉先天闭塞 锁骨下动脉栓塞性脉管炎 内听动脉栓塞 美尼尔症 左斜位片 右斜位片 椎动脉型颈椎病 MRA图片 C.颈椎病的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a.卧床休息 : 可减少颈椎负重及其周 围组织的张力,使神经受压和反应性 水肿减轻,从而加速症状的缓解。 b.牵引牵引 : 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痉挛,而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和 炎症,减轻疼痛。 松解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 ,矫治关节僵硬、畸形,恢复正常的颈椎 力线,保持颈部动态的内在平衡。 增宽椎间隙,扩大椎管容量,降低椎管内压 和椎间盘内压,促进突出物回纳复位或改变其与周 围组织的相应关系,减轻脊髓 和神经根受压。 调正椎动脉与椎动脉的解 剖关系,使扭曲或受压的椎动 脉伸展、通畅、改善椎 基 底动脉的血液循环。 防止颈椎的异常错位 而造成脊髓的刺激或 损伤,起到制动和 固定作用。 c.颈托和围领:颈托和围领: d.理疗理疗 :急性期用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方法 可明显减轻症状,疼痛缓解后可用超声波、碘离 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巩固疗效。 e.药物治疗: (1) 非类固酵抗炎药 吲哚美辛 (消炎痛 ), 25mg, 3次 /日 双氯芬酸 (双氯灭痛 ), 25mg, 3次 /日 布洛芬, 0.2g, 3次 /日 芬必得 (布洛芬缓释胶囊 ), 0.3g, 2次 /日 (2) 肌松剂 (非麻醉用药 ) 氯唑沙宗, 0.20.4g, 3次 /日 (3) 维生素类 维生素 Bl, l0mg, 3次 /日 维生素 B12, 250ug, im, 1次 /日 (4) 中成药 根痛平冲剂、颈复康冲剂、天麻杜仲 胶囊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胶囊 e.封闭治疗: 目的主要是消炎止痛、阻断交感神经 的传导,使局部的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 肩胛内上角封闭 肩胛骨内上角进针 (2) 肩肿骨脊注缘封闭 肩胛骨脊脊柱缘痛点进针 (3) 颈椎椎旁肌封闭 颈椎椎旁肌痛点进针 药物:曲安缩松 0.5ml、 0.5利多卡因 510ml, 23次一疗程 f.针灸疗法: (原理): n 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通过针刺 深部组织的提插捻转,刺激了很多感 受器、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加强了传入的粗神经纤维活 动,减弱了细神经纤维活动。 n 中枢神经递质和体液因素在镇痛中的作用 n 疏通经络及其调整作用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理筋整复。 2.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为主,按揉、拿、扳、拔伸、叩击、抖、搓。 穴位:风池、风府、肩井、天宗、合谷、外关等。 3.操作顺序: A.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者身后,用一指禅推法在颈项 两侧及中间操作约五分钟。 g.中医推拿治疗: b.滚两侧肩背部:滚两侧肩 背部以疏筋活络。 c.捏拿肩背肌肉:接上势用 双手提捏拿风池、肩井及 肩背部肌肉。 d.扳颈及拔伸颈部 e.整理结束:最后用叩击法、搓揉肩及上肢,抖上肢结束。 4.辨证加减: a.神经根型:加滚上肢及拔伸上肢。 b.椎动脉型:去除扳法,加用一指禅推风池、风府、翳风。 c.交感神经型:加拿五经、推桥弓、扫散法及推膻中。 2 手术治疗: 指征: ( 1)保守治疗无效 ( 2)进行性神经损害 ( 3)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 4)其他类型反复发作 两大术式:颈椎前入路两大术式:颈椎前入路 颈椎后入路颈椎后入路 D.颈椎病的预防 1、防止头颈部外伤 ; 2、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 3、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合理用枕 ; 4、避免长期低头工作 ; 5、积极治疗咽喉部感染 ; 6、戒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合理的枕头设计使颈椎在睡眠时维持良好的生理弧度 颈 椎 保 健 操 因 椎间盘变性 、 纤维环破裂 导致 髓核 突出 引起 神经根或马尾神经 的 化学性 、 免疫性刺激 或 机械性压迫 而导致的 一组临床症状。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 A.定义: 最常见的腰腿痛病因 最常发生于 L4-5, L5-S1,约占 90 96% 损伤及慢性劳损 妊娠 B.病因 遗传因素 退行性变 体位与椎间盘内压的关系 (压力越高椎间盘越易发生病变) C.分型: A.膨隆型 B.突出型 C.脱出游离型 D.schmorl结 节(经骨突出 型) 正常 突出 变化( degeneration) 正常 脱出 变化( degeneration) 正常 塌陷 变化( degeneration) 正常 变性 变化( degeneration) 正常 增生 变化( degeneration) D.症状和体征 症状: 1.腰痛: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突出髓核的刺激经 窦椎神经而产生; 2.坐骨神经痛:腹压增加时加剧,发病 L4/5L5/S1L3/4 ;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 放射痛。 3.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征: 1.腰椎侧突:姿势性代偿畸形;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最明显; 3.