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docx_第1页
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docx_第2页
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docx_第3页
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docx_第4页
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 关注边远山区中小学“双留守”队伍 湘西州龙山县率先关注边远山区教育管理“盲点” 特写 摘要: 边远山区“留守”老教师情系“留守”儿童。龙山县 以关注由留守老教师和留守儿童形成的“双留守”队伍为 切入点,自今年起,加强了对边远山区村片小的管理。茨 岩小学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了对辖区内村片小的全面督 查和调研。这一举措的面世,突破了当前只关注“留守” 儿童,而忽略“留守”教师这一片面的舆论导向、管理机 制和评价体系,站在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 高度,审视当前中国边远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为中国农 村教育改革翻开崭新的一页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关注 留守教师 留守儿童 边远山区教育 正文: 最近,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把“关注双留守队伍,进一步加 强对村片小的管理”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以田志武校 长为轴心的茨岩小学领导班子对这一政策的出台作出了快 速反应,在得到通知的当天晚上就拟订出茨岩小学关于 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村片小督查和调研的决定,并制订了 茨岩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村片小督查和调研的实 施方案,方案中有一项雷打不动的规定:由学区校长、 主抓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四人组成 工作小组,每周星期三,下到辖区村片小进行全面督查和 调研,以助推我学区村片小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上新 台阶,为辖区内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快 速发展,站好第一班岗。 一、“无事”山下“留守”老教师 9 月 21 日 上午 8 点 20 分,我们一行 4 人再一次来到 辖区内的半寨片小-这所小学坐落在离中心完小 5 华里以 内的无事山下,生源来自于甘露、半寨、凉水三村。此次 督查和调研的重点,是了解这所被列入拆并对象学校里的 老师们和留守儿童,在过渡期间,有什么想法,在做些什 么?有哪些困难,还需要提供哪些帮助? 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来,因龙山县外出务工人员 与日俱增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到位,该校的学生数量大 幅度减少,留守儿童却显著增加。那里的少部分人开始借 学校后山取名“无事山”而说长道短,他们茶余饭后口中 的“无事”不是提“平安无事,默默无闻,可持续发展” 之褒义,而是取“多灾多难,无所作为,每况愈下”之贬 义,并借以讽刺、嘲笑、挖苦钉在那里工作不换地方的老 教师。须不知,发生在这些留守老教师身上的的一些故事 却是那么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令人难忘,发人深省。 二十世纪的他们精力正旺。1971 年 7 月,是他们和群 众一道,将学校迁址于这座无事山下。因为那里地理位置 特殊,正好处于三村交界之地,因为无事山是一道天然的 绿色屏障,是一道美丽的林园风景,同时还是三村人民一 同见证友谊的议事殿堂。1986 年下学期,由于学生数增加 到 432 人,教学室就更加显得陈旧而紧张,是他们和群众 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修建了一栋至今仍保留着的砖木结 构的瓦房。1991 年 5 月的一天,本来就难以遮羞的师生厕 所,在暴风雨中倒下了,是他们自筹资金,亲自动手,修 建了 24 个蹲位的厕所,解了学校师生的燃眉之急。1997 年 下学期,为迎接湘西州教科所在茨岩学区召开的全州素质 教育现场会,又是他们带领全校学生顶着炎炎夏日,顶住 狂风暴雨,连续作战 5 个多星期,背土 97 余方,将形如壕 沟的学校操场、运动场填平。划破了手指,没有人叫一声 疼。磨破了衣裤,弄坏了自家的竹篓、面盆,没有人说一 句怨言。耽搁了自家的事儿,没有人索要一分报酬。路人 的泪,群众的好评,领导的赞赏是他们仅有的收获,但他 们却感到很欣慰。 二十一世纪的他们夕阳正红。XX 年下期,该校学生数 猛增为 644 人。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 们用勤劳的双手拔掉已成危房的 1 栋木质结构和 2 栋混凝 土结构的教学室,整修了 1 栋砖木结构的功能室,并协助 工程队新建了 1 栋现代化的教学大楼。