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_第1页
两岸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_第2页
两岸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_第3页
两岸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_第4页
两岸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岸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 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 门编辑了“两岸保安处分制度比较研究” ,希望可以助朋友 们一臂之力! 犯罪是多因素所导致的,单靠刑罚手段难以在遏制 犯罪上取得完满的效果,而对精神病人、累犯、少年犯等 对刑罚感受能力比较弱的人适用刑罚收效不明显甚至消极 性更大。保安处分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已有很 多国家和地区承认并适用保安处分制度。 中国台湾地区“刑法”有专章明文规定了保安处分, 而中国大陆的刑法典中并没有出现“保安处分”一词,但 有一些实质上属于保安处分措施的非刑罚处置方法。比较 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保安处分规定,对推进中国大 陆的相关立法有深远意义。 一、保安处分的概念 关于保安处分的概念,我国学界较为认可的是苗有 水教授的观点:“保安处分是国家刑事法律和行政法规所 规定的,对实施了危害行为的无责任能力人、限制责任能 力人以及其他有相当人身危险性的人所采取的,代替或补 充刑罚而适用的,旨在消除行为者的危险状态、预防犯罪、 保卫社会安全的各种治疗、矫正措施的总称” 。不同学者之 间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保安处分是指这样一些国家处分, 其目的要么是将具体之个人适应社会(教育性或矫正性处 分) ,要么是使不能适应社会者从社会中被剔除(狭义的保 护性或保安性处分) 。中国台湾学者陈子平教授认为保安处 分“系指以行为人之危险性为基础,而目的在于对该行为 人之危险性为特别预防的国家之处分而言” 。 二、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具体比较 (一)立法模式 保安处分的立法模式一般分为一元制立法例、二元 制立法例以及单行立法例三种。一元制立法例是在刑法典 中只规定保安处分而不规定刑罚,把传统的刑罚方法融入 到保安处分体系以代替刑罚适用。二元制立法例即在刑法 中既规定刑罚,又规定保安处分。单行立法例是以刑事特 别法的形式,单独对保安处分作出专门规定。本质上看, 单行立法例也属于二元制立法的一种。中国台湾地区采取 的都是二元制立法,即在“刑法典”中专章规定了保安处 分制度,而我国大陆在刑法典外的刑事法律及其他行政法 规中规定了相当数量的保安性条款。刑事法律中的相关条 款有:(1) 刑法第 17 条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 处罚的,在必要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 37 条规定了 非刑罚性处置措施有训诫、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 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第 64 条 规定没收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物品。 (2) 中国禁毒法 规定对吸毒成瘾者的“强制戒毒”处分。而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 、 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也具有相当 的保安性。 (二)保安处分的具体适用比较 1.适用原则 作为刑罚的一种补充或替代措施,保安处分虽不像 刑罚那样具有强烈的惩罚性,但它同样涉及公民的自由或 其他权利的剥夺,因此,为防止保安处分措施被滥用,保 安处分的法定性原则是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所共同认 可的。 由于中国大陆并没有对保安处分有专门立法,只能 在纷杂的法律法规中筛选总结出一些保安处分性质的刑事 辅助措施,这些措施之间缺乏体系性,因此在法定性原则 外难以从整体上归结出该地保安处分的具体适用所遵循的 原则,而中国台湾地区由于“刑法典”有明文规定,因此 其在法定性原则外的其他适用原则还是比较明显的。 中国台湾“刑法”在法定性原则外,还要求遵循必 要原则和不定期原则。对于保安处分措施的采用必须进行 适用的必要性大小的衡量,如中国台湾“刑法典”第 87 条 与 89 条有“情状足认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 、 “足 认其已酗酒成瘾并有再犯之虞”等规定,换言之,监护处 分、禁戒处分都需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再犯的可能性、 判断再犯可能性大小后才决定是否适用保安处分。所谓不 定期原则是指保安处分的实际执行期限在处分开始执行之 时并不确定, “法院”可以依据执行期间行为人人身危险的 改变状况予以延长或者缩短。其不定期原则是相对的不定 期而非绝对不定期,例如法条中规定强制工作期间是 3 年 以内,执行 1 年 6 个月后认为没有继续执行的必要的, “法 院”可以免除执行,有延长必要的,可以延长一次,延长 期间不能超过 1 年 6 个月。由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难以 量化,因此针对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的保安处分措施 也难以在执行前确定或统一,实行不定期原则具有一定的 合理性,但需要警惕走向绝对不定期刑的极端。 2.适用对象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保安处分在适用对象上 也存在区别,体现各地区不同的法律文化传统和倾向。