棘突间有压痛:骶棘肌棘旁 1cm压有坐骨神经放射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60度以内为阳性。 5.神经系统表现: .感觉异常; .肌力下降; .反射异常; L3、 4 L4、 5 L5、 S1 感觉 小腿内侧 小腿前外 侧、足背 足外侧、小 腿外后 肌力 胫前肌 伸趾、伸拇肌 小腿三头肌 反射 膝反射 无异常 踝反射 E.辅助检查 1. X线平片: a.腰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 ; b.腰椎生理弧度前弯变直或反弓、侧弯畸形 ; c.椎体后下角骨质增生或后翘突起 ; d.椎管内或椎间孔见游离骨块影。 2. 椎管造影: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 根 袖 中 段 影 柱 压 迹 3. CT和 MRI: CT影像 MRI 病 例 2 病 例 1 正常 脱出 突出 1.椎间盘信号减弱 2.L4-5椎间隙狭窄 3.硬膜囊受压 左侧突出,右侧游离髓核碎片 E.治疗 A.保守治疗保守治疗 :适应证:适应证: 年轻初发病程短 单纯症轻无狭窄 (1)绝对卧床休息 : 绝对卧床休息 36周 起床活动佩带腰围 3个月内避免弯腰活动 (2)持续牵引 : 持续骨盆牵引:每侧牵引重量 1015kg,行反向 牵引, 2周为一疗程。 间断骨盆牵引:自动牵引床进行,体重的 60 逐渐增至 100 ,30分钟 /次, l2次 /日, 2周一疗程 。 (3)理疗: (4)药物治疗: 静脉用药:甘露醇、 七叶皂甙钠(脱水消 肿),地塞米松或来比林(消炎 镇痛),胞二磷胆碱、神经妥乐 平(营养神经)。 口服用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肌松 剂、周围神经营养药 (5)围腰保护:腰部束缚带、腰托固定等。 (6)腰背肌锻炼 ( 7) .中医推拿治疗: .原则: 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纵韧带的张 力,使突出物还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解除突出 物对椎间韧带、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椎间力的平衡 。 .施术部位: 腰臀部及患侧肢体,以腰部为主。 .取穴: 腰部压痛点,大肠俞、肾俞、环跳、殷门、委中 、承山、昆仑、阳陵泉、扭伤、风府等。 .施术手法: 按、揉、推、抖、动、牵。 .刺激量及时间: 应根据病人耐受程度和伤 情,适宜选择、中、重度刺激量;每次治疗 时间,约 25分钟为宜。 .手法操作: ( 常规手法 +复位矫形手法) ()常规手法(分以下四个体位): a.病人俯卧位 b.病人健侧卧位 c.病人取仰卧位 d.病人正坐位 a.腰椎旋转复位法 b.双手推肩动腰法 c.扳肩推腰后伸法 d.正坐攀足过屈法 e.悬腹牵伸按抖法 f.托腿按腰晃伸法 g.腰胯引伸推按法 h.足蹬手拉过伸法 i.抬高伤肢牵提法 j.屈膝屈髋动腰法 k.站立背闪动腰 ()复位和矫形手法(统称动腰手法): 1.本病治疗期间,应嘱病人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2.严重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应慎用按摩手法治疗。 3.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后,应卧床休息到 周(卧床姿势不限,以舒适为度);周后,开始做 “ 鱼跃 式或拱桥式 ” 腰背肌功能锻炼,应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受凉 与潮湿。 4.神经根受压症状解除后,应注意对症处理,或配合透热疗 法。 5.按摩治疗前,要排除脊椎结核、肿瘤、骨折等骨质病变。 【 注意事项 】 ( 8) .中医针灸治疗: 火针 银针疗法 常用封闭点的封闭: 1) 棘突间封闭:棘突间直接进针或从棘突旁斜行进针至棘 突间 2) 棘突旁封闭: 3) 髂后上棘封闭: 4) 骶棘肌止点外侧缘封闭: 5) 骶髂关节封闭: 注射药物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坍塌救援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土豆种植用肥课件
- 2025年印刷机械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土建混泥土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与课程设计
- 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教学设计方案
- 中学阶段师德师风建设培训课件
- 聊城大学《岭南建筑与园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安全管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CJ∕T 453-2014 地铁隧道防淹门
- 2019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总表
- 《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考试复习题库80题(含答案)
- 电商运营专员劳动合同
-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23-2023)
- 室分测试报告模板
- 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 联想AIO超融合解决方案
- 锡焊机理与焊点可靠性分析
- 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22年版)
- 3.盖立春-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元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