XX 年 10 月的一天, 师生厕所因天灾出现了重大险情,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 为了保证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区领导决定将六年级学 生转移到中心小学就读,同时需要调走几名老师。是走, 是留,是“等”,是“靠”,还是“要”?这里的人们一 下子炸开了锅。这时,彭良善老师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说: “我留下,现在的情况不容我们多想,因为我们没有时间。 为了学生的安全,我提议,本校教师每人捐款 200 元,年 轻的老师去上课,年纪大的老师赶快投身抢险。”说完, 立即跑回家中,取出泥刀,直奔现场。此时的他仿佛忘了 自己已经有了 57 岁,任凭泥浆、粪水在脸上、脖子上飞溅。 在他的带领下,顷刻之间,一堆泥人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 的长城。 本期开学初,龙山县教育局明确提出了“关注双留 守队伍,进一步加强对村片小的管理”。这一政策的出 台,如沐春风,无事山下的 6 位留守老教师和该校的 7 名 中青年教师一道,为彻底改变学校落后的面貌,又信心百 倍地踏上了新征程。 “留守”老教师情系“留守”儿童。在这里,我先要 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了解到的这位“泥人”代表。他姓彭 名良善,本地人,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到今天为止,钉在该校 已 38 个春秋,且因教学能力强,现已桃李满天下。他热爱 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大事,舍小家顾大家。他积极进取, 为人师表。他的座右铭是:“我富有,因为,我所做的一 切是为了孩子;我贫穷,因为,为了孩子的一切,我已经 好久没享受到天伦之乐。” 带着感动,我们专门对这所小学的留守儿童作了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该校 115 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 47 人, 约占学生总数的 40%。40%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比率呀! 当我们问及该校是怎样安排和解决这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 学习时,这位“泥人”眼眶湿润了,沉默良久之后,他只 说了一句话:“请领导放心,我们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 的孩子。” “夕阳无限好,忘却近黄昏。”真实地向世人描 摹了这一群留守老教师“无事山下写大爱,蜡烛成灰泪始 干”的教育情结。 从半寨小学回来的路上,我们的思绪在剧烈地翻腾着, 我们的思维发生着激烈地碰撞,走过好长一段路,都没有 言语。在最后地回首一望时,田志武校长感慨地说:“这 哪里是无事山,分明就是务实山嘛!”我亦有同 感。但是,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头脑中打转,挥之不去:一 是,边远山区被列入拆并计划的村片小留守教师的问题- 老龄化问题。二是,边远山区贫困户孩子在被列入拆并计 划学校学习的问题-留下,是无奈!我想,对于我们这样 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讲,象这样的“点”一定还不少,不 解决或不好好解决,都将是一个大问题,值得关注. 二、 龙山县率先关注“双留守”队伍 “无事”山下“留守”老教师情系“留守”儿童的典 型事迹,深深地感动着社会。 值得庆幸的是,龙山县把关注“双留守”队伍问题摆 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龙山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领导高 瞻远瞩,并科学抉择,运筹帷幄。在一边选拔年轻有能力 的教师到中心校或县城小学任教的同时,一边给自愿留守 的教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鼓励他们安心工作,为家乡人民 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笔者了解,自今年起,我县进一步加强了对村片小 的管理,其中有一项“双阳光政策”,内容之一是要求各 校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予以帮助,在经济上予以资助,在 心理上予以救助,保证他们有干净的衣服穿,有可口和卫 生的饭吃,有放心的住处,有够用的学习用品;二是给志 愿留守在偏远农村的教师每人每月 200 元的补助,给其他 志愿留守在村片小工作的教师每人每月 3050 元“不等” 的补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个“不等”是由平时检查、 阶段检查与学期末检查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的。 另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加强边远山区村片小学校管 理,关注“双留守”队伍方面,龙山县走在了全国其他各 县市的前头,并把它上升到当作一个崭新的课题来研究的 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