中 国台湾“刑法”中保安处分适用的对象不包括物:18 岁以 下的青少年、精神病人、喑哑人、吸毒者、酗酒者、犯罪 习惯犯、游荡懒惰成习而犯罪的人、花柳病或麻风病的病 患以及某些特定性犯罪的行为人、受缓刑宣告以及假释期 的人。 而中国大陆的保安性措施主要适用于:实施了违法 行为或者轻微犯罪行为而有再犯危险的人、实施了严重危 害社会的行为但因年龄不满 16 周岁而不处罚的青少年、患 有性病且有传播危险的*嫖娼者、实施了犯罪行为但因精 神病而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注射或吸食毒品成瘾的 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人、利用职业违法犯罪的人。 3.宣告与执行 保安处分的宣告与执行存在三种模式:保安处分与 刑罚同时执行;保安处分与刑罚相互替代执行;保安处分 和刑罚中择一执行。 中国台湾实行的是保安处分二元主义,明确刑罚与 保安处分之间的区别,其保安处分的裁判与宣告均由“法 院”作出。在中国台湾,因年龄满 14 岁或丧失辨识能力、 行为能力而不予以刑事处罚的情况下,保安处分的执行可 以起到补充刑罚的作用,此外的其他保安处分措施都可与 刑罚并科执行而不能单独实施,即使并科保安处分和刑罚 时在执行上有所变通,执行其中一种到一定的阶段,法院 裁定不再执行另外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单独执行保安处 分措施。另外,这些措施大多规定在刑罚执行前予以实施, 这样的规定充分发挥保安处分对被处分人的教育与改造, 以使刑罚的惩处效果更好。 虽然中国大陆的保安性措施依据来源有法律、行政 法规等,但所有措施都由行政机关具体决定、宣告和执行, 属于行政制裁而非刑事制裁,与刑罚有质的区别。因此, 中国大陆不存在刑罚与保安处分在适用上交叉、代替、并 科等问题。 三、评析及设想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 的保安处分或等同于保安处分的刑事辅助措施多有相似的 地方,例如对少年犯、吸毒犯、精神病人等几类特殊行为 人的矫治。由于社会实况与历史传统不同,两地规定间存 在一定差异。中国大陆现有的规定在保卫社会、预防犯罪 方面有相当积极的作用,但存在合法性、规范性、程序性 等方面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保安处分体系。 第一,在适用原则上。中国台湾的适用原则体现保 安处分适用的合理性,包括是否采用、采用何种处分措施 以及何种程度的采用,而中国大陆的各种措施之间缺乏体 系性以及对其适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虽然有明确的法律 依据,但这些依据中有不同位阶的法律,其中某些法律依 据是备受争议的,其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饱受诟病;法 条之间零散分布,需要确定适用原则使之在具体适用中保 持一致。中国台湾地区的适用原则可以考虑为我所用。 第二,在适用对象上。总体而言,中国台湾地区 “刑法”与大陆刑法中保安处分措施的适用对象在范围上 宽窄不一,但各地区之间存在相似的地方,例如都侧重适 用于青少年罪犯的挽救,对精神病人、吸毒者等患病者进 行看护和治疗等等。 对于某些同类型的行为人,两地有不同的观点。例 如,中国台湾“刑法”将酗酒和滥用麻醉品的人归入保安 处分的适用对象里,中国大陆现行规定是按照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等有关的保安行措施进行规制。大体而言,保安处 分适用对象上立法规制的形式不同、力度有所区别,但矫 治的实质相同。 第三,在具体的宣告和执行上。从上文可知,中国 台湾的保安处分均由“法院”进行裁定、宣告,特定行政 机关予以执行。而中国大陆的具有保安性质的措施在裁判 上远离司法程序,这些措施的决定权掌握在行政机关手里 而非法院,因此,中国大陆的保安措施具有浓重的行政色 彩,缺乏一定的司法性。同时,这些类似于保安处分的措 施的决定过程更侧重于行为的危害性而非行为人,忽视对 一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评估过程,强调对行为人的惩罚而 非矫正教育。另外,保安措施的决定过程缺乏相应的程序 制约和外部监督,容易陷入主观膻断和专制的极端。 从上述评析中我们可以对中国大陆保安处分制度的 现状、不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位,对中国大陆构建保安 处分制度进行具有实践操作性的设想。 保安处分的措施有拘束人身自由与非拘束人身自由 两种,应该在立法上区别对待。拘束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 通过拘束手段来维持社会的安宁,很容易侵犯人权,而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 8 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 的剥夺、限制人身权利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 因此,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措施,应当写入刑法 典或者制定单行的刑事法律,从立法层面、司法层面着力 平衡国家对社会法益与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依靠罪刑法 定主义保障人权,单靠行政力量去实现保安处分容易导致 过度看重社会法益的保护而侵害公民的合法人身权利,甚 至出现以保护社会法益为名而行侵害公民权利为实的极端 现象。 设置非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措施的目的强调改 善教育而非限制自由,不要求将受处分人拘禁在一定的场 所而是继续生活在社会中,因此可以将这类保安处分措施 的立法权、启动权交给行政机关。这类措施的受处分人并 不脱离社会,因此,其受到的实际限制比拘束人身自由的 措施要小的多;另外,非拘束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具有相 当的灵活性,可适用于纷繁复杂的情形,如果采用僵硬的 法律束缚其手脚,很难达到其设立的目的;另外,司法资 源是有限的,难以实现